【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捉不住的蝉声》优质课教学设计2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

一、教案基本信息《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说课稿大全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分析文章主题。
(3)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分析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蝉声录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声音。
2. 学生分享对蝉声的感悟,导入课文《捉不住的蝉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意思。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表达方式。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分析文章主题。
3. 学生发挥想象,绘制自己心中的蝉声画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分享绘制的心中蝉声画面,导入新课。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疑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蝉的生命周期,体会生命的宝贵。
三、实践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捉不住的蝉声》公开课教学设计2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教材分析《捉不住的蝉声》是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
作者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抓重点词句的训练和理解是本学段强调的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学习祖母喜爱莲叶的这部分,我采用“一读二划三说”的教学方法,细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词语,思考交流体会。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自主发现、初步理解。
然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划出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
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
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四、听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由听到蝉声回想起童年捉蝉的往事,感受捉蝉的乐趣。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
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
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8.齐读第三部分。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及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七、说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局部知识所表达的对应内容,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习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习题、剖析问习题、解决问习题,在问习题的剖析、解决问习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理解、剖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力务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的。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本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心田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各位领导、教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1/ 1。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捉不住的蝉声》是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
作者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捉不住的蝉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
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
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范文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捉不住的蝉声》,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内容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内容和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3. 采用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的介绍、作品的背景等。
3. 准备讨论和写作的素材,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蝉声的声音或者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捉不住的蝉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如描写、抒情等。
5. 写作:学生根据讨论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写作实践,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
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有效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小学语文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捉不住的蝉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比赛观摩课件

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
那种紧张就像《天方夜谭》里的渔夫用计 把巨魔骗进古坛之后,赶忙封好符咒再不 敢去碰它一般,在这一瞬间 ,那轻纱似的薄 翼却已在小孩们心中留下了一季的闪烁。
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 那时候打开铅笔盒就像打开保险 柜一般小心,心里痒痒的时候, 也只敢凑一只眼睛开一条缝隙去 瞄几眼。
说一说你童年里的一件趣事,分享你的快乐。
“ 一只 ”“ 一条 ” 都生动地描绘着孩子们 想看看蝉又生怕一不小心蝉飞走的紧 张心情,“小心”和“猛劲”鲜明对比,孩 子们对蝉的喜爱之情跃然而出。
为什么说捉得住蝉,捉不住蝉声?
孩子们虽然能捉到蝉,但是离开了大自 然的蝉,就不再动听地鸣叫。
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童年里的一件趣事,分 享你的快乐。
LOREM IPSUM DOLOR
思 考
读第二自然段,“我”在什么情况下,几 次被蝉声“吓一跳”?
思考
作者把蝉声分别比作 突然,四面楚歌、 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 什么? 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 作者把蝉声比作四面楚歌、 我吓一跳。我整个心思 鸣金击鼓和磁铁。 都被吸了过去,就像铁 砂冲向磁铁那样。但当 我屏气凝神正听得起劲 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 同地全都住了嘴。这蝉, 又吓我一跳!
我能认读
综艺
瞄准
门槛
敛着翅
瞬间
颇有
炫耀
薄翼
窃窃私语
屏气凝神 人迹罕至
四面楚歌
不约而同
鸣金击鼓
高树浓阴
呼朋引伴 天方夜谭
文 章 结
构
第一段(第1-3自 然段)写久违的蝉 声让“我”感到夏天 的到来。 第二段(第4-9自 然段)回忆梦幻般 捉蝉捕蝉的孩童时 代的快乐时光。 第三段(第10自然 段)对捉蝉捕蝉独 特的理解和感悟。
30《捉不住的蝉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夏日蝉鸣的氛围。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蝉”、“鸣”、“夏日”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蝉声如雨,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知识巩固和拓展。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夏日蝉鸣的短文。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夏日蝉鸣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a.收集关于蝉的诗句或成语,了解蝉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b.观看与夏日蝉鸣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4.课后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加夏日户外活动,实地观察蝉的生活环境,感受夏日蝉鸣。
b.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夏日蝉鸣”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作业布置要求:
4.讲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夏日蝉鸣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不住的蝉声》教案
教材分析
《捉不住的蝉声》是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
作者通过文章让大家了解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抓重点词句的训练和理解是本学段强调的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学习祖母喜爱莲叶的这部分,我采用“一读二划三说”的教学方法,细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词语,思考交流体会。
这个环节我
先让学生自主发现、初步理解。
然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划出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
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
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
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
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四、听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由听到蝉声回想起童年捉蝉的往事,感受捉蝉的乐趣。
)
2.你觉得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段:(1—3自然段)写因蝉声感觉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段:(4—9自然段)写作者回忆小时候捉蝉的乐趣。
第三段:(10自然段)写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3.回忆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
4.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5.检查自学效果。
(1)听写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窃窃私语、天方夜谭、四面楚歌、鸣金击鼓、屏气凝神、呼朋引伴
炫耀、不约而同、高树浓荫、田园农舍、人迹罕至、兴高采烈、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蝉声的?用“—”画出有关词句。
2.“四面楚歌、击鼓鸣金”在文中指什么?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文中指被蝉声包围着。
“鸣金击鼓”:“金”和“鼓”都是指古代的乐器。
古时
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文中把蝉的叫声比作鸣金击鼓。
)
3.“我”听到蝉声有什么反应?此时的心情怎样?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惊喜)
4.你们认为这一自然段写得好吗?为什么?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自己听到蝉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
5.文章在写蝉声之前为什么要先写自己听到了许多“车声、敲打声、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喊声、低低哑哑的窃窃私语声”?
6.(写这些声音,目的是为了将其与蝉声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出蝉声的鲜活。
)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夏日,“我们”最兴奋的是什么?
2.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找出来读一读。
3.捉住蝉后,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么样?要打开铅笔盒时,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指导朗读第二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1、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捉蝉乐趣无穷,蝉声悦耳,勾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是对全文忆蝉、捉蝉、玩蝉作总结的话。
5.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意思是孩子们能捉到蝉,但离开了大自然的蝉,不再动听地鸣叫了。
短短一句话,让人感悟到:美的事物要让其自然呈现,而不可以人为的束缚来掌控。
五、整体感悟,体会情感。
六、课后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有过捕蝉的经历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写一写夏日捕蝉的乐趣。
七、板书设计
30.捉不住的蝉声
久违的蝉声——童年的回忆——捉蝉的感悟
怀念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