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发酵乳检验

• 乳酸菌对营养的要求复杂,一般肉汤培养基 难以生长。 • 样品计数时尽可能检测出样品中所有乳酸菌。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样品处理
发酵乳样品: 25mL + 225mL生理盐水,振荡摇匀,使 样品均匀分散。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样品稀释
10-1 10-2 10-3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加样于培养基上涂布
10-3
0.2mL
0.2mL 0.2mL
40℃培养48h,计数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样品涂片染色
1、美兰染色,观察发酵乳中乳酸菌或其他菌。 2、革兰染色,乳酸菌为革兰阳性菌。 3、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 或其他菌。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思考题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实验六 发酵乳中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 22-5—沙莎
实验目的
1、了解发酵肉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2、学习掌握发酵乳中乳酸菌计数检验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试验方法
1、培养基选择 2、样品稀释 3、涂布法计数 4、染色镜检
食品微生物 2012-5—沙莎
实验原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车间空气等检测和粮食微生物

(3)采样注意事项:
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对每个擦拭 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 的消毒时间
空气的沉降菌指标与平皿的大小和沉降的时间有关
目前食品行业经常引用的标准是GB15979-2002《一次性 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其规定生产环境卫生指标指标 为﹕ a)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500cfu/m3 b)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cm2, c)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 cfu/只手,并不得检 出致病菌。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 培养48 h 后计数。
(3)结果报告:报告每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 数
粮食微生物及粮食防霉
一、粮食微生物
定义:寄付在粮食和粮食食品上的微生物的统称。 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等 危害:导致粮食霉变,而且有的还可以产生具有 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 粮食霉变: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 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 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这就 是粮食霉变。
(2)霉菌
据报道粮食上分离出来的霉菌约200种。其中 曲霉属就有26种,青霉属67种,毛霉目30种。 此外毛壳菌属和丝梗孢目15属。霉菌侵染粮食 时能分泌出活性很强的酶系,分解粮食的有机 物质,生长繁殖很快,对储粮危害极大。危害 最严重的而普片的是曲霉和青霉和镰刀菌。
霉菌对粮食的污染难于避免,而防霉,即防止 粮食上的霉菌危害,则是完全可能的。防重于 治,不仅是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粮食储 藏工作的重要方针。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一、背景介绍食品中的微生物指的是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品中,引发食物中毒甚至传播疾病。
因此,监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二、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原理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食品样品放入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食品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并形成可见的微生物集落,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检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检测多种微生物,但是存在检测时间长、有可能遗漏无法培养的微生物等缺点。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新兴领域。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序列,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其中,PCR技术和测序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PCR技术可以放大微生物的DNA片段,并通过比对特定序列来识别微生物。
测序技术则可以进一步对PCR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从而得到更加详细的信息。
这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优势,但是在样品处理和设备要求方面相对较高。
三、食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料的筛选和检验、发酵及酿造工艺的控制、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测等方面。
通过及时检测微生物污染,可以避免微生物对生产过程的干扰,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2.食品检测机构食品检测机构必须依靠微生物检测技术来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给出合理的检测结论,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3. 公共卫生监管监管部门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检测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PPT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核酸探针、PCR等分 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 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 生物。
0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方法
培养法
总结词
培养法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最传统的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 长情况以确定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详细描述
培养法具有简单易行、直观可靠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 计数。但该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要点二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食 品中特定微生物的数量,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验结果的准确性。
国内食品微生物检验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规定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要求、抽样、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判定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人员要求
规定了从事我国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培训和考核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
规定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发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如全基因组测序,能够 更精确地鉴定微生物种类,提高检测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免疫学方法
新型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等,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等优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快速筛选。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肉类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
总结词
肉类食品中的微生物检验主要关注沙门氏菌、弯曲菌、志贺氏菌等常见致病菌,以确保 肉类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 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实践性、技术性很强。
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作出食品卫生检验的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2 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1 掌握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1.2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检验校内生产训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顶岗实习1、 食品微生物类群鉴别、测定技术;2、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建设;3、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4、 真菌学检验技术;5、 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6、 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技术1.3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1.4 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1.5 熟练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2.1 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特点,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2.2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3 常规项目的检验的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2.4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简称国标);2.5 熟悉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2.6 检验新技术基本原理。
3.素质目标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2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3.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
食品微生物检验pdf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以评估其卫生状况和质量。
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食品中的微生物不仅可能引起腐败,还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
以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步骤和一些常见的检测项目:
一般步骤:
1. 样品采集:从食品样品中取得代表性的样本,确保样本的收集方式和过程不会引入外部微生物。
2. 样品制备: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获得可检测的微生物。
3. 培养:将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促使微生物生长。
4. 计数:利用计数方法,例如表面计数法或液体培养法,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5. 鉴定:对培养后的微生物进行鉴定,确定它们的种类。
常见的检测项目:
1. 总菌落计数:评估食品中的总微生物数量,常用于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
2. 大肠菌群检测:大肠菌群是一类与粪便相关的微生物,其检测可以作为食品中病原菌的指标。
3. 霉菌和酵母检测:评估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数量,特别是对于易腐食品。
4. 致病菌检测: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常见的致病菌,例如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
5. 菌落形态鉴定: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和生理学鉴定,以确定其种类。
6.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针对检测到的致病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卫生和安全,防止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检验的具体项目和方法可能因地区、国家和食品种类而异。
在实施检验时,通常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它们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和无菌操作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包括PCR法、毒素检测法、酶活性检测法等。
1. PCR法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其原理是利用DNA扩增技术,将微生物DNA扩增成可检测的数量,然后通过荧光探针或染料检测扩增产物,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特定微生物。
2. 毒素检测法毒素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毒素水平来判断其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质谱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测定食品中的毒素水平,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3. 酶活性检测法酶活性检测法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产生的酶活性来判断其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霉菌会产生一些特定的酶,可以通过检测这些酶的活性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霉菌污染。
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无菌,避免微生物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清洁消毒、空气过滤、人员培训等方面。
1. 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工作台面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选择合适的清洁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清洁消毒操作,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2. 空气过滤空气过滤是指通过高效过滤器对生产场所的空气进行过滤,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
特别是在一些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生产环节,如酿酒、发酵等领域,空气过滤技术尤为重要。
3. 人员培训人员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最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因素之一,因此对生产人员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细菌、霉菌、酵母、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的检出和数量测定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确定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总生菌数:是指食品中各种细菌的总数目,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细菌的总数目是反映细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肠道内的一类细菌,它们通常存在于动物和人的粪便中。
在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可以说明食品可能受到粪便污染。
3. 霉菌和酵母:霉菌和酵母可以导致食品发酵变质等现象,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进行检验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病原微生物:某些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可以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所以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和分析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性来鉴定和计数微生物。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埃希菌碧胱甘溶血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通常具有快速、准确和高效等优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传统的培养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但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在实验室中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通常会结合使用不同的技术来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步骤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快速测定技 术
自动细菌菌落测定分析仪
企业为什么需要微生物快速检测?
市场销售环节要求快速出货。尤其是一些 保质期较短的产品。
减少物流的压力,尽可能减少仓存,加快 资金周转。
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外资企业尤其突出) 对于运行HACCP质量保证体系的企业来说
,快速检测方法尤其重要。可以快速检测 原料及半成品的污染情况,以采取相应的 措施控制最终产品的微生物超标情况。
快速方法势在必行
国外许多政府检测机构都在大量使用快速检 测方法,尤其是ATP法、免疫法、阻抗法和 显色培养基法在国外应用相当成功。
国内的许多政府检测机构也都已经在使用或 正在考虑使用国外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
无芽孢。 2)生化特性 兼性厌氧。温度范围 25 ~40 ℃ 可生长,最适
温度30℃。通常不酸化和凝固牛乳。
二、乳酸菌的检测步骤 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板,计数时取平均值
乳酸杆菌总数 =
-
+
第二节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检测目的:
为了预防和治疗奶牛的乳房炎,常注射大量的 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 霉素等,这些抗菌素的半哀期较长,会残留在 牛乳中。为了保证饮用者的安全和实际生产的 需要,对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进行检验是很有 必要的。TTC试验是用来测定乳中是否有抗生 素残留的较简易方法。
作业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
1、
功的路 。20.10.2420.10.24Saturday, October 24,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 8:41:00 08:41:0 008:411 0/24/2 020 8:41:00 AM
从长远发展趋势来说,快速方法是微生物检 测的一大方向。
➢快速方法包括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 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领 域。
➢目前,我国科技部已将食品安全列为“十五” 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而建立食品快速检测技 术,则是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基础 。
食品微生物快速测定的几种方法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
3、
。20.1 0.2408: 41:000 8:41Oct-2024-Oct-20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
4、
。08:4 1:0008: 41:000 8:41Sat urday, October 24, 2020
• •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5、
。20.1 0.2420. 10.240 8:41:00 08:41:0 0Octobe r 24, 2020
第一节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检验技术
一、乳酸菌的分类
乳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 链球菌属 明串珠菌属 片球菌属
乳杆菌属
1)形态特征 细胞形态多样,长或细长杆状、弯曲形短杆状及棒
形球杆状,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2)生化特性 营养要求严格。在温度范围2~53℃可生长,最适 温度30~40℃。耐酸性强,在pH≤5环境中可生长 ,最适pH为5.5~6.2,中性或初始碱性条件下生长 速率降低。生化反应特性见书。
纸片快速测定法 ATP 生物发光法 阻抗法 旋转平板法 疏水性栅格滤膜法( HGMF )或等格法 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 DEFT) “即用胶”系统( SimPlate )
一、GB/T 4789.32
原理:大肠菌群可产生β-半乳糖苷酶,分解液体 培养基中的酶底物(4 -甲基伞形酮- β-D -半乳 糖苷(以下简称 MUGal ) ,使其游离,因而在波 长 366nm 的紫外光灯照射下呈现蓝色荧光;另一 种方法是平板法,它是根据大肠菌群可产生β-半 乳糖苷酶,分解培养基中的酶底物 ——茜素- βD-半乳糖苷,使茜素游离并与固体培养基中的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钾、铁、钱离子结合形成紫色(或红色)的鳌合物 ,使菌落呈现相应的颜色。
第七章 发酵食品微生物检验技 术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检验技术 第二节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第三节 酱油种曲孢子数及发芽率的测定 第四节 毛霉的分离鉴别及腐乳的制造
发酵食品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微生物作用而生产加 工成的食品,其种类很多,如发酵饮料的酸奶、啤 酒;发酵调味料酱油、食醋等等。对发酵食品的微 生物检测多注重在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病原微生 物等食品卫生学方面的检测。但有时为了检验它们 是否符合制作的技术要求和具有该发酵食品应有的 风味,往往也要检验该发酵食品的菌种及菌种质量 和数量,以及相关的其他技术指标。
嗜热链球菌抑制法
原理: 当乳中加入嗜热链球菌后,如乳中无抗生素, 嗜热链球菌就生长繁殖,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进 行生物氧化,其中脱出的氢可以和加在乳中的 氧化型TTC结合而成为还原型TTC,氧化型TTC 无色,还原型TTC红色,所以可使乳变红色。 相反,如乳中存在抗生素,嗜热链球菌就不能 生长繁殖,没有氢释放,TTC也不被还原,仍 为无色,乳汁也无色。
链球菌属
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成对或成链排列,革兰氏阳
性,无芽孢。
2)生化特性
兼性厌氧,厌氧培养生长良好。
明串珠菌属
1)形态特征 呈球形或豆状,成对或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
无芽孢。 2)生化特性 生长条件苛刻,兼性厌氧。温度范围5~30℃可生
长,最适温度25℃。通常不酸化和凝固牛乳。
片球菌属
l)形态特征 细胞球形,成对或四联状排列。革兰氏阳性,
二、 LTSE 快速检验法
LTSE 快速检验法是由卫生部 1 999 年 1 月 21 日发布, 1999 年 7 月 1 日实施的卫生行业标准,此法与国 标法符合率很高,达 99 %以上。
三、 TTC (氯化三苯四氮哩)显色快速法
四、 DC(去氧胆酸钠)半固体试管快速法 五、纸片快速检验法
双歧杆菌属
1)形态特征 形态多样,Y字形、V字形、弯曲状、勺形,典型形
态为分叉杆菌。革兰氏阳性,无芽孢。 2)生化特性 营养要求苛刻,培养需多种双歧因子。专性厌氧温
。度范围25~45℃可生长,最适温度37℃。pH范围 4.5~8.5可生长,pH≤5.5对菌体存活不利。生化 反应特性见书。
1)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