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天写的一首诗,为纪念他在长沙的革命活动而作,这是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感人诗篇,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成为了教育者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篇文章即将以《沁园春·长沙》为引子,分析其种种丰富内涵,进而设计高中必修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诗篇背景诗中所提到的沁园,指的是1925年夏天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房子,该房屋原名沁芳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如今已经成为陈毅故居里的一部分,备受游客欢迎。

二、诗篇内容《沁园春·长沙》共五十四句,由四十多个平行结构的片断组成,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信念、人民疾苦、国家前途、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追求。

其中,每一句都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革命的热切期望。

整篇诗歌以沁园为主线,融合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回忆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困惑和向往,可谓是一篇感人肺腑、别开生面的诗篇。

三、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文学教育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读好这首诗,然后再让他们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理解和感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原因,深入理解诗歌形式和风格特点;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解释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思想信仰。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发展和意义;2.讲解诗歌形式和意义: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和形式特点,配合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加深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诗歌内涵:对每一句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疾苦的认识;4.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加深他们对和谐社会、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分析意象,理解意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1.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2. 意象对诗歌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1. 单元简介提示学习重点:意象的分析。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者心中的物象。

说白了,就是诗歌中出现的带着作者感情色彩的描写对象。

2. 从意象角度理解《沁园春·长沙》①诵读:有力、激昂②解析: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得到的信息:时间、地点提问:喜欢哪一句?答案:“独立寒秋”,“寒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意境。

→气魄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眼前之景,即意象出来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是万山,是红遍,林是层林,是尽染。

秋天来的时候,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红地毯,不平整,有褶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看,湘江碧绿澄净。

透:a.透明,湘江清澈;b.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eg.熟透了整条湘江都是碧绿澄净的。

百条大船,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壮观“鹰击长空”仰望;击,很强力度的动作“鱼翔浅底”翔,轻快、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的自由自在的舒展着C.学生体验:闭眼想象该图景D.与前人写秋之作对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来自于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和术语。

2学情分析初中对于诗词只需要背诵,不需要鉴赏,所以学生没有诗歌鉴赏的储备。

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在课前熟背全词,用心感悟诗人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4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节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2、在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分析上让学生合作探究。

6新设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熟背全词,并明确如下背诵要求1、学生个人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超过25秒。

2、学习小组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紧凑,不超过30秒。

3、课上给学生展示背诵的机会7新设计贴近生活,深入浅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我把“婚礼”比作一首诗,那么喜糖、盛宴、欢快的音乐、幸福的新郎和新娘等就是意象。

而这些意象所营造的喜庆、幸福的氛围就是意境。

8新设计针对本词的上阕写景的特点,设计了写景诗的常见诗歌鉴赏题型。

题干如下: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选取了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戴复古的《淮村兵后》等诗。

9教学过程 9.1第一学时9.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ຫໍສະໝຸດ 一、知识教育目标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课题《沁园春·长沙》
备课组高一语文编辑马海青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

2、学习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借景抒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领会---品评---鉴赏----练习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赏析诗词的表现力;鉴赏诗歌的语言。

教学法诵读法、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与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
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韶山支部。

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同年深秋,毛
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

面对绚丽
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作者追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词。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概述,教师提问、指导)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万山、
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
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
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三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三则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学习诗词的朗诵技巧,能够根据诗词的特点进行美读。

2、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

3、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美读,并能通过美读,体味诗词意境,得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借助相关资料,感受诗人的豪情,唤醒自己内心的情绪积淀,体验胸怀天下的伟人情怀。

教学设想: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简单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和词的常识,指导诗词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通过重点词句的品味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在阅读中体会。

分析比较,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每一个年轮转过,都留下一个秋天的印痕。

不同的人,对于秋天的理解却各不相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是落榜才子张继笔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看破世事的“诗佛”王维笔下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是客居他乡的王勃笔下的秋。

一个人,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诗人,那他笔下的秋该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检查预习1、请同学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要求背诵《沁园春-雪》(1936-2)《长征》(1935-10)2、检查词的常识,教师予以补充。

(1)词的发展及别称——曲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2)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4)词一般分两段,即为两阕,也叫两片。

(5)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诗词。

3、检查学生预习《沁园春-长沙》中的生字词,读音,注释情况。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沁园春-长沙》三、朗读1、听录音范读或师范读。

2、学生自读,抽读课文。

3、PPT显示读书的要求(1)读书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2)读书尤其是读诗歌,要放开声音读,增强语感体会(3)读书要养成好习惯:圈画重点词句、段落,学会思考问题。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领风骚数百年叩问大地叩问天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兴义八中高中语文组王永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读成诵,掌握词中难解的字词,疏通词意。

(2)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

(3)把握诗人的情感。

(4)掌握词中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受到毛泽东等革命志士对国家命运担忧,敢于为革命献身的精
神的感染,树立“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情怀。

二、教学重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说几千年前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虽忠君爱国,却遭谗言流放,
在楚先王之庙写下长篇诗歌《天问》,叩问苍天,只是徒劳地在等待天地的回答,让皇天后土见证他的衷心,那么几千年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代风流人物毛泽东在湘江之滨,橘子洲头,也在同样的叩问天地“谁主沉浮”,答案又是什么呢?还是徒劳地在等待天地的回答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吧!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
2、提出字词疑点,教师板书指导:
漫江:满江舸:[gě]船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万类:万物沉浮:盛衰携来.:助词,无义,携同稠:[chóu]多恰:正直挥斥:意气奔放,能力巨大遒(qiú)劲头正足粪土:把……当作粪土遏(è):阻止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加深字词印象,理解词意)
三、细读探索
1、学生齐读,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意象
2、学生齐背《再别康桥》《天净沙·秋思》(注:《再别康桥》已经做了调整,学习完毕),
在草稿纸上写意象,两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写两首诗诗的意象
4、总结本词意象的特点(提示:比较得出特点)
生讨论,回答。

师指导:
①最具有浓烈色彩的,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②最具数量优势的:(万山)(百舸)(万类)(百侣)(万户侯);
③最具竞争气氛的:(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竞自由)
总而言之,这些意象都是高远,壮阔,富有生机的,比较起《再别康桥》的柔美意象和《天净沙·秋思》里的凄美意象,《沁园春·长沙》的意境高远,意象壮美,孕育着诗人的万丈豪情。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用这样的壮景来抒发他的革命豪情的。

四、再读品味
1、学生齐读词(熟读、体会意象特点)
2、教师问:本词上阕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导:描绘了一幅意境高远壮美,生机蓬勃的湘江之滨秋景图。

3、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不禁逸兴遄飞,生发感慨,叩问苍天“谁主沉浮?”,那么,词
的下阕给了答案了吗?
生讨论,回答,师指导:同学少年
4、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生讨论,回答,师指导:才华横溢、风华正茂、慷慨意气、自由奔放、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有坚定的革命斗志和万丈的革命豪情。

5、讨论回答本词表达的思想情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五、情读体悟
请同学们带着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自读,体悟毛泽东等革命志士对国家命运担忧,敢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以及“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情怀。

六、课后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自读课本第五页毛泽东诗词以及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感受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以及毛诗用壮美意象来抒发情感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本堂课以“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为重难点组织教学,体现我一贯的课堂组织理念——“一课一得”,即是一个课时有一个突出的教学重点。

2、让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寻找意象的规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体现新课标“还学生以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

3、将本单元《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以及学过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不但突出了《沁园春·长沙》意象壮美的特点,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体现新课标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二)不足
1、意象特点分析有余,意境壮美体验不足,诗人的情感体验也稍欠火候,应该让学生连缀意象,对意境进行再具体一点的描述和体会。

2、要同时达到充分体验意境和情感,也许一节课不够,可以使用两个课时。

本次设计可作为充分理解诗意和情感后的提高和延伸以及方法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