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二章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共耗材料费用分配表件,乙产品256件。
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甲产品120元,乙产品100元。
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解答:分配率=62400÷(220×120+256×100)=1.2(元/元)——当定额费用是1元时对应的实际费用是1.2元甲产品分配费用=220×120×1.2=31680元乙产品分配费用=256×100×1.2=30720元共耗材料费用分配表表2-2 20XX年8月31日金额单位:元丁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7×12+9×14)=21000分配率=83100÷【34400+21000】=1.5(元/元)——每一元定额成本对应的实际成本为1.5元。
丙产品分配费用=34400×1.5=34400×1.5=51600元丁产品分配费用=21000×1.5=21000×1.5=31500元或=83100-51600=315004.某企业本月共耗费原材料7200千克,每千克1.5元,共计10800元。
其中,基本车间生产甲、乙产品共领用6000千克;辅助生产车间消耗600千克;行政管理机构消耗600千克。
当月生产甲、乙产品分别为1200件和800件,单件甲、乙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3千克、1.5千克。
要求:(1)对甲、乙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定额耗用量比例法进行分配;解答:分配率=(6000×1.5)÷(1200×3+800×1.5)=1.875(元/千克)甲产品分配费用=(1200×3)×1.875=6750元乙产品分配费用=6000×1.5-6750=2250元(2)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3;(3)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财务管理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财务管理第⼆章练习题及答案财务管理第⼆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表⽰资⾦时间价值的利息率是()。
(A) 银⾏同期贷款利率(B) 银⾏同期存款利率(C) 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社会资⾦平均利润率(D) 加权资本成本率2.在复利条件下,已知现值、年⾦和贴现率,求计算期数,应先计算()。
(A) 年⾦终值系数 (B) 年⾦现值系数 (C) 复利终值系数 (D) 复利现值系数3.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投资⽽获得的超过资⾦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称为投资的()。
(A) 时间价值率 (B) 期望报酬率 (C) 风险报酬率 (D) 必要报酬率4.从财务的⾓度来看风险主要指()。
(A) ⽣产经营风险(B) 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C) ⽆法达到预期报酬率的可能性(D) 不可分散的市场风险5.对于多⽅案择优,决策者的⾏动准则应是()。
(A) 选择⾼收益项⽬(B) 选择⾼风险⾼收益项⽬(C) 选择低风险低收益项⽬(D) 权衡期望收益与风险,⽽且还要视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定6.下列各项年⾦中,只有现值没有终值的年⾦是()。
(A) 普通年⾦ (B) 即付年⾦ (C) 永续年⾦ (D) 先付年⾦7.从第⼀期起、在⼀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是()。
(A) 先付年⾦ (B) 后付年⾦ (C) 递延年⾦ (D) 普通年⾦8.普通年⾦现值系数的倒数称为()。
(A) 复利现值系数 (B) 普通年⾦终值系数(C) 偿债基⾦系数 (D) 资本回收系数9.关于⽆风险资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贝他系数=0B.收益率的标准差=0C.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0D.贝他系数=110.下列关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PM⾸次将“⾼收益伴随着⾼风险”直观认识,⽤简单的关系式表达出来B.在运⽤这⼀模型时,应该更注重它所给出的具体的数字,⽽不是它所揭⽰的规律C.在实际运⽤中存在明显的局限D.是建⽴在⼀系列假设之上的⼆、多项选择题1.对于资⾦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第二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二章线性表习题(答案)1.描述以下三个概念的区别:头指针,头结点,首元素结点。
首元结点是指链表中存储线性表中第一个数据元素a1的结点。
为了操作方便,通常在链表的首元结点之前附设一个结点,称为头结点,该结点的数据域中不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其作用是为了对链表进行操作时,可以对空表、非空表的情况以及对首元结点进行统一处理。
头指针是指向链表中第一个结点(或为头结点或为首元结点)的指针。
若链表中附设头结点,则不管线性表是否为空表,头指针均不为空。
否则表示空表的链表的头指针为空。
2.填空:(1)在顺序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需要平均移动一半元素,具体移动的元素个数与插入或删除的位置有关。
(2)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也相邻。
在单链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其物理位置不一定相邻。
(3)在带头结点的非空单链表中,头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头指针指示,首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头结点的next域指示,除首元素结点外,其它任一元素结点的存储位置由其直接前趋的next域指示。
3.已知L是无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且P结点既不是首元素结点,也不是尾元素结点。
按要求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序列。
a. 在P结点后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4)、(1)。
b. 在P结点前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7)、(11)、(8)、(4)、(1)。
c. 在表首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5)、(12)。
d. 在表尾插入S结点的语句序列是:(11)、(9)、(1)、(6)。
供选择的语句有:(1)P->next=S; (2)P->next= P->next->next; (3)P->next= S->next;(4)S->next= P->next; (5)S->next= L; (6)S->next= NULL;(7)Q= P; (8)while(P->next!=Q) P=P->next;(9)while(P->next!=NULL) P=P->next; (10)P= Q;(11)P= L; (12)L= S; (13)L= P;4.设线性表存于a[n]中且递增有序。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修正)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题目及习题解答)一、判断题1.需求曲线描述了:其它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解答:√。
知识点:课本第14页倒数第3行。
2.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数量,如果两条需求曲线通过同一点,则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大。
解答:×。
知识点:(考察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1页公式2.6和22页6-15行。
应该是“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理由:图中,直线AC 、BD 分别为需求曲线1和需求曲线2,AC 比BD 陡峭。
AC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AE|/|CE|,而BD 之上的E 点弹性等于|BE|/|DE|。
不难判定,|BE|>|AE|,而|DE|<|CE|,所以|AE|/|CE|<|BE|/|DE|,即“在那一点处,较陡的那条的弹性更小”。
3.如果需求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价格水平越高,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越大。
解答:√。
知识点:两种解法。
第一种是利用弹性的几何意义,课本22页6-7行。
如左下图所示:D 点价格大于B 点,D 点弹性=|AD|/|CD|>B 点弹性=|AB| /|BC|;第二种利用21页公式2.6。
因为B 点和D 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dQ/dP 都相同,而P2<P 1,Q 2>Q1。
2121E E B D P P dQ dQ dP Q dP Q =⋅<=⋅ 4.如供给是一条直线,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常数。
解答:×。
26页2.10b 。
“供给的价格弹性不确定”。
设供给函数为P=a+b ·Q s ,则dQ s /dP=-1/b 2,5.需求曲线越陡峭,则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越大。
P=a 1+b 1·Q s ,需求曲线P=a 2-b 2·Q d 。
令Q *=Q s =Q d ,得P *=(a 1b 2+b 1a 2)/(b 1+b 2)。
需求曲线a 1变化而b 1不变(平行移动)。
第2章 部分习题答案

-7.2812510=-111.010012 然后移动小数点,使其在第1,2位之间
111.01001=1.1101001×22
e=2
于是得到: e =E – 127
S=1,E=2+127=129=1000,0001,M=1101001
最后得到32位浮点数的二进制存储格式为
1100 0000 1110 1001 0000 0000 0000 0000
第二章 习题解答
7.若浮点数 x 的IEEE754标准32位存储格式为(8FEFC000 )16, 求其浮点数的十进制值。 【解】: 将x展开成二进制:
1000 , 1111, 1110 ,1111 ,1100,0000,0000,0000 数符:1 阶码:0001,1111 尾数:110,1111,1100,0000,0000,0000 指数e=阶码-127=00011111-01111111 =(-96)10 包括隐藏位1的尾数:
符号位为01,故运算结果未溢出。 x-y=1101
.
第5页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0. 已知x和y,分别用带求补器的原码阵列乘法器、带求补器的补码阵 列乘法器和直接补码阵列乘法器计算x×y。
(1) x=0.10111 y=-0.器
[x]原=0.10111 [y]原=1.10011 乘积的符号位为: xf⊕yf=0⊕1=1 因符号位单独考虑,算前求补器的使能控制信号为0,经算前求补
+ [y]补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符号位出现“11”,表示无溢出,x-y=-0.00100
.
第3页
第二章 习题解答
13. 已知[x]补=1.1011000,[y]补=1.0100110,用变形补码计算 2[x]补+1/2[y]补=?,同时指出结果是否发生溢出。
电路原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0 2 10
1R
Rx
r
r
Rx
Rx
7.5 7.5 ......
Rx
r
Rx
1'
3'
2'
(a)
2' (b)
1'
(a-1)
图 2.6
解:(a)设 R 和 r 为 1 级,则图题 2.6(a)为 2 级再加 Rx 。将 22 端 Rx 用始端
11 Rx 替代,则变为 4 级再加 Rx ,如此替代下去,则变为无穷级。从始端11 看等
30
40
30
40
30
40
30
40
R
R
(a 1)
(a 2)
由图(a-1)得:
R (30 40) 35 2
或由图(a-2)得
R 30 40 35 22
(b) 对图(b)电路,将 6Ω和 3Ω并联等效为 2Ω,2Ω和 2Ω并联等效为 1Ω,4Ω 和 4Ω并联等效为 2Ω,得图(b-1)所示等效电路:
Im1 20 Im2 6V m1 41 Im2 9.2V
答案 2.18
解:以节点①为参考点的各节点电压相对以节点④为参考点的节点电压降低了
U Un1 Un4 7V 。 则
Un1 0 Un2 Un2 U 5V 7V 2V Un3 Un3 U 4V 7V 3V
(1
(0.5 1) 0.5) Im1
Im1 (0.5 1) Im2 1 (0.5 1 2 1) Im2
Im3 5V 3 Im3
0
Im3 2I
由图可见,控制量和待求电流支路所在回路均只有一个回路电流经过,即
I m2 I , Im1 Ix 。这样上式可整理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6 在进行模数转换时,如果模拟信号的频率较高,就会由于A/D转换 器的孔径时间(即转换时间)而造成较大的转换误差,克服的方法是在 A/D转换器之前设置采样保持电路。采样保持器平时处于“采样”状态, 跟踪输入信号变化;进行A/D转换之前使其处于“保持”状态,则在 A/D转换期间一直保持转换开始时刻的模拟输入电压值;转换结束后, 又使其变为“采样”状态。2.6节中的“采样”指抽取连续信号在离散 时间瞬时值的序列过程。
δ(t-kT)函数的几何图示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1 δ函数表示为: (t − kT ) = 1。k为任意整数。那么理想采样开关可以 δ 描述为理想单位脉冲函数序列:
δ T (t ) =
k = −∞
∑ δ (t − kT )
+∞
2.12 采样定理: 如果连续信号f(t)具有有限频谱,其最高频率为 ω max , 则对f(t)进行周期采样且采样角频率 ωs ≥ 2ωmax 时,连续信号f(t)可以由采 * 样信号 f * (t ) 唯一确定,亦即 f (t ) 可以无失真地恢复f(t)。 从理论上讲,采样频率越高就越能如实反映被采样的连续信号的特 征信息。但是,从计算机控制系统角度来讲,选取过高的采样频率会使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过高,造成成本攀升,并且还会使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明显上升。因此,应该综合考虑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的选择问题。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3 推导略。零阶保持器在奈奎斯特频率以外的增益不为零,在相位上 相当于引入T/2的时间延迟,因此其性能劣于理想低通滤波器,信号恢 复效果也稍差。 2.14 随着保持器的阶数增加,信号恢复的效果越好,但带来的问题是实 现复杂、相移增大,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很少采用高阶保持器。高阶 保持器主要用于没有闭环控制要求的通讯信号处理等领域。
第二章习题答案参考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22. 什么是传动组的级比和级比指数?常规变速传动系的各传动组的级比指数有什么规律性? 传动组的级比是指主动轴上同一点传往被动轴相邻两传动线的比值,用ϕxi 表示。
级比ϕxi 中的指数X i 值称为级比指数,它相当于由上述相邻两传动线与被动轴交点之间相距的格数。
设计时要使主轴转速为连续的等比数列,必须有一个变速组的级比指数为1,此变速组称为基本组。
基本组的级比指数用X 0表示,即X 0 = 1,后面变速组因起变速扩大作用,所以统称为扩大组。
第一扩大组的级比指数X 1一般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P 0,即X 1 = P 0。
第二扩大组的作用是将第一扩大组扩大的变速范围第二次扩大,其级比指数X 2等于基本组的传动副数和第一扩大组传动副数的乘积,即X 2 = P 0×P 1。
如有更多的变速组,则依次类推。
上述设计是传动顺序和扩大顺序相一致的情况,若将基本组和各扩大组采取不同的传动顺序,还有许多方案。
25. 某机床主轴转速n =100~1120 r/min ,转速级数z =8,电动机转速n 电=1440 r/min ,试设计该机床主传动系,包括拟定结构式和转速图,画出主传动系图。
解:2.111001120min max ===n n R n ===-712.11Z n R φ 1.41查表可获得8级转速为 100,140,200,280,400,560,800,1120拟定8级转速的结构式:根据级比规律和传动副前多后少、传动线前密后疏的的原则确定4212228⨯⨯=241.141.111max ≤===ϕ主u 符合要求4/182.2/141.133min ≥===--ϕ主u 符合要求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8441.1)12(4)1(≤===--i i P x i R ϕ符合要求 绘制传动系统图如下:26. 试从ϕ=1.26,z =18级变速机构的各种传动方案中选出其最佳方案,并写出结构式,画出转速图和传动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习题答案
2-10某反馈控制系统已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
已知时间常数T =,要求阶跃响应超调量%10≤σ (1) 求系统的开环增益;
(2) 计算过渡过程时间s t 和上升时间r t ;
(3) 绘出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如果上升时间s t r 25.0π,则K=,?=σ 解:(1)系统开环增益 %10≤σ 69.0≤KT 9.61
.069
.0=≤K (参见表2-2) (2)调节时间 s T t s 6.01.066=⨯=≈ 上升时间s T t r 33.03.3==
(3) s tr 25.0< KT=1 K=10 %3.16=σ (4)用MATLAB 仿一个为好:
2-11 有一个系统,其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
01.010
11+=
+=
s s K W obj τ ,要设计一个无静差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系统超调量%5≤σ(按线性系统考虑)。
试对该系统进行动态校正,决定调节器结构,并选择其参数。
解: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调节器传递函数为s
K s W i
pi =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
+=
=s s K K s W s W s W i obj pi τ 取 1K K K i =
%5≤σ 查表得:5001
.05
.0;5.0==
=K KT s T 01.0==τ 510501===
K K K i )
101.0(50
)(+=
s s s W
2-12
有一个闭环系统,其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02.0(10
)1()(1+=+=
s s Ts s K s W obj ,要求校正
为典型∏型系统,在阶跃输入下系统超调量%30≤σ(按线性系统考虑)。
决定调节器结构,并选择其参数。
解:%30≤σ 选用PI 型调节器1
1)
1(ττ+=
s K W pi pi
系统开环传函为)
102.0(10
)
1(1
1++=
=s s s K W W W pi obj pi ττ
h=7 14.0702.01=⨯===hT ττ 1.20402.04928
212
22=⨯⨯=+=
T h h K
86.210/;1011
===
ττK K K K pi pi
2-13调节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1005.0)(125.0(18
)(++=
s s s W obj ,要求用调节器分别将其校正为典型I 型和
∏型系统,求调节器的结构与参数。
解: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选择PI 调节器: s
s K s W pi pi 11)
1()(ττ+=
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05.0)(125.0(18
)1()()()(11++⨯+=
=s s s s K s W s W s W pi obj pi ττ 令25.01=τ 1/18τ⨯=pi K K
)
1005.0(100
)1005.0()(+=+=
s s s s K s W %3.4=σ 5.0=KT K=100 03.06==T t s
39.118
25
.0100181=⨯=⨯=
τK K pi (2)校正成典∏型系统,选择PI 调节器: s
s K s W pi pi 11)
1()(ττ+=
看成大惯性环节)
将12111
12111
1()
1()1()
1)(1()1()()()(2
T s T s T K K s T s T s K s K s W s W s W S pi pi obj pi ++=
++⨯+==ττττ
h=5 025.0005.0521=⨯==hT τ 55.9/=T t s 047.0005.055.9=⨯=s t
%6.37=σ
4800005.0506212
22=⨯=+=
T h h K
67.118
25
.025.04800;48001111
11=⨯⨯==
==
K KT K T K K K pi pi ττ
2-14 在一个三相零式晶闸管整流装置供电的转速-----------
(1) 电流反馈系数 A V I U dm im /0263.0339
8
*===β
转速反馈系数 r
V n U n min/01.01000
10max *⋅===α (2)设计电流调节器ACR
1. 确定时间常数
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 s Ts 00333.0= s Toi 0025.0=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s Toi Ts T i 00583.0=+=∑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5≤σ 按典型I 型设计,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
s
s Ki W i ACR ττ)
1(+=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06.200583.0012.0==
∑s s T T i L 各项指标可以接受。
3.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 s T L i 012.0==τ
电流开环增益:要求
%5≤σ
5.0=∑i I T K 224.00236
.03518.0012.076.85=⨯⨯⨯==
βτKs R K K i I I 4.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截止频率 1
76.85-==S K W I ci
(1)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ci s W S T >=⨯=-11.10000333
.03131 满足近似条件
(2)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
ci L m W T T <=⨯⨯=06.79012
.012.01
313
满足近似条件 (4)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ci oi s W S T T >=⨯=-17.1610025
.00017.01
31131 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F R T Coi F R Ci K K KiR Ri K R oi i
i
μμτ25.010
400025
.04433.110
9012
.0)
9(96.840224.040303
00=⨯⨯==
=⨯=
=
ΩΩ=⨯==Ω
=
动态性能跟随指标为 %5%3.4<=σ满足近似条件 (3)
1.确定时间常数
电
流
环
等
效
时
间
常
数
I
K 1
5.0=∑∑T K
S T K i I 01166.000583.0221
=⨯==∑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 S T on 015.0=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 S T K T on I
n 02666.0015.001166.01
=+=+=
∑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选择PI 调节器 s
s K S W n n n ARS ττ)
1()(+=
3.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取 h=3 ASR 的超前时常数
转
速
开
环
增
益
73
.70266
.018.001.0612
.0196.00236.042)1(07.3140266.0924210798.00266.032
2
2
2=⨯⨯⨯⨯⨯⨯=+=
=⨯⨯=
+=
=⨯==∑-∑
∑n RT h CeT h K S
T h h K S
hT m n N n n αβτ
ASR 例系数
4.校验近似条件
153.130798.06.169-=⨯==S K W n N cn τ
(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cn i I W T K >==∑43.4000583
.076
.853131满足近似条
件
(2)转速环小时间常数
cn on I W T K >==2.25015
.076.853131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
F R T C F R C K R K R on on n
n
n n n μμτ5.11040015
.044257.010
3100798
.03104073.73
03
0=⨯⨯==
=⨯=
=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