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
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章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我们在物理学的学习中知道,通有交流电的导线,会在它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能在它周围引起变化的电场,而变化的电场还将在它周围更远的空间引起变化的磁场。
这种不断交替变化,由近及远传播的电磁场就叫电磁波。
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
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都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传播信号的。
现代通讯离不开无线电波。
本章将介绍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波段划分,以及它的发射与接收。
第一节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划分一、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表1-1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理论和实验都可以证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跟实验测得的光速相等,即C=3.0×108m/s无线电波在一个振荡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
波长、频率和无线电波传播速度c的关系为λ=c/f式中:λ一无线电波的波长,单位m ;c一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单位m/s;f一无线电波的频率,单位HZ无线电波的波长从不到一毫米到几十千米(频率范围由几十千赫到几十万兆赫)。
通常根据波长〔频率)把无线电波划分成几个波段,如表1-1所示。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是横波,即电场和磁场的方向都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在无线电波中各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也总是互相垂直的,如图1-1所示。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传播特性不相同;其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为地波、天波和空间波三种形式。
(一)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向外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地波,如图1-2(a)所示。
波具有衍射特性,当无线电波的波长大于或相当于山坡、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尺寸时,它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地球是导体,地波沿地面传播时,地球表面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因此要消耗能量,并且能量损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
考虑到能量损失,只有中、长波才利用地波方式传播。
由于地波传播稳定可靠,在超远程无线电通讯和导航等方面多采用中长波。
图1-1无线电波传播示意图(二)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天波,如图1-2(b〕所示。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1.正误判断。
(1)只要是电磁波信号,都可以直接用LC电路进行发射。(
)
解析:如果LC电路是闭合的,它不能向外发射电磁波,因为发射电磁
波需要把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中,才能有
效地把能量传播出去。
答案:×
(2)调节电容器的电容就可以使接收的信号增强。(
)
答案:√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2.探究讨论。
(1)电磁波接收时,首先应该把我们需要的电磁波从诸多电磁波中选
择出来,这个过程叫作选台,旋转调谐旋钮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旋转调谐旋钮的目的就是使接收电路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大。
(2)电视发射塔建在高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建在高处的原因可以避开建筑物,使信号直接接收,避免来回
圈匝数、向外抽或抽出铁芯的办法,要减小C可采取增大极板间距、
减小极板正对面积、减小介电常数的办法。
答案: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变式训练1(多选)要提高LC振荡电路辐射电磁波的本领,应该采取
的措施有(
)
A.增加电容器极板间距
B.使振荡电容器的正对面积足够小
C.往线圈中插入铁芯
D.增加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
此电流输送给LC电路,在电路中各电台信号激起的电流均存在,但
只有频率与调谐电路频率相等的电磁波对应的电流最强,然后再通
过解调处理输入后面电路,故A正确,B、C、D均错误。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1.(多选)关于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的LC电路是开放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0c30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2.png)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如图甲所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过程,其中元件A是;如图乙所示的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过程,其中元件B是。
【答案】发射,话筒,接收,扬声器。
【详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元件A是话筒。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由接收天线完成,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扬声器,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元件B是扬声器。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把音频电信号加载高频电磁波上,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答案】广播电台,话筒,调制器,天线。
【详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是由广播电台完成的,话筒也叫麦克风把声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3.收音机通过接收无线电波,机内的电子电路从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中把选出的音频电信号加以放大,再通过扬声器把转换成,这就是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
【答案】接收天线,电信号,声信号。
【详解】收音机是靠接收天线来接收无线电波的,通过天线接收高频信号,再经过一定的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之后通过输出部件转变成音波,然后再播放出来。
电子电路将接收的无线电波中的音频电信号卸载下来并放大,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4.某同学制作了一台简单的收音机,实验时发现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杂乱的声音,那么这台收音机缺少的是()A.接收天线B.调制器C.振荡器D.调谐器【答案】D【详解】A.天线是用来发射和接收信号的;B.调制器是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由发射天线发射出去的装置.C.振荡器是发射装置的组成部分;D.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检波器是将调谐器筛选出来后的声音电信号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来送入放大器;综上所述,只有调谐器才是用来选择所需信号的设备;所以,这台收音机能同时听到许多杂乱的声音,是因为这台收音机缺少调谐器,故只有D符合题意.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5.电视的发射,将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将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
4.3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4.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一:知识精讲归纳考点一、无线电波的发射1.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的两个特点:(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因此采用开放电路.2.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条导线叫作地线;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高地架在空中的天线相连.3.电磁波的调制: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调制分为调幅和调频.(1)调幅(AM):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方法.(2)调频(FM):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方法.考点二、无线电波的接收1.接收原理:电磁波在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空中的导体可以用来接收电磁波,这个导体就是接收天线.2.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作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1)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2)解调: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调幅波的解调也叫检波.考点三、电视广播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广播信号是一种无线电信号,实际传播中需要通过载波将信号调制成高频信号再进行传播.2.高频电视信号的三种传播方式:地面无线电传输、有线网络传输以及卫星传输.3.电视信号的接收:电视机接收到的高频电磁波信号经过解调将得到的信号转变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技巧一: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的两个特点:(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频率越高,振荡电路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如果是低频信号,要用高频信号运载才能将其更有效地发射出去.(2)采用开放电路.采用开放电路可以使振荡电路的电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如图2.图22.调制(1)概念:把要传递的信号“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使载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2)调制的分类①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技术,如图3所示.图3②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的调制技术,如图4所示.二:考点题型归纳题型一: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2023秋·江西上饶·高二统考期末)无线电波可以用于广播及其他信号的传输。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方案

3 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教学目标(1)知道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思考天线应有的形状。
(2)知道在电磁波的发射过程中调频、调幅两种调制方法。
(3)知道接收需要的电磁波要进行调谐,知道还原信号还要进行解调。
(4)将电谐振与力学中的共振相类比,体会物理学中的统一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得出天线应有的形状的过程教学难点天线应有的形状、调制和解调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展示LC振荡电路的电路图。
教师设问:在普通的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
在电磁振荡的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主要是在电路内互相转化,辐射出去的能量很少,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呢?教师活动:将话题引入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讲授新课一、无线电波的发射教师活动:讲解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有效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理论研究表明,单位时间内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的能量与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
根据振荡频率公式f = 可知要使振荡频率高,电路中LC 的乘积应比较小。
结合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r 4πSC kd ε=可以通过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增大极板间距来满足要求。
可以通过减小线圈的匝数来减小电感。
如果将振荡电路深化成一根导线,导线的两端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中间的导线作为线圈。
这样既起到了减小电容和电感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电场和磁场扩展到电容器的外部。
这样的振荡电路称为开放电路。
教师活动:讲解实际中使用的电路。
实际应用中的开放电路,线圈的一端用导线与大地相连,这条导线叫作地线;线圈的另一端与高高地架在空中的天线相连。
无线电波就能由这样的开放电路有效地发射出去。
教师设问:刚才我们研究怎样将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中去,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请同学思考使这些电磁波载上信号?请同学们手机查询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娱乐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原理,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一、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原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通过调制和前向纠错等技术进行处理,以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具体来说,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信号源产生:广播电视信号的源头可以是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内容、电台播放的音频内容,或者其他数字媒体源。
2.调制:在调制过程中,信号源的模拟或数字信号被转换为适用于无线电传输的高频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AM)和调频(FM)。
3.放大:经过调制的信号被放大为适合传输的功率水平,以便能够覆盖较远距离。
4.天线发射:放大后的信号通过特定的天线系统发射出去,形成无线电波。
5.传播: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传输到接收器所在的地方。
二、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原理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是指将传播中的无线电波转换回原始信号的过程。
接收器是接收信号并提供可视化或可听化内容的设备。
接收信号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天线接收:接收器中的天线接收到传播中的无线电波。
2.放大:接收到的信号被放大到适合后续处理的水平。
3.解调:解调是将调幅或调频信号转换回基带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能够将无线电波转换为可供电视或收音机接收的信号。
4.反馈和校正:接收器通过反馈和校正机制来消除信号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失真和噪音。
5.转换和显示:最后,接收到的信号被转换为人类可视或可听的内容,并通过显示屏或扬声器播放出来。
三、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和设备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接收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和设备有很多。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技术和设备:1.模拟与数字转换:如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信号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输和接收。
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更好地处理和传输。
第4章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总结

1
的能力,通常以输入信号
功率与输出信噪比之间的
关系来表示。
抗干扰能力
4
衡量接收机在存在各种干 扰信号的情况下,保持正 常接收的能力。
选择性
2
衡量接收机在存在干扰信
号的情况下,正确接收有
用信号的能力。
动态范围
3 衡量接收机在输入信号强
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保 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Part
04
无线电广播传播特性分析
信号处理
在发射端,信号处理主要包括音频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和调制处理。音频信号处理包括音频信号 的放大、均衡和压缩等;数字信号处理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加密和复用等;调制处理则是将处理后 的传输线路
传输线路是指连接发射机和天线的馈线系统,包括同轴电缆、波导和光纤等。不 同的传输线路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数字信号处理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 的信号进行滤波、变换、识别等 处理,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和抗 干扰能力。
频率解调
通过检测信号的频率变化来恢复 原始信息,适用于调频(FM)信 号的解调。
相位解调
通过检测信号的相位变化来恢复 原始信息,适用于调相(PM)信 号的解调。
接收性能评价指标
灵敏度
衡量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
优缺点
数字音频广播音质清晰、稳定,可传输更多信息,如文字 、图片等,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且需要专门的接收机才 能收听。
Part
06
案例分析:典型无线电广播系 统解析
案例一:某地区FM调频广播电台系统解析
发射机
采用高功率FM发射机, 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高频载 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辐射 出去。
天线系统
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课件

调制器
调制器的作用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 适合发射的调制信号,常见的调制 方式包括调频(FM)和调幅(AM )。
天线
天线负责将高频信号转换为电磁波 并发送出去,天线的形状和尺寸对 信号的覆盖范围和方向有影响。
调制技术
调频(FM)
FM是一种高频调制方式,它通过 改变高频信号的频率来承载音频 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质 好等优点。
无线电广播是一种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 教育、娱乐等领域。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
无线电广播主要由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发送端包括音频信号源、调制器、高频振 荡器和发射天线;接收端包括天线、解调器和音响设备。
音频信号源产生音频信号,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调制到高频振荡器产生的载波上,形 成高频复合信号,通过发射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空间中。
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空间中的无线电波,传输到解调器解调出音频信号,最后通过 音响设备播放出声音。
无线电广播的历史与发展
无线电广播的发明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开始 尝试利用它来传递信息。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首次实现了利用无线电波传送音乐和语音信号,标志着无线 电广播的诞生。
安全标准与规定
发射设备安全标准
01
确保无线电广播发射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符合国际和地区的电磁
兼容性标准,以减少对其他无线电业务的干扰。
电磁辐射限制
02
设定无线电广播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限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和安全。
发射设备认证
03
要求无线电广播发射设备经过认证,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与规定。
执照与许可制度
无线电广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信号:为了能够在无线信道中,有效地 传播信息(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就必 须经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即音频信号和视 频信号)变换为适合于传播的高频信号,即 射频信号。这就是说,无线通信中传送和 接收的信号都是已调信号。已调信号是窄 带信号,即已调信号频谱范围的上限频率 和下限频率的差,与下限频率的比远小于1。 宽带信号与窄带信号是相对而言的。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不同的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 组成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结构也还是有相 似之处。我们经常见到的通信系统有广播 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它们都是无线 通信系统。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之间的 无线电波的传播属于模拟通信系统,其组 成结构基本相同。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设 备和接收设备的结构框图如下。
无线电波 105
红外线 1010 可见光
紫外线 1015
X射线 1020
宇宙射线 1025 f/H z
/m
3×10 3 3×10 -2 3×10 -7 3×10 -12 3×10 -17
(3.8~7.8)×10-7
电磁波波谱
无线电波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频率相对较低的电磁 波。 对频率或波长进行分段, 分别称为频段或 波段。 不同频段信号的产生、放大和接收的方法不同, 传播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 分析方法和应用范 围也不同。 对于米波以上的信号通常用集总(中)参数的方 法来分析与实现, 而对于米波以下的信号一般 应用分布参数的方法来分析与实现。 问题:无线电波是高频?低频?
2.2 信号、 频谱与调制
在高频电路中, 处理的三种主要信号: 基带(消息)信号、 高频载波信号和已调信号。 基带信号——原始信号, 调制信号。 1. 时间特性
把无线电信号表示为电压或电流的时间函数, 常用时域波形 或数学表达式描述。 时间特性就是信号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特性。要求传输电路的 时间特性(如时间常数)与信号的时间特性相适应。
通信系统框图 由于信道中噪声和干扰的存在,接收设备所恢复的基带信 号与原基带信号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这一差异称为失真。
基带信号 :由输入变换器将要传递的声音或图像消 息变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包含了原始消息的全 部信息(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或者说信息损失) , 称为基带信号。基带信号的基本特点是其信号频 谱是宽带的,即该信号频谱范围的上限频率和下 限频率的差(即信号带宽),与其下限频率的比远 大于1。宽带信号包含大量低频信号的能量。这些 信号不适于在空间(即无线信道)中传播,特别是 远距离的传播。 输入变换器的输出作为通信系统的信号源。 输出变换器实现的是输入变换器的逆过程,即将经 过处理的基带信号重新恢复为原始的声音或图像, 为人们所接受。
2. 频谱特性 对于较复杂的信号(如话音信号、 图像信号等), 用频谱分析法表示较为方便。
信号幅度
0
t
图 1 — 2 信号分解
周期性信号, 表示为许多离散的频率分量(各分量间成谐 频关系); 非周期性信号, 用傅里叶变换分解为连续谱, 信号为连续谱的积分。 频谱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任何信号都会占据一定的带宽。 带宽就是信号能 量主要部分(如90%以上)占据的频率范围或频带宽度。
高频放大
fs
混频器 fL 本地振荡
fI
中频放大
解调器
低频放大
无线通信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的第一级是高频放大器。由于由发 送设备发出的信号经过长距离的传播,受 到很大的衰减,能量受到很大的损失,同 时还受到传输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 噪声。当到达接收设备时,信号是很微弱 的,因而需要经过放大器的放大,并且, 高频放大器的窄带特性同时滤除一部分带 外的噪声和干扰。高频放大器的输出是载 频为fs的已调信号,经过混频器,与本地振 荡器提供的频率为fl的信号混频,产生频率 为fi的中频信号。
4. 传播特性 传播特性是指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 传播距离、 传播特 点等。 根据其所处的频段或波段来区分。 在无线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媒介是自由空间。电磁波在自 由空间的传播方式不同,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不 同,由此使得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机理也有很大的不 同。 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 直射(视距)传播;绕射(地波)传播;折射和反射(天波) 传播;散射传播等。 ——关键因素是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无线电波波长与传播方式有关,无线电波的传播,是无线通信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
沿地面传播的地波,有能量的损耗且损耗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通常只有中、长波适合地面传播。传播较稳定,传送 距离较远。 靠电离层折射和反射传播的天波,在1.5 MHz~30 MHz范围 的短波是靠大气层上部的电离层的折射和反射进行传播的, 可以传播得很远。 沿空间直线传播的空间波。频率超过30 MHz以上的超短波主 要沿空间直线传播。鉴于地球表面是弯曲的,所以这种传播 只限于视线范围,而卫星通信使空间传播的距离大大增加。 无线电波到达电离层后,一部分能量被吸收掉,一部分能量被 反射和折射到地面。其中,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被反射到地 面,频率较高的无线屯波则穿过电离层,不会反射到地面, 这就是30 MHz的超短波主要沿空间直线播的原因。
• 3.3.1 调幅(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 • 调幅、检波与变频均为对信号进行频率变 换,所对应的电路称为频率变换电路或频 率搬移电路,具有将信号在频谱上实现从 某一频域搬移到另一频域的特性。
• 基本电路:频谱搬移电路
•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搬移过程中,输入信号的 频谱结构不发生变化,只在频域上简单的搬移。 • 频谱的非线性搬移电路: • 线性搬移的方法:非线性电路 • 线性时变电路
• 传递信息既可以通过有线信道,也可以通 过无线信道。信号的无线传输是无线电技 术的主要应用,通信作为无线电技术的最 早应用,其组成和工作过程,很典型地反 映了无线电技术的基本问题。通信技术的 发展和现代化充分反映了无线电技术的发 展和现代化。
•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作用、分类
通信系统直接完成信息的传递任务。为了使我们获 取的声音或图像信号,能不失真地传递到其它地 方,需要对声音或图像信号做一些处理,使代表 这些信息的电信号变换成有利于传输的信号。这 就是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要掌握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电子线路的组 成原理。首先要了解该系统的组成。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1) 按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中波通信、 短 波通信、 超短波通信、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工作频率——射频(RF)频率。 “高频” 的广义语, 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 发展方向——开辟更高的频段。 (2) 按通信方式来分: (全)双工、 半双工 和单工方式
第二,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处理的电信号处理技术;
第三,能对电信号(或光信号)进行有效变换并传输的信息传 送技术。
高频电路是通信系统, 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 是无线通 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频电路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 (1)高频振荡器 (2)放大器 (3)混频或变频 (4)调制与解调
• 声音属于信息范畴,声音广播(远距离传送)得 益于19世纪无线电的发明。声音广播就是点到面 的通信。 信息,抽象的概念。具体形式有:语言、文字、符 号、音乐、图形、图像和数据。 信息处理,首先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进 行处理。人们从这些信号中获取信息。 信息传输,通信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即将经过 处理的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对信 息传输的要求主要是提高可靠性和有效性。
2.3 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
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都包含有低频部分和 高频部分 “低频”、“高频”是相对的 低频——信息 高频——运载工具 低频信息不能直接远距离传送,须进行调 制(调幅、或调频、或调相)处理后再发 送
• 在无线电广播发送系统中,待发送的语言、 音乐或图象信号通过对高频等幅波进行调 制而获得高频已调波。 • 接收系统将接收到的高频已调波经过变换 (解调)处理而还原为语言、音乐或图象 信号。
射线
(a) 电离层
(b)
对流层
(c)
(d)
图1— 5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 (a) 直射传播; (b) 地波传播; (c) 天波传播; (d) 散射传播
5. 调制特性 无线电传播采用高频(射频)的原因,其一是高频适于 天线辐射和无线传播。其二是为了接收机能有效的区分各 个不同的电台。用调制技术可以实现以上功能,还可以实 现信道的复用,提高其利用率。 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 使载波信号的某一 个或几个参数(振幅、 频率或相位)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 变化。 三种基本方式:振幅调制(调幅AM )、频率调制(调频 FM )、相位调制(调相PM ), 还可以有组合调制方式。 信号振幅0F3F5F
7F
9F
F
图 1 — 3 频谱图
3. 频率特性 任何信号都具有一定的频率或波长。 这里,频率特性是 指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或波长。 电磁波辐射的波谱很宽, 如图所示。 无线电波是一种波长比较长的电磁波, 频率范围很广。 在 自由空间中,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c=f λ
无线电波段可以按频率划分,也可以按波长划分。表中列 出按波长划分的波段名称、相应的波长范围及相应的频段 名称。各波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所以在各波段之 间的衔接处,无线电波的特性也无明显差异。
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器放大,送到解调器, 恢复原基带信号,再经低频放大器放大后 输出。
• 超外差接收机的主要特点就是由频率固定 的中频放大器来完成对接收信号的选择和 放大。 当信号频率改变时, 只要相应地改变 本地振荡信号频率即可。
无线通信的类型, 可以根据传输方法、 频率范围、 用途等分类。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设备组成和 复杂度虽然有较大差异, 但它们的基本组成不变, 下图是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组成的方框图。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也就是传输媒介, 不同的信道有不同的传输特性。为了适应 信道对要传输信号的要求,就必须将已获 取的基带信号再做变换,这就是发送变换 设备的功用。发送设备将基带信号经过调 制等处理,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发射功率, 再送入信道,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显然, 接收变换设备的作用与输入变换设备相反, 用来恢复原始基带信号。发送变换和接收 变换有许多方式,其传送信息的效率和可 靠性都不同,变换机理及实现的电子线路 也不同,这些便是我们后面要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