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学案——人物的动作描写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5篇范例]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4ef6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3.png)
作文指导动作描写[5篇范例]第一篇:作文指导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描写人物动作”导语:小朋友,我们夸奖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有时会说:“看,他把人物都写活了。
”这里的“写活了”,可是一种真功夫。
文章中的人物正是在动作和语言描写中鲜活生动起来的,而其中的动作描写是写人记事文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成功的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或者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写。
这次,我们就来练练把人物写活的功夫——描写人物动作。
一、积少成多捎掏数攥凑塞点擦扎推拔念叨娴熟转交推辞推搡小心翼翼蹦蹦跳跳昂首阔步目不转睛东张西望手舞足蹈张牙舞爪眼疾手快声泪俱下抓耳挠腮挤眉弄眼嬉皮笑脸胖胖无可奈何地把手比作手枪,对着鸽子,“叭叭”地打了两枪,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
只见女护士用酒精棉球擦擦张毅的胳膊,然后迅速地把细长的针头扎进他的肌肉,接着缓缓地把药水推进去,最后有敏捷地把针头拔出,动作十分的娴熟。
她总是笑眯眯的,一会儿清晰地报站名,一会儿眼疾手快地点钞票、售票,一会儿离开座位、从车头走到车尾、耐心地回答外地乘客的问题。
二、帮你读中学写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许多动作描写的成功范例。
请欣赏一下吧!1.《槐乡的孩子》一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情景,表现了槐乡孩子的纯朴勤俭的品质。
文章重点段有这样一处描写: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这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时敏捷地动作和勤劳快乐的身影。
同学们,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不是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要相信: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动作细节。
2.《绝招》这篇文章写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比赛绝招,说明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出有用的绝招这个道理。
文章有这样的描写: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得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憋了气,惟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人物动作描写(中考作文指导)

•••••••••••••••••人物动作描写 (中考作文指导)人物动作描写 (中考作文指导)行动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
”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二、方法及内容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动作描写训练1、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答阅读题为我所用)例(1) 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然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
走到自家门边,用手抓住那圆形的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锁牢靠时才转身走下楼去。
而转身的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
《锁防盗门》问:这段文字从什么方面描写人物的,你认为写得怎样?例(2)看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2.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例(3)放学回家》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初中动作描写的教案

初中动作描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人物动作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动作描写。
二、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概念与作用2. 动作描写的方法与技巧3. 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4.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作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动作描写的概念与作用:讲解动作描写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动作描写的方法与技巧:a. 观察生活,捕捉人物动作。
b. 选择恰当的动词,表现动作的准确性。
c. 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动作,增加表现力。
d.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应用:举例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 练习与拓展:a. 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尝试用动作描写表现组内成员的性格特点。
b. 学生现场写作,尝试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c.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动作描写的方法。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动作描写的认识,以及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动作描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动作描写的表现力。
4. 学生对动作描写在写作中作用的体会。
六、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作品,体会动作描写的魅力。
2. 增加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作描写的技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4.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注重对动作描写的评价,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人物动作描写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作文-人物动作描写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人物动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动作描写水平。
教学重点:1. 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2. 动作描写与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的结合。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人物动作描写的范文。
2. 写作素材库(人物动作描写)。
3. 评价标准和方法。
学生准备:1. 写作笔记本。
2. 相关人物动作描写的范文阅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动作。
1.2 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动作,教师总结。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教师讲解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2 学生通过阅读范文,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3. 写作实践(10分钟)3.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人物动作描写练习。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享与评价(5分钟)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4.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后素材,完成一篇人物动作描写的作文。
2. 搜集生活中的人物动作描写实例,进行分析和学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以及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作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人物动作描写的心得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戏剧表演或电影拍摄现场,观察和分析人物动作的刻画。
3. 开展人物动作描写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人物动作描写质量,包括描写方法、技巧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学习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人物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动作描写(教案)章节一:了解人物动作描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物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动作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物动作描写的定义: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举止、动作来表现其性格、情感、动机等内在特征。
2. 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丰富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和代入感。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有趣的人物动作。
2. 讲解人物动作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动作进行描述,并分享给全班。
作业: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选择一个有趣的人物动作进行描写,不超过100字。
章节二:基本人物动作描写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描写人物的动作: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2. 运用动词和形容词:选择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人物动作描写练习。
2. 讲解描写人物动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动作进行描写,并分享给全班。
作业: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选择一个有趣的人物动作进行描写,不超过100字。
章节三:高级人物动作描写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级的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动作描写来展现复杂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运用对比和冲突: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动作,展现他们的性格差异和情感矛盾。
2. 描写人物的动作序列: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人物动作描写练习。
2. 讲解高级人物动作描写技巧。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动作进行描写,并分享给全班。
作业: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选择一个有趣的人物动作进行描写,不超过100字。
作文人物动作描写教案

作文人物动作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会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写人物的各个方面的动作。
3. 学会使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动作描写词汇。
2. 学会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细节描写丰富动作描写。
2. 创作具有个性的动作描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案例,让学生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和技巧。
2.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表达人物性格和心理。
五、教学准备1. 经典文学作品片段。
2. 作文纸。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动作描写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动作描写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系列基本动作描写词汇,如跑、走、跳、笑、哭等。
2. 学生跟读并尝试用这些词汇描述人物的某个动作。
三、动作描写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片段。
2. 学生分析片段中的动作描写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四、实践训练(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片段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学生尝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动作描写片段,描述一个人的某个动作,并注意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每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描写词汇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在实践训练中,学生能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动作描写片段。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动作描写在电影、电视剧中的应用。
作文《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动作描写作文指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动作描写水平,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3. 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动作描写应用于作文中,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实践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技巧讲解:介绍动作描写的技巧和方法,如观察、捕捉细节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魅力。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动作描写的实践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动作描写。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以动作描写为主题的作文,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作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动作描写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作文中动作描写的水平和生动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动作描写的文章和作文指导书籍。
2. 课件:动作描写的图片、案例分析等。
3. 练习材料:相关动作描写的作文题目和素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导入(10分钟)、技巧讲解(1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实践演练(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作文辅导: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方法指导——1、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 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细化“过程”。
例:“李老师喝茶。”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连续的小动作。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 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 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 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 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 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析: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 常看到类似的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 “涂脂抹粉”,再“配上声音”(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 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 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 “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 竹发出的声响“噼妈长时间看着我”之意,有的同学简单写成一 句话:“妈妈长时间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请你加以 修改,写出妈妈看的动作,还写出我对妈妈眼神的猜想等。
题2: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 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 声。 (提示: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或心情?黄 老师的目光是怎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 怎样“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嗯”一 声的语调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来描绘刻画的。)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 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也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
动作描写其实不难,很多同学描写人物动作时只是粗线条式,从来不用心仔细观察。
那么怎么样写好动作描写呢?先要注意这么两点:首先,人物的动作描写主要适合于第三人称文章使用,在第一人称文章中,对于我的动作,一般巧妙转化了我的“感觉”来描写,一定要切忌,否则给人有种别扭的感觉,甚至会觉得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规。
其次,在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一步步观察,一步一步分解来写,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人物动作写生动具体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也会鲜明突出了。
要描写好人物动作,还要选择合适的人物形象,选择好合适典型人物是动作描写的关键。
在描写《背》的片段,要求写出具体的动作来。
要写好此片段,人物的选择就是关键。
如:高背矮、矮背高,胖背瘦、瘦背胖、高瘦背矮胖、高胖背矮瘦、矮胖背高瘦、矮瘦背高胖等。
背的动作要根据具体的人的体态来决定,这样细分人物形象,动作描写才能符合人物的具体情况,动作描写才能有特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具体描写的例子:《贴鼻子》习作习作说明:这是一个常见的写活动(游戏)体验式的作文,也可以说一个常见的记事性的作文。
要写好这类型的作文,首先对这一活动要有个总体的定位和把握,具体是要体现有趣、有意义还是记忆深刻、难忘等,要明确。
只有确定好这一写作方向,才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材料、安排故事情节、选择合适的人物形象。
对于《贴鼻子》游戏开始的一个镜头,有同学这样写:只见陈老师被同学们推得一圈又一圈地转。
同学们刚一松手,看见陈老师像喝醉了酒似地东倒西歪……分析:短短几十个字看似简单,但细细品味,只是小作者对自己眼睛里看到的动作口头转述给了我们,并没有将当时的真实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
也就是说,活动现场的环境气氛、场面和人物的具体表现等都没有能细致地描写出来,看了文章读者眼前没法形成一个清晰的画面。
就《贴鼻子》一文而言,描写的首要重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的滑稽才能凸显游戏的有趣。
其次,通过场面和环境描写来烘托游戏的有趣。
对于《贴鼻子》一文,该怎样写好这一有趣的画面,我们不妨在写作之前提出这些小问题:1、是哪几个同学推?具体怎么推?2、为什么会有同学来推呢?是陈老师要求的还是另有他人提议的?3、陈老师具体是怎么转圈的?推的前后,陈老师的动作、表情或者语言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怎么变?4、同学们为什么推了一会不推了呢?是陈老师的反应才让同学们不推?还是有同学说不要推了?5、同学们松开手之后,陈老师有什么具体动作?6、在这一过程中,现场其他人有何反应?环境气氛、场面都如何呢?7、如果给这个游戏活动增加个主持人,描写又会有何变化呢?8、如果能增加几个典型人物,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能详细地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贴鼻子》这一活动体验式文章一定会写生动、写具体,也能写有趣。
下面是几位同学《贴鼻子》一文的描写片断:片断一主持人:“让陈老师做个示范。
”话音刚落,陈老师就被小明和小红“请”上了讲台。
这俩小机灵鬼做事可手脚麻利了。
小明解下红领巾,蒙住了陈老师的眼睛。
同学们大声喊:“勒紧点,不然能看见。
“小明咬着牙,使劲地拉了拉。
疼得陈老师直喊:“松点,松点“。
小明蒙眼时,小红并没闲着,他举着手在陈老师眼前直晃悠。
见陈老师没反应,他俩互相使了个眼色,推着陈老师转起圈来。
刚开始,陈老师步伐稳健,可没转几圈,脚下好像是泼上了油似地打起滑来。
真像喝醉了酒似地,身子也不由得晃起来。
教室里爆发出来一阵哄堂大笑。
片断二游戏开始了,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
说话声、尖叫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主持人提高嗓门喊:“大家静一静,首先,请陈老师给我们做个示范。
”现场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大家都想看陈老师被转晕的囧样。
陈老师听到叫他,刚举起手摇摆着想推辞,没想到同学们齐声高喊:“陈老师,来一个!陈老师,来一个!”一看这阵势,陈老师半推半就地走上了讲台。
主持人迅速将陈老师的眼睛用布蒙上。
“谁来推?”坐在前几排的同学已迫不及待地冲上了讲台。
你推一下,我推一下,陈老师在原地转起圈来。
一圈,两圈......陈老师开始摇晃起来,“停!”主持人一声令下,同学们都缩回了手。
就在这瞬间,陈老师“哎呀”一声,身子便斜着倒向了讲台,幸亏手扶住了讲台,不然就摔倒了。
陈老师叉开腿,稳了稳身子,向前一摇一晃地摸索着往前走。
他那晕乎乎的样子,不是撞到讲台就是撞到椅子……点拨:仔细品读以上两个小片断,描写运用得非常精彩。
小作者很会选择人物,既有主角又有配角。
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抓住了每一个环节,对人物的动作做了细致的刻画,而且先后顺序非常合理,一步步都很具体生动。
精准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同学们的聪明,也体现除了陈老师的“亲民”。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动作描写呢?1、要抓住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不同阅历、性别、性格、年龄和身份的人动作的特点一定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动作的特点也是不同的。
所以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范例一:《小皇帝与老奴隶》(作者:马雪丹)爷爷用商量的口气问:“好孙子,坐转椅吗?”“小皇帝”用力地摇着头,使劲挥着胳膊,打在妈妈的身上。
他瞪着眼乱踢着,不愿意。
来到梯子前,奶奶乐呵呵地问:“心肝哟,爬这梯子好不?”“小皇帝”仰头看了看,一闭眼,抱住妈妈的脖子,摆着身子,说:“不嘛!不嘛!”奶奶像接到了圣旨似的,连声说:“不爬,不爬!”不一会,来到滑梯边,妈妈轻声问:“宝贝儿,坐滑梯吧?”这话还真灵,一下子打动了“小皇帝”的心,他立刻不哭不闹了,叫着:“我要玩滑梯!我要玩滑梯!”“哎——”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这下,几位可高兴坏了,宝贝不哭了。
点拨:这里小作者准确运用“摇”、“挥”、“打”、“瞪”、“踢”、“仰头”、“闭眼”、“抱”、“摆”一系列的动词,把“小皇帝”因为“老奴隶”的过分溺爱而形成的任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值得关注的是,本片断中,为了描写“小皇帝”的任性,作者安排了好几个人物作为“助演”,才带到这样生动的地步。
假如,只是选择爷爷或者是其中某一个人,表达效果会怎么样呢?范例二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点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表现出了运动员们对此次比赛的重视。
作者观察仔细,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细致入微,足见作者过人的描写能力。
2、写好人物的每一个举止动作,需要准确选用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如果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
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燕子专列》一课,对文中插图进行描述时,一位同学这样写道:“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很显然,这句话中并没有写出贝蒂的细微动作,经过提示,这位同学给动词加上了一些修饰词,发现描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哈气为小燕子取暖。
”点拨:加上修饰语就更加突出小贝蒂对小燕子的关心和呵护。
修饰语能更好的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得动作描写更加传神。
3、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求把动作和表情、场面与环境结合起来写。
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人物的角度考虑,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殊场景下的动作,也才能通过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一文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时写道:“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点拨: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艺术家形象。
在动态人物描写时,其中的每一个描写要素并不是单纯孤立出现的,有时候需要几个要素结合起来描写烘托,才能达到具体描写出神入化的境界。
4、动作描写往往与语言描写结合在一起,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人物语言,就能更好地刻划人物此时此刻的性格。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尊严》一中,逃难的年轻人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文中这样写道:“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
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点拨:文中的这个年轻人不愿吃不劳而获的食物,力求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在片断中,动作的描写很细很少但很有份量。
“喉结上下动了动”这样一个动作的描写,让我们似乎体会到了年轻人当时的复杂心情:虽然很饿,但一定要有“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骨气。
精炼恰当的动作描写加上准确的人物语言描写起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让读者不由得对这个有尊严的年轻人油然而生敬意。
5、要写好人物动作,还需要适当加上心理活动描写,再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动作。
在人物动作的描写时,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中,描写聋哑青年专注绘画时的情景时,写道:“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点拨:这里将聋哑青年工笔细描比作姑娘绣花,一下子就把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熟练细致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人物的举手投足直接关系着人物的性格和形象,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会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写人物时,一定要描写好人物的动作,让人物的举手投足都能传递出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