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5篇

合集下载

关于端午节心得感受(通用15篇)

关于端午节心得感受(通用15篇)

关于端午节心得感受(通用15篇)关于端午节心得感受篇1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今天是端午节,在学校的我没有回家,我独自一人待在学校。

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呆在学校的我,感觉意外的孤独,想念着家里面的亲人。

宿舍里面只有我一个人在呢我躺在床上,玩手机,不知不觉就想到了家里,只可,爸爸妈妈是不是还在田里面干活呢,此刻奶奶是不是在厨房里准备晚餐呢,此刻妹妹是不是在做作业呢,带着疑问,我不禁想给家里面打一个电话。

于是,我拨通了家里面的电话,妹妹接听了电话,妹妹一下子就听出了是我的声音。

她问道:“哥哥,你吃饭了没有啊?”我说:“我刚吃完,你们呢。

”妹妹于是就给我介绍:“今天晚上过节,奶奶此刻正在厨房里给我们做好吃的么呢!爸爸妈妈在田里面干活还没有回家,我们等他们回家时候就一起吃饭了。

妹妹还高兴的告诉我说:“今天晚上有鸡腿,还有鸭子,还有鱼,还有鸡翅,好多好多好吃的。

”今早妹妹给我介绍这么多东西,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家的时候每次逢年过节,只要家里面有机会的话,奶奶就会给我留一个,我最爱吃的,现在我不在家里,奶奶肯定也会给妹妹留一个吧。

妹妹说奶奶在厨房里我就没有叫奶奶接电话你寒暄了几句之后,我就把电话挂了,在宿舍里面,我独自想着家,想着,父母回家团聚吃晚餐的情景,那情景是多么的快乐啊!关于端午节心得感受篇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快到了,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很有学问。

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

端午节心得体会及感想(精选13篇)

端午节心得体会及感想(精选13篇)

端午节心得体会及感想(精选13篇)端午节及感想篇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呷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样的儿歌,唱出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唱出了属于端午的味道。

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吃相关,譬如元宵节的元宵,譬如中秋节的月饼,又譬如端午节的粽子。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粽子的香气里既是民俗风情,更是浓到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除了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吃的讲究,尽管因为地域差别这些吃食略有不同,但是煮鸡蛋、饮雄黄酒等风俗还是比较普遍的。

尤其是关于饮雄黄酒,看过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人,一定会对这种让白娘子现出原形的酒印象深刻,进而也就对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印象深刻。

当下,早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不管是粽子、鸡蛋还是雄黄酒,都可以随时买来吃喝。

不过,这些东西的味道,只有在端午节里才更独特,因为那时候我们不只是在吃一种食物,更是在吃一种文化和传承。

那一刻,端午的吃食在滋养着我们的胃,更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香甜的粽子在滋养着我们的胃与心灵,端午的习俗和活动更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求吉、纳祥、辟邪,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主题。

端午节的最初只有仲夏入暑时节祛病强身的意味,后来加入的.祭祀和纪念屈原的元素,实际上传说的成分更多。

热播剧《思美人》中,有屈原过端午的场景,对此很多人口诛笔伐,说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本人怎么可能过端午呢?事实上,这还真不是编剧在戏说,在先秦古书《穆天子传》等古籍中,就有关于划龙舟、吃粽子等端午习俗的记载,可见端午节要比屈原的出现更早。

纪念屈原说之所以广为流传,其实是中华儿女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却一再遭到佞小人的陷害排挤,更被楚王赶出朝廷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愤交加,毅然投江殉国。

正是因为屈原对国家赤诚忠贞的爱,后世才愿意相信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且将这样的纪念延续了20__多年。

对端午节的感受作文(精选30篇)

对端午节的感受作文(精选30篇)

对端午节的感受作文(精选30篇)对端午节的感受作文(精选3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端午节的感受作文篇1今天让我欢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从妈妈那刚一打听到,就高兴的欢蹦乱跳。

因为呀!这个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的来源是由于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很多人有个疑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比赛划龙船呢?事情是这样来的。

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爱国,为皇帝出谋划策,但有些红眼病者觉得屈原势力太大,多管闲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谎言,把屈原撤了职,流放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

他到了湘南,经常到汩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块大石跳河自杀了。

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处波浪起伏,哪儿有屈原的什么痕迹。

大伙很伤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也让江里的鱼虾、蛟龙、鱼……等动物饱了肚子,就不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

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办了,后来他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的小船改为赛龙船。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难忘的端午节个人收获例文五篇

难忘的端午节个人收获例文五篇

难忘的端午节个人收获例文五篇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难忘的端午节个人收获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难忘的端午节个人收获例文一今天是端午节,可是我被吓了一跳。

因为我去泡温泉的时候,在第一个温泉池里不小心滑了一跤,结果沉了下去,还喝了三口水,呛个不停。

然后,马锦辉的爸爸把我拉了上去。

好惊险呀!我们还去了一个有喷水头的池子里,喷水头的水把我的背弄得疼死了,因为水流得太急太密了,像一根根针一样。

吃完午饭后,我玩了电脑游戏,还是免费的。

然后为了让眼睛休息,我们又去打了乒乓球,马锦辉打得太差了,把球都打飞了。

出了一身汗,我们又去游泳池泡着了,我抱着一个救生圈在水池里飘着,好舒服呀!这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端午节呀!难忘的端午节个人收获例文二“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端午节传统节日心得体会(通用6篇)

端午节传统节日心得体会(通用6篇)

端午节传统节日心得体会(通用6篇)端午节传统节日心得体会(通用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传统节日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传统节日心得体会1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所谓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

今年的端午节恰逢上海世博会,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始。

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更精彩,更好玩。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民间节日,是全民健身、防病治病、避瘟疫和毒药、祈求健康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为国捐躯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一位爱国诗人,听到攻破楚都的消息,心痛如绞。

他毅然写下自己的杰作《怀沙》,投身汨罗江,为国捐躯。

沿河的人们带领船只争夺救助,沿着水唤起灵魂,把粽子扔进河里以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

这种习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母亲说:“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经深入人心。

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议论他们的话,以此来传承他们的话。

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做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保留节目之一。

妈妈和阿姨总是买很多粽子叶,少用水泡,洗干净,码好。

粽子的馅料通常是糯米,用绿豆和红枣煮熟。

然后,经过妈妈和阿姨灵巧的忙碌,我们的孩子像猫一样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来的那一刻…长大学习后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跳进汨罗江后,群众为了防止水里的鱼咬诗人的身体,就做了许多粽子扔进水里。

这样,鱼吃了,就不会伤害诗人了。

端午节过节心得体会感悟(通用16篇)

端午节过节心得体会感悟(通用16篇)

端午节过节心得体会感悟(通用16篇)端午节过节感悟篇1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了。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从那以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粽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有鲜肉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豆沙粽子、枣泥粽子、咸蛋黄粽子、腊肉粽子、雪菜肉粽子、鱼头肉粽子、宫保鸡丁粽子、鱼香肉丝粽子、鲍鱼粽子、榨菜粽子、五香肉粽子。

这么多的粽子中,我最喜欢五香肉粽子。

因为它吃起来软软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粽子,还要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赛龙舟的赛手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力壮的叔叔,有对赛龙舟很有兴趣的小孩,。

比赛开始了,参赛的人都做在了龙舟上,只听见”嘭”的一声枪响,龙舟上的人都迅速划了起来。

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划,惟恐落后。

据说这也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还要挂艾草,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我听妈妈说,端午节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关于端午节的感想体会【四篇】

关于端午节的感想体会【四篇】

【导语】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乃⾄世界上独⼀⽆⼆的节⽇,其中深藏的⽂化内涵是其独特魅⼒的充分体现,愿我们珍惜中国传统节⽇,在节⽇中享受节⽇⽂化的洗礼。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了关于端午节的感想体会【四篇】,供⼤家的阅读。

【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体会 家乡的端午节有着⼆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屈原⽽产⽣的。

这天农历初五,这⼀天有着浓浓的节⽇⽓氛。

它能和家乡的春节、清明、中秋节⼀样热热闹闹,处处洋溢着⼈们欢歌笑语,欢度节⽇的快乐。

家乡的端午节更加隆重,端午节前⼏天家家户户就准备迎接它的来临,后⼏天准备划龙⾈庆贺。

这天⼈们买好箬叶、棕、糥⽶和⾁等物品包粽⼦。

今年的端午节更加具有节⽇⽓氛,你看此刻离节⽇还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紧锣密⿎地包粽⼦。

原先单调的粽早有了改善,此刻有⾖沙馅的、板栗馅的、蜜枣馅的……真是五花⼋门,⼝感好极了。

满街都能闻到粽⼦飘⾹,真是猴得⼈直流⼝⽔,提前带来节⽇的⽓氛。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但是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圆、粽⼦、茶蛋和⼤蒜,这是家乡传统的佳肴。

⼤家欢度在⼀齐,团团圆圆,吃得热热闹闹,津津有味,但对我来说到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这些东西我早就吃厌了。

听外公说,他们⼩时候多么盼望节⽇这⼀天的到来,因为只有过节才有这样的幸福⽣活,平时那有这样好的⽣活呢 想想此刻,我们的⽣活是多么幸福呀!这真要感谢党的改⾰开放政策好,⼈民⽣活⽔平蒸蒸⽇上,我们不要⽣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的幸福⽣活。

【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体会 中国传统节⽇蕴涵着深厚民族⽂化精髓。

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有过对于传统节⽇的淡漠,以⾄于中国⽂化传统在西⽅⽂化的冲击下,传统节⽇的⽂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稀释,越来越多的年轻⼈逐渐远离传统节庆活动,关⼼中国传统节⽇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知道这些节⽇与内涵的渊源和来由的也不多。

给予传统⽂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豪地将中国博⼤精深的古代⽂化和富有魅⼒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这是中国成为⼀个⼤国尤其是⽂化⼤国的标志。

端午节心得体会作文【精选5篇】

端午节心得体会作文【精选5篇】

端午节心得体会作文【精选5篇】端午节心得体会作文(篇1)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江西赣州,每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人都要赛龙舟吃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在这个热热闹闹的节日里,我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早晨起床后,一直阴雨霏霏,直到十点多,雨才转小。

再去奶奶家过节的路上,要过西河,看见江面上正有五六条龙船疾速驶来。

此时的江岸两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条青龙,一条金龙,一条火龙和其它几条龙船,都坐着二十余名勇士,每人手中紧握划板,一鼓作气。

岸边观战人群有的高深呐喊,为自己的船助威;有的沉默不语,但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条船,也在为他们暗中鼓励。

划船的勇士听着这激情的呐喊声,个个憋足了气力,挥舞着划板,身后激起的水花溅起一道道波澜。

宽阔的河面上,波涛滚滚,两条龙舟劈江斩浪向着桥冲来。

一场比赛下来,双方不分彼此。

那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竞渡场面,令人们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后,谁都不愿离开,大家站在岸边回味着赛船的无穷乐趣……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吃茶叶蛋和粽子。

,端午之后细菌多了,粽叶是有杀菌作用的,吃了防病。

端午粽花样繁多:有碱水棕,绿豆棕,花生棕,豆沙棕,腊肉棕……各具特色,其味各异。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棕香。

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赛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心得体会作文(篇2)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可惜没能吃到家里的粽子,只能在学校超市买几个回来煮,也就算过节了。

看着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回家陪家人过端午节了,不禁轻轻叹了一口气,有羡慕,有无奈,其中滋味,该是孤单一人在外求学,感觉无依无靠的人都明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5篇
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一
我们老家过端午都是炸东西吃,这次端午没回老家,妈妈说:“不炸东西了,我们也学学城市过端午——吃粽子吧。

”我和弟弟听了一蹦三尺高。

我们一大早就开始了,我负责把江米放到一个大碗里,用水泡一泡,妈妈去菜市场买粽叶——粽子外面的皮儿,还有蜜枣。

在家的我把黄豆、花生、红豆、绿豆等各种豆也泡到水里边了,因为我想吃点新花样,我翻遍了我家大大小小的柜子可就是没找到黑米,要知道那么多品种的粽子,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黑米粽子了!
这可怎么办?找不着黑米。

那我想做的黑米粽子不就泡汤了吗?我记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愣是没找着黑米。

恰在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仿佛看见了一线希望,急忙跑过去问妈妈还有没有黑米了,妈妈说:“我们的黑米吃完了。

”我听了向泄了气的皮球。

不过我还是该干就干,我们把泡好的米、都放到粽叶上,然后放进去一个蜜枣,最后把粽叶包成一个立体三角形,就这样一直重复,大约包了七八个,我们的米就用完了。

我和妈妈把这些粽子放到锅里,然后填了足够的水,开始煮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粽子的香味时不时冒出来,馋的弟弟直流口水。

终于出锅了,看着一个一个又大又圆的粽子,我们开心的笑了,指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我们心里甜滋滋的。

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二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

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花上不足一元钱,买上几把香草回来,插在门上,搁在窗台上;再买几枝香花,养在花瓶里,一下子满室清香,神清气爽。

家家都是这样,你走在院子里、楼道里,满是浓浓的艾草味、菖蒲味,让人闻不够……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

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

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

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

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

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

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三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
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排挤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汉北。

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进了汨罗河以死捍卫正义。

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

因此,我们家每年都很重视端午节,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

粽子分两种形状:一种是牛头粽,一种是尖尾粽。

妈妈是我们家包粽子的能手。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包的粽子最香。

”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叶来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叶子放在温水里泡一泡,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花生分别洗完后伴在一起。

等芦苇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粒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间再夹几片枣肉,包好后再将草绳捆绑好大功告成了。

妈妈包的粽子又大又结实,像一个个包袱,又像一个个秤砣。

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三十分钟后,再泡在汤水里一个小时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香味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有时一口气竟能吃上好几个然后腆着大肚子那憨态惹人笑。

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

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四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

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知道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关于端午节感触450字例文五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

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
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

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

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