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肝损
双环醇片预防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

双环醇片预防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崔成旭;杜春霞;张雯;杨林;属爱萍;王金万【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08(6)6【摘要】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6例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人,再次按照原方案化疗时每日加用双环醇片75mg保肝治疗,形成自身对照.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病人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单纯化疗组与化疗加用双环醇片出现肝功能Ⅰ~Ⅳ度损害的发病率分别为73.1%和29.4%,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害程度分布上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表明化疗加用双环醇片组的肝功能损害发病率较低且肝损害程度较轻.结论本研究表明抗肿瘤化疗同时加用双环醇片75mg/d保肝治疗可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总页数】3页(P555-557)【作者】崔成旭;杜春霞;张雯;杨林;属爱萍;王金万【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R730.6【相关文献】1.宫颈癌化疗期间双环醇片预防肝损害研究 [J], 邓建华;刘玉2.双环醇片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 [J], 周建凤;陈书长;白春梅;王毓洲;李孝远;宁晓红3.双环醇片防治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 [J], 曾乌查;林学德;张志锋;黄沂;施烯4.甘利欣对肿瘤化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 [J], 尤成升;许长春;郭云霞;霍红5.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初治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有效性研究 [J], 姜晓颖;陈晓红;于德美;李成俊;高绪胜;刘旭晖;刘建峰;金龙;王均琴;李亮;杨恒;李明武;袁保东;田明;徐金田;梅早仙;潘洪秋;刘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疗肝损伤

机理-直接损伤肝细胞
肝脏基础病,会增加化疗药肝损伤的可能。
机理-加重肝脏基础疾病
机理-改变药物代谢
肝损伤分级
1
2
3
4
5
ALT >ULN~2.5×ULN >2.5~5.0×ULN >5~20×ULN >20×ULN 死亡
AST >ULN~2.5×ULN >2.5~5.0×ULN >5~20×ULN >20×ULN 死亡
4
ALT:特异性高,肝细胞内浓度最高,只 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 升高1倍。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肝脏、骨骼 肌和肾脏组织中,临床作为心梗、心肌炎 辅助检查指标。
当AST/ALT大于1时,提示肝实质广泛损 害,预后不良,小于1,肝正常或者轻度损 伤。
ALP(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肝脏、骨 骼、肠、肾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 种酶,其升高肝胆疾病,主要见于胆汁淤 积型肝损害
化疗后肝损伤的处理
出现2级以上肝毒性时暂停化疗,直 到肝毒性恢复至1级以内,然后减少 用药剂量的25%; 如果第二次出现2级以上的肝毒性, 则暂停化疗药,直到毒性恢复到1级 以内,然后减少药物剂量的50%; 如果第三次出现了2级以上的肝毒性, 则考虑停用此化疗药物。
治疗-保肝药物的分类
治疗-保肝药物的分类
保肝药物的联合
轻至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 DILI, 可试用双环醇、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 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胞膜保护剂如 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胆汁淤积型 DILI 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 苷蛋氨酸等。
预防用药
一般不建议常规应用抗炎保肝药物来预防 DILI 的发生。 但对于大概率风险出现 DILI,或既往出现某种药物引起的DILI 而又需要再次应用同种或同类药物治疗时, 可酌情选用1 种抗炎保肝药物进行预防性 治疗。
化疗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637);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登峰计划项目(608DFY20190167)①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02②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信作者:缪辉来化疗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莫楚君①② 马金誉② 缪辉来① 【摘要】 随着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长,使化疗药物被频繁使用,但化疗相关性肝损伤(CALI)却常常不受重视。
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常常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甚至使病情进展恶化。
由于其诊断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给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很大的难题。
本文主要对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型、损伤模式、临床表现、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化疗 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肝衰竭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rela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MO Chujun, MA Jinyu, MIAO Huila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8): 166-169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ce of some malignant tumors,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re frequently used, but chemotherapy associated liver injury (CALI) after chemotherapy is often ignored. The occurrence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fter chemotherapy often affects the efficacy of tumor treatment, and even worsens the disease. Because there is no unified and recognized standard for its diagnosis, it brings great problems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jury.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injury mod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fter chemotherapy. [Key words] Chemotherap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cute hepatic 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8.038 据统计,近年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快速增长[1],化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有效的方式之一,对减缓肿瘤进展、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等具有重要意义。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异甘草酸镁(glycyrrhizic acid magnesium)是一种来源于甘草的天然药物,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异甘草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异甘草酸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异甘草酸镁是一种复杂的三萜甘草皂苷,其主要成分是异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异甘草酸在体内可被肠道细菌水解为甘草次酸,进一步经胃肠道酶水解为甘草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异甘草酸镁具有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效应,有助于改善化疗引起的肝损伤。
二、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机制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肝损伤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而异甘草酸镁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2. 活性氧清除作用:异甘草酸镁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
3. 肝细胞保护作用:异甘草酸镁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并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三、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为了评估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中的疗效,许多临床研究纳入了大量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些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且安全性良好。
以一项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为例,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患者,在化疗后的肝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肝损伤程度较轻。
同时,异甘草酸镁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表明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改善化疗药物所致的肝损伤。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尽管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和适用范围。
为什么肝损伤发生在食道癌化疗期间,患者应该如何处理?

临床上,虽然很多食道癌患者对化疗有顾虑,但仍然无法阻止其广泛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对化疗的认识也在加深,他们也在慢慢放下自己的芥蒂,开始实施既定的治疗方案。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发现自己有肝损伤,那么它是如何发生的,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肝损伤是化疗期间常见的副作用。
患者应保持原有的冷静,以免冲动。
因为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后,通常会通过肝脏进行新陈代谢,属于细胞毒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误伤”肝脏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患者一听到坏消息,就无法想到未来可怕的画面,反而加重了精神负担,甚至陷入了“病急乱投医”的误区。
其次,针对肝损伤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患者要多上点心。
一般来说,肝脏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如果对肝功能的损害较轻,可以在治疗方案调整后慢慢恢复。
对于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立即中断治疗,进行肝脏保护治疗,防止情况发生变化。
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卧床休息,少生气,不熬夜,加速肝功能恢复。
最后,除了肝脏,其他器官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整体调整。
这时,中医治疗非常有用。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具有扶正固本、健脾胃、补肝肾功效的中药,保护肝脏等主要器官的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的精神。
同时,中医还适当祛邪,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延缓病情恶化,延长生存期。
中医除了能联合其他方法达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外,还能单独作用于患者,特别是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患者。
另外中医还能扶正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食道癌患者应尽早配合中医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改善病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由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袁希福创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运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据临床观察,有些患者即便瘤体不能完全消除,也有机会带瘤生存,甚至正常生活、工作。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伤109例临床特点分析

・
临 床 研 究 与 报 道
・
恶 性肿 瘤 化 疗 药 物性 肝 损 伤 1 0 9例 临床 特 点 分 析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龙 岩 市 第 一 医 院药 剂科 ( 龙岩 3 6 4 0 0 0 ) 刘美岑 郭 丽珍 沈 洁 赖 剑 锋 饶 媚
【 摘 要 1 目的 研 究 化 疗 药 物 引起 肝 损 伤 的特 点 ,为 减 少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及 制 定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的保 肝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
方法 采 用 回顾 性 分 析 方 法 ,对 1 0 9例 化疗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患 者 的各 项 资料 ,如 性 别 、年 龄 、原 发 疾 病 肿 瘤 类 型 、是 否 携 带 乙
在 医学伦 理道德 上是 不允 许 的 。本组 结 果 显示 所 有
合并 HB V感 染 的弥 漫大 B淋 巴瘤 和 慢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患 者 ,在 给予 拉 米 呋 定后 ,其 HB V 再 激 活 率仅 2 . 8 ,表 明 拉 米 呋 定 在 此 类 病 人 的 应 用
价 值 。
总 之 ,本临 床研究 说 明 ,恶 性 血 液肿 瘤 患 者合
并 HB V感 染 ,在接 受 化 疗 时肝 功 能 损 害 的发 生 率 较 高 ,主要 表 现 为 肝 功 能 损 害 、 HB V 再 激 活 以及 急性 肝炎 。因此常导 致下 一 周期 的化疗 延 迟 。拉 米 呋定 的 应 用 减 少 了 肝 损 害 , 保 证 化 疗 的 顺 利
3 5 . 6 ,差 异有 统计 学 上 意 义 ( P一0 . 0 1 8 ) 。本 研 究结 果还显 示 ,对 于 HB V 感 染者 因为 化 疗 引起 肝 功 能损 害而 延迟下 一 周期 的化 疗 的 比例 ,治 疗组 较 对 照组 低 ,分 别 为 1 8 . 2 和 4 9 . 0 ( P一 0 . 0 3 3 ) 。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甘草酸制剂 抗炎、保护肝 细胞膜及改善 肝功能
保肝药物
舒肝宁
舒肝宁 清热解毒,利湿 退黄,益气扶正, 保肝护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膜保护,调节肝脏能 量平衡,促进肝组织 再生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治疗
❧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
复方二氯醋酸二 异丙胺 消耗肝脂肪,转 运肝脂肪,改善 肝细胞能量代谢 硫普罗宁
丁二磺酸腺苷 蛋氨酸 防止肝内胆汁 淤积
速恢复。如能给予护肝药物,大多仍可继续接受 治疗
正常 正常
<1.5×N ≤2.5×N
1.5-3.0×N
2.6-5.0×N
3.0-10.0×N
5.1-20.0×N
>10.0×N
>20.0×N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肝性昏迷前 状态
>20.0×N 肝性昏迷
与化疗前比 无变化
-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治疗
❧药物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氧化,保护肝 脏的合成、解毒、 灭活激素等功能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要与病毒性肝病相鉴别
病毒感染性肝病除有流行病学史和血清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阳性外,临床症状好转较慢, 且易转为慢性化。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肝损伤可很快好转,血清学检查肝 炎病毒感染标志阴性。鉴别有困难时,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尚需排除其他疾病
⑤依托泊苷
当胆红素在50-80ummo/L时,药物剂量调整到原来剂量的75%, 胆红素超过80ummo/L,则停用该药。
小结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减量使用抗肿瘤药物 化疗期间定期查肝功能,包括AKP, γ-GT等酶学
测定,需与转移性肝癌或肝浸润以及病毒性肝炎 等鉴别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导致所有的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都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尤其对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肠上皮、生殖细胞等具有抑制杀伤作用,若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延缓或中断抗肿瘤治疗,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WHO推荐的化疗药物副反应的分度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见表1。
通常将化疗的毒副反应分为两大类,即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或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近期反应:一、静脉炎和坏死(一)有刺激性的化疗药物在静脉用药的过程中,如有药物外渗(或漏出),可引起疼痛性、化学性静脉炎甚至坏死。
最具刺激性和导致皮肤坏死的抗肿瘤药物如下:氮芥(BCNU)、卡氮芥、柔红霉素(DRB)、阿霉素(ADM)、丝裂霉素C(MMC)、ACTD、长春花碱(VLB)、VCR、长春酰胺(VDS)、鬼臼噻吩甙(VM26)、鬼臼乙叉甙(VP16)。
(二)预防1.溶液的配制严格按要求进行。
2.静脉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和肌腱。
3.保证用药静脉通畅;注射药物前、后均以生理盐水冲洗。
4.观察用药部位有无发红及肿胀现象。
5.询问患者有无烧灼或疼痛感。
(三)治疗尽管采用了十分仔细的操作,药物外渗仍时有发生。
治疗的目的是限制药物扩散和减少永久性组织损伤。
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保留在静脉中的输液针,应立即拔出,更换部位。
2.局部应用热敷或冷敷。
3.注射拮抗剂或解毒剂,见表2。
4.给予镇痛药和(或)抗炎药。
5.对坏死形成者,将坏死组织切除,越早切除越好。
二、过敏反应(一)发生率许多细胞毒类药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
1.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可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43%,过敏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单药发生高于联合用药,静脉用药高于肌内注射。
过敏反应多出现在接受治疗的2周至数周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8
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CTCAE)
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CTCAE)
4.0版
公布日期:2009/5/28(v4.02:2009/9/15)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
国立卫生研究院 国家癌症研究所
1级:轻度;无症状或轻微;仅为临床或诊断所见;无需治疗。 2级:中度;需要较小、局部或非侵入性治疗;与年龄相当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受 限*。 3级:严重或者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导致住院或者延长住院时间; 致残;个人日常生活活动受限**。 4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5级:与 AE 相关的死亡。
相互作用
• 泰素与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2C8和CYP3A4的已知底物、诱导剂(如, 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依法韦仑、奈韦拉平)或抑制剂(如,红 霉素、氟西汀、吉非罗齐)合用时,紫杉醇的药代动力学也会发生改变, 应当慎重。
• 当与其他经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一起使用时,可发生转氨酶水平增加。 包括CYP3A4的抑制剂和诱导剂。
ppt课件
14
长春瑞滨
• 肝功能不全时应减少用药剂量。 • 主要在肝脏代谢和清除
• 长春新碱和长春瑞滨治疗后,均有发现肝功能异常,且据报道接受长春 新碱和放射治疗的患者有发生严重的肝毒性事件。
ppt课件
15
伊立替康(开普拓)
•肝脏:在评估单药每周方案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少于10%的患者出现NCI 3或4级肝酶异常。这些事件典型地发生于已有肝转移的患者。应用每三 周一次给药方案,在一项研究中有8.5%患者发生肝脏事件,例如腹水和 NCI 3/4级的黄疸,而在另一项研究中有8.7%的患者发生。
ppt课件
1
呼吸内科肿瘤化疗相关肝 损伤
ppt课件
2
肿瘤化疗相关肝损伤
• 通常是由于抗癌药物的原型或其代谢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 和过敏反应
• 多数抗肿瘤药物需经肝脏代谢或排泄,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肝功能异常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ppt课件
9
化疗药肝脏毒性反应分级标准(CTCAE)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10医学检查ppt课件
11
N:正常值上限
1级:轻度;无症状或轻微;仅为临床或诊断所见;无需治疗。 2级:中度;需要较小、局部或非侵入性治疗;与年龄相当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
动受限*。
3级:严重或者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导致住院或者延长住 院时间;致残;个人日常生活活动受限**。 4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5级:与 AE 相关的死亡。
•禁忌 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 ;
•慎用 肝功能不全: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盐酸伊立替康的清除率下降, 所以其血液毒性的风险增加。
•主要在肝内由羧酸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SN-38。后者代谢为葡萄糖 苷酸,药物及其代谢物主要经尿和胆汁排泄。
ppt课件
16
多西他赛(泰索帝)
• 警告:中毒性死亡、肝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超敏反应、体液潴留
紫杉醇
ppt课件
12
• 肝功能受损患者发生毒性的危险性可能会升高,特别是发生III-IV级骨 髓抑制的危险性。对3小时输注和24小时输注,第一疗程推荐的剂量调 整方法参见表1,在以后的疗程中是否要进一步减量,应根据个体的耐 受性判断。要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发生了深度骨髓抑制。
ppt课件
13
不良反应
• 常见 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肝功能异常 • 不常见 血胆红素升高 • 不明 肝脏坏死2,肝性脑病2
ppt课件
6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
• —肝细胞变性、坏死 • —肝内胆汁淤积 • —纤维化 • —肝血管病变
ppt课件
7
化疗相关肝损伤的诊断
• 应用化疗药物后出现的肝损伤症状 • 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异常,胆红素升高
• 肝炎标志物阴性,或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后出现异常 且排除其他病因
• 再次化疗时重复出现 • 肝活检有瘀胆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改变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的暂时升高 • 重者可有明显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低下、黄疸(胆红素)等表现,可有
血清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增高,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或同时伴有肝内梗阻性 黄疸 • 严重者可表现为中毒性重症肝炎,胆汁淤积,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或肝 脂肪变性 • VOD(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 化疗药物导致肝窦内皮细胞受损肝内小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继之有血 栓形成和缺血并引起肝细胞坏死 • 高剂量化疗时可能出现此并发症 •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的显著升高、腹水、伴有疼痛的肝肿大及 肝性脑病 • AASLD肝脏血管疾病诊疗指南 病理表现为:终末肝静脉内膜下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静脉周围及肝窦纤 维化,同时可伴有小叶中央肝细胞坏死。 尽管预防性用药被广泛采用,但是至今尚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这些措 施能够降低发生SOS的风险或改善其预后,因此目前无法给出明确推荐意 见。
ppt课件
17
• 多西他赛75mg/m2 联合顺铂:
常见不良反应:G3/4血胆红素升高(2.1%) G3/4 ALT升高(1.3%) 不常见不良反应:G3/4AST升高(0.5%) G3/4 碱性磷酸酶升高(0.3%) • 禁忌:肝功能有严重损害的病人;
• 1 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接受高剂量治疗的患者,以及既往使用过铂类 为基础的化疗再接受多西他赛单药100mg/m2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相关 死亡的发生率增加。
• 2 胆红素>正常值上限、血清转氨酶(ALT和、或AST)>1.5xULN,同 时伴有碱性磷酸酶>2.5xULN,应该避免使用多西他赛。存在胆红素升 高或转氨酶异常的患者发生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 少,感染,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严重胃炎,严重皮肤毒性及中毒性死 亡的风险更高。仅存在转氨酶>1.5xULN的患者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生率更高,但中毒性死亡的发生率不高。因此,在每个周期开始给 予多西他赛前,应进行胆红素、AST或ALT以及碱性磷酸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