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外固定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石膏固定术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19
屈肘位固定优点
有利于防止骨折移位 有利于前臂静脉回流 , 利于消肿 屈肘 9 0 为功 能位 , 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有文献研究屈肘位骨折固定愈合时间短于伸肘位 ,
肘 内翻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于伸肘位
可编辑课件
20
内上髁骨折
如移位不明显常固定于屈肘屈腕,前臂旋前7-10 天
一般椎体前部坚强有力的前纵韧带往往保持 完整 ,但皱缩 ,骨折后腰部垫枕维持脊柱背 伸位固定 ,前纵韧带紧张 ,充分发挥前纵 韧带的收缩牵拉作用 ,逐渐恢复椎体压缩前 的外形。
可编辑课件
28
股骨干 下 1 /3骨折
由于腓肠肌的牵拉 ,骨折远端易向后 移位 ,采用牵引固定患肢屈髋屈膝中立 位 ,主要松弛腓肠肌 ,紧张股四头肌 , 保持断 端良好的对 位。
可编辑课件
7
四、根据肢体的生理功能选择固定体 位
绝大多数骨折要固定在功能位,这样在解除固定后 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因固定过久而挛缩在 非功能位。对于一些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上肢骨 折 ,尽量固定在上肢功能位(肩内收5-10°);下 肢骨折尽量保持髋关节屈曲 20 ~ 30°、大腿外 展 10 ~ 20°、膝关节屈曲 5 ~ 10°,踝背伸 90°位固定。
掌屈时腕背侧骨膜、肌腱均处于紧张状态, 骨膜下 不易形成血肿及小的碎骨块移位
可编辑课件
15
Colles骨折
掌屈尺偏旋后位
旋后
—旋后固定, 未损伤的下桡尺前韧带紧张, 拉紧下 桡尺关节, 有利于三角软骨盘修复及下桡尺关节功 能恢复。
—同时, Colles 骨折后, 远折端受肱桡肌作用移向 背侧并旋后。前臂旋后位固定, 这样解除肱桡肌对 骨折远端的牵拉, 旋前方肌紧张, 令骨折远端向掌 倾, 防止向背移位及旋后。
石膏固定技术PPT课件

• 厚度:上肢一般是10-12层,下肢12-14层 • 宽度:包围肢体周径2/3为宜 • 衬垫:在骨突及神经走行部位放置衬垫,防止压迫性溃疡及神经受压
• 平放入水,待无气泡后水平取出,水温21℃-26℃ • 手握住其两端,将多余水分轻轻挤出,勿绞扭 • 置于台上,手掌密贴快速抚平,并置于衬垫上
• 紧贴皮肤,务使平整无皱褶 • 管型石膏固定时,边固定边抹平,勿折叠,后一圈覆盖前一圈1/2
• 抬高患肢,早期临近关节功能锻炼 • 定期复查
• 图片引自11/《4/A20t1la9s Of Plaster Cast Techniques 》 Second Edition,1974,E.E.Bl.eck et, P:P146.
13
石膏固定并发症
• 血液循环、淋巴回流障碍:包扎过紧或肢体持续性肿胀,应松紧适宜,抬高患肢,鼓励活动
3
石膏的特点
• 自然界中多半为生石膏,加热至107-130℃后,失去3/4结晶水,成为熟石膏 • 熟石膏遇水,可重新结晶硬化
• 熟石膏再加热,其中水分完全消失,成为死石膏,加水后很难再硬化
11/4/2019
.
4
石膏的特点
• 石膏粉吸收水分而结晶硬化,此过程中不能用 外力重复搅动,否则结晶形成不完全,包扎时 亦需注意保护
版公司. • 《实用骨科学》第四版,2012年,胥少汀、葛宝丰、徐印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 《石膏固定操作手册》2014年,【加拿大】Stephen R. Thompson 【美】Dan A.
Zlotolow 著,赵宇 张保中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11/4/2019
.
15
11/4/2019
.
• 临界点到达前迅速用手掌鱼际部进行塑型,切勿用手指,以免形成凹陷造成 局部压迫
石膏固定PPT课件

石膏固定的护理
骨科 韩美荣
.
1
01
概述
02
适应症及禁忌症
03 石膏固定前的护理措施
04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措施
05 功能锻炼 06 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07 常见并发症
.
2
概述
医用石膏
是天然生石膏,经加热脱水成为熟石膏。 当熟石膏遇到水 分时,可重新结晶而硬化
-用于固定骨折、制动肢体
2.浸湿到硬固定型须10-20分钟,完全干固须24-72小时,加 入食盐或热水可加速
.
➢ 2.用软枕、沙袋均匀垫起,防 止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 观察。
➢ 4.患肢抬高,垫沙袋,胶枕等支 托,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或减轻 肢体的肿胀。肢体的石膏坚硬后, 鼓励患者活动石膏以外的关节和 肌肉,指导患者左石膏内的肌肉 收缩运动,防止关节强直,肌肉 萎缩。
12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 5.被石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 肢体的支重部位,软枕垫好, 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部位 的石膏折断。
➢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 免被大小便污染。边缘整齐, 光滑,不与硬物相撞击。
.
➢ 6.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液循 环、颜色、温度、肿胀、疼 痛、麻木等感觉情况,皮肤 颜色苍白变变紫,立即拆除。 重视患者主诉,对原因不明 的疼痛,及时通知医生,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开窗” 观察,检查有无局部受压, 勿乱使用止痛药。
.
10
石膏包扎前护理
包 扎 前 护 理
.
➢ 患者的体位 ➢ 皮肤的准备 ➢ 骨突部加棉垫
11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 1.石膏未干固前不搬运患 者,石膏干固尚未坚硬时, 搬运病人用手掌托石膏, 防止手指的抓掐石膏,凹 陷变形导致压迫软组织形 成溃疡或坏死
骨科 韩美荣
.
1
01
概述
02
适应症及禁忌症
03 石膏固定前的护理措施
04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措施
05 功能锻炼 06 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07 常见并发症
.
2
概述
医用石膏
是天然生石膏,经加热脱水成为熟石膏。 当熟石膏遇到水 分时,可重新结晶而硬化
-用于固定骨折、制动肢体
2.浸湿到硬固定型须10-20分钟,完全干固须24-72小时,加 入食盐或热水可加速
.
➢ 2.用软枕、沙袋均匀垫起,防 止变形,清洁暴露肢端,以便 观察。
➢ 4.患肢抬高,垫沙袋,胶枕等支 托,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或减轻 肢体的肿胀。肢体的石膏坚硬后, 鼓励患者活动石膏以外的关节和 肌肉,指导患者左石膏内的肌肉 收缩运动,防止关节强直,肌肉 萎缩。
12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 5.被石膏压迫的隆突部位或 肢体的支重部位,软枕垫好, 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部位 的石膏折断。
➢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 免被大小便污染。边缘整齐, 光滑,不与硬物相撞击。
.
➢ 6.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血液循 环、颜色、温度、肿胀、疼 痛、麻木等感觉情况,皮肤 颜色苍白变变紫,立即拆除。 重视患者主诉,对原因不明 的疼痛,及时通知医生,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开窗” 观察,检查有无局部受压, 勿乱使用止痛药。
.
10
石膏包扎前护理
包 扎 前 护 理
.
➢ 患者的体位 ➢ 皮肤的准备 ➢ 骨突部加棉垫
11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 1.石膏未干固前不搬运患 者,石膏干固尚未坚硬时, 搬运病人用手掌托石膏, 防止手指的抓掐石膏,凹 陷变形导致压迫软组织形 成溃疡或坏死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通用课件

固定绷带
用绷带将患肢固定在石膏上, 确保绷带平整且没有皱褶。
清洁患肢
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洁患肢,去 除污垢和油脂,以便石膏能更 好地附着在皮肤上。
放置石膏
将搅拌好的石膏迅速倒入石膏 模型中,确保没有气泡和空隙。
调整位置
在干燥硬化的过程中,不断调 整患肢的位置,以确保固定效 果最佳。
石膏固定后注意事 项
局限性
由于石膏绷带重量较大,容易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不适。此外,石膏外固定技术需要较长时间制动,可 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对于某些骨折类型,如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石膏外固 定技术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手术治疗。
02 骨折基础知识
骨折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根据不同因素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应措施缓解症状,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 发症,如过敏反应、皮肤溃疡等。
VS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和皮肤溃疡可能与患者体质、材 料选择等因素有关。为预防过敏反应和皮 肤溃疡的发生,应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 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旦出现过敏反应 或皮肤溃疡症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 疗。
03 石膏外固定技术 操作流程
石膏材料选择与制备
石膏材料选择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 石膏材料,如短腿石膏、长腿石 膏、上肢石膏等。
石膏制备
将石膏粉与适量温水混合搅拌, 直至搅拌成粘稠的糊状,然后迅 速倒入石膏模型中,等待干燥硬化。
石膏固定技术步骤
放置衬垫
在需要固定的部位放置适量衬 垫,以增加舒适度和减轻压力。
详细描述
骨折通常由外伤、跌倒、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导致骨骼完整性受到破坏。根据 骨折处皮肤和粘膜是否破损,骨折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的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而闭合性骨折的骨折处皮肤和粘膜保持完整。
石膏固定--PPT课件

5/30/2021
.
10
石膏包扎前护理
包 扎 前 护 理
5/30/2021
.
患者的体位 皮肤的准备 骨突部加棉垫
11
石膏固定后的护理
1.石膏未干固前不搬运患 者,石膏干固尚未坚硬时 ,搬运病人用手掌托石膏 ,防止手指的抓掐石膏, 凹陷变形导致压迫软组织 形成溃疡或坏死
3.保持空气流通以促使石 膏的干固,夏季可用电吹 风吹干,冬季可用烤灯烤 干,间歇烘烤,20-30分 钟每次,防止烫伤。
8
石膏固定优点及缺点
全球化业务
石膏固定的优点
1. 根据肢体的形状塑性 2. 固定作用确实可靠
3. 维持时间长
石膏固定的缺点
1. 无弹性,不可调节松紧度 2. 固定范围大,关节锻炼限制
3. 易造成关节僵硬
5/30/2021
.
9
石膏固定前护理
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说明石膏固定 的原因,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皮肤的护理,清洗患肢或躯干,有伤口时先换药。 骨突部位加用棉垫,以保护骨突处的软组织,避免 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障碍。 左髋部人字形石膏者,石膏前给予肠道准备。
-用于固定骨折、制动肢体
2.浸湿到硬固定型须10-20分钟,完全干固须24-72小时, 加入食盐或热水可加速
⒊石膏粉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防受潮吸水而硬化失效
⒋石膏的X线通透性较低
.
3
石膏类型
石膏托
石膏管形
髋人字石膏
5/30/202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膏背心 肩胸石膏
4
石膏固定概述
➢ 石膏固定的外科骨折复位,固定常用的方法之一, 使用简便易行。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ppt课件

近端腋下2CM,远端至第5掌腕关节处
.
17
.
18
腕部石膏
腕部石膏固定远端至掌横纹,近端至前 臂中上段
.
19
.
20
腕部“U”型石膏
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
.
21
.
22
.
23
前臂“U”型石膏
前臂骨折,尤其是尺桡骨弓形变
.
24
.
25
踝部石膏托
近端至腓骨小头下2CM,远端至足趾远 端1CM
石膏固定的原则
❖
❖1、三点固定原则 ❖ 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 侧。骨膜和其它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 膏的稳定性
❖
❖2、水压原则
❖ 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
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
.
5
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
.
7
石膏的临界点
指石膏在硬化程序中不许搅动而能确实 地硬化和变得坚固的阶段。
在临界点之后,不能再抚摩和改变关节 和骨折的位置,否则石膏就不能很好的 形成结晶和变得坚固。
.
8
如何判定临界点
通常在石膏变成厚的糊状时就表示临界 点开始到达,当石膏失去湿而发光的状 态或变成颗粒状时,表示临界点已经过 去。
石膏制作的基础知识
.
1
石膏的成分
石膏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2CaSO4·2H2O(生石膏)= ( CaSO4) 2·H2O(熟石膏)+3 H2O
熟石膏遇水重新结晶硬化
.
2
石膏的特点
.
17
.
18
腕部石膏
腕部石膏固定远端至掌横纹,近端至前 臂中上段
.
19
.
20
腕部“U”型石膏
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
.
21
.
22
.
23
前臂“U”型石膏
前臂骨折,尤其是尺桡骨弓形变
.
24
.
25
踝部石膏托
近端至腓骨小头下2CM,远端至足趾远 端1CM
石膏固定的原则
❖
❖1、三点固定原则 ❖ 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 侧。骨膜和其它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 膏的稳定性
❖
❖2、水压原则
❖ 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
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
.
5
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
.
7
石膏的临界点
指石膏在硬化程序中不许搅动而能确实 地硬化和变得坚固的阶段。
在临界点之后,不能再抚摩和改变关节 和骨折的位置,否则石膏就不能很好的 形成结晶和变得坚固。
.
8
如何判定临界点
通常在石膏变成厚的糊状时就表示临界 点开始到达,当石膏失去湿而发光的状 态或变成颗粒状时,表示临界点已经过 去。
石膏制作的基础知识
.
1
石膏的成分
石膏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2CaSO4·2H2O(生石膏)= ( CaSO4) 2·H2O(熟石膏)+3 H2O
熟石膏遇水重新结晶硬化
.
2
石膏的特点
石膏固定术与护理ppt课件

3
总结病例三的教训
加强术后康复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经验总结
石膏固定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 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术 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护理 和康复训练等。
对于不同病例,应根据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 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是 提高石膏固定术治疗效果的关 键。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事项2:保持石膏清洁
在石膏固定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 受伤部位造成额外的压力或损伤。适当的休息和 轻度的活动是可以的,但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患者应保持石膏的清洁,避免灰尘、污垢和潮湿 ,以免引起感染或皮肤过敏。在清洁时,可以使 用温水湿毛巾轻轻擦拭石膏表面,但不要使用化 学清洁剂。
学习建议
建议1:了解石膏固定术的原理
01
输标02入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配合石膏固定术的治疗,患者可以 了解一些关于石膏固定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适 应症、操作过程和预期效果等。
03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按时 回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反映。同时,也要认
真听取医生的护理建议,以促进恢复。
石膏固定术与护理ppt 课件
目录
• 石膏固定术简介 • 石膏固定术的操作流程 • 石膏固定术的护理 • 案例分析 • 问题与解答
01
石膏固定术简介
石膏固定术的定义
石膏固定术是一种利用石膏材料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支撑和保护的外科技术。 石膏材料经过水浸泡、搅拌、捏合成型后,逐渐凝固硬化,最终形成坚硬的固定物。
固定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需要固定的部位,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制作石膏
将石膏材料搅拌均匀,铺在需要固 定的部位,用绷带包扎固定。
石膏外固定技术 (2)PPT讲稿

膝关节
……─△────
小腿
─ ─ △ ─ ─ 10~12W
踝关节
─ △ ─ ─ 6~8W
足部
─ ─ △ ─ 6~8W
足趾
─ ─ ─ △ 6~8W
注:“△”代表骨折部位,“─”代表固定范围,“…”代表必要时增加固定部位
石膏固定操作要点(6度)
一.准确测量长度 二.宽度(充分固定) 三.厚度(10-12层) 四.松紧度(以小指指尖能伸进绷带) 五.注意排水量和水的温度 六.患肢屈度(保持关节功能位)
2. 因被动体位,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排
痰
3. 多饮水,促新陈代谢,观察尿液 4. 进食蔬菜,水果,蜂蜜,腹部按摩,促排
便
5. 防止关节僵直或肌肉萎缩,行功能锻炼
石膏绷带固定的注意事项
• 包扎石膏绷带时,需将肢体保持某一特殊
位置,托扶肢体时,要用手掌而非手指, 以免产生局部压迫,发生溃疡
• 石膏未凝结坚固时,不应改变肢体位置,
特别是关节部位,以免石膏折断
• 石膏予以垫置,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 石膏内某处疼痛,切勿忽视,防止局部压
迫引起压疮
石膏绷带固定的注意事项
肢体,防止肿胀影响血运
3.石膏管型
• 石膏绷带和条带相结合 • 用途:前臂,上肢,小腿,下肢 • 一经定型,容积固定 • 四肢创伤急性期慎用 肿胀肢体
血运障碍
管型石膏
石膏固定的范围和时间
骨折
手 手 腕 前 肘 上 肩 胸 腰 骨 髋 大 膝 小 踝 足 足 固定
部位
指 掌 关 臂 关 臂 关 部 部 盆 关 腿 关 腿 关 部 趾 时间
• 石膏绷带包扎完毕,注明骨折情况和时间 • 观察石膏绷带固定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膏外固定技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中心
历史
• 石膏固定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用石 膏浆硬的麻布固定骨折
• 1000年前印度突尼斯 石膏混凝土 • 19世纪50年代比利时军医Anfonins
Hathigsen 发明石膏绷带
石膏绷带的作用:
石膏绷带
• 石膏绷带是常用的外固定材料,具有很强的塑型性,能在 短时间维持住原塑型形状,起到固定作用。
部上、下两 个邻近的关
节一起固定 (表1)。
前臂 肘关节 上臂 肩关节 胸椎
──△── ───△─ …… ────△ ───…
…─── △─── ─△───
8~12W 8~12W 10~12W
腰椎
──△───
10~12W
骨盆
──△──
6~8W
髋关节
───△──────
• 表1 石膏固
定范围和时 间表
适应证:不适宜立即进行或不需要管型石膏固定的患者, 优点:发现肢体肿胀可迅速减压,肿胀消失再换管型石膏。 上肢一般在伸面,下肢置于屈面。 用石膏托需要包括肢体圆周2/3才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厚度上肢8~10层,下肢12~14层,方法同石膏夹板。 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
图15 制作石膏条的方法 图16 前臂石膏托固定:在前臂背侧放上石膏条,用普通绷带缠绕。
管型石膏注意点:
应以手掌托持患肢,禁止抓提,更不应用手按压, 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 将边缘多余部分修整, 充分露出指端以便观察肢体血循、感觉、运动情况,同时
有利它们功能锻炼。 用红笔注明诊断,受伤日期和石膏绷带包扎日期, 有创口的可将伤口位置标明或将开窗位置划好。
图17 小腿管型石膏:在小腿背侧 放上石膏托,用石膏绷带缠绕。
绷带基本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 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 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每卷与前一卷重叠1/3-1/2,用绞布 固定绷带末端。
图1 持绷带的正确姿势
大腿 膝关节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 ─ ─ △ ─ ─ ─ ─ ─ 10~12W ……─△──── ─ ─ △ ─ ─ 10~12W ─ △ ─ ─ 6~8W ─ ─ △ ─ 6~8W
足趾
─ ─ ─ △ 6~8W
石膏绷带固定禁忌
• 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 2.进行性浮肿患者。 •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 •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
者禁用大型石膏。 •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前的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 纱布、棉垫都应纵行放置,避免肿胀后形成环形压迫。 不应用胶布粘贴在肢体上,以防引起皮炎或皮肤水泡,更不能
石膏托(单层) 四肢稳定性骨折、软组织肿胀及 骨折关节脱位后辅助固定
石膏夹板(夹层) 四肢稳定骨折及多段骨折、肢 体肿胀严重者
U形石膏 上臂、前臂、足和小腿的骨折,踝关节 脱位和软组织挫伤
管型骨折 四肢稳定骨折、肿胀较轻患者 躯干石膏:石膏背心 特殊类型石膏:蛙式位石膏
石膏绷带固定类型
石膏夹板/托:
衬垫
石膏绷带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浸泡石膏绷带方法:
• 用水桶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排 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 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图10~11)。不可用 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
常用石膏固定类型
• 成熟石膏 (2CaSO4·H2O)粉末。
生石膏即硫酸钙 (CaS04 2H2O)
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缺点
• 优点: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型
固定作用确实可靠 可维持很长时间
• 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
固定范围大,无法关节锻炼, 易关节僵硬
石膏绷带固定指征
• 上肢、小腿以下部位的骨折 • 关节脱位 •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 • 某些骨折内固定术后,辅助治疗 • 畸形校正后维持位置,如拇外翻 • 韧带、血管、神经及肌腱吻合术后 • 骨与关节急慢性炎症、结核
固定 石膏
方法
石膏绷带固定范围:
骨折
手 手 腕 前 肘 上 肩 胸 腰 骨 髋 大 膝 小 踝 足 足 固定
• 石膏对患部 的固定有一
定范围,其
原则是将患
部位
手指 手掌 腕关节
指 掌 关 臂 关 臂 关 部 部 盆 关 腿 关 腿 关 部 趾 时间
节
节
节
节节节△───Fra bibliotek4~5W─△───
4~6W
──△─……
• “8”字形包扎法:
•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 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 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 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 定(图4~8)。
管型石膏
置于功能位,按规定加垫,先制作石膏托, 将浸透的石膏绷带由上而下,均匀滚动,绷带边相互重叠
1/3,内层石膏绷带平整,不应有皱褶或遗留空隙,不要 缠绕过紧, 基本手法在于石膏绷带是粘贴上去的,而不是拉紧再缠。 缠绕时应与肢体纵轴呈垂直折叠石膏绷带于石膏托侧, 缠绕石膏绷带时,术者应逐层用手掌均匀抚摸,促使各层 紧密接触, 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层。 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 术者,尤其助手,在缠绕过程中不应中途改变肢体的位置 及伸屈度,以防折断石膏,影响固定效果。
用绷带作环形包扎。 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
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以求得心应手, 忙而不乱。 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 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
• 石膏无弹性,不垫以衬垫, 就易引起组织压伤。一般 而言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 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 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 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 纸、棉絮垫等(图1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中心
历史
• 石膏固定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用石 膏浆硬的麻布固定骨折
• 1000年前印度突尼斯 石膏混凝土 • 19世纪50年代比利时军医Anfonins
Hathigsen 发明石膏绷带
石膏绷带的作用:
石膏绷带
• 石膏绷带是常用的外固定材料,具有很强的塑型性,能在 短时间维持住原塑型形状,起到固定作用。
部上、下两 个邻近的关
节一起固定 (表1)。
前臂 肘关节 上臂 肩关节 胸椎
──△── ───△─ …… ────△ ───…
…─── △─── ─△───
8~12W 8~12W 10~12W
腰椎
──△───
10~12W
骨盆
──△──
6~8W
髋关节
───△──────
• 表1 石膏固
定范围和时 间表
适应证:不适宜立即进行或不需要管型石膏固定的患者, 优点:发现肢体肿胀可迅速减压,肿胀消失再换管型石膏。 上肢一般在伸面,下肢置于屈面。 用石膏托需要包括肢体圆周2/3才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厚度上肢8~10层,下肢12~14层,方法同石膏夹板。 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
图15 制作石膏条的方法 图16 前臂石膏托固定:在前臂背侧放上石膏条,用普通绷带缠绕。
管型石膏注意点:
应以手掌托持患肢,禁止抓提,更不应用手按压, 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 将边缘多余部分修整, 充分露出指端以便观察肢体血循、感觉、运动情况,同时
有利它们功能锻炼。 用红笔注明诊断,受伤日期和石膏绷带包扎日期, 有创口的可将伤口位置标明或将开窗位置划好。
图17 小腿管型石膏:在小腿背侧 放上石膏托,用石膏绷带缠绕。
绷带基本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 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 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每卷与前一卷重叠1/3-1/2,用绞布 固定绷带末端。
图1 持绷带的正确姿势
大腿 膝关节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 ─ ─ △ ─ ─ ─ ─ ─ 10~12W ……─△──── ─ ─ △ ─ ─ 10~12W ─ △ ─ ─ 6~8W ─ ─ △ ─ 6~8W
足趾
─ ─ ─ △ 6~8W
石膏绷带固定禁忌
• 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 2.进行性浮肿患者。 •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 •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
者禁用大型石膏。 •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前的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 纱布、棉垫都应纵行放置,避免肿胀后形成环形压迫。 不应用胶布粘贴在肢体上,以防引起皮炎或皮肤水泡,更不能
石膏托(单层) 四肢稳定性骨折、软组织肿胀及 骨折关节脱位后辅助固定
石膏夹板(夹层) 四肢稳定骨折及多段骨折、肢 体肿胀严重者
U形石膏 上臂、前臂、足和小腿的骨折,踝关节 脱位和软组织挫伤
管型骨折 四肢稳定骨折、肿胀较轻患者 躯干石膏:石膏背心 特殊类型石膏:蛙式位石膏
石膏绷带固定类型
石膏夹板/托:
衬垫
石膏绷带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浸泡石膏绷带方法:
• 用水桶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排 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 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图10~11)。不可用 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
常用石膏固定类型
• 成熟石膏 (2CaSO4·H2O)粉末。
生石膏即硫酸钙 (CaS04 2H2O)
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缺点
• 优点: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型
固定作用确实可靠 可维持很长时间
• 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
固定范围大,无法关节锻炼, 易关节僵硬
石膏绷带固定指征
• 上肢、小腿以下部位的骨折 • 关节脱位 •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 • 某些骨折内固定术后,辅助治疗 • 畸形校正后维持位置,如拇外翻 • 韧带、血管、神经及肌腱吻合术后 • 骨与关节急慢性炎症、结核
固定 石膏
方法
石膏绷带固定范围:
骨折
手 手 腕 前 肘 上 肩 胸 腰 骨 髋 大 膝 小 踝 足 足 固定
• 石膏对患部 的固定有一
定范围,其
原则是将患
部位
手指 手掌 腕关节
指 掌 关 臂 关 臂 关 部 部 盆 关 腿 关 腿 关 部 趾 时间
节
节
节
节节节△───Fra bibliotek4~5W─△───
4~6W
──△─……
• “8”字形包扎法:
•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 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 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 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 定(图4~8)。
管型石膏
置于功能位,按规定加垫,先制作石膏托, 将浸透的石膏绷带由上而下,均匀滚动,绷带边相互重叠
1/3,内层石膏绷带平整,不应有皱褶或遗留空隙,不要 缠绕过紧, 基本手法在于石膏绷带是粘贴上去的,而不是拉紧再缠。 缠绕时应与肢体纵轴呈垂直折叠石膏绷带于石膏托侧, 缠绕石膏绷带时,术者应逐层用手掌均匀抚摸,促使各层 紧密接触, 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层。 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 术者,尤其助手,在缠绕过程中不应中途改变肢体的位置 及伸屈度,以防折断石膏,影响固定效果。
用绷带作环形包扎。 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
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以求得心应手, 忙而不乱。 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 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
• 石膏无弹性,不垫以衬垫, 就易引起组织压伤。一般 而言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 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 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 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 纸、棉絮垫等(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