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相平衡)

合集下载

相平衡课后解答

相平衡课后解答

第四章 相平衡复习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装满了373.2K的水,一点空隙也不留,这时水的蒸气压等于零;(2) 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纯水的蒸气压为P*,若在水面上充入N2(g)以增加外压,则纯水的蒸气压下降;(3) 小水滴与水汽混在一起成雾状,因为它们都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所以是一个相;(4) 面粉和米粉混合得十分均匀,肉眼已无法分清彼此,所以它们已成为一相;(5) 将金粉和银粉混合加热至熔融,再冷却至固态它们已成为一相;(6) 1molNaCl(s)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在298K时,只有一个蒸气压;(7) 1molNaCl(s)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再加少量的KNO3(S),在一定的外压下,当达到气—液平衡时,温度必有定值;(8) 纯水在三相点和冰点时,都是三相共存,根据相律,这两点的自由度都应该等于零。

答(1)不对(2)不对(3)不对,两相——气相与液相(4)不对,两相(5)正确。

(6)正确(7)冰点时,两相共存,f=1。

2.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物种数、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

(1)NH4C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成NH3(g)和HCl(g)达平衡;(2)NH4Cl(s)在含有一定量NH3(g)的容器中,分解成NH3(g)和HCl(g)达平衡;(3)CaCO3(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成CO2(g)和CaO(s)达平衡;(4)NH4 HCO3(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成NH3(g),CO2(g)和H2O(g) 达平衡;(5)NaCl水溶液与纯水分置于某半透膜两边,达渗透平衡;(6)NaCl(s)与其饱和溶液达平衡;(7)过量的NH4Cl(s),NH4I(s)在真空容器中达成如下的分解平衡;NH4Cl(s)NH3(g)+HCl(g)NH4I(s) NH3(g)+ HI(g)i. 含有Na+ ,K+ ,SO42- ,NO3- 四种离子的均匀水溶液。

答(1) S=3, C=1, f=1.(2) S=3, C=2, f=1.(3) S=3, C=2, f=1.(4) S=4, C=1, f=1.(5) S=2,C=1, f=1.(6) S=2, C=1, f=1.(7) S=5, C=2, f=1.(8) S=5, C=4, f=5.3.回答下列问题。

习题课答案

习题课答案

1.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设计型,操作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产生结果是()。

答:设计型吸收率下降,达不到分离要求2.相平衡常数m=1,气膜吸收系数k y=1×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 k x 的值为k y 的100倍,这一吸收过程为()控制,该气体为()溶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K Y=() Kmol/(m2.s)。

(天大97)答:气膜易溶 9.9×10-43.某一吸收系统,若1/k y 》1/k x,则为气膜控制,若 1/k y《1/k x,则为液膜控制。

(正,误)。

答:错误,与平衡常数也有关。

4.对于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 I 接近于(),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 I 接近于()。

答:y*(平衡浓度) x(液相主体浓度)5.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 0.02 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 p*=1.62 C (大气压),则 SO2将从()相向()转移,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大气压,以液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Kmol/m3 。

答:气液 0.0676 0.04176.实验室中用水吸收 CO2基本属于()控制,其气膜中浓度梯度()(大于,小于,等于)液膜浓度梯度,气膜阻力()液膜阻力。

(清华97)答:液膜小于小于7.采用化学吸收可使原来的物理吸收系统的液膜阻力(),气膜阻力()。

答:减小不变8.填料的传质单元高度的数值主要与(,)和( )有关。

(清华 95)答:单位塔截面上的气体处理量填料性能传质系数9.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可以用传质单元数乘以填料的等板高度。

(对,错)答:错,只有平衡线与操作线平行时才成立。

10.在吸收塔的设计中,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设备费用()。

电化学相平衡-习题课讲解

电化学相平衡-习题课讲解
17
(1)只有 (NH4 )2 CO3(s) 存在,指的是
NH3(g), H2O(g),CO2 (g)
均由 (NH4 )2 CO3(s)
分解出来的,所以有两个浓度限制条件。
f C 2 (S R R') 2 (4 1 2) 2 2 1
(2)反应前四种物质都有时:
7. 2 分 (3893) 离子迁移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_。
8. 2 分 (3601) 如在标准状况下,阳极析出 22.4 dm3氧 气,则通过电池的电量为 ________ 。
12
9. 2 分 (3843) 已知 18℃时,Ba(OH)2,BaCl2,NH4Cl 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分别为 2.88×10-2,1.203×10-2,1.298×10-2 S·m2·mol-1,那么 18℃时 NH3·H2O 的
(C) E1= E2
(D) E1≥ E2
7
8. (4333) 电池
Pt,H2(10 kPa)│HCl(1.0 molkg-1)│H2(100kPa),Pt 是否为自发电池?_____ E=________V。
9. 2 分 (4335)
将反应
Ag2SO4(s)=2 2
Ag++SO42-
设计成电池,其书面表示式为: 4 (aq)│Ag2SO4(s),Ag(s)
值 ,1/,2
(b) H+ 离子在 HCl 乙醇溶液中的迁移数 t+
(b)
H+

Cl-
离子的无限稀释离子摩尔电导率
H
+

Cl
已知 m(HCl) = 8.38×10-3 S·m2·mol-1

物理化学习题课(相平衡)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课(相平衡)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相平衡)一.选择1.在α、β两相中均有A和B两种物质,达到相平衡时,下列各式正确的是(1)。

(1)μαB=μβB(2)μαA=μβA(3)μαB=μαA(4)μαB=μβA2.组分B从α相扩散到β相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

(1)总是从浓度高的相扩散到浓度低的相(2)平衡时两相的浓度相等(3)总是从浓度低的相扩散到浓度高的相(4)总是从高化学势移向低化学势3. 室温下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为 NH2CO2NH4(s)====2NH3(g)+CO2 (g)若在300K时向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则此系统的物种数S和组分数C应为(3)。

(1)1,1(2)3,2(3)3,1(4)3,34.将克拉贝龙方程应用于水的液固两相,随压力的增长,水的凝固点将(2)。

(1)上升(2)下降(3)不变(4)无法判断5.在一定温度下,在水和CCl4组成的互不相溶的系统中,向水层中加入1:1的KI和I2,此系统的自由度是(2)。

(1)1(2)2(3)3(4)46.对于二组分系统,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数为(4)。

(1)1(2)2(3)3(4)47.对于恒沸混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4)。

(1)不具有确定的组成(2)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3)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4)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二.填空1.在水的平衡相图中。

线是水的蒸发曲线,线是冰的升华曲线,线是冰的融化曲线,点是水的三相点。

.2.将过量NH4HCO3(s)放入密闭真空容器内,50℃时,按NH4HCO3(s)按下式进行分解:NH4HCO3(s)=NH3(g)+CO2(g)+H2O(g)。

达平衡后则该体系的相数P= ,独立组分数C= ,自由度数F= 。

(2,1,0)3.(2)最合适的组成应配成w(联苯醚)=0.78,这一组成具有最低共熔点12℃,其凝固点最低,所以不至于因为凝固而堵塞管道。

4. 求下列系统③从X B=0.5开始蒸馏,馏出物或残留物分别是什么?(1)T M,T N,(2)所处的T,p及气液相组成y B、x B,达两相平衡气液相的相对量不同,(3)0。

第六章-相平衡习题课

第六章-相平衡习题课

6
2
S(A2B)+ S(AB2)
7
2
8
2
9
2
S(A2B)+ S(B)
L L+S(A) S(A)+S(A2B)
L+S(AB2) L+S(B)
F’
2
1
1
1
1
1
1
1
1
( 2) e——化合物A2B的熔点; f——化合物A2B和化合物AB2的低共
熔点(低共熔混合物组成点);
(3)
g——化合物AB2分解时的液相组成点。
五、苯酚(A)的熔点40OC,-萘胺(B)的熔点50OC。该凝聚系统 的相平衡数据如下:
A和B形成一个等分子的相合熔点化合物,其熔点为28oC;
xB=0.25为一个低共熔混合物,其低共熔点为17oC; xB=0.65为一个低共熔混合物,其低共熔点为23oC; (1)画出该系统的相图; (2)表明各相区,并指出其自由度数;

答案: (B)
(2)FeCO3和H2O形成四种水合物FeCO36H2O(s), 2FeCO37H2O(s), 2FeCO35H2O(s),和FeCO32H2O(s),则系统的组分数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A ) (3)如同上题的系统,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平衡共存的最多的相 数为( )。
23
MN, PQ:
F=0
N 0.5 xB
S (C ) S ( B)
0.25
0.65
1
(4)xB=0.6溶液:
(5) xB=0.6的混合物1kg,冷却到23oC时,析出纯C(s)最多。
C(s) l

物理化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89-110 第五章相平衡

物理化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89-110 第五章相平衡

第五章 相平衡本章知识要点与公式1.几个重要概念(1)相图:用图形来表示系统状态,如随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改变而发生变化。

(2)相:系统中宏观上看起来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用符号Φ表示系统内相的数目。

(3)自由度:确定平衡系统的状态所需要的独立的强度变量数,用符号f 表示。

(4)相律:多相平衡系统中相数。

独立组分数与描述该平衡系统的变数之间的关系。

f +Φ =C +2是最普遍的形式,“2”表示外界条件只有温度和压力可以影响系统的平衡状态。

f *+ Φ=C + n 。

相律的一般式(5)凝聚系统:没有气相的系统。

此时,相律可写成 f *+Φ =C +1 (f *=f -1)。

f *为条件自由度。

(6)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热平衡条件 T α=T β;压力平衡条件 p α=p β;相平衡条件 μαB =μβB(7)组分:足以确定平衡体系中所有各相组成所需的最少数目的独立物质数。

C =S -R -R ′C 为组分数,S 为物种数,R 为体系内各物种之间存在的独立化学平衡数目,R ′为浓度限制条件数。

2.单组分系统两相平衡 Clapeyron 方程 vap mvap md d p H T T V ∆=∆(气—液两相平衡) Clapeyron -Clausius 方程fus mfus md d p H T T V ∆=∆(液—固两相平衡) 3.重点掌握二组分系统相图(1)液液平衡系统(气液平衡系统) ①完全互溶的双液系统的T —x 图①部分互溶的双液系统的T —x 图①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统①固液系统①固相完全不互溶的T—x图(A)(B)图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系统(C)图生成稳定化合物的系统,由两个简单低共溶点的相图拼成(D)图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的系统①固相完全互溶的固液相图①固相部分互溶的T—x图(E)系统有一低共熔点(F)系统有一转熔点二组分体系相同的共同特征①所有的曲线都是两相平衡线,曲线上的点为相点①水平线为三相线,三个相点分别在水平线段的两端和交点上,三相线上f =0 ①围成单相固溶体的线段中不含三相水平线 ①两相平衡共存区所适用杠杆原则①相图中的垂直线段上的点表示单组分体系典型例题讲解例1指出下列各体系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各为若干? ①NH 4Cl(s)部分分解为NH 3(g)和HCl(g) ①若在上述体系中额外再加入少量NH 3(g)①NH 4HS 和任意量的NH 3(g).H 2S(g)混合达到平衡 ①C (s )与CO(g),CO 2(g),O 2(g)在973K 时达到平衡 解:① NH 4Cl(s)= NH 3(g)+ HCl(g) 3111C S R R '=--=--=2Φ=(一个固相,一个气相) 21221f C Φ=-+=-+=①若在上述体系中额外加入少量NH 3(g),则浓度限制条件就没有了, 所以3102C S R R '=--=--=;2Φ=;2222f C Φ=-+=2-+= ①NH 4HS= NH 3(g)+ H 2S(g)3102C S R R '=--=--=; 2Φ=;2222f C Φ=-+=2-+=①系统存在4种物质,有4个化学平衡C(s)+1/2O 2(g)=CO(g) (a)CO(g)+ 1/2O 2(g)=CO 2(g) (b) C(s)+ O 2(g)= CO 2(g) (c) C(s)+ CO 2(g)= 2CO(g) (d) 但(a )+(b )=(c ),(a )-(b )=(d ),所以系统中只有2个独立的化学平衡关系式。

物理化学 三元相图详解

物理化学 三元相图详解

液相在E点析晶时,固相 组成由w向M移动,刚离 开w时,L%=Mw/Ew。 到达x时,L%=Mx/Ex, 可见液相不断减少。达 到M点是L%=0
液相:M
L B F 2
u ( B B )
L B B S
L B F 2
v
L B S F 1
E(
固相:B B B B w M
(5)熔体M冷却析晶过程
4.液相到达低共 熔点E时,固相 组成到w点,液 相同时析出BSC, 固相由w逐渐靠 向M,到达M时, 液相消耗完毕, 析晶结束
3.到达在界线上v点后, 同时析出B β和S, F=1,液相组成沿着 界线变化,固相组成 离开B
2.在多晶转变等温 线u上Bа全部转变 为Bβ后继续降温
(1)划分副三角形
有三个无变量点P、 E、Q,其中Q点 是多晶转变点。 连结E点周围初晶 区的组成点BSC, 得到ΔBSC
连结P点周围初晶 区的组成点A、S、 C,得到ΔASC
(2)化合物性质
化合物S在AB连线 上,为二元化合物。 并且不在自己的初 晶区内,因此S是 不一致熔融的二元 化合物
(3)界线性质和温度下降方向
(1) 说明化合物 S1 、S2的性质
S1在其初晶区内,为 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
S2在其初晶区外,为 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 物
(2)在图中划分分三元系统
根据无变量点与对应 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可判断出无变量点的 性质
连结无变量点所对应 初晶区的组成点,可 得到三个副三角形
(3)温度下降方向和界线性质
(5)熔体1冷却析晶过程
1、由1点所在副三 角形判出1的冷却 析晶结束的无变量 点为E4
2、由1点所在初晶 区得出1首次析晶 为B,得到固相组 成点,应用背向线 规则知道液相组成 变化路径

物理化学课件及考试习题 试卷 答案第6章 相平衡习题及解答.

物理化学课件及考试习题 试卷 答案第6章 相平衡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 相平衡一、填空题1、一定温度下,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的自由度数等于__________。

2、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两相共存时的自由度数等于__________。

3、NaCl(S)和含有稀盐酸的NaCl 饱和水溶液的平衡系统,其独立组分数是_______。

4、设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时并达到平衡(900-1200K ):()()()g CO s CaO s CaCO 23+=()()()()g O H g CO g H g CO 222+=+()()()g H s CaCO s CaO g CO g O H 232)()(+=++则该系统的自由度数为______。

5、含KNO 3和NaCl 的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时,其组分数为____,相数为___, 自由度数为____。

6、在氢和石墨的系统中,加一催化剂,H 2和石墨反应生成n 种碳氢化合物,此系统的独立 组分数为______。

7、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中,在x B =0.6处,平衡蒸气压有最高值,那么组成为x B =0.4的溶液在 气液平衡时,x B (g )、x B (l )、x B (总)的大小顺序为______。

将x B =0.4的溶液进行 精馏时,塔顶将得到______。

8、对于渗透平衡系统,相律的形式应写成______。

9、NH 4Cl 固体分解达到平衡时,())()(s Cl NH 34g NH g HCl +=,系统的独立组分数为___,自由度为___。

10、将AlCl 3溶于水中,全部水解,生成Al(OH)3沉淀,此系统自由度数f=____。

11、已知100o C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01.325KPa,用公式_________可求出25o C 时 水的饱和蒸气压。

答案1、22、03、24、35、3;2:46、27、x B (g )>x B (总)>x B (l ) x B =0.6恒沸混合物 8、3+Φ-=k f 9、1;1 10、2 11、⎪⎪⎭⎫⎝⎛-∆=211211lnT T RH p p mr二、单选题1、右图为H 2OA.-(NH 4)2SO 4B.的沸点-组成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当由 A 和 B 组成的二组分溶液的沸点和露点(冷凝点)相合时只有在: 。
24.
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投入 CaCO3(s)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 2
入 NH4HS(s)加热分解达平衡,则其独立组分数为:
1
。若投
25.
在二级相变过程中,物质在二相中的压缩系数 χ (1) (填=或 ≠ )
30. 293 K 时,某溶液中两组分 A 和 B 的蒸气压数据如下:
已知
lim
xA →0
dpA dxA
=50.7 kPa,
求:
(1)xA=0.6 时的活度系数 γ A ,(a)取纯 A 为标准态, (b)取 xA → 1 且符合亨利定律
的状态为标准态; (2)xA=0.6 的溶液对理想溶液呈现什么偏差?何故? (3)画出上述溶液各组分蒸气压的示意图。并画出 A 组分的亨利线。
(B) dp / dT = ∆C p /(TV∆α) (C) d ln( p / p ∃ ) / dT = ∆CV /(TV∆α) (D) d ln( p / p ∃ ) / dT = ∆C p /(TV∆α)
( B)
10. 将 AlCl3 溶于水中全部水解,此体系的组分数 C 是: (A) 1 (B) 2 (C) 3 (D) 4
11. 对二级相变而言,则
(A) ∆ 相变 H =0, ∆ 相变V <0
(B) ∆ 相变 H <0, ∆ 相变V =0
(C) ∆ 相变 H <0, ∆ 相变V <0
(D) ∆ 相变 H =0, ∆ 相变V =0
(D )
( C)
12.
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I2 在液态水和 CCl4 中达到分配平衡 (无固态碘存在),则该
34. 5 分 (1794) 1794
某非理想二元溶液其蒸气压可表示为 pA= xAα pA* ,pB = xBαpB*,其中α为正数(常数)。 证明:α > 1,在定温下总蒸气压随 xA 变化出现一极小值,α<1,则出现一极大值。
35. 回答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原因。
(1)二组分理想溶液的总蒸气压大于任一组分的蒸气压;
χ (2);膨胀系数 α(1)
α(2) 。
26. 在密闭的容器中,CaCO3(s)和 NH4HCO3(s)同时分解达到平衡后,体系中的相数是
4。
27. 指出下列平衡体系的独立组分数: (1)NaCl(s)、HCl(l)、H2O(l)的饱和水溶液。2 (2)H2、石墨,催化剂,生成 n 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化学平衡体系。2
8.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装满了温度为 373.15 K 的水,一点空隙也不留,这时水的蒸气压: ( D) (A)等于零 (B)等于 101.325 kPa (C)小于 101.325 kPa (D)大于 101.325 kPa
9. 二级相变符合的爱伦菲斯方程式是:
(A) dp / dT = ∆CV /(TV∆α)
图中哪个点?
32. 298 K,p∃时,(NH4)SO4 -Li2SO4 -H2O 三组分体系相图如下,坐标为质量分数。 (1) 写出其复盐及水合盐的分子式; (2) 指出各部分存在的相; (3) 若将组成相当 X,Y,Z 点所代表的物系在该温度下分别恒温蒸发,则最先析出何种
晶体。 ( 已知 Mr(Li2SO4)为 110 )
Na2CO3(s) 投入其水溶液中,待达三相平衡时,一相是 Na2CO3 水溶液,一相是 Na2CO3(s) , 则另一相是: (D)
(A) 冰 (B) Na2CO3·10H2O(s) (C) Na2CO3·7H2O(s) (D) Na2CO3·H2O(s)
6.
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请问包晶属于什么状态?( C )
(2)298 K 时,0.01 mol ⋅ kg −1 糖水的蒸气压与 0.01 mol ⋅ kg −1 食盐水的渗透压相等;
(3)农田中施肥太浓植物会被烧死,盐碱地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试述原因。
36. 右图是水的状态图, 指出图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37.
在 p$ 下,Ca 和 Na 在 1423 K 以上为完全互溶的溶液,在 1273 K 时部分互溶。此时
325 Pa 的 压 力 下 , 能 与 硫 酸 水 溶 液 及 冰 平 衡 共 存 的 硫 酸 水 合 物 最 多 可 有 多 少 种 ? (C)
(A) 3 种 (B) 2 种 (C) 1 种 (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4. 在 310 K,纯 H2O(l)的蒸气压为 6.275 kPa,现有 1 mol 不挥发物质 B(s)溶于 4 mol H2O(l)
形成溶液,若溶液中水的活度为 0.41(以纯水为标准态),则溶解过程中 1 mol H2O(l)的 Gibbs 自 由能变化为:
(A) -557 J⋅mol-1 (C) -4148 J⋅mol-1
(B) -2298 J⋅mol-1 (D) 4148 J⋅mol-1
(B )
5. Na2CO3 可形成三种水合盐:Na2CO3·H2O,Na2CO3·7H2O 及 Na2CO3·10H2O,常压下将








:
(B)
(A) f*= 1
(B) f*= 2
(C) f*= 0
(D) f*= 3
13. 对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各种叙述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A)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 (B) 不具有确定的组成 (C)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同 (D)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A)
14. 凝固点的描述可图示如下,其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有 S ′ 种物质溶于水中形成的溶液, S ′ 种物质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x1,x2,…,x5,如果
用只允许水通过的半透膜将该溶液与纯水分开,当达渗透平衡时,水面上和溶液面上的压力
分别为 pw 和 ps ,则该体系的组分数 C= S ′ +1 ;相数Φ = 2
;自由度 f= S ′ +2 。
22. (1) 一定温度下,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的自由度数等于 2 。 (2) 纯物质在临界点的自由度数等于 0 。 (3) 二元溶液的恒沸点的自由度数等于 0 。
31. 在温度 T 时, A 和 B 形成的溶液中,组分 B 的蒸气压与其组成的关系如图所示。 (1) xB=0.5 时,按真实液态混合物计算 B 的活度及活度系数,物质 B 的标准态相当于图中
哪个点? (2) xB=0.5 时,作为真实溶液中的溶质,计算物质 B 的活度及活度系数。B 的标准态相当于
38. 为了获得最大混合熵,试问正庚烷和正己烷应以什么比例混合?(以物质的量分数计)
物理化学练习(相平衡)化学、材料 2004 级 2006.6
一、选择题 ( 共 18 题 36 分 ) 1.
设 373 K 时,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133.3 kPa,液体 B 为 66.66 kPa,则: (1) 若 A 和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 A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 0.5 时,在气相 中的摩尔分数为 _____A_________ 。
为:含乙醇 47.5%(摩尔分数),沸点为 341.2 K.今有含乙醇 77.5%的苯溶液,在达到气液平衡
后,气相中含乙醇为 y2,液相中含乙醇为 x2。问: (1) 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 C)
(A) y2>x2 (B) y2=x2 (C) y2<x2 (D) 不确定 (2) 若将上述溶液精馏,则能得到
(A)
15. 已知 A 和 B 可构成固溶体,在 A 中,若加入 B 可使 A 的熔点提高,则 B 在此固
溶体中的含量必 ___A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A) 大于 (B) 小于 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 353.3 K,乙醇的沸点是 351.6 K,两者的共沸组成
(A)热力学平衡态
(B)流动体系稳定态
(C)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D)流动体系不稳定态
7.
某气体服从状态方程 pV (1 − βp) = nRT , β 为与气体性质和温度有关的常数。根据
相图和相律可知,该气体在气相区、气液共存区、临界点时的自由度分别为:( C ) (A)3,2,1 (B)3,1,0 (C)2,1,0 (D)2,1,1
(A) 2/3 (B) 1/2 (C) 1/3 (D) 1 (2) 若 A 和 B 完全不互溶,当由 2 mol A 和 3 mol B 在恒温下构成双液体系时,体 系的总蒸气压为 _______C____ kPa
(A) 66.66 (B) 133.3 (C) 200.0 (D) 466.6
2. p∃时,A 液体与 B 液体在纯态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 40 kPa 和 46.65 kPa,在此压
(D)
(A) 纯苯
(B) 纯乙醇
(C) 纯苯和恒沸混合物 (D) 纯乙醇和恒沸混合物
17.
水与苯胺的最高临界溶点温度为 T。在某工艺中需用水萃取苯胺中的某物质时,操作
的最佳温度应该是:
(B)
(A)T > T0 (C)T = T0
(B)T < T0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 相律在下列体系中何者不适用? (A)NaCl 水溶液 (B)NaCl 饱和水溶液 (C)NaCl 过饱和水溶液 (D)NaCl 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
28.
下列二物均处于三相点平衡态。当增加压力时,它们的平衡物系将变化:H2O 由 变
为 。CO2:由
变为

三、计算题 ) 29.
(1) 试求溶液凝固点与浓度 x(摩尔分数)的关系式(∂T/∂x),以表示物质从理想溶液中的结 晶作用。
(2) 对于甲苯和己烷,哪一种溶液的结晶作用曲线(T-x 曲线)更陡峭一点。甲苯和己烷的 正常熔点分别为-95℃和-95.3℃,熔化热分别为 65 270 J⋅mol-1 和 12 343 J⋅mol-1,溶液可看作理 想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