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立体几何考试汇编(文)

合集下载

专题14:立体几何江苏卷高考真题赏析(解析版)

专题14:立体几何江苏卷高考真题赏析(解析版)

专题14:立体几何江苏卷高考真题赏析(解析版)1.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江苏卷)如图,在圆柱O1 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 ,球O的体积为V2,则12VV的值是_____【答案】32【解析】设球半径为r,则213223423V r rV rπ⨯==π.故答案为32.点睛: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若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②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2.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的体积是120,E为1CC的中点,则三棱锥E-BCD的体积是_____.【答案】10.【分析】由题意结合几何体的特征和所给几何体的性质可得三棱锥的体积.【详解】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120,所以1120AB BC CC ⋅⋅=,因为E 为1CC 的中点, 所以112CE CC =, 由长方体的性质知1CC ⊥底面ABCD ,所以CE 是三棱锥E BCD -的底面BCD 上的高,所以三棱锥E BCD -的体积1132V AB BC CE =⨯⋅⋅=111111201032212AB BC CC =⨯⋅⋅=⨯=. 【点睛】本题蕴含“整体和局部”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几何体面积或体积的计算问题中,往往需要注意理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灵活利用“割”与“补”的方法解题.二、解答题3.2020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B 1C ⊥平面ABC ,E ,F 分别是AC ,B 1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 1C 1;(2)求证:平面AB 1C ⊥平面ABB 1.【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1//EF AB ,来证得//EF 平面11AB C .(2)通过证明AB ⊥平面1AB C ,来证得平面1AB C ⊥平面1ABB .【详解】(1)由于,E F 分别是1,AC B C 的中点,所以1//EF AB .由于EF ⊂/平面11AB C ,1AB ⊂平面11AB C ,所以//EF 平面11AB C .(2)由于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所以1B C AB ⊥.由于1,AB AC AC B C C ⊥⋂=,所以AB ⊥平面1AB C ,由于AB 平面1ABB ,所以平面1AB C ⊥平面1AB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属于中档题.4.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AB =BC .求证:(1)A 1B 1∥平面DEC 1;(2)BE ⊥C 1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结合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2)由题意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结合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即可.【详解】(1)因为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所以ED ∥AB .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 ∥A 1B 1,所以A 1B 1∥ED .又因为ED ⊂平面DEC 1,A 1B 1⊄平面DEC 1,所以A 1B 1∥平面DEC 1.(2)因为AB =BC ,E 为AC 的中点,所以BE ⊥AC .因为三棱柱ABC-A 1B 1C 1是直棱柱,所以CC 1⊥平面ABC .又因为BE ⊂平面ABC ,所以CC 1⊥BE .因为C 1C ⊂平面A 1ACC 1,AC ⊂平面A 1ACC 1,C 1C ∩AC =C ,所以BE ⊥平面A 1ACC 1.因为C 1E ⊂平面A 1ACC 1,所以BE ⊥C 1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5.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江苏卷)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A AB =,111AB B C ⊥.求证:(1)11//AB A B C 平面;(2)111ABB A A BC ⊥平面平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分析:(1)先根据平行六面体得线线平行,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根据条件得菱形ABB1A1,再根据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以及已知垂直条件,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线面垂直,最后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详解: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又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点睛:本题可能会出现对常见几何体的结构不熟悉导致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无法得到运用或者运用错误,如柱体的概念中包含“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且对应边互相平行,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再如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条件,这些条件在解题中都是已知条件,缺少对这些条件的应用可导致无法证明.6.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江苏卷)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 ∥平面ABC ;(2)AD ⊥A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先由平面几何知识证明EF AB ∥,再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BC ⊥平面ABD ,则BC ⊥AD ,再由AB ⊥AD 及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AD ⊥平面ABC ,即可得AD ⊥AC .试题解析:证明:(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BC ⊂平面BCD ,BC BD ⊥,所以BC ⊥平面ABD .因为AD ⊂平面ABD ,所以BC ⊥ AD .又AB ⊥AD ,BC AB B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AD ⊥平面ABC ,又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AD ⊥AC.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7.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11B D A F ⊥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A 1C 1F ;(2)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而线线平行的寻找往往结合平面几何的知识,如中位线的性质等;(2)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往往需要多次利用线面垂直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试题解析:证明:(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 C AC , 在三角形ABC 中,因为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所以DE AC ,于是11DE AC ,又因为DE ⊄平面1111,AC F AC ⊂平面11AC F ,所以直线DE//平面11AC F .(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A A B C ⊥平面因为11A C ⊂平面111A B C ,所以111AA AC ⊥,又因为111111*********,,AC A B AA ABB A A B ABB A A B AA A ⊥⊂⊂⋂=,平面平面, 所以11A C ⊥平面11ABB A .因为1B D ⊂平面11ABB A ,所以111AC B D ⊥.又因为1111111111111,,B D A F AC AC F A F AC F AC A F A ⊥⊂⊂⋂=,平面平面, 所以111B D AC F ⊥平面.因为直线11B D B DE ⊂平面,所以1B DE 平面11.A C F ⊥平面【考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名师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8.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已知,,设的中点为,.求证:(1);(2).【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三棱锥性质知侧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为的中点,从而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再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2)因为直三棱柱中,所以侧面为正方形,因此,又,(可由直三棱柱推导),因此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从而,再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进而可得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因此.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棱柱是直三棱柱,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矩形是正方形,因此.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所以.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压轴题06 立体几何小题常考全归类(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6  立体几何小题常考全归类(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6立体几何小题常考全归类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小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命题的真假判断;二是常见一些经典常考压轴小题,难度中等或偏上.考向一:外接球、内切球、棱切球与截面面积问题考向二:体积、面积、周长、角度、距离定值问题考向三:体积、面积、周长、距离最值与范围问题考向四:立体几何中的交线问题考向五:空间线段以及线段之和最值问题考向六:空间角问题考向七:轨迹问题1、几类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1)多面体:其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2)旋转体:其表面积等于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和.(3)简单组合体:应弄清各构成部分,并注意重合部分的删、补.2、几类空间几何体体积的求法(1)对于规则几何体,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2)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可采用割补法求解;对于某些三棱锥,有时可采用等体积转换法求解.(3)锥体体积公式为13V Sh =,在求解锥体体积时,不能漏掉3、求解旋转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注意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4、球的截面问题球的截面的性质:①球的任何截面是圆面;②球心和截面(不过球心)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③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与球的半径R 及截面的半径r 的关系为=+222R r d .注意:解决球与其他几何体的切、接问题,关键在于仔细观察、分析,弄清相关元素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选准最佳角度作出截面(要使这个截面尽可能多地包含球、几何体的各种元素以及体现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目的.5、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三类:一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的点、线和面在运动,求线段长度、截面的面积和体积的最值;二是空间几何体中相关点和线段在运动,求有关角度和距离的最值;三是在空间几何体中,已知某些量的最值,确定点、线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6、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思路方法:一是几何法,利用几何体的性质,探求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二是代数法,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坐标表示所求量的目标函数,借助函数思想方法求最值;通过降维的思想,将空间某些量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平面三角形、四边形或圆中的最值问题;涉及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最值,借助模型求解,如正四面体模型、长方体模型和三余弦角模θαβ=cos cos cos (θ为平面的斜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l 所成的角,α为该斜线与该平面所成的角,β为该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与直线l 所成的角).7、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是一类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题型,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又考查用代数方法研究轨迹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8、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对于轨迹为几何体的问题,要抓住几何体中的不变量,借助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定义;对于轨迹为平面上的问题,要利用降维的思想,熟悉平面图形(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二是代数法(解析法).在图形中,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单选题1.(2023·河南商丘·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2,,AD AB AB PD PA PD ==⊥=,则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A .B .36πC .D .256π3【答案】B 【解析】如图,在矩形ABCD 中,连接对角线,AC BD ,记AC BD F ⋂=,则点F 为矩形ABCD 的外接圆圆心,取AD 的中点E ,连接,PE EF ,记PAD 的外接圆圆心为G ,易知1//,1,2EF AB EF AB PE AD ==⊥,且,,P E G 共线.因为,,AB PD AB AD AD PD D ⊥⊥⋂=,,AD PD ⊂平面PAD ,所以AB ⊥平面PAD ,所以EF ⊥平面PAD ,PE ⊂平面PAD ,EF PE ⊥,EF AD E = ,,EF AD ⊂平面ABCD ,所以PE ⊥平面ABCD ,所以PE ,所以PA PD ===120APD ∠=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PAD 的外接圆半径为2sin AD APD∠=GP =过G 作GO ⊥平面PAD ,且1GO EF ==,连接FO ,由GO ⊥平面PAD ,可知GO EF //,则四边形EFOG 为矩形,所以//FO PG ,则FO ⊥平面ABCD .根据球的性质,可得点O 为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因为3PO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34π336π3⨯=.故选:B2.(2023·河南·校联考二模)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AB PD ⊥,AB =PA PD =,120APD ∠=︒.若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5003π,则该球上的点到平面PAB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 .6B .7C .8D .9【答案】C 【解析】如图,在矩形ABCD 中,连接对角线AC ,BD ,记AC BD F ⋂=,则点F 为矩形ABCD 的外接圆圆心,设PA PD a ==,在PAD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2212cos 2()32AD PA PD PA PD APD a a a a a =+-⋅⋅⋅∠=+-⋅⋅⋅-=,即AD ,PAD 的外接圆半径为2sin AD a APD=∠,记PAD 的外接圆圆心为G ,则GP a =,取AD 的中点E ,连接PE ,EF ,显然//EF AB ,12EF AB ==,PE AD ⊥,且P ,E ,G 共线,因为AB PD ⊥,AB AD ⊥,AD PD D =I ,于是AB ⊥平面PAD ,即EF ⊥平面PAD ,PE ⊂平面PAD ,有PE EF ⊥,而,,EF AD E EF AD =⊂ 平面ABCD ,因此PE ⊥平面ABCD ,过G 作GO ⊥平面PAD ,使GO EF =,连接FO ,于是//GO EF ,则四边形EFOG 为矩形,有//FO PG ,则FO ⊥平面ABCD ,根据球的性质,得点O 为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球心,因为球O 的体积为5003π,则3450033PO ππ⨯=,解得5PO =,而AB =Rt PGO ,PG a ===因此PAB 外接圆直径8PB =,取PB 的中点H ,连接OH ,显然H 为PAB 外接圆圆心,则OH ⊥平面PAB ,且3OH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上的点到平面PAB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8.故选:C3.(2023·广西柳州·柳州高级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BC CP ⊥,且1BC =,2CP =,3AB =,AP =)AB .714π3C .π3D .【答案】B【解析】如图1,因为AB BC ⊥,1BC =,3AB =,所以2210AC AB BC +=又2CP =,14AP =所以在APC △中,有22214CP AC AP +==,所以,π2ACP ∠=,即AC PC ⊥.又BC CP ⊥,AC ⊂平面ABC ,BC ⊂平面ABC ,AC BC C = ,所以PC ⊥平面ABC .则该三棱锥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一部分,如图2其中,1BC =,2CP =,3AB =,则22214AP AB BC CP =++=所以此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142AP R ==所以,此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33144π14π34π33R V ⋅⎝⎭===.故选:B.4.(2023·江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在直四棱柱中1111ABCD A B C D -中,60BAD ∠=︒,12AB AD AA ===,P 为1CC 中点,点Q 满足1DQ DC DD λμ=+,([]0,1λ∈,[]0,1μ∈).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若1λμ+=,则四面体1A BPQ 的体积为定值B .若//AQ平面1A BP ,则AQ C .若1A BQ △的外心为M ,则11A B A M ⋅ 为定值2D .若1AQ =Q 的轨迹长度为2π3【答案】C【解析】对于A ,因为][()1,0,1,0,1DQ DC DD λμλμ⎡⎤=+∈∈⎣⎦ ,1λμ+=,所以1,,Q C D 三点共线,所以点Q 在1CD ,因为1//CD 1A B ,1CD ⊄平面1A BP ,1A B ⊂平面1A BP ,所以1//CD 平面1A BP ,所以点Q 到平面1A BP 的距离为定值,因为1A BP 的面积为定值,所以四面体1A BPQ 的体积为定值,所以A 正确;对于B ,取1,DD DC 的中点分别为,M N ,连接,,AM MN AN ,则//AM BP ,因为AM ⊄平面1A BP ,BP ⊂平面1A BP ,所以//AM 平面1A BP ,因为//MN 1CD ,1//A B 1CD ,所以//MN 1A B ,因为MN ⊄平面1A BP ,1A B ⊂平面1A BP ,//MN 平面1A BP ,因为MN AM M ⋂=,,MN AM ⊂平面AMN ,所以平面//AMN 平面1A BP ,因为AQ ⊂平面AMN ,所以//AQ 平面1A BP ,所以当AQ MN ⊥时,AQ 最小,因为160,2BAD AB AD AA ∠==== ,所以AM MN ==AN =所以222AM MN AN +=,所以,Q M 重合,所以AQ B 正确,对于C ,若1A BQ △的外心为M ,过M 作1MH A B ⊥于H ,因为1A B == ,所以2111142A B A M A B ⋅== ,所以C 错误,对于D ,过1A 作111AO C D ⊥于点O ,因为则可得1DD ⊥平面1111D C B A ,1AO ⊂平面1111D C B A ,所以11DD AO ⊥,因为1111C D DD D = ,111,C D DD ⊂平面11DD C C ,所以1A O ⊥平面11DD C C ,111πcos 13OD A D ==,在111,DD D C 上取点32,A A ,使得13121D A D A ==,则1312322A A A A OA OA ===,所以若1AQ =,则Q 在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弧23A A 上运动,因为1131,D O D A =32π3A OA ∠=,则圆弧23A A 等于2π3,所以D 正确,故选:C.5.(2023·四川达州·统考二模)三棱锥A BCD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平面ABD ⊥平面BCD ,6AB AD =AB AD ⊥,260BDC DBC ∠∠==︒,则球O 的体积为()A .43πB .323πC .493πD .3π【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O ,因为AB AD ⊥则ABD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260BDC DBC ∠∠==︒。

2020版江苏省高考文科数学三轮复习 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精选试题(6页)

2020版江苏省高考文科数学三轮复习 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精选试题(6页)

小题专题练(四)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建议用时:50分钟)1.抛物线y2=4x的准线方程为________.2.已知双曲线x2a2-y23=1(a>0)的离心率为2,则a=________.3.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23,其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4.(2019·连云港调研)已知圆C:(x-3)2+(y-5)2=5,直线l过圆心且交圆C于A,B两点,交y轴于P点,若2P A→=PB→,则直线l的斜率k=________.5.如图,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则CD 的长为________.6.已知圆C1:(x-2)2+(y-3)2=1,圆C2:(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________.7.(2019·徐州调研)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与侧面BCC1B1的距离为2,侧面BCC1B1的面积为4,则此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________.8.已知圆C1:x2+(y-2)2=4,抛物线C2:y2=2px(p>0),C1与C2相交于A,B两点,|AB|=855,则抛物线C2的方程为____________.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M,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不论D 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 内)都有MN ∥平面DEC ;②不论D 折至何位置都有MN ⊥AE ;③不论D 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 内)都有MN ∥AB ;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EC ⊥AD .10.已知O 为坐标原点,过双曲线x 2-y 2b 2=1(b >0)上的点P (1,0)作两条渐近线的平行线,分别交两渐近线于A ,B 两点,若平行四边形OBP A 的面积为1,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11.(2019·盐城模拟)已知圆C :(x -3)2+(y -4)2=1和两点A (-m ,0)、B (m ,0)(m >0),若圆上存在一点P ,使得∠APB =90°,则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2.已知半径为1的球O 中内接一个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13.(2019·宿迁质检)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若椭圆C 上恰好有6个不同的点P ,使得△F 1F 2P 为等腰三角形,则椭圆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如图,椭圆C :x 2a 2+y 24=1(a >2),圆O :x 2+y 2=a 2+4,椭圆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椭圆上一点P 和原点O 作直线l 交圆O 于M ,N 两点,若|PF 1|·|PF 2|=6,则|PM |·|PN |的值为________.小题专题练(四)1.解析:易知抛物线y 2=4x 的准线方程为x =-p 2=-1.答案:x =-12.解析:因为c 2=a 2+3,所以e =c a =a 2+3a2=2,得a 2=1,所以a =1. 答案:1 3.解析:设该六棱锥的高是h .根据体积公式得,V =13×12×2×3×6×h=23,解得h =1,则侧面三角形的高为1+(3)2=2,所以侧面积S =12×2×2×6=12.答案:124.解析:依题意得,点A 是线段PB 的中点,|PC |=|P A |+|AC |=3 5.过圆心C (3,5)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1,则|CC 1|=3,|PC 1|=(35)2-32=6.记直线l 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PC 1||CC 1|=2,即k =±2. 答案:±25.解析:因为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所以CD→=CA →+AB →+BD →,CA →·AB →=0,AB →·BD →=0, 因为AB =4,AC =6,BD =8,所以|AB→|=4,|AC →|=6,|BD →|=8, 所以CD→2=(CA →+AB →+BD →)2=CA →2+AB →2+BD →2+2CA →·BD → =36+16+64+2×6×8×cos 120°=68,所以CD 的长为217.答案:2176.解析:圆C 1关于x 轴对称的圆C ′1的圆心为C ′1(2,-3),半径不变,圆C 2的圆心为(3,4),半径r =3,|PM |+|PN |的最小值为圆C ′1和圆C 2的圆心距减去两圆的半径,所以|PM |+|PN |的最小值为(3-2)2+(4+3)2-1-3=52-4.答案:52-47.解析:补形法将三棱柱补成四棱柱,如图所示.记A 1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d ,则d =2.则V 三棱柱=12V 四棱柱=12S 四边形BCC 1B 1·d =12×4×2=4.答案:48.解析:由题意,知圆C 1与抛物线C 2的其中一个交点为原点,不妨记为B ,设A (m ,n ).因为|AB |=855,所以⎩⎨⎧m 2+n 2=855,m 2+(n -2)2=4,解得⎩⎪⎨⎪⎧m =85,n =165,即A ⎝ ⎛⎭⎪⎫85,165.将点A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1652=2p ×85,所以p =165,所以抛物线C 2的方程为y 2=325x . 答案:y 2=325x9.解析:如图,设Q ,P 分别为CE ,DE 的中点,可得四边形MNQP 是矩形,所以①②正确;不论D 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 内)都有MN 与AB 是异面直线,不可能MN ∥AB ,所以③错;当平面ADE ⊥平面ABCD 时,可得EC ⊥平面ADE ,故EC ⊥AD ,④正确.故填①②④.答案:①②④10.解析:依题意,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x ,则过点P 且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 =±b (x -1),联立⎩⎪⎨⎪⎧y =bx y =-b (x -1)得|y |=b 2,所以平行四边形OBP A 的面积S ▱OBP A =2S △OBP =2×⎝ ⎛⎭⎪⎫12×1×|y |=b 2=1,所以b =2,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e =c a =1+221= 5.答案: 511.解析:显然AB =2m ,因为∠APB =90°,所以OP =12AB =m ,所以要求m 的最小值即求圆C 上点P 到原点O 的最小距离,因为OC =5,所以OP min =OC -r =4,即m 的最小值为4.答案:412.解析:如图所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圆柱的侧面积为S =2πr ×21-r 2=4πr 1-r 2≤4π×r 2+(1-r 2)2=2π(当且仅当r 2=1-r 2,即r =22时取等号).所以当r =22时,V 球V 圆柱=4π3×13π⎝ ⎛⎭⎪⎫222×2=423. 答案:42313.解析:6个不同的点有两个为短轴的两个端点,另外4个分别在第一、二、三、四象限,且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PF 1>PF 2,当PF 1=F 1F 2=2c 时,PF 2=2a -PF 1=2a -2c ,即2c >2a -2c ,解得e =c a >12,又因为e <1,所以 12<e <1;当PF 2=F 1F 2=2c 时,PF 1=2a -PF 2=2a -2c ,即2a-2c >2c 且2c >a -c ,解得13<e <12,综上可得13<e <12或12<e <1.答案:⎝ ⎛⎭⎪⎫13,12∪⎝ ⎛⎭⎪⎫12,1 14.解析:由已知|PM |·|PN |=(R -|OP |)(R +|OP |)=R 2-|OP |2=a 2+4-|OP |2,|OP |2=|OP →|2=14(PF 1→+PF 2→)2=14(|PF 1→|2+|PF 2→|2+2|PF 1→|·|PF 2→|cos ∠F 1PF 2)=12(|PF 1→|2+|PF 2→|2)-14(|PF 1→|2+|PF 2→|2-2|PF 1→||PF 2→|cos ∠F 1PF 2)=12[(2a )2-2|PF 1||PF 2|]-14×(2c )2=a 2-2,所以|PM |·|PN |=(a 2+4)-(a 2-2)=6.答案:6。

卓顶精文2019江苏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文)

卓顶精文2019江苏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文)

2019~2019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1、考纲要求: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A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A平面及其性质A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B两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B2、高考解读:通常一大一小,填空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解答题主要考查空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其中三年也考查以几何体为背景的应用题。

这些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空间转换能力。

属于中档题。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7.(5分)(2019•江苏)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3cm,AA1=2cm,则四棱锥A﹣BB1D1D的体积为cm3.★★8.(5分)(2019•江苏)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D,E,F分别是AB,AC,AA1的中点,设三棱锥F﹣ADE的体积为V1,三棱柱A1B1C1﹣ABC的体积为V2,则V1:V2= .★★8.(5分)(2019•江苏)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S1,S2,体积分别为V1,V2,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则的值是.★★9.(5分)(2019•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6.(5分)(2019•江苏)如图,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10.(5分)(2019•江苏)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二、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1)求证:PC⊥BC;(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1)直线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AD.★★★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面SBC,AB⊥BC,AS=AB,过A作AF⊥SB,垂足为F,点E,G分别是棱SA,SC的中点.求证:(1)平面EFG∥平面ABC;(2)BC⊥SA.★★★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求证:(1)直线PA∥平面DEF;(2)平面BDE⊥平面ABC.★★★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 C;(2)BC1⊥AB1.★★★16.(14分)(2019•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 F;(2)平面B1DE⊥平面A1C1F.★★★15.(14分)(2019•江苏)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高考立体几何文科大题及答案

高考立体几何文科大题及答案
(Ⅰ)证明: ;
(Ⅱ)求二面角A— —B的大小。
14.(2009宁夏海南卷文)如图,在三棱锥 中,⊿ 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Ⅰ)证明:AB⊥PC
(Ⅱ)若 ,且平面 ⊥平面 ,
求三棱锥 体积。
15.(2009福建卷文)如图,平行四边形 中, , 将
沿 折起到 的位置,使平面 平面
(I)求证:
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 CD AD,又SD AD=D, CD 平面SAD。
过点D在平面SAD内做DF AE于F,连接CF,则CF AE,
故 CFD是二面角C-AE-D的平面角,即 CFD=60°
在Rt△ADE中, AD= , DE= ,AE= 。
于是,DF=
在Rt△CDF中,由 cot60°=
得 ,即 =3
【解法2】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Ⅰ)∵ ,
∴ ,
∴AC⊥DP,AC⊥DB,∴AC⊥平面PDB,
∴平面 .
(Ⅱ)当 且E为PB的中点时, ,
设AC∩BD=O,连接OE,
由(Ⅰ)知AC⊥平面PDB于O,
∴∠AEO为AE与平面PDB所的角,
∵ ,
∴ ,
∴ ,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由 得2AD= ,解得AD= 。
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
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
连接CH,则∠ECH为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 ,故EH=1,又EC= =2,
(Ⅰ)设 ,则

江苏省高考数学 真题分类汇编 立体几何

江苏省高考数学 真题分类汇编 立体几何

OD1A1C1B1ACD B七、立体几何(一)填空题 1、(2009江苏卷8)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 .【解析】 考查类比的方法。

体积比为1:82、(2009江苏卷12)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解析】 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平面的垂直与平行判定的相关定理。

真命题...的序号是(1)(2)3、(2012江苏卷7).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3cm AB AD ==,12cm AA =,则四棱锥D D BB A 11-的体积为 cm 3.【解析】如图所示,连结AC 交BD 于点O ,因为 平面D D BB ABCD 11⊥,又因为BD AC ⊥,所以,D D BB AC 11平面⊥,所以四棱锥D D BB A 11-的高为AO ,根据题意3cm AB AD ==,所以223=AO ,又因为32cm BD =,12cm AA =,故矩形D D BB 11的面积为22cm ,从而四棱锥D D BB A 11-的体积313226cm 32V =⨯=.DABC1C 1D 1A1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运用.本题综合性较强,结合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考查.重点找到四棱锥D D BB A 11-的高为AO ,这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在复习中,要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记准、记牢,并且会灵活运用.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适中.4、(2013江苏卷8)8.如图,在三棱柱ABC C B A -111中,F E D ,,分别是1AA AC AB ,,的中点,设三棱锥ADE F -的体积为1V ,三棱柱ABC C B A -111的体积为2V ,则=21:V V 。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2008-2019)江苏省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总+附详细标准答案

(2008-2019)江苏省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总+附详细标准答案

PABCD(2008-2019)江苏省高考数学 立体几何真题汇总 (附规范解析过程)(08江苏)16.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 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证明:(1)因为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所以EF 是△ABD 的中位线,所以EF ∥AD , 又因为EF ⊄面ACD ,AD ⊂面ACD , 所以直线EF ∥面ACD .(2)因为AD ⊥BD ,EF ∥AD , 所以EF ⊥BD .因为CB =CD ,F 是BD 的中点, 所以CF ⊥BD .又EF ∩CF =F ,EF ⊂平面EFC ,CF ⊂平面EFC , 所以BD ⊥面EFC .因为BD ⊂面BCD ,所以面EFC ⊥面BCD .(09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F E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1A FD ⊥平面11BB C C .证明:(1)因为E,F 分别是11A B,AC 的中点, 所以EF//BC .因为EF ABC ⊄平面,BC ABC ⊂平面, 所以EF ∥ABC 平面. (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CC A B C ⊥平面,又1111A D A B C ⊂平面, 故11CC A D ⊥.又因为11A D B C ⊥,11CC B C C =,111CC BB C C ⊂平面,111B C BB C C ⊂平面, 故111A D BB C C ⊥平面. 又11A D A FD ⊂平面, 所以111A FD BB C C ⊥平面平面.(10江苏)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 PD =DC =BC =1,AB =2,AB ∥DC ,∠BCD =90°. (1)求证:PC ⊥BC ;(2)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证明:(1)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PD ⊥BC .由∠BCD =900,得DC ⊥BC ,又PD DC D =,CD ⊂平面PCD ,PD ⊂平面PCD , 所以BC ⊥平面PCD .因为PC ⊂平面PCD ,所以PC ⊥BC .(2)连结AC ,设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h . 因为AB//DC ,∠BCD =900,所以∠ABC =900.从而由AB=2,BC=1,得ΔABC 的面积1ABC S ∆=. 由PD ⊥平面ABCD 及PD=1,得三棱锥P ABC -的体积1133P ABC ABC V S PD -∆=⋅=.因为PD ⊥平面ABCD ,DC ABCD ⊂平面,所以PD ⊥DC .又PD=DC=1,所以222PC PD DC =+=. 由PC ⊥BC ,BC=1,得ΔPBC 的面积22PBCS ∆=. 由11213323A PBCPBC P ABC VS h h V -∆-=⋅=⋅⋅==,得, 2h =,因此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2.B CDAEFS GABCEF(11江苏)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 AB =AD ,∠BAD =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PCD ;(2)平面BEF ⊥平面P AD .证明:(1)在ΔPAD 中,因为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所以EF ∥PD . 又因为EF ⊄平面PCD ,PD ⊂平面PCD , 所以直线EF ‖平面PCD .(2)连结BD ,因为AB=AD ,∠BAD =600, 所以ΔABD 为正三角形.因为F 是AD 的中点,所以BF AD ⊥,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AD , BF ⊂平面ABCD ,所以BF ⊥面PAD . 又因为BF ⊂平面BEF , 所以平面BEF ⊥平面PAD .(12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C =,D E ,分别 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11B C 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E ⊥平面11BCC B ; (2)直线1//A F 平面ADE . 证明:(1)因为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所以1CC ⊥平面ABC .又AD ⊂平面ABC ,所以1CC AD ⊥. 又因为AD DE ⊥,1CC ⊂平面11BCC B , DE ⊂平面11BCC B ,1CC DE E =, 所以AD ⊥平面11BCC B .又AD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 ⊥平面11BCC B . (2)因为1111A B AC =,F 为11B C 的中点, 所以111A F B C ⊥.因为1CC ⊥平面111A B C ,且1A F ⊂平面111A B C , 所以11CC A F ⊥.又因为111,CC B C ⊂平面11BCC B ,1111CC B C C =,所以1A F ⊥平面11BCC B . 由(1)知,AD ⊥平面11BCC B , 所以1//A F AD .又AD ⊂平面ADE ,1A F ⊄平面ADE , 所以直线1A F 平面ADE .(13江苏)16.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平面平面SAB ⊥平面SBC ,AB ⊥BC , AS =AB ,过A 作AF ⊥SB ,垂足为F ,点E ,G 分别是棱SA ,SC 的中点. 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2)BC ⊥SA . 16.证明:(1)因为AS AB =,AF ⊥SB ,垂足为F ,所以F 是SB 的中点.又因为E 是SA 的中点,所以EF //AB . 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又因为点E,G 分别是棱SA,SC 的中点,所以EG //AC .因为EG ⊄平面ABC ,AC ⊂平面ABC , 所以EG //平面ABC .又EF EG=E ,EF ⊂平面EFG ,EG ⊂平面EFG , 所以平面EFG ∥平面ABC . (2)因为平面SAB ⊥平面SBC ,平面SAB 平面SBC SB =,AF ⊂平面S AB , AF ⊥SB ,所以AF ⊥平面SBC .因为BC ⊂平面SBC .所以AF ⊥BC .又因为AB ⊥BC ,AF AB=A ,AF ⊂平面SAB , AB ⊂平面SAB ,所以BC ⊥平面SAB . 因为SA ⊂平面SAB ,所以BC ⊥ SA .(14江苏)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已知P A ⊥AC ,P A =6,BC =8,DF =5. 求证:(1)直线P A ∥平面DEF ;(2)平面BDE ⊥平面ABC .证明:(1)因为D ,E 为PC ,AC 中点,所以DE ∥PA . 又因为PA ⊄平面DEF ,DE ⊂平面DEF , 所以PA ∥平面DEF .(2)因为D ,E ,F 分别为PC ,AC ,AB 的中点,PA=6,BC=8,所以DE ∥PA ,132DE PA ==,142EF BC ==.又因为,故222DE EF DF +=, 所以90DEF ∠=°,即DE ⊥EF . 又//DE PA PA AC ⊥,,所以DE ⊥AC ,因为AC EF E =,A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 所以DE ⊥平面ABC , 又DE ⊂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 ⊥平面ABC .(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 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 求证:(1)DE ∥平面AA 1C 1C ;(2)BC 1⊥AB 1.证明:(1)由题意知,E 为B 1C 的中点, 又D 为AB 1的中点,因此DE ∥AC . 又因为DE ⊄平面11AAC C ,AC ⊂平面11AAC C , 所以DE ∥平面11AAC C. (2)因为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所以1CC ⊥平面ABC .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AC ⊥1CC . 又因为AC ⊥BC ,1CC ⊂平面11B BCC , BC ⊂平面11B BCC ,BC ∩1CC =C , 所以AC ⊥平面11B BCC . 又因为1BC ⊂平面11B BCC , 所以1BC ⊥AC .因为BC =1CC ,所以矩形11B BCC 是正方形, 因此BC 1⊥B 1C .因为AC ,B 1C ⊂平面B 1AC ,AC ∩B 1C=C , 所以BC 1⊥平面B 1AC .又因为AB 1⊂平面B 1AC ,所以BC 1⊥1AB .(16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点F 在侧棱1B B 上,且11B D A F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11A C F ;(2)平面1B DE ⊥平面11A C F .证明:(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C AC , 在ABC ∆中,因为D,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所以//DE AC ,于是11//DE AC . 又因为DE ⊄平面11A C F ,11AC ⊂平面11A C F , 所以直线//DE 平面11A C F .(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A ⊥平面111A B C . 因为11AC ⊂平面111A B C ,所以111A A AC ⊥. 又因为1111AC AB ⊥,1A A ⊂平面11AA B B ,11A B ⊂平面11AA B B ,1111A A A B A =,所以11AC ⊥平面11AA B B . 因为1BD ⊂平面11AA B B ,所以111AC B D⊥. 又因为11B D A F ⊥,11AC ⊂平面11AC F ,1A F ⊂平面11AC F , 1111AC A F A =,所以1B D ⊥平面11AC F . 因为1B D ⊂平面1B DE , 所以平面1B DE ⊥平面11AC F.(第16题)PDCEFBAFEDC BAC 1B 1A 1AB CD EA 1B 1C 1D 11B 1A 1DCBA(17江苏)15.如图,在三棱锥A-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 求证:(1)EF ∥平面ABC ;(2)AD ⊥AC .证明:(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所以EF AB ∥.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平面ABD平面BCD =BD ,BC ⊂平面BCD ,BC ⊥BD , 所以BC ⊥平面ABD .因为AD ⊂平面ABD ,所以BC ⊥AD . 又AB ⊥AD ,BCAB=B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所以AD ⊥平面ABC , 又因为AC ⊂平面ABC , 所以AD ⊥AC .(18江苏)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 D 1中,AA 1=AB ,AB 1⊥B 1C 1. 求证:(1)AB ∥平面A 1B 1C ;(2)平面ABB 1 A 1⊥平面A 1BC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 AB ∥A 1B 1.因为AB ⊄平面A 1B 1C ,A 1B 1⊂平面A 1B 1C , 所以AB ∥平面A 1B 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 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 1=AB ,所以四边形ABB 1A 1为菱形, 因此AB 1⊥A 1B .又因为AB 1⊥B 1C 1,BC ∥B 1C 1, 所以AB 1⊥BC .又因为A 1B ∩BC =B ,A 1B ⊂平面A 1BC , BC ⊂平面A 1BC ,所以AB 1⊥平面A 1BC . 因为AB 1⊂平面ABB 1A 1, 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19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E 分别为BC , AC 的中点,AB =BC .求证:(1)11//A B 平面1DEC ;(2)1⊥BE C E .证明:(1)因为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 所以ED ∥AB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11A B , 所以11A B ∥ED .又因为ED ⊂平面1DEC ,11A B ⊄平面1DEC ,所以11//A B 平面1DEC .(2)因为AB =BC ,E 为AC 的中点, 所以BE ⊥AC .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棱柱, 所以1CC ⊥平面ABC .又因为BE ⊂平面ABC ,所以1CC ⊥BE . A BCDEFB CDAE1A 1B 1C (第16题)PABCD因为1CC ⊂平面11A ACC ,AC ⊂平面11A ACC ,1CC ∩AC =C ,所以BE ⊥平面11A ACC . 因为1C E ⊂平面11A ACC ,所以1⊥BE C E .(2008-2019)江苏省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总(08江苏)16.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 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09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F E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1A FD ⊥平面11BB C C .(10江苏)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 PD =DC =BC =1,AB =2,AB ∥DC ,∠BCD =90°. (1)求证:PC ⊥BC ;(2)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B C DAEFS GA B CE F(11江苏)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 AB =AD ,∠BAD =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PCD ;(2)平面BEF ⊥平面P AD .(12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 B AC =,D E ,分别 是棱1BC CC ,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 ),且AD DE F ⊥,为11B C 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E ⊥平面11BCC B ; (2)直线1//A F 平面ADE .(13江苏)16.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平面平面SAB ⊥平面SBC ,AB ⊥BC , AS =AB ,过A 作AF ⊥SB ,垂足为F ,点E ,G 分别是棱SA ,SC 的中点. 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2)BC ⊥SA .(14江苏)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已知P A ⊥AC ,P A =6,BC =8,DF =5. 求证:(1)直线P A ∥平面DEF ;(2)平面BDE ⊥平面ABC .(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 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 求证:(1)DE ∥平面AA 1C 1C ;(2)BC 1⊥AB 1.(16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点F 在侧棱1B B 上,且11B D A F ⊥,1111AC A B ⊥.求证:(1)直线//DE 平面11A C F ;(2)平面1B DE ⊥平面11A C F .(第16题)P D CE F B AFEDC BAC 1B 1A 1D 11B 1A 1D CBA A BCDEF(17江苏)15.如图,在三棱锥A-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求证:(1)EF ∥平面ABC ;(2)AD ⊥AC .(18江苏)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 D 1中,AA 1=AB ,AB 1⊥B 1C 1. 求证:(1)AB ∥平面A 1B 1C ;(2)平面ABB 1 A 1⊥平面A 1BC(19江苏)16.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E 分别为BC , AC 的中点,AB =BC .求证:(1)11//A B 平面1DEC ;(2)1⊥BE C E .A 1A 1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考立体几何考试汇编(文)
————————————————————————————————作者:————————————————————————————————日期:
2010~2018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1、考纲要求: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A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A平面及其性质A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B两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及性质B
2、高考解读:通常一大一小,填空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解答题主要考查空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其中三年也考查以几何体为背景的应用题。

这些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空间转换能力。

属于中档题。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7.(5分)(2012•江苏)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3cm,AA1=2cm,则四棱锥A﹣BB1D1D的体积为cm3.
★★8.(5分)(2013•江苏)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D,E,F分别是AB,AC,AA1的中点,设三棱锥F﹣ADE的体积为V1,三棱柱A1B1C1﹣ABC 的体积为V2,则V1:V2=.
★★8.(5分)(2014•江苏)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S1,S2,体积分别为V1,V2,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则的值是.
★★9.(5分)(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6.(5分)(2017•江苏)如图,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
★★10.(5分)(2018•江苏)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
二、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6.(14分)(2010•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16.(14分)(2011•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16.(14分)(2012•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
(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线A1F∥平面ADE.
SBC,AB⊥BC,AS=AB,过A作AF⊥SB,垂足为F,点E,G分别是棱SA,SC 的中点.求证:
(1)平面EFG∥平面ABC;
(2)BC⊥SA.
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求证:(1)直线PA∥平面DEF;
(2)平面BDE⊥平面ABC.
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
(1)DE∥平面AA1C1C;
(2)BC1⊥AB1.
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15.(14分)(2017•江苏)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15.(14分)(2018•江苏)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
求证:(1)AB∥平面A1B1C;
(2)平面ABB1A1⊥平面A1BC.
三、以空间几何体为背景的应用题
★★★17.(14分)(2011•江苏)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cm).
(1)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2)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3)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17.(14分)(2016•江苏)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形状是正四棱锥P﹣A1B1C1D1,下部的形状是正四棱柱ABCD﹣A1B1C1D1(如图所示),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O1O是正四棱锥的高PO1的4倍.
(1)若AB=6m,PO1=2m,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
(2)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6m,则当PO1为多少时,仓库的容积最大?
★★★★18.(16分)(2017•江苏)如图,水平放置的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Ⅰ和正四棱台形玻璃容器Ⅱ的高均为32cm,容器Ⅰ的底面对角线AC的长为10cm,容器Ⅱ的两底面对角线EG,E1G1的长分别为14cm和62cm.分别在容器Ⅰ和容器Ⅱ中注入水,水深均为12cm.现有一根玻璃棒l,其长度为40cm.(容器厚度、玻璃棒粗细均忽略不计)
(1)将l放在容器Ⅰ中,l的一端置于点A处,另一端置于侧棱CC1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2)将l放在容器Ⅱ中,l的一端置于点E处,另一端置于侧棱GG1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