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翻译

合集下载

《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出师表》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师表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解释及翻译

【原文】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解词】 与:和。 于:对。 也:语气词,停 顿。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极为憎恨。
【翻译】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 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 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原文】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 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 也。(指日可待)
【原文】 (第一段 )先帝创业 未半而中道 崩殂cu,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i,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 而:表转折,却。 中道:中途。崩殂: 天子之死曰“ 崩”;殂cu,也是死的意思。疲敝:民 力贫弱。 此:这。诚:实在、确实。 秋:古义,时候; 今义,秋天。古人多以“秋”称多事之时。 也:表判 断。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词】若:如果。为:做。忠:尽忠国家的事。 善:好事。者:……的人。以:连词,来,表目的。 昭: 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正清明的治理。 异法:法异, 法令不同。也:语气词,停顿。
【翻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 好事对国家有贡献 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 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 应当 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翻译】侍中侍郎 敦攸you之、费祎yi、董允等人,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 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原文】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bi补阙que漏,有所广益。
【解词】愚:古时自称,我。无:无论。以:拿, 介词。 悉以咨之 :以,用、拿; 悉,都; 咨,咨询、 请教;之,代词,他们。阙:同“缺”,缺点。

《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翻译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苟且在乱世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地位,见识浅陋。
•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降低身份,屈就自己,三次到草庐中看望我
• 諮臣以当世之事。
询问我国家大事。
• 由是感激。
(我)因此很感激。
以:以致。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横渡 深入荒凉之地 • 兵甲已足
武器充足 •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向北,希望尽我平庸之能。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铲除奸臣,兴复汉朝,迁回旧都。 •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
•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许诺为先帝奔走效劳。
• 后值倾覆。
遭遇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在兵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间接受任命。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夙:早。 夜:晚上。 效:奏效。
陛下也应该亲自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识别采纳正确的话语,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
•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今正当远离,面对奏表落泪不止,不知说了些什么。
•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进献忠言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 之罪。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人兴复汉朝的任务托付给我, 不奏效就治我的罪。
• 以告祎、允等之慢。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世界三分,先帝首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半途逝世了.如今世界决裂成三个国度.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蜀汉平易近力困倦,这其实是危机存亡的时刻啊.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实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逝世,是因为回想先帝对他们的特别优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其实应当普遍地听取看法,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幻想的人们的志气,不宜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该该随意看轻本身,说一些不适当的话,乃至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度的官员;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起落仕宦,评论人物,不该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假如有作奸邪工作.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功德对国度有进献的,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剖断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昭陛下平旦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正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表里刑赏的法令不合.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仁慈说谎的人,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实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提拔出来留给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我认为宫廷中的工作,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磋商,然后实施,就必定可以或许解救缺陷,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将军向宠,性情操行仁慈平允,通晓军事,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曩昔任用他的时刻,先帝赞扬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讨推荐他做中部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好坏得所.我认为虎帐中的工作,都拿来和他磋商,就必定可以或许使军中联结和气,才干高的和才干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插.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旺盛蓬勃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先帝活着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工作,没有不合错误桓.灵二帝的昏庸觉得痛心圆满的.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逝世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从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良.以逝世报国的大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愿望陛下亲近他们,信赖他们,如许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我本来是个平平易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愿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生命,其实不想在诸侯中仕进立名.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薄,不吝下降身份,委屈本身,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走.三次到草庐来看望我,向我讯问当代的大事,我是以有所感而情感冲动,就答应为先帝奔波效劳.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后来碰到挫折,在军事上掉败的时刻接收重担,在危难紧急的关头衔命出使,从那时到如今二十一年了.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处事谨严,所以临终的时刻,把国度大事拜托给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我接收敕令以来,日夕放心太息,唯恐拜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所以蒲月度过泸水,深刻到不长庄稼的荒漠地方.如今南边的兵变已经平定,兵器设备已经充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应当鼓励全军,带领他们北上平定华夏.我愿望可以或许奉献平淡的才干,去铲除那些奸邪凶狠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酬报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至于推敲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存地向陛下提出忠实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义务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愿望陛下把伐罪曹魏兴复汉室的义务交付给我,假如不克不及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掉职,指明他们的过掉;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行策划,征询治国的良策,熟悉.采取准确的谈吐,深切回想先帝的遗命.臣不堪受恩感谢.我接收您的恩惠膏泽,心中异常冲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如今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临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下面是《出师表》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原文及其对照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其对照翻译

24、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译文】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原文】而中道崩殂〔cú〕;【译文】就中途去世了。

〔先帝:指刘备。

崩殂(cú):死。

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原文】今天下三分,【译文】现在天下分成三国,【原文】益州疲〔pí〕敝,【译文】蜀国贫困衰弱,【原文】此诚危急【译文】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原文】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译文】决定存亡的时刻。

〔注释:益州:这里指蜀汉。

秋:时。

〕【原文】然侍卫之臣【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原文】不懈于内,〔不懈〕〔倒装句〕【译文】在宫内毫不懈怠,【原文】忠志之士【译文】忠诚有志的将士【原文】忘身于外者,〔忘身〕〔倒装句〕【译文】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文】盖追先帝之殊遇,【译文】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原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译文】想报答它给陛下。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原文】以光先帝遗德,【原文】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原文】恢弘志士之气;【原文】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原文】不宜妄自菲薄,【译文】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原文】引喻失义,【译文】说话不恰当,【原文】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译文】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段义:1、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用原文答复〕〔第二自然段〕【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译文】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原文】陟〔zhì〕罚臧〔zāng〕否〔pǐ〕【译文】奖惩功过、好坏,【原文】不宜异同。

【译文】不应该〔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

【原文】假设有作奸犯科【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触犯科条法令,【原文】及为忠善者,宜付【译文】和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原文】有司论其刑赏,【译文】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原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文】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原文】不宜偏私,【译文】不应该偏袒有私心,【原文】使内外异法也【译文】让宫廷中和朝廷上有不同的法规。

《出师表》原文+全文翻译

《出师表》原文+全文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 xi 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 í) 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zhì)罚臧( zāng)否( 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 yōu)之、费祎( 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wèi )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 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 (zh ǎng)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wèn) 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 y?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 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 ù) 竭驽(nú)钝,攘( r 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出师表》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