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介质标准
光纤传输技术和标准

光纤传输技术和标准光纤传输技术指的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信息以光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的技术。
光纤传输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信号损耗小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光纤传输技术概述1. 光纤传输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通过光纤内核中的内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
光信号通过内核内的光纤传输,光信号经由光源、光调制器和光接收器进行调制传输。
2. 光纤传输优势光纤传输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信号损耗小等特点。
相比传统的铜线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好的信号稳定性。
3. 光纤传输应用光纤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电视信号传输、医疗器械和军事领域等。
其高速、稳定的特性,使其成为现代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
二、光纤传输技术标准1. 光纤传输标准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国际标准组织(ISO)是制定光纤传输技术标准的主要组织。
它们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包括光纤构造、传输参数、接口标准等。
2. 光纤传输标准分类光纤传输标准主要包括光缆、光纤模块、光纤连接器、光纤接口等。
光纤连接器和接口标准主要针对光纤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而光缆和光纤模块的标准主要考虑光纤传输的物理特性。
3. 光纤传输标准发展趋势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光纤传输标准将更加注重通信网络的智能化、高速化和安全性,同时也会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标准制定。
三、光纤传输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1. 挑战光纤传输技术在应对大容量、高速率、低延迟和低功耗方面面临挑战。
安全性、环保性等也是光纤传输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发展趋势未来光纤传输技术将朝着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带宽、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光纤传输技术还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结语光纤传输技术作为高速、稳定的传输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通信领域的主要技术。
phy标准

phy标准PHY是电子现象研究所(Electronic Phenomena Research Institute)从1968年开始研制的标准之一,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PHY是Physical Layer的缩写,翻译为物理层,它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一层,主要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介质和传输方式。
PHY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传输媒介、数据传输速率、编码和调制技术、传输距离、信道容量以及传输误码率等。
其中,传输媒介可以是有线或无线,包括铜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数据传输速率指的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通常以bps(bits per second)为单位。
编码和调制技术是将数字数据转化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数据的技术。
传输距离指的是数据传输的最远距离,这个距离受到传输媒介的限制。
信道容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bps为单位。
传输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比特错误率。
在PHY标准中,一般会规定不同传输媒介和传输速率的组合,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比如,对于以太网,PHY标准规定了10Mbps、100Mbps、1000Mbps等不同的传输速率,并且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又细分为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等不同的标准。
另外,PHY标准还会规定相应的编码和调制技术,以改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无线通信领域,PHY标准通常会规定不同频段和调制方式的组合。
比如,Wi-Fi使用的是2.4GHz和5GHz频段,并且使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方式。
而蜂窝移动通信使用的是不同的频段和调制方式,如GSM使用的是900MHz和1800MHz频段,并且使用了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调制方式。
常用通信介质的传输距离

常用通信介质的传输距离1. 双绞线的传输距离双绞线本身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使用中继器,最大传输距离为500米。
2. 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相对于双绞线,多模光纤能够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在10mbps及100mbps的以太网中,多模光纤最长可支持2000米的传输距离,而于1Gps千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550米的传输距离,在10Gps万兆网中,多模光纤OM3可到300米,OM4可达500米。
3. 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1000BaseZX 运行在平常的链接跨度达43.5 英里(70 km)的单模式光纤上,使用premium单模式光纤或者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链接跨度达100 km都是可能的。
2.3 各种常用传输介质标准1000baseT理解:100/1000:为速率,base:表明使用的频率是基带,T使用的介质是同轴电缆,TX表明介质为双绞线,FX表明介质为光纤,X也表示光纤。
根据BASE后面的媒质类型可以知道其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1. 1000baseSX(1000base-SX)是单光纤1000Mbps基带传输系统,只能使用多模光纤。
其所使用的光纤有:波长为850nm,分为62.5/125μm多模光纤、50/125μm多模光纤。
其中使用62.5/1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20m,使用50/1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00米。
2. 1000BaseLX(1000Base-LX)通过光纤电缆的千兆以太网标准,LX代表长波,使用长波激光(1310nm)通过多模态和单模式光纤,它是和1000BaseSX相对的,1000Base-SX使用短波激光通过多模式光纤。
1000BaseLX能够最大支持距离为550m的多模式光纤和5km的单模式光纤。
3. 1000BaseLH(1000Base-LH)通过光纤电缆的吉比特以太网标准,LH代表一个long haul,使用长波激光(1310nm)通过多模态和单模态光纤,能够最大支持距离为550m的多模式光纤和10km的单模式光纤。
1000BASE标准

1000BASE标准标准1000BASE有五种传输介质标准: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1000BASE-ZX、1000BASE_T。
1000BASE-LX对应于802.3z标准,既可以使用单模光纤也可以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LX所使用的光纤主要有:62.5μm多模光纤、50μm多模光纤和9μm单模光纤。
其中使用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50m,使用单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3千米。
1000BASE-L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1000BASE-LX使用长波激光信号源,波长为1270nm-1355nm。
1000Base-LX,是定义在IEEE 802.3z 中的针对光纤布线吉比特以太网的一个物理层规范。
LX 代表长波长,与1000Base-SX 相反,1000Base-LX 使用长波长激光(1310nm)越过多模式和单模式光纤,1000Base-SX 使用短波长激光越过多模式光纤。
多模式光纤的最大距离是550m。
类别:IEEE1000BASE-SX也对应于802.3z标准,只能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SX 所使用的光纤有:62.5μm多模光纤、50μm多模光纤。
其中使用62.5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75m,使用50μ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50米。
1000BASE-S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1000BASE-CX对应于802.3z标准,使用的是铜缆。
最大传输距离25米,使用9芯D型连接器连接电缆。
1000BASE-CX采用8B/10B编码方式。
1000BASE-CX适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尤其适用于主干交换机和主服务器之间的短距离连接。
1000BaseZX(或1000Base-ZX)是针对吉比特以太网通信的思科指定标准。
1000BaseZX 操作在平常的单模式光纤链路上,跨度可达43.5英里(70 km)。
如果使用额外收费的单模式光纤或分布式移动单模式光纤,链路跨度达62.1英里(100km)是可能的。
常见音视频信号的类型、传输介质、接头和接线标准

常见音视频信号的类型、传输介质、接头和接线标准常见视频信号的类型有:复合视频(Composite-Video)、超级视频(Super-Video)、模拟分量视频(RGBHV Video)、VGA视频(Video Graphics Array)、工作站视频(IBM PowerPC/Sun Color)、数字串行视频(Signal-Digital Interface)等视频格式。
常见音频信号的类型有:非平衡模拟音频(UnBalance Audio)、平衡式模拟音频(Analog Balance Audio)、非平衡数字音频(Digital Unbalance Audio)、平衡式数字音频(Digital Balance Audio)等格式。
常用接头有:BNC接头、莲花(RCA)接头、15针HD型接头、直型(TRS)接头、卡龙(XLR)接头。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每种常见音视频信号的传输介质、接头和接线标准1. 复合视频(Composite-Video)•传输介质:单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 传输阻抗:75Ω•常用接头:BNC接头、莲花(RCA)接头•接线标准:插针=同轴信号线,外壳公共地=屏蔽网线(下图所示)2. 超级视频(Super-Video)•传输介质:两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 传输阻抗:75Ω•常用接头:2×BNC接头、1×4针微型接头•接线标准:3脚插针=亮度(Y)信号线,4脚插针=色度(C)信号线1脚、2脚公共地=屏蔽网线(下图所示)3. 模拟分量视频(RGBHV Video)•传输介质:3-5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传输阻抗:75Ω- 常用接头:3-5×BNC接头•接线标准:红色=红基色(R)信号线,绿色=绿基色(G)信号线,蓝色=蓝基色(B)信号线,黑色=行同步(H)信号线,黄色=场同步(V)信号线,公共地=屏蔽网线(下图所示)4. VGA视频(Video Graphics Array)•传输介质:11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传输阻抗:75Ω•常用接头:15针HD型接头- 接线标准:1脚=红基色,2脚=绿基色,3脚=蓝基色,6脚=红色地,7脚=绿色地,8脚=蓝色地,13脚=行同步,14脚=场同步,5脚=自测试,10脚=数字地,4、11、12、15脚=地址码(下图所示)5. 工作站视频(IBM PowerPC/Sun Color)•传输介质:11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 传输阻抗:75Ω•常用接头:13W3接头•接线标准:A1脚=红基色,A2脚=绿基色,A3脚=蓝基色,5脚=行同步,9脚=场同步,3脚=自测试,4、10脚=数字地,1、2、6、7脚=地址码(下图所示)6. 数字串行视频(Signal-Digital Interface)•传输介质:单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传输阻抗:75Ω•常用接头:BNC接头•接线标准:插针=同轴信号线,外壳数字地=屏蔽网线7. 非平衡模拟音频(UnBalance Audio)•传输介质:单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传输阻抗:高低阻•常用接头:直型(TRS)接头、莲花(RCA)接头•接线标准:插针=同轴信号线,外壳公共地=屏蔽网线(下图所示)8. 平衡式模拟音频(Analog Balance Audio)•传输介质:带屏蔽的双绞电缆•传输阻抗:600Ω或高低阻•常用接头:直型(TRS)接头、卡龙(XLR)接头•接线标准:直插:插针=信号+,中环=信号-,外壳公共地=屏蔽网线卡龙:2脚=信号+,3脚=信号-,1脚公共地=屏蔽网线(下图所示)9. 非平衡数字音频(Digital Unbalance Audio)•传输介质:单根带屏蔽的同轴电缆或光纤•传输阻抗:75Ω- 常用接头:BNC接头•接线标准:插针=同轴信号线,外壳数字地=屏蔽网线10. 平衡式数字音频(Digital Balance Audio)•传输介质:带屏蔽的双绞电缆•传输阻抗:110Ω•常用接头:卡龙(XLR)接头11. 其他数字音频格式SDIF-2 SONY Digital Interface 三根同轴电缆,双通道、立体声BNCSDIF-24 SONY Digital Interface 多股绞合电缆,24通道、立体声D25Y1Y2 YAMAHA 八芯绞合电缆8-pin DINAES/EBU 音频工程师协会/欧洲广播联盟带屏蔽的双绞电缆,双通道、立体声XLRTOSLINK TOSHIBA Optical Link 单根光纤,多通道、立体声光纤连接头TEAC DTRS 多股绞合电缆,8通道、立体声D25ADAT ALESIE 一对光纤,8通道、立体声光纤连接头。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

以太网两个主要标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一种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通信的技术,而且是一种基于帧的数据通信技术。
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标准是IEEE 802.3和Ethernet II。
这两个标准在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这两个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IEEE 802.3是以太网的一个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
IEEE 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IEEE 802.3标准中,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技术来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
此外,IEEE 802.3标准还规定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目前最常用的以太网传输速率是10Mbps、100Mbps、1000Mbps等。
总的来说,IEEE 802.3标准是以太网的基本标准,它定义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其次,Ethernet II是另一个以太网的标准,它也是以太网的一个重要标准。
Ethernet II标准定义了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它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各个字段的含义和格式。
在Ethernet II标准中,以太网数据帧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数据和校验序列等字段。
这些字段的格式和含义在Ethernet II标准中都有详细的规定。
与IEEE 802.3标准相比,Ethernet II标准更加注重数据帧的格式和结构,它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具体格式,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可以在同一网络中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IEEE 802.3和Ethernet II是以太网的两个主要标准,它们分别定义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数据帧的格式。
IEEE 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传输介质、数据帧格式等内容;而Ethernet II标准则更加注重数据帧的格式和结构,规定了以太网数据帧的具体格式。
can的物理层标准

can的物理层标准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一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可以在物理媒介上传输的电信号,并通过物理链路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其中,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物理层是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串行通信协议,它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特点。
CAN物理层标准定义了CAN总线网络中使用的物理和电气特性,以确保消息在网络中可靠传输。
以下是与CAN物理层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1. CAN物理层传输介质:CAN总线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在CAN物理层标准中定义了双绞线的电气特性,如线缆长度、传输速率等。
2. CAN物理层电气特性:CAN物理层标准规定了CAN总线上的电气特性,包括电压、电流、阻抗等参数,以确保网络中的节点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发送消息。
3. CAN物理层传输速率:CAN物理层标准定义了不同传输速率下的位时间和数据帧的传输时间,常见的传输速率包括1Mbps、500kbps、250kbps 等。
4. CAN物理层发送和接收机制:CAN物理层标准描述了CAN节点的发送和接收机制,包括如何检测总线上的冲突、如何传输和接收位数据等。
5. CAN物理层帧格式:CAN物理层标准规定了CAN数据帧和远程帧的格式,包括帧起始和结束标识、数据长度码、数据域和CRC等。
6. CAN物理层错误检测和纠正:CAN物理层标准定义了用于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算法,如CRC校验和、奇偶校验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7. CAN物理层连接器和接口:CAN物理层标准涵盖了CAN总线连接器和接口的物理规格,如连接器类型(例如DB9、DB25)和引脚分配等。
8. CAN物理层工作模式:CAN物理层标准描述了CAN总线的不同工作模式,如单线模式、双线模式和混合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总之,CAN物理层标准是为了确保CAN总线能够可靠地传输数据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CAN总线可以在汽车电子系统中广泛应用,实现不同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
光纤执行标准

标题:光纤执行标准引言:光纤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传输介质,其高带宽和低损耗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光纤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光纤执行标准,包括其定义、分类、检测方法、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光纤执行标准的定义光纤执行标准是针对光纤产品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组织或相关行业协会制定,以指导生产厂商的生产和消费者的选购。
二、光纤的分类1. 根据光纤结构分类:- 单模光纤:用于长距离通信,具有较小的模式色散和损耗。
- 多模光纤:用于短距离通信,具有较大的模式色散和损耗。
- 特殊光纤:如光纤光栅、偏振保持光纤等,用于特殊应用领域。
2. 根据光纤材料分类:- 玻璃光纤:主要由二氧化硅等无机物质构成。
- 塑料光纤:主要由聚苯乙烯等有机物质构成。
三、光纤的检测方法1. 光学性能检测:包括传输损耗、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带宽等参数的测量。
2. 机械性能检测: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半径、耐磨性等参数的测试。
3. 环境适应性检测:包括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振动等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四、光纤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1. 光学性能要求:要求光纤具有低损耗、高带宽、低色散等优良的光学特性。
2. 机械性能要求:要求光纤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抗弯曲能力和耐磨性等机械特性。
3. 环境适应性要求:要求光纤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和振动等。
质量控制是确保光纤产品符合标准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方面:1. 原材料管理:确保所使用的玻璃或塑料等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2. 生产过程控制:对光纤的拉伸、涂覆、包覆等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3. 产品检测:通过光学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等手段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测。
结论:光纤执行标准对于保证光纤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标准,可以指导生产厂商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规范;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选购的依据,增强了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M 以太网(标准以太网)
100M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
1000M 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0000M以太网(万兆以太网)
10M以太网接口:802.3线缆
10Base-T 双绞线,作为物理传输介质100m
10Base5 粗,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500m
10Base2 细,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200m
10BaseF 光纤,作为物理传输介质2000m
3类双绞线
4类双绞线
5类双绞线
超5类双绞线
6类双绞线
100M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由IEEE 802.3u标准定义
100Base-T 3类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
100Base-T4 3类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
100Base-TX 5类以上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Mbps全双工
100Base-FX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100Mbps全双工
100Base-F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000米,100Mbps全双工
1000M以太网接口:IEEE 802.3z和802.3ab
1000Base-T 5类以上UTP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
1000Base-F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500米,全双工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3公里,全双工
1000Base-SX 单模模块,只能使用多模光纤,62.5um传输275m,50um传输550m
1000Base-LX 多模模块,单模、多模光纤都可使用,主要使用光纤有62.5um、50um、9um,多模550m,单模3km
1000Base-CX 150欧姆STP双绞线,适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传输速率1.25Gbps,使用DB9接头或HSSDC接头,最大25m
1000Base-ZX cisco标准,普通单模光纤70km,premium 单模式光纤或者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链接跨度达100 km
10000M以太网接口:IEEE 802.3ae和802.3ak
10GBaseCX4 4对同轴电缆,传输距离15米
10GBase-S 多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300米
10GBase-L 单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1310nm,传输距离10km
10GBase-E 单模光纤,9um光纤,使用波长为1550nm,传输距离40km
V.24:用途(WAN,AUX,CONSOLE)RS-232 12V
可工作在同步、异步两种模式下
同步:传输速率115200bps
异步:传输速率64000bps
(路由器端)DB50----------DB25(外接设备端)
波特率:9600 30米
.
115200 10米
V.35:用途(控制信号RS-232 12V,数据与时钟V.35 0.5V)
工作在同步模式
传输速率2048000bps
(路由器端)DB50----------DB34(外接设备端)
DB34:DTE端为34针头(粗);DCE端为34针孔
波特率:2400 1250米
4800 625米
9600 312米
.
204800 30米
ISDN 两种接口BRI和PRI 参考设备(H6060 NT1+、ISDN卡)
BRI 基本速率,电信向普通用户提供的是此接口,采用双绞线,速率:BRI是2B+D 则其数据数率为128+16=144kbps
2个B通道(每个64K)用于传输话音、数据(一路电话只一个B通道);1个D通道(16K)用于传输信令
U口,使用两芯的RJ-11或者RJ-45连接器(电话线口);S/T口,使用四芯的RJ-45连接器(网口,数字口)
PRI 基群速率,用于大量数据传输,如PBX、LAN等,速率:PRI是30B+2D 数据数率为30*64+2*64=2048kbps
在H3C R系列路由器上以CE1/PRI接口形式出现
CE1/PRI接口CE1端为DB15针头,PRI端分为75欧姆非平衡同轴电缆的BNC头,接网络
120欧姆平衡屏蔽双绞线RJ45头,接网络
光纤接头:FCL圆、ST圆、SC方、LC方、MT-RJ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