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8课诗词三首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8课诗词三首

所见: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 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气氛 扬州慢 ↓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所感: 二十四桥——凄清景象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九、文本对译 虞美人 春花秋 月何 时 了 ? 往 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悠悠往 事 知 多少。 小楼昨 夜 又 东 事不知有多少。软禁我的小楼昨天夜里又吹进春 风,故 国不堪 回 首月明 中 。 风,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
胡 马 窥 江 去 后, 废 池乔 从胡人的军队洗劫扬州离开后,只剩下废弃的城池和高 木, 犹厌 言 兵 。渐黄 大的树木,人们至今还厌恶谈论那场侵略战争。暮色 昏 ,清 角吹寒 , 都 在空城 。 渐浓,凄冷的号角在寒风中响起,一阵阵在空城上回荡。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形容词,原来的 ______________ . 名词,缘故,原因 ②赵王岂以一壁之故 欺秦邪 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老交情 ____________ 形容词,衰老 _____________
(4)犹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 副词,还,仍然 _______________ .
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 ”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 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颈联写告 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末联 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 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 “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 友人的怀念上去。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 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 味无穷。
【思考】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
楼”是被后人激赏的诗句,这两句好在什么地 方?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十八岁生日祝福语古诗

十八岁生日祝福语古诗

十八岁生日祝福语古诗十八岁,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纪,是一个踏入成年的重要时刻。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送上一份古诗祝福,或许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美好祝愿和祝福。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古诗,感受其中的深意和美好祝福吧。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祝福,希望你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首诗中的“与君离别意”表达了对离别的祝愿,祝愿你在离别之后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收获更多的人生经验和财富,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达了友情的祝福,希望你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共同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祝愿,希望你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定不移,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表达了对前程的祝愿,希望你能够在远方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坚定不移地向着阳光前行,不畏艰难,不惧风雨。

十八岁,是一个美好的年纪,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刻。

愿你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收获更多的祝福和美好,收获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祝你生日快乐,前程似锦!。

怀念18岁美好岁月的诗句

怀念18岁美好岁月的诗句

怀念18岁美好岁月的诗句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白话文释义: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出自宋代: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白话文释义: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

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3,,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

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

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

——出自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白话文释义: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

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

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

一齐放声歌唱。

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

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

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

需要知道的是。

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4,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出自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白话文释义: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

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5,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18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四、教学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工具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九曲(qū)浪淘风簸(bǒ)南朝(cháo)净无苔(tái)畦(qí)绕(rào)闼(tà)◆着重辨形:“簸”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高中语文必修3第18课《诗词三首》导学稿(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3第18课《诗词三首》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18《诗词三首》一.课题《诗词三首》(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18课)二.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扩展阅读课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虞美人》,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学习《书愤》,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七律的特点及用典的含义。

3.学习《扬州慢》,了解“小序”的作用,重点领会本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化用前人诗句的好处4.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5.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背诵这三首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了解诗歌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学习重点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学习难点1.诗歌的表达技巧。

2.情景交融的抒情技巧和化用诗句的好处。

【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玉砌.()塞.上()初霁.()怆.然()虞.美人()荠.麦()(二)词语解释(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2)只是朱颜改...朱颜改:(3)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4)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间:(5)荠麦弥望..弥望:(6)因自度.此曲度:(7)解鞍少驻初程..初程:(8)算.而今重到须惊算:(9)难赋.深情赋:(三)一词多义【堪】(1)千载谁堪.伯仲间()(2)不堪.母驱使()(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塞】(1)塞.上长城空自许()(2)汗牛塞.屋()(3)以塞.忠谏之路()【度】(1)因自度.此曲()(2)道不通,度.已失期()(3)秋月春风等闲度.()(四)词类活用(1)中原北.望气如山()(2)出师一表真名.世()(3)小楼昨夜又东风..()(五)特殊句式(1)青楼梦好( )(2)荠麦青青 ( )第一课时 《虞美人》一.资料助读(一)知人:“千古词帝”——李煜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较为准确。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分析,教师表示肯定。同时,教师也指出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象方面存在的困难,并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强调了课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拓展与延伸
1.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中的《浪淘沙》:学生可以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浪淘沙》,对比不同版本的内容和注释,进一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刘禹锡诗选》:学生可以阅读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如《乌衣巷》、《秋词》等,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黄河文化读本》:学生可以阅读关于黄河的文化读本,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意义,加深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在各小组代表的分享中,我发现大家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和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看看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第三环节:全班交流与讨论(15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与讨论。请大家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黄河的历史文化意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互动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解读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创意表达法: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8课精品课件PP《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8课精品课件PP《古诗词三首》

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江南春天的画面。
江 南 春 [唐]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江南的春天?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读诗句,同桌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学习方法小结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怎样才能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呢?
朗读指导: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时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千里莺啼绿映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看到
莺 啼
绿映红
:黄莺啼叫。
:绿树掩映着红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
虚指,形容面积广阔。
借助学习经验,说说“千里”的意思。
“千里”“十里”和“一里” 明朝诗人杨慎说:“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谁能听得?”因此,他建议,改成“十里”就比较合理。 后来,清朝的何文焕说,改成“十里”,也还是听不清、看不明,还不如改成“‘一里’莺啼绿映红”。
黄 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读诗句,同桌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九曲黄河万里沙,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九曲黄河万里沙,
“万”是“一万”的意思吗?
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关于18岁的诗词

关于18岁的诗词

关于18岁的诗词(第一首)无端踌躇为何端,酒养精神木养肝。

三两佳人新境界,十八浪子古衣冠。

斑斑竹泪因谁染,脉脉秋山任尔看。

莫羡老成思不惑,芳华恨短且盘桓。

(第二首)韶华岁月绣锦添,沐爱承恩十八年。

殷望聪颖仍戮力,犹期关隘更勤勉。

劈波乘棒游书海,拓径拾级攀学山。

记取玉躯今问世,当铭父母茹辛坚。

(第三首)峰儿十八竞芬芳,驿路风华成俊郎。

勤读诗书增锦色,多行孝悌沐春阳。

才情磊落娱天地,理性温馨乐栋梁。

怜子不因人渐老,常思家国少年强。

(第四首)寒窗甘载步新程,华岳今朝剑出声。

一式半招需谨慎,百家诸子莫疏生。

同龄共事应携手,前辈相交要坦诚。

无惧人情多反复,唯才唯德自能赢。

(第五首)星移斗转任流年,栉雨临风六千天。

年少当怀凌云志,白头莫枉叹时鲜。

遥祈来日簪冠带,再话学窗十年寒。

切记生辰亲嘱望,功成更盼永平安。

(第六首)湘天脆爽凤初尘,翎羽梳成七彩频。

仙洞滋云流壑谷,瑶塘漫水润花神。

骏才健步行还止,岁月飞梭去弗颦。

十八草堂吟卯岁,明年金榜入龙津。

(第七首)十八女儿是首歌,前途无望奈如何。

雏鹰展翅功难练,乳燕飞天胆尽磨。

花季年华终不意,红尘岁月总生波。

青春承我许多梦,我负青春梦一萝。

(第八首)远方游子莫思家,十八男儿不是花。

自古男儿家四海,云帆直挂向天涯。

(第九首)拟歌一曲贺年华。

有凤初仪玉似花。

栽就兰心仁右里,生来慧质馥济家。

雅才玑出勤灯下,宇志章成桂月涯。

绕膝承欢知孝报,淑贤婉秀见人夸。

(第十首)正是韶华舞象年,临风玉树柳含烟。

书生雪面英瞳慧,无量前程织锦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主编人:审稿人:定稿日:
协编人:高一语文科组使用人:高一语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20分钟预习,有感情地朗诵这三首词,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学会朗诵的技巧,读
准字词、停顿、语调等。

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词,把握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艺术手法。

3、在20分钟内完成课内探究案,规范作答,保证质量。

一、课题:诗词三首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

2、鉴赏这三首诗词的艺术写作手法。

3、背诵与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 词的相关知识
* 词是_____隋唐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阕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 _小令______、______中调_____和_____长调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小令_______,59—90字为____中调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长调_______。

*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解作者
*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宋太宗毒死。

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 陆游(1125-12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

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

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大多数是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的。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 姜夔(约1155-1209),南宋词人、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未仕。

精通书法、音乐、诗词,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喜欢新创自度曲(不根据旧谱自己创制新词调),共有自度曲17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

3、写作背景
·《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投降入宋以后,第二年正月的一个月夜里写的,距离他前一年正月受降时恰恰是一年。

他常怀念故国及当年帝王豪华生活,对屈辱的囚徒生活极为怨恨,故有此作。

此词是李煜的绝笔。

相传李煜作此词,在自己七夕生日之夜命歌伎演奏,太宗极为震怒,用药将他毒死。

·《书愤》: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6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扬州慢》: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二、完成以下问题。

1、拼音。

虞.美人(yú)李煜.(yù)玉砌.(qì)衰鬓.(bìn)伯仲.(zhòng)
姜夔.(kuí)荠.麦(jì)怆.然(chuàng)豆蔻.(kòu )
2、思考题。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虞美人》的词眼是哪一个字?

【探究案】
一、有感情地朗诵《虞美人》,回答1-2题。

1、词的前6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六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在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2、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是如何抒发词人的感情的?
此句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了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抒发了词人怀念故国的无限愁恨之情。

二、朗诵《书愤》一诗,回答3-4题。

3、借用典故抒情是《书愤》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试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典故?各自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1)“塞上长城”: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可以看出他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4、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而诗人为抒发自己的悲愤,在诗歌
中多处用到对比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1)义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忧愤,北方民众处水深火热中,恢复中原无望;
悲愤,朝廷有力而不为,自己壮志难酬,时不待我;
激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将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富有表现力。

三、朗诵《扬州慢》,作答5-6题。

5、《扬州慢》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这首词句句都能表现“黍离之悲”(故国之思)。

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富表现力?为什么?(提示:可从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清角吹寒(凄清)“黍离之悲”
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
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6、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提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结: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

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


【巩固练习】
一、默写。

1.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渐黄昏,____________,都在空城。

6.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__。

二、鉴赏下面一首词。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

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

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蕴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

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