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第一课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说课人:杨涛一、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在这里我就学生现状作一些分析:二、说学情:针对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整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本节的教学难点则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的主要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则采取了合作学习法和总结反思法。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中国的气候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

气候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二、中国的气候特点1. 面积广阔:中国地处东亚大陆的东部,南北纵深约5000多公里,横向约5500多公里,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因此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2. 季风影响:中国大陆受到季风的影响较为明显。

夏季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冬季受到寒冷干燥的大陆季风的影响。

3. 山地地形: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山地地形丰富,对气候形成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三、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 北亚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 东亚季风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夏季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冬季受到大陆季风的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3. 西北干旱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以沙漠和草原为主。

年降水量极少,气温较高。

4.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

气温低,年降水量较少。

5.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台湾地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四、气候变化的原因1.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

2.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形等。

太阳辐射的变化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季节变化都会影响气候。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五、气候变化的影响1. 农业产量: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有直接影响,如降雨量减少或增加过多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 水资源: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和水资源的供应发生变化,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都会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

中国的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气候特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的气候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的气候分区1.1 中国的气候分区主要根据温度和降水两个因素进行划分。

1.2 中国的气候分区可以分为北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五个主要气候带。

1.3 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区域各不相同,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南方气候湿润温暖,西部气候多样化。

二、中国的季风气候2.1 季风气候是中国最为典型的气候类型之一。

2.2 季风气候主要分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两种。

2.3 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多雨,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三、中国的高原气候3.1 中国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气候。

3.2 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变化大,日夜温差大。

3.3 高原气候对植被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中国的海洋气候4.1 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是海洋气候。

4.2 海洋气候受海洋影响,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多雨。

4.3 海洋气候对沿海地区的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的特殊气候现象5.1 中国的特殊气候现象有沙尘暴、台风、雾霾等。

5.2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对空气质量和交通运输造成影响。

5.3 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带来强降雨和强风等灾害。

5.4 雾霾是中国近年来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能见度造成极大影响。

结论:中国的气候多样化,不同气候类型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了解中国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好中国的气候资源。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北有寒冷的东北季风气候,南有温暖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有干旱的草原气候,东有湿润的海洋气候。

本文将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变化、气候影响和气候调控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气候类型1.1 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1.2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凉爽。

1.3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暖。

二、气候特点2.1 中国气候变化明显,季节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2.2 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如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

2.3 气候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干燥寒冷。

三、气候变化3.1 中国气候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温逐渐上升。

3.2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3 政府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如加强环保、推广清洁能源等。

四、气候影响4.1 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不同气候类型适宜不同作物种植。

4.2 气候对人们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如高温、雾霾等不利气候条件。

4.3 气候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五、气候调控5.1 政府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灾害防范能力。

5.2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5.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结语:中国的气候多样,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只有加强气候监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才能实现气候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应对措施。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的气候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

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环节来进行。

如能得到各位专家、前辈的指点,不胜感激!教材解读:本章教材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认识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湘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要是分为四个部分: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概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气温图(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气温图)、两个活动题(气温图的判读和讨论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原因)和一段阅读材料(探讨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教材对于能力的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近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在这里我就学生现状作一些分析: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面积的国家,其气候条件多样且复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季节变化、气温分布、降水分布以及气候类型。

一、地理位置1.1 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濒亚洲大陆。

1.2 地处北半球,与北纬18°-54°、东经73°-135°之间。

1.3 地形复杂,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多种地貌。

二、季节变化2.1 中国的季节变化明显,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2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降水量增加,植被复苏。

2.3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台风多发,南方地区湿热。

2.4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植被逐渐凋零。

2.5 冬季气温较低,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湿冷。

三、气温分布3.1 中国气温分布呈南高北低的特点。

3.2 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

3.3 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3.4 高山地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垂直气温带。

四、降水分布4.1 中国的降水分布不均衡,呈现明显的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4.2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4.3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4.4 沿海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内陆地区降水分布相对均匀。

五、气候类型5.1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5.2 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冬季干燥。

5.3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

5.4 西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5.5 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结论: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且复杂,受地理位置、季节变化、气温分布、降水分布以及气候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于农业、旅游和气象预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中国的气候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

本文将从中国气候的概述、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状况。

二、概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经73°33′E至135°05′E,北纬18°03′N至53°33′N之间,东西横跨约50经度带,南北纵跨约35纬度带,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由于地理位置的广泛分布和地形的复杂多样性,中国的气候类型繁多,从寒冷的极地气候到炎热的热带气候,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气候类型。

三、气候类型1. 寒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

冬季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年均气温较低。

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江苏、上海等省份。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温暖宜人。

3.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春秋季温暖宜人。

4.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海南岛和台湾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沛。

5.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如西藏、青海、四川等省份。

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较少。

6. 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等省份。

干燥少雨,气温较高,日照充足。

7. 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的高山区域,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等。

气温低,降水量大,气候变化多端。

四、气候特点1. 季风影响:中国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主要有冬季北方的冷干风和夏季南方的暖湿风。

2. 多样性: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众多,使得中国拥有多样性的气候特点,如北方的严寒、东部沿海的季风、南方的湿润等。

3. 昼夜温差: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高原地区和沙漠地区,白天炎热,夜晚寒冷。

4. 降水分布不均:中国的降水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西北地区降水较少。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的气候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话题,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变化、气候影响和气候应对五个方面对中国的气候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气候类型1.1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1.2 气候类型分布广泛不同气候类型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很广,从南方的亚热带到北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都有涵盖。

1.3 气候类型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不同气候类型对植被、动物、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气候特点2.1 季风气候显著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季风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昼夜温差大。

2.2 高原气候独特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气候独特,气温低,气压低,日照强。

2.3 气候变化频繁中国气候变化快速,年际变化大,气候事件频繁,如干旱、洪涝等。

三、气候变化3.1 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近年来,中国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气温不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3.2 气候变化影响广泛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3.3 政府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四、气候影响4.1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降水不足、气温过高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2 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大,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4.3 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的健康,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传染病传播等问题。

五、气候应对5.1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政府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提高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5.2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

5.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与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候》说课稿
坪地民族中学王立富21号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冬夏气温状况、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气候复杂多样且季风显著三部分,南北方气温差异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是重点内容,季风形成和影响是难点。

通过学习,可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把握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在认识我国有利的气候资源条件时,也认识我国常见的几种气象灾害。

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指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温度位置和海陆热力差造成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问题一:出示一、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得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例题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

师生活动:
(1)找出1月份气温分布图上0℃等温线经过处。

(2)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两地温差相差多少度?为什么?
(3)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在哪里?为什么?
(4)黑龙江北部和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各约多少度?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根据这种气温分布规律是如何划分温度带的?
(6)气温分布对农作物熟制的影响是什么?
2. 问题二:我国降水地区分布图和降水季节变化图,分析得出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突破知识重难点
例题2: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一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师生活动:
(1)分别描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

(2)找出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3)我国降水集中在那几个月?
(4)我国是如何来确定干湿地区的?是如何分布的?
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南部、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地区:东北平源、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以森林、草原、旱地为主
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

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洲农业高山牧业。

3.问题三: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
(2)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是什么?
(3)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有哪几种?
4.问题四:出示冬夏季风分布图,读图得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及影响地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突破知识重难点
例题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_____洋的_____季风,也有来自______洋的_____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1)我国冬季为什么吹偏北风?夏季为什么吹偏南风?
(2)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
(3)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4)什么是季风区,什么是非季风区?哪个区域降水多?
四、教学总结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