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幸福歌》教案1
《幸福歌》示范课件

《幸福歌》示范课件幸福歌示范课件一、引言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心态和境界。
幸福的定义在不同人的口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生活。
而“幸福歌”作为一种传达幸福理念的方式,给予人们勇气与力量去寻找并珍惜幸福。
本篇文章将以“幸福歌”的示范课件为主题,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演唱情况。
二、背景介绍1. 音乐家创作背景“幸福歌”是由知名音乐家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首歌曲。
在当时,社会氛围多为压抑和焦虑,人们生活中缺乏幸福感,因此音乐家以此为灵感,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传递幸福的理念。
2. 歌曲背景这首歌曲的制作初衷是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在歌曲中,通过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歌词和旋律,让人们充满自信和希望。
三、歌词解析1. 第一段“幸福歌”歌曲的开头采用了明亮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幸福就在左手右手,幸福就是你我相互给予。
”这段歌词意味着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每天的行动、互相的关怀与慈爱,我们都可以分享和传递幸福。
2. 第二段“我的心里有阳光,我的心里有希望。
”这段歌词表达了个人内心的积极情绪和对未来的期许。
阳光代表正能量和积极心态,希望则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 第三段“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不需多么华美,只求一个温暖拥抱。
”这段歌词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它不需要很多物质的堆砌,而是要通过简单的温暖拥抱来传递和体验幸福。
四、演唱情况“幸福歌”作为一首优秀的作品,受到了许多歌手和乐队的喜爱和演唱。
在演唱方面,不同歌手和乐队都通过他们独特的演唱风格赋予歌曲不同的味道。
1. 名歌手演唱多位知名歌手演唱了“幸福歌”,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演绎方式,将这首歌曲带给了更多人。
他们的唱法各具特色,有的以柔美的嗓音演绎,有的以高亢的声线唱出力量和激励。
2. 乐队翻唱“幸福歌”也受到了许多乐队的喜爱,许多乐队通过他们自己的演奏方式将歌曲演绎得更富有节奏感和活力。
乐队的演绎使得这首歌曲更具特色,更丰富了听众的感受。
幸福歌※-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幸福歌※-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幸福”的含义与发展历程。
2.理解歌曲《幸福歌※》的歌曲形式、节奏、旋律和歌词。
3.能够正确演唱完整的歌曲。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2.建立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歌曲演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知识内容1.歌曲《幸福歌※》的歌曲形式、节奏、旋律和歌词。
2.2 技能内容1.歌曲演唱。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幸福感、责任感和爱憎分辨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歌曲演唱的细节把握和效果呈现。
3.2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表达和歌声的发声控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导入式讲解法。
2.合作式学习法。
3.互动式教学法。
4.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
2.视频演示。
五、教学过程5.1 预习环节1.讲解幸福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2.引领学生体会幸福感和责任感。
5.2 学习环节1.分析歌曲形式、节奏、旋律和歌词。
2.合作练习歌曲,提高演唱水平。
3.老师点拨演唱细节和形态,提高演唱效果。
5.3 总结与归纳环节1.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演唱技巧。
2.展示合唱成果。
六、作业与评价6.1 作业1.自主完成歌曲演唱练习,做好时刻记录。
2.完成歌曲边听边记的功课。
6.2 评价1.教师记录合唱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
2.同学互评相互提升。
七、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幸福的含义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憎分辨力。
2.在教学中注重练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在教学中强调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幸福歌音乐鉴赏课教案设计

幸福歌音乐鉴赏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幸福歌音乐鉴赏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对幸福感的影响,并能够理解幸福歌曲的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鉴赏课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重点:1. 学习幸福歌曲的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幸福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幸福歌曲的歌词。
3. 音乐播放设备。
4. 课堂展示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导入(10分钟):1. 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幸福感?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讨论,概括出音乐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展示幸福歌曲(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幸福歌曲,同时展示歌词。
2. 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观察歌词,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幸福歌曲进行讨论。
2. 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意义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合作创作(20分钟):1. 学生重新组合,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幸福歌曲,自行编写一段歌词。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之前讨论的结果,创作属于自己的幸福歌曲。
3.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歌词的创作,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唱。
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歌曲演唱。
2. 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每个小组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音乐对幸福感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幸福歌曲,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小型音乐会,将他们的创作和鉴赏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幸福歌曲,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七下音乐 4.4.1幸福歌 教案设计

幸福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和学习湖北方言后,学生能够用湖北方言演唱歌曲。
(二)通过聆听与欣赏,让学生知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三)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够知道歌曲的结构,把握好歌曲的风格。
2学情分析《幸福歌》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歌曲采用了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旋律高亢、轻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南方民歌的风格。
3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2. 难点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
4教学过程1、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在音乐课堂上和大家见面。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地理知识。
看着屏幕上这张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湖北省在哪里?2、教师:下面老师就来给同学们介绍下湖北省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
介绍湖北省的地理位置,给学生观看湖北著名的风景圣地的图片。
3、教师:通过老师刚刚的介绍,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湖北省有了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来自湖北的民歌《幸福歌》。
给学生介绍歌曲词、作者,讲解歌曲的背景。
4、教师:因为这首歌曲是一首湖北民歌,歌曲是用湖北方言来演唱。
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唱方言的字。
5、教师:找出方言的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6、教师:同学们的语言天赋真棒。
同学们看着谱子,歌曲分了领唱和齐唱。
这种领唱与齐唱相结合的形式叫什么呢,介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7、教师:介绍完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还有很多歌曲都是这种形式的,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的音频,感受下“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8、教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看着这首歌,整首歌曲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这几句就能相对完整的表达这首歌曲的主题这就叫一段。
讲解一段体的含义。
9、教师: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是一段体,还有很多歌曲也是一段体的。
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放音频给学生聆听这首歌。
幸福歌

结束环节
4、表演歌曲
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带着动作一起连唱带表演。
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自信心。
延伸环节
5、歌曲创编
1、动作创编。
2、教师播放伴奏,幼儿跟随伴奏进行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反思与收获
王楠:
《幸福拍手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创编歌词及动作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了使孩子对这首曲子感受深刻,我采用了传统教学和奥尔夫教学的融合.因为奥尔夫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2、教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来表达幸福的?(拍手,跺脚)
3、音乐表现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一遍。
3、带领幼儿跟随节奏的拍手和跺脚。
4、幼儿自己演唱。
初步的欣赏音乐,感知节奏。
让幼儿回忆歌词理解歌曲。
带领幼儿重点的学习演唱。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与内容(包括师幼互动)
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
幸福歌
主要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在唱一唱、玩一玩的游戏活动中学唱歌曲《幸福歌》。
2、感受歌曲节奏,并能跟着音乐做动作。
3、乐于参与集体歌表演活动,体验快乐游戏的乐趣。
学情分析
幼儿在接触歌曲时,没有接触过这么多的附点音乐型。所以希望通过此节课感受附点音符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带领幼儿在理解幸福含义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让幼儿感知附点音乐型。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与内容(师幼互动)
设计意图
《幸福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幸福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幸福歌》教案《幸福歌》教案(一课时)(执教:慈口中学徐志坚)课题:唱歌《幸福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准备:钢琴、竹笛、多媒体。
教学内容:湖北民歌《幸福歌》教学目标:1.、学唱湖北民歌《幸福歌》,尝试“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体验和谐、愉快,充满集体力量的精神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激情。
3、从方言与音乐的结合入手,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地方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教唱歌谱和歌词,熟练《幸福歌》教学难点:了解“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体验地方音乐风格。
一、导入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家乡美丽的景色时,当你们品尝到家乡柑桔的甜美时,当你了解到父老乡亲的腰包渐淅鼓起来时,当你们目睹一座座新房在家乡的大地上崛起时……我想大家都会感觉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反映农村村民满怀信心建设新家乡的精神风貌的老歌——《幸福歌》。
二、基本训练:1.发声练习:1 = C-(强拍击掌,弱拍拧指)ga auga guga gugu guwu2.带字练习1 = C-呀嗬咿嗬呀嗬咿嗬呀嗬咿嗬三、教唱歌曲《幸福歌》1、简介《幸福歌》《幸福歌》是一首湖北民歌。
由何伙作词,蒋桂英改编。
这是一首歌颂幸福生活的新民歌。
它的旋律明亮舒畅,演唱形式生动活泼,反映了农村村民满怀信心建设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旋律吸取了江汉平原民歌《薅草歌》的音调,把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音调糅合在一起,同时又歉收了湖北天门民歌的特有风格。
地方色彩浓郁,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好像现在的幸福生活说不完、道不尽。
此歌生动优美,深受群众喜爱,多年来为湖北农村经常传唱的民歌之一。
2、用多媒体给学生足够的范唱,让学生多听,直到听熟为止。
四、训练“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1、介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教师具体指导示范这“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位领唱者,看哪一个组唱得最生动。
初中幸福歌教案

初中幸福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幸福歌,理解幸福的含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提升幸福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幸福歌。
2. 理解幸福的歌词内涵。
教学难点:1. 幸福歌的旋律把握。
2. 幸福感的体验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设备。
3. 幸福歌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幸福的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幸福时刻。
2. 教师总结:幸福是一种感觉,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我们需要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学习幸福歌(10分钟)1. 教师播放幸福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教唱幸福歌,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旋律错误。
4. 分组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三、理解幸福歌词(10分钟)1. 教师解读幸福歌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幸福含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幸福?3. 教师总结: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眼去发现。
四、幸福体验(5分钟)1. 学生闭眼,静心聆听幸福歌,感受音乐的温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幸福体验,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内心的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如何在生活中传递幸福,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快乐?教学延伸:1. 开展幸福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体验幸福。
2. 组织幸福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幸福故事,传递正能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幸福歌,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音乐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感恩和珍惜。
幸福的歌教案6篇

幸福的歌教案6篇幸福的歌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得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酷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初步形成自身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篇是阅读课文,紧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
现在就请大家自身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沟通,并谈谈自身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了解文章内容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依据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由于他们从自身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忙人的欢快……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确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特别好地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特别好地尽自身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身应当做的事情都做得特别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特别好地尽自身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特别好地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乐观性比较高,老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三、演课本剧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引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老师巡察。
3.汇报演出。
四、作业:阅读自身爱好的童话。
幸福的歌教案篇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通过对彝族娃娃在喜庆佳节时欢快歌舞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热诚洋溢地呈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歌曲为二四拍,一段体结构。
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歌》教案
教学准备:
钢琴、竹笛、多媒体。
教学内容:
湖北民歌《幸福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湖北民歌《幸福歌》,尝试“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体验和谐、愉快,充满集体力量的精神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激情。
3、从方言与音乐的结合入手,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地方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教唱歌谱和歌词,熟练《幸福歌》
教学难点:
了解“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体验地方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家乡美丽的景色时,当你们品尝到家乡柑桔的甜美时,当你了解到父老乡亲的腰包渐淅鼓起来时,当你们目睹一座座新房在家乡的大地上崛起时……我想大家都会感觉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反映农村村民满怀信心建设新家乡的精神风貌的老歌——《幸福歌》。
二、基本训练:
三、教唱歌曲《幸福歌》
1、简介《幸福歌》
《幸福歌》是一首湖北民歌。
由何伙作词,蒋桂英改编。
这是一首歌颂幸福生活的新民歌。
它的旋律明亮舒畅,演唱形式生动活泼,反映了农村村民满怀信心建设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旋律吸取了江汉平原民歌《薅草歌》的音调,把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音调糅合在一起,同时又歉收了湖北天门民歌的特有风格。
地方色彩浓郁,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好像现在的幸福生活说不完、道不尽。
此歌生动优美,深受群众喜爱,多年来为湖北农村经常传唱的民歌
之一。
2、用多媒体给学生足够的范唱,让学生多听,直到听熟为止。
四、训练“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1、介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教师具体指导示范这“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位领唱者,看哪一个组唱得最生动。
五、小结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