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箴言(zhēn yán)恣意(zì yì)B. 桎梏(zhì gù)蹉跎(cuō tuó)窈窕(yǎo tiǎo)C. 踯躅(zhí zhú)峥嵘(zhēng róng)蹊跷(qī qiào)D. 缱绻(qiǎn quǎn)徜徉(cháng yáng)饕餮(tāot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难道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吗?C. 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时间呢?D.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还很有才华。

D.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答案:1. D 2. B 3. A 4. A 5. B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的名句。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测练题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测练题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测练题JGY.一、选择题:1、对朱熹《偶成》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A、“少年”指青年,“一寸”极言短小。

B、“觉”,睡。

“未觉”、“梦”、“已秋声”,形容时光宝贵。

’C、“池塘春草梦”,比喻青春时期的欢乐生活,写得含蓄有味。

D、全诗旨在勉励青年人刻苦学习,不要只图眼前欢乐而浪费青春。

2、对李白《忆秦娥》一词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箫声咽,乐游原上清秋节,秦娥梦断秦楼月。

咸阳古道音尘绝。

秦楼月,音尘绝,年年柳色,西风残照,灞陵伤别。

汉家陵阙。

A、“梦断”写秦娥梦虽断了,但似乎她又忆起灞陵的柳色绿了,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清冷的残月陪伴着她。

B、“乐游原上清秋节”以乐游原上佳侣如云,狂欢不已,反衬出秦娥茕茕孑立的孤寂心境和消瘦倩影。

C、这首词从个人的忧愁过渡到历史的忧愁,诗人借秦娥对情人的思念表达出对某种事物的苦思和追求。

D、“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表现出浓重的苍凉悲壮之感,反映出唐代从昌盛走向衰亡的必然趋势。

’3、对李好古《谒金门》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花过雨,谁在玉关劳苦?又是一番红素。

谁在玉楼歌舞?燕子归来愁不语,若使胡尘吹得去,旧巢无觅处。

东风侯万户。

A、第一、二句写景:雨后百花竞相开放,春色正浓。

B、第三、四句写物,借燕子遭遇感叹物是人非的凄凉。

C、第五、六句运用问句和对比,揭露社会的不平。

D、七、八句用借代和拟人手法发议论,认为只有借王侯的力量才能平息胡人点燃的战火。

’4、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下面对此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孟郊、贾岛两人的生活都穷愁潦倒。

B、孟郊的性格孤僻冷漠,贾岛的身材瘦削矮小。

C、他们两人的诗歌苦涩清峭,意境不够开阔。

’D、他们两人的出身都卑微贫寒。

5、下列各咏花诗句,咏梅花的一句是: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唐·黄巢)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阶段性统一练习(四)语文试题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阶段性统一练习(四)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阶段性统一练习(四)语文科目2023年2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长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一、选择题(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模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中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为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为C.视为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知止而后有定B.见贤思齐焉焉能治之C.若火之始然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D.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3.下列句中的“尔”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若属皆且为所虏5.下列加粗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臣以险衅A.谨拜表以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臣以供养无主D.以弱天下之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感吾生之行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诸侯以惠爱为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泉涓涓而始流拔剑撞而破之D.将有事于西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州可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翼若垂天之云C.我腾跃而上举世非之而不加沮D.以五百岁为春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面对“师”字的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⑧/⑦B.①③/②⑤/④⑦⑧/⑥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10.下列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齐孝公伐我北鄙。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巨擘(bò)蓓蕾(lěi)排难(nàn)解纷B.中(zhōng)伤莅(lì)临鞭辟(pì)入里C.曲(qǔ)解河沿(yán)余勇可贾(gǔ)D.蜚(fēi)声阜(fù)盛量(liáng)体裁衣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宽宏大量震聋发聩前倨后恭计日成功B.俯视即是连篇累牍心照不宣司空见贯C.以儆效尤通霄达旦偃苗助长席不暇暖D.瓦斧雷鸣含垢忍辱翻然悔悟曲意逢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走进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_____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③为防止市场大量流失,印度采取了既不_________WTO规定,又符合国内企业实际竞争能力的控制措施。

印度的经验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A.妨害仿造违反B.妨碍仿造违反C.妨碍仿照违犯D.妨害仿照违犯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胸含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出口成章,文不加点....,这是写作的自由、自信与从容。

B.一个目不识丁....、从未离开过坎大哈省的难民对美国幽灵式战斗机作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这种飞机屠杀平民同屠杀军人一样凶狠。

C.现实“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D.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使阿富汗这个昔日美丽的中亚山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而且使数百万人逃离故国,沦为难民。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高三语文成语辨析易错选择题

高三语文成语辨析易错选择题

高三语文成语辨析易错选择题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语文科目往往是他们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成语辨析是一个常见的考点,很多学生在选择题中经常会出现混淆或选择错误的情况。

下面就来看看几组常见的易错成语选择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的用法。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青梅竹马这两个成语在表达上有些相似,但含义却截然不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某种程度,是一个表示事物发展需要时间的比喻。

而"青梅竹马"则是用来形容彼此关系很好、相处很久的朋友或者情侣,通常用来形容童年时期的朋友或者同学之间的感情。

二、亡羊补牢 / 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采取措施来弥补错误或者解决问题,但表达的含义却不同。

"亡羊补牢"指的是事情已经发生了错误,及时弥补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修补行动。

而"杯水车薪"则是指微不足道的帮助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严重性,形容力量太微弱,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画蛇添足 / 井底之蛙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人们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或者见识狭窄的情况。

"画蛇添足"是指本来已经完美的事物却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是一种形容做事不切实际,反而弄巧成拙的行为。

而"井底之蛙"则是指人们眼界狭窄,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小圈子或范围,不知道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形容见识狭隘,缺乏开阔的视野。

四、班门弄斧 / 沐猴而冠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自不量力、自以为是的人。

"班门弄斧"是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以为了解却暴露了无知,是一种自不量力的表现。

而"沐猴而冠"则是指猴子戴上了人的帽子,形容低劣的东西伪装成高贵的东西,是一个贬义词,表示某人自命不凡。

高三语文选择题练习题

高三语文选择题练习题

高三语文选择题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文化宝库中,最早的书法作品是A. 《孝经》B. 《周礼》C. 《诗经》D. 《尚书》2.下列古代文人中,谁是文房四宝中的“文”?A. 曹操B. 王羲之C. 王猛D. 王勃3.古代文人骚客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什么风格著称?A. 唐诗律诗B. 清代骈文C. 唐宋诗D. 高山流水诗4.古代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关汉卿D. 吴承恩5.文人墨客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经担任过唐朝的哪一个官职?A. 左司谏B. 右司郎中C. 司空D. 大理寺丞6.作为中国古代的两大文化瑰宝,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书法?A. 行书B. 草书C. 临摹D. 隶书7.唐代文人杜牧的名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迎凉”一词指的是A. 风B. 夜晚的凉意C. 月光D. 友人的到来8.古代文人爱英雄,下列哪一位英雄曾经成为了文人们钟爱的对象?A. 刘备B. 吕布C. 赵云D. 张飞9.下列古代文人中,谁的作品以楚辞最为著名?A. 屈原B. 杜牧C. 李白D. 陶渊明10.唐代文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写的是哪座名楼?A. 鹳雀楼B. 海底捞楼C. 蘑菇云楼D. 同仁楼二、完形填空题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除了以诗词题材广泛外,他们对于李白的素描和艺术才华同样表示亲近和喜爱。

李白的诗作___11___而又旷达,他的诗歌常常饱含着对于___12___情怀的强烈表达。

他的诗词___13___山水飞瀑,豪迈激昂,多以祭神、赞美大自然、抒发对国家大事的思想情感等题材,富有激情和___14___。

根据李白的作品和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他才情洋溢、举世无敌的诗篇中___15___角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也让很多后世的文人都对他深感崇拜和___16___。

11. A. 出人意料 B. 感人至深 C. 幽默诙谐 D. 精神抖擞12. A. 苦闷无奈 B. 温馨宁静 C. 宣泄情感 D. 神秘莫测13. A. 描绘 B. 夸大 C. 花哨 D. 庄重14. A. 意境 B. 叙述 C. 言辞 D. 人物15. A. 隐含 B. 主要 C. 次要 D. 重要16. A. 错愕 B. 惋惜 C. 喜悦 D. 感激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高三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复习语文知识,下面是一些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诗句,选择最佳的解释。

1. "早发白帝城, 执手夜行人"(杜牧《秋夕》)a. 游子在夜晚离开白帝城,与伴侣道别。

b. 游子在白帝城早晨出发,与伴侣一起走夜路。

c. 在深夜,游子带领夜行人出发离开白帝城。

答案:c. 在深夜,游子带领夜行人出发离开白帝城。

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窗外是荒芜的田野,天空中几只鸟儿在翱翔。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每当我坐在这个窗前读书的时候,外面总是热闹非凡,田野上金黄的麦子随风摇曳,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歌唱。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变了,我仿佛成了这荒芜的田野,独自一人在寂静中游走。

”问题:1. 文章在突出表达了什么感受?2. 请写出文章的主旨。

答案:1. 文章在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与现在的寂静荒芜之景的对比感受。

2. 主旨:通过对小时候与现在环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的流转,以及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练习题三:根据上下文,选出最佳的单词填入空格。

"我们本打算昨天去爬山,可是由于天气不稳定,我们只好____了计划。

"a. 取消b. 实施c. 放弃答案:a. 取消练习题四:阅读下面的对白,选择最佳的回答。

A: "最近我一直在忙于准备高考,压力好大啊。

"B: "是啊,我也是。

我们一起加油吧!"A: "对,互相________才能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a. 支持b. 理解c. 鼓励答案:c. 鼓励练习题五:根据上下文,选出最佳的短语填入空格。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经过多年的努力,_______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期语文强化练习(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由于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血缘的关系,所以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殷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宗子、宗孙和姻亲的亲缘关系。

这时的君权与父权同一,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大,国家是一家一族的国家。

这样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不同于西方的历程。

侯外庐指出: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人惟求旧,旧惟求新”的“君子世界”,特别关注政治论、道德论、人生论,具有贤人的作风。

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受到特别关注,道德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为人性,以道德为人的良知。

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政治伦理化便是其中重要的表现。

政治被伦理化,在古代国家初奠时便如此。

殷周王朝的统治,既崇尚天,也崇尚德,“德”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君主的德行和品格,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到周王朝时,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认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

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

孟子更进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张,但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德政分离,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证明。

在古代政治生态中,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在古代统治中道德不能缺位,德政不能分离,殷周纣王缺德而败亡,秦排除道德而短命。

因此,道德与政治的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周时期,随着部落战争的结束与中原地区的统一,社会结构中不仅存在着血缘氏族,而且还存在非血缘的异姓和被征服者,这种变化,决定爱扩大到血族以外的异姓部落,扩大到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

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的“仁”学反映了这种变化情势,也奠定了道德与政治相融合的理论基础,从思想上进一步推动了伦理政治化。

在此之上,孟子提出推恩原则以及所谓“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仁政,把仁与政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路径中的君子世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殷周王朝的天子、诸侯与卿大夫虽然存在等级差异,却完全靠血缘关系维护。

B.殷周时期,德行和品格就被纳入国家的政治范畴,开启了伦理与政治的融合。

C.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既需要凭“天”的庇佑,还要取决于君主的德行。

D.道德不仅维护了西周一家一族的氏族统治,也维护了异族和被征服者的统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即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

B.文章以侯外庐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分析推理并证明道德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C.唐秦朝信守法家而短命,从正面论证了道德与政治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D.提出中心论题后,本文先后阐述了德的重要性、德政关系,进而到德政融合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如果进入文明社会时没保留氏族血缘关系,国家就不会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

B.没有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几乎支配着人生与人生一切的道德就失去了土壤。

C.在我国古代政治生态中,如果道德缺位,政治和道德相分离,那么政权根本就行不通。

D.孟子的推恩原则与仁政主张,把德与政直接结合,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

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

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

累迁兵部员外郎。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

进中书舍人。

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

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

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迁中书令。

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

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

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

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

士可杀不可辱。

”帝然之。

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

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

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

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

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

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

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

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

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

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拜中国的建筑业和现代科技之赐,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华的放映厅,宽大舒适的软椅,环绕的立体声音响为观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只是在的排片表上,可选择的好电影,影城那偌大的空间也顿时变得逼仄起来。

有些影片,开头进入时还饶有兴趣,但是越往后看就越,感觉白花了冤枉钱又瞎耽误工夫。

反省起来,也哑然失笑,自己就是冲着“胡编乱造”而来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又不是去看纪录片。

前些日子观《驴得水》就是此种体验。

看有关介绍,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恰逢教育部派员暑期来巡视……开头绝对诱人,我就是奔着这诡谲的、突发奇想的开局而去的,希望获得观赏的愉悦。

后来的进展着实让人失望,影片真可谓“外强中干”,即剧情的展开没有强劲的内在动力,情节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由教育部巡视员的驾临所驱动,仿佛影片的编导也是在这样一种外加的上峰的压力下,硬着头皮将故事进行到底。

就《驴得水》而言,()。

可惜影片后来竟落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需要不断以更大的作假来掩盖,成为一部几近无厘头的闹剧。

7.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B.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C.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D.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某些奇特的构思是它应该具有的,这样可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B.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是它应该具有的。

C.要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就应该是它要具有的。

D.它应该有某些奇特的构思,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

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琳琅满目屈指可数味同嚼蜡B.林林总总屈指可数索然无味C.林林总总凤毛麟角味同嚼蜡D.琳琅满目风毛麟角索然无味10、下列各联诗句填入律诗《春夜别友人》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B.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C.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D.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高三下期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3)参考答案一、项,“却完全靠血缘关系维护”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殷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是以血缘关系构成的宗子、宗孙和姻亲的亲缘关系”,也就是说出了靠血缘关系维护外,还有“姻亲的亲缘关系”。

C项,根据原文,此句为引用古人观点,而非“原文观点”。

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

D项,无中生有,“维护了异族和被征服者的统治”在原文中没有体现。

故选B。

2、CC项,“从正面论证了道德与政治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错误,从“正面论证”应为“从反面论证”。

故选C。

项,推断不正确。

该项忽略了原文最后一句话中的“在此之上”,孟子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出“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伦理化的倾向”这样的推断,不能忽略了孔子的作用。

故选D。

二、5、CC项,“‘京师’……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错误,文中说的是“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意思是“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京师”在文中指“朝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