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选择题训练
高三语文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选择题(107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选择题(107题)单项选择题1.“无为有岐路,儿女共沾襟”中哪一个字是错的?(C)A、为——违B、岐——其C、襟——巾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是什么意思?(B)A、早开的桃花B、新的桃符C、新年的寿桃馒头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国”是哪个朝代?(B)A、商朝B、陈朝C、唐朝4.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C)A、休说鲈鱼滋味,尽西风,季鹰归未?B、休说鲤鱼滋味,尽西风,季鹰归未?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5.苏东坡被贬岭南,照样享受生活,他有首诗写每天能吃到300颗水果,请问这是什么水果?(B)A、龙眼B、荔枝C、葡萄6.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该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瘦”是指什么花?(C)A、牡丹B、芍药C、海棠7.“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中的哪个字是错的?(B)A、搔——稍B、混——浑C、胜——剩8.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西辞”二字来看,作者的朋友要往哪里去?(A)A、向东去B、向西去C、辞别西方向黄鹤楼去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是什么意思?(A)A、碧绿B、寒冷C、寂寥10.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B)A、人生只合柳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B、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C、人生只合杭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11.请问“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班马”指什么?(B)A、有花纹的马B、离群的马C、以班固、司马迁喻人12.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中“谢将军”指的是谁?(B)A、谢安B、谢尚C、谢玄1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是围绕哪个民间故事展开的?(C)A、白蛇传B、梁山伯与祝英台C、牛郎织女14.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C)A、朱弦已为佳人绝,醉眼聊因美酒横。
B、朱弦已为佳人绝,老眼聊因美酒横。
C、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倾盆大雨水泄不通B. 翻箱倒柜遒劲调虎离山C. 奋不顾身毛遂自荐蹑手蹑脚D. 豁然开朗拈轻怕重比比皆是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交通越来越拥挤。
B.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C. 这部电影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他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观看。
D.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加强。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在学术会议上,我向您请教了一些问题,希望得到您的指导。
B.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我给您写一封信表示敬意。
C. 请问您能否给我提供一些资料,以便我更好地完成论文。
D. 您的建议非常中肯,我会认真考虑的。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脱颖而出。
B. 她的性格十分开朗,总能给人带来快乐。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文学巨匠”。
D. 在这次活动中,他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美丽的风景如画。
B. 他的成绩一鸣惊人。
C.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D.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们精心策划,终于取得了成功。
改后:他们精心策划,终于成功了。
B. 原句:我听说你生病了,心里很难过。
改后:我听说你生病了,心里很难过。
C. 原句: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改后: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D. 原句:他一直在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改后:他一直在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7.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听说你生病了,心里很难过。
(得知)B. 他的成绩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文学巨匠”。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高三高考试卷语文诗歌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 yuán zì dé)B.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C.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D.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年学生。
B.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十分出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任务。
D.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4. 下列对联中,符合对联格律要求的一组是:A. 春风化雨润万物,桃李芬芳满园香。
B. 雨打芭蕉心已伤,月照梅花倍思乡。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中的“作客”指的是______。
7.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8.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的“一岁一枯荣”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9.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文言文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为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为C.视为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知止而后有定B.见贤思齐焉焉能治之C.若火之始然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D.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3.下列句中的“尔”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若属皆且为所虏5.下列加粗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臣以险衅A.谨拜表以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臣以供养无主D.以弱天下之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感吾生之行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诸侯以惠爱为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泉涓涓而始流拔剑撞而破之D.将有事于西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州可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翼若垂天之云C.我腾跃而上举世非之而不加沮D.以五百岁为春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面对“师”字的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⑧/⑦B.①③/②⑤/④⑦⑧/⑥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D.①④/②③⑤/⑥/⑦⑧10.下列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齐孝公伐我北鄙。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巨擘(bò)蓓蕾(lěi)排难(nàn)解纷B.中(zhōng)伤莅(lì)临鞭辟(pì)入里C.曲(qǔ)解河沿(yán)余勇可贾(gǔ)D.蜚(fēi)声阜(fù)盛量(liáng)体裁衣答案:A(B中zhòng C曲qū D量liàng)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宽宏大量震聋发聩前倨后恭计日成功B.俯视即是连篇累牍心照不宣司空见贯C.以儆效尤通霄达旦偃苗助长席不暇暖D.瓦斧雷鸣含垢忍辱翻然悔悟曲意逢迎答案:D(“翻然悔悟”也作“幡然悔悟”)(斧—釜。
A震—振,成—程,“宽宏大量”也作“宽洪大量”;B视—拾,贯—惯;C霄—宵,偃—揠。
“席不暇暖”指座位还未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①走进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_____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③为防止市场大量流失,印度采取了既不_________WTO规定,又符合国内企业实际竞争能力的控制措施。
印度的经验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A.妨害仿造违反B.妨碍仿造违反C.妨碍仿照违犯D.妨害仿照违犯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可改为“指日可待”)A.“胸含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出口成章,文不加点....,这是写作的自由、自信与从容。
B.一个目不识丁....、从未离开过坎大哈省的难民对美国幽灵式战斗机作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这种飞机屠杀平民同屠杀军人一样凶狠。
C.现实“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高三语文选择题练习题

高三语文选择题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文化宝库中,最早的书法作品是A. 《孝经》B. 《周礼》C. 《诗经》D. 《尚书》2.下列古代文人中,谁是文房四宝中的“文”?A. 曹操B. 王羲之C. 王猛D. 王勃3.古代文人骚客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什么风格著称?A. 唐诗律诗B. 清代骈文C. 唐宋诗D. 高山流水诗4.古代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关汉卿D. 吴承恩5.文人墨客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经担任过唐朝的哪一个官职?A. 左司谏B. 右司郎中C. 司空D. 大理寺丞6.作为中国古代的两大文化瑰宝,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书法?A. 行书B. 草书C. 临摹D. 隶书7.唐代文人杜牧的名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迎凉”一词指的是A. 风B. 夜晚的凉意C. 月光D. 友人的到来8.古代文人爱英雄,下列哪一位英雄曾经成为了文人们钟爱的对象?A. 刘备B. 吕布C. 赵云D. 张飞9.下列古代文人中,谁的作品以楚辞最为著名?A. 屈原B. 杜牧C. 李白D. 陶渊明10.唐代文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写的是哪座名楼?A. 鹳雀楼B. 海底捞楼C. 蘑菇云楼D. 同仁楼二、完形填空题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除了以诗词题材广泛外,他们对于李白的素描和艺术才华同样表示亲近和喜爱。
李白的诗作___11___而又旷达,他的诗歌常常饱含着对于___12___情怀的强烈表达。
他的诗词___13___山水飞瀑,豪迈激昂,多以祭神、赞美大自然、抒发对国家大事的思想情感等题材,富有激情和___14___。
根据李白的作品和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他才情洋溢、举世无敌的诗篇中___15___角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也让很多后世的文人都对他深感崇拜和___16___。
11. A. 出人意料 B. 感人至深 C. 幽默诙谐 D. 精神抖擞12. A. 苦闷无奈 B. 温馨宁静 C. 宣泄情感 D. 神秘莫测13. A. 描绘 B. 夸大 C. 花哨 D. 庄重14. A. 意境 B. 叙述 C. 言辞 D. 人物15. A. 隐含 B. 主要 C. 次要 D. 重要16. A. 错愕 B. 惋惜 C. 喜悦 D. 感激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节选)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
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家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融入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其崇性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
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调和,从而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儒学学者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周易》中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尽管人与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为重要,但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
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
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将其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
历史上不少诗人、文学家都写过许多关于竹的诗文。
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竹曰:“竹解心虚即我师。
”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中将竹与君子的人格相比拟,道:“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
”从竹子的人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除了竹子以外,人们还将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它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者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B.儒家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C.儒学学者吸取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从而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
D.儒学并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讲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B.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抑制和制约作用。
C.文中苏州沧浪亭楹联表现出园主把自己与自然等同的陶然心情,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D.《周易》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其思想根源是儒家的比德思想。
B.人们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说明自然景物的自然美并不重要。
C.中国园林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D.唐代文人刘岩夫写的《植竹记》,把竹人格化,注重提取竹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儒家的物我同一、天人同一的思想。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①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指人心,使各民族文化元素。
②当代学者慨叹学子中文程度日低,开出来的药方常说“多读古书”。
其实目前学生中文之病已近膏肓,勉强吞咽几丸《孟子》或《史记》,实在是,无济于事。
③最新的医改方案要求,合理提高医生的技术性收入,以缓解大医院号源紧张,其他医院的现象。
A.水乳交融徒劳无益门无杂宾B.浑然天成徒劳无益门可罗雀C.水乳交融杯水车薪门可罗雀D.浑然天成杯水车薪门无杂宾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2016年4月2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的人口构成中,肥胖者首次超过羸瘦者。
B.7月24日8时,已经连续奋战15个小时的空降兵顶着高温酷暑赶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野猪湖,继续执行筑坝拦水,稳定野北闸口险情。
C.在里约奥运村阳台上,不同代表队挂上了不同的国旗和地区旗帜,原本看起来一样的公寓楼,立刻变得各具特色,容易辨识。
D.为改善南海海域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设施、海上应急救助力量以及船舶溢油反应力量不足的局面,交通运输部自2015年5月起在南海海域开工建设大型多功能灯塔,不断提高南海民用导航助航、应急搜救设施的建设力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书房书写,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①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②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
③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④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
⑤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
⑥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A.③⑤①⑥④②B.③⑤①②⑥④C.①③⑤④⑥②D.①⑤③②④⑥1.A 文章开头“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
2.C原文第三段末尾“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于自然的闲适心情”,“浑然一体”并不等于“等同”。
3.B原文结尾处“自然美的各种形式属性本身往往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的地位,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这并不能说明自然美不重要。
17.C水乳交融:水和奶汁融和在一起。
比喻关系密切,相交融洽。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徒劳无益:白费力气,没有一点好处或功效。
含贬义色彩。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是中性词。
门可罗雀:门前可张网捕雀。
后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门无杂宾:不胡乱结交朋友。
18.C(A项,句式杂糅,删去“据”;B项,成分残缺,可改为“执行筑坝拦水任务”;D项,搭配不当,“提高”可改为“加大”)19.B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融会贯通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凤毛麟角良莠不齐细嚼慢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1.C(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显然与语境不合。
因此,第一空应选“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
第二空指质量有好坏,应选“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合适。
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
)2.A (B项,搭配不当,“创业大街”和“同步启动”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掌握”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自救互救”后加“的常识”等;D项,结构混乱(或语序不当),“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没有下文,而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另起炉灶,应将“自从”移到句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