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福建省泰宁县 教案
第4课《福建省泰宁县》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第4课《福建省泰宁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技能目标:了解泰宁县的主要旅游资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当地是如何发展旅游业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福建省的泰宁县吗?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福建省泰宁县》;
二、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
师:课件出示福建省泰宁县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这里有哪些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你有哪些感受?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福建省泰宁县的自然环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泰宁县有哪些主要的旅游资源?他们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读图说出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降水等自然情况。
-了解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知道泰宁县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了解泰宁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福建省泰宁县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泰宁县的旅游资源开发。
2.教学难点:-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通过展示福建省泰宁县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学习-地理位置:展示福建省政区图和泰宁县地形图,让学生指出泰宁县的位置,并描述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地势地形:引导学生观察泰宁县地形图,分析其地势地形特征,了解丹霞地貌的分布情况。
-降水:结合地图和数据资料,让学生了解泰宁县的降水情况,并分析其对水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自然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泰宁县的“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自然魅力。
-文化景观:介绍泰宁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如泰宁古城、尚书第等,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开发:展示泰宁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态保护:介绍泰宁县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旅游业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4.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教案

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目标:1.了解丹霞地貌的成因和特点2.根据地图了解泰宁县的具体位置3.了解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了解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和保护措施教学重点:1.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教学难点:1.泰宁县是如何发展旅游业的2.发展旅游业对泰宁县当地产生的影响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福建省泰宁县丹霞地貌景观照片,导入新课。
强调泰宁是世界遗产地。
P22.结合图文资料,介绍丹霞地貌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P33.利用泰宁县简图,引导学生观察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简述泰宁县的气候特征。
P44.利用照片,分别介绍泰宁“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强调泰宁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P55.利用照片,简单介绍泰宁古城和甘露寺,说明泰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强调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
P66.知识拓展:结合图文资料,简述泰宁县的资源保护策略。
P77.按时间线简述泰宁县的旅游开发历史及特色。
P88.结合图文资料,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分析旅游开发对泰宁县的影响。
P99.结合图文资料,从划定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线、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力度等多个方面介绍泰宁县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泰宁县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的意义。
P102.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113.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一.泰宁县的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1.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特征二.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1.自然景观2.文化历史三. 旅游资源的开发1.开发历史2.开发特点3.旅游开发对当地的影响四.旅游资源的保护1.保护措施2.意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福建省泰宁县》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福建省泰宁县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难点:对福建省泰宁县具体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直观演示法:展示福建省泰宁县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福建省泰宁县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
2.准备福建省泰宁县的介绍性文字材料。
3.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福建省泰宁县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对福建省泰宁县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简要介绍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福建省泰宁县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泰宁县的位置。
然后,教师结合地图和图片,详细讲解福建省泰宁县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福建省泰宁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福建省泰宁县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学生对福建省泰宁县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泰宁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获取有关泰宁县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泰宁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旅游资源。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关泰宁县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等有关泰宁县的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泰宁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地理信息,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地理信息。
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关泰宁县的信息。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泰宁县有哪些旅游资源?”“为什么泰宁县会成为旅游胜地?”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泰宁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福建省泰宁县》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福建省泰宁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福建省泰宁县》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地方课程。
本节课通过介绍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福建省泰宁县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福建省泰宁县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泰宁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结合板书设计,生动形象地展示泰宁县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泰宁县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问题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泰宁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5.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阐述本组对泰宁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分析。
6.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泰宁县的特点,强调重点知识。
中图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4节福建省

中图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4节福建省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传授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连合相关图文资料明白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性。
2.连合相关资料明白泰宁县旅游业的成长。
二、历程与要领连合相关资料明白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辟和保护。
三、情绪、态度、代价观激发酷爱故乡,建设美丽故乡的情怀。
四、传授重难点重点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性。
难点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辟和保护措施。
传授历程:【新课导入】西席:同砚们,你见过丹霞丹霞地貌吗?丹霞是一个具有环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红层地貌类型。
泰宁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本日,我带大众一起走进福建泰宁县明白一下泰宁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明白一下丹霞地貌。
(板书)福建省泰宁县【自主学习】请同砚们连合课本P83-P87,完成下列要求。
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1.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
2.阵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端为丹霞地貌 ,东南侧为低山丘陵。
3.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民风候 ,为主其特点是夏季无酷热,冬季无严寒,四季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匀气温为17℃。
4.拥有举世罕见的“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窟窿博物馆”三大异景,在2019年与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答应到场《世界遗产名录》。
二、旅游资源的开辟1.泰宁现已成为以水上丹霞、峡谷群落、窟窿异景、原始形态为主要景观,集玄妙性、多样性、休闲性、文化性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2.经济布局具有“旅游、大产业、大成长”。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泰宁明确划定了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限,界限的划定思虑到了环境保护的因素,丹霞地貌漫衍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完整性。
在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同时,还增强了古城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力度。
【小组探究】探究泰宁县的地理概况读“泰宁县略图”及景观图,完成下列探究活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4节福建省泰宁县教案

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4节福建省泰宁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泰宁独特的丹霞自然地貌景观和文化景观。
2).了解泰宁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3).了解泰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
2、能力目标1)、通过图示法学习泰宁旅游资源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读图能力;2)、组织,整合地理信息的技巧,分析地理案例的能力,协作完成任务的才能;3)、善于区分各地理事物的关系,懂得界定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利弊的结果;4)、用联系、发展、辨正的理念分析各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解决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阐述泰宁旅游资源内涵,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相互储存关系的正确意识和生态价值观;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鉴赏能力;3)、加深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树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泰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2、难点:泰宁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1、导语:“佛踏墙”哪个省的饮食文化?“武夷山”是哪个省的自然景观呢?3、揭示课题:福建省泰宁县板书: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活动1:探究福建省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有哪些特点1、阅读课文及读图,讨论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地形、气候特征:①、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特点是什么?②、泰宁县的三大奇观是什么?。
2、小结讨论:①、位置:福建省的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③、地貌:西北端为丹霞地貌,拥有世界罕见的“水上丹霞”,东南为低山丘陵。
④、气候:降水多,水资源丰富;⑤、三大奇观: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显示自然景观图片:“丹霞石柱——情侣峰”“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壁龛式洞群——天穹岩)4、讨论:泰宁的文化景观的特征是什么?①、显示图片:泰宁古城、石碑、甘露岩寺等和“汉唐古镇、两宋名城”;②、显示文字内容:清·释最弱诗:“怪石都从天上生,活如神鬼伴人行,海天内外佳山水,到此难容再作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泰宁独特的丹霞自然地貌景观和文化景观。
2).了解泰宁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3).了解泰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图示法学习泰宁旅游资源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读图能力;
2)、组织,整合地理信息的技巧,分析地理案例的能力,协作完成任务的才能;3)、善于区分各地理事物的关系,懂得界定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利弊的结果;4)、用联系、发展、辨正的理念分析各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解决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阐述泰宁旅游资源内涵,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相互储存关系的正确意识和生态价值观;
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鉴赏能力;
3)、加深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树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泰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2、难点:泰宁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1、导语:“佛踏墙”哪个省的饮食文化?“武夷山”是哪个省的自然景观呢?
3、揭示课题:福建省泰宁县
板书: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
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
活动1:探究福建省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有哪些特
1、阅读课文及读图,讨论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地形、气候特征:
①、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特点是什么?
②、泰宁县的三大奇观是什么?。
2、小结讨论:
①、位置:福建省的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
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③、地貌:西北端为丹霞地貌,拥有世界罕见的“水上丹霞”,东南为低山丘陵。
④、气候: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⑤、三大奇观: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读书看图、充分查阅《地图册》讨论泰宁县旅游资源有哪些?并完下列表格类型存在环境代表景点备注
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
3、显示自然景观图片:
“丹霞石柱——情侣峰”“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壁龛式洞群——天穹岩)
4、讨论:泰宁的文化景观的特征是什么?
①、显示图片:泰宁古城、石碑、甘露岩寺等和“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②、显示文字内容:清•释最弱诗:“怪石都从天上生,活如神鬼伴人行,海天内外佳山水,到此难容再作声。
”
5、小结显示表格填写内容
类型存在环境代表景点备注
自然景观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的河谷盆地,400多条峡谷间。
丹霞地貌(情侣峰)、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天穹岩)、船岩洞等。
2010年与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并列
《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文化古城、遗迹、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文学遗产、诗词歌赋、风土民情记录等。
泰宁古城、甘露岩寺、石碑、泰宁城内公园等。
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
清•释最弱诗:“怪石都从天上生,活如神鬼传闻人行,海天内外佳山水,到此难容再作声。
”
(第2课时)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泰宁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那么,聪慧的泰宁人民是如何利用这些重要的资源,造福当地人民的呢?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遇到什么难题,泰宁旅游资源的保护思路又是如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该问题。
活动2:探究福建省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发
1、读书讨论: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了哪些旅游项目?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3、小结:
①1980年国家在泰宁县修建了10万千瓦的水电站,形成了人工湖-金湖;
②2005年泰宁县被批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被批准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③泰宁已成为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生态为主景观,集奇异性、多样性、休闲性、文化性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④经济结构: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
活动3、讨论如何保护旅游资源
1、读书讨论:福建省泰宁县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3、小结:
①、确定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界线;尽量避免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保护丹霞地貌分布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完整性;
③、加强古城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力度;
三)、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
1、福建省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①三大奇观: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泰宁古城、石碑、甘露岩寺等和“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2、福建省泰宁县旅游资源开发
3、保护旅游资源
四)、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作业: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
第二课时作业: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自主阅读和作业开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了解本课内容总体框架,也引导学生学会在标题上思考做文章。
在这基础上细化设问,明确基础知识。
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成功回答。
这节课的亮点就是精心设计了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