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合集下载

四校联考答案

四校联考答案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 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1.(3 分)C【解析】A 项“后者尤其重要”无中生有;B 项“强烈的自我色彩与独特的个性风格,会使一封家书成为……优秀作品”,逻辑关系判断错误;D项“就能产生共鸣”,条件关系判断错误。

2.(3分)A【解析】“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无法推断得出。

3.(3分)C【解析】A项,《给亡妇》“旨在证明”家书创作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而不是朱自清家书创作的艺术风格;B项“在影响收信人的基础上”错,错误地理解收信人与鉴赏者关系;D 项“最终导致”,强加因果。

4.(4分)【答案示例】①首先揭示出传统家书日渐式微的现状;②接着通过与网络符号、网络交流不足之处的对比,阐述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凸显重视家书文化的迫切性;③最后立足于家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呼吁让家书文化融入生活。

(①③各 1 分,第②点 2 分。

)5.(6分)【答案示例】①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读“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部分史实。

②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可以启发鉴赏者积极面对磨难。

③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曾国藩在家书中既引用谚语,又联系自身经历,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每点 2 分,其中认知价值的理解与曾国藩家书的具体体现各 1 分)6.(3分)B【解析】“年轻人们对传统孝道的忽视”错,长根其实也孝顺,只是不够理解麻婶。

7.(3分)D【解析】“直接呈现了今日村庄的清冷荒芜”错。

对荒地的描写属于正面描写,但通过回忆昔日村庄生机与活力来表现今日村庄的荒芜则是反衬。

8.(4分)【答案示例】①以王大明对麻婶的不解与阻拦,衬托麻婶对种地的坚决;②王大明年过六旬,却不得不担起村官的职责,侧面交代了乡村人口老龄化及空心化的社会现实。

广东省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

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

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书愤宋·陆游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1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1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邑商”。

1928年10月13日,当年繁华的都邑废弃3000余年后,董作宾带人在安阳小屯挖下一铲浮土,拉开了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

90年后,我们隆重纪念殷墟,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丰富的地下遗存,更因为它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并成为世界遗产,让我们实现了与世界其它文明的对话。

证实商王朝的存在并非易事。

2000多年前,司马迁坚定地写下《史记·殷本纪》。

然而对于这个比自己还早千年的王朝,司马迁除了记录王位世次,并无过多描述。

当上世纪初疑古派纵横史学之时,商王朝是否真的存在过,甚至也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疑问。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殷墟发掘的宫殿宗庙基址、王陵大墓,尤其是1936年临近收工时偶然遭遇的那一坑埋藏着1.7万片记录商王活动的刻辞甲骨,为商王朝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

1950年以后,发掘继续,证据延伸。

布局严谨的“大邑商”逐渐清晰。

复杂的路网、超过2000米的人工水渠,以及分布在近侧的居民点,勾勒出都邑的繁荣。

无数的陶器、青铜器、玉器从居民点和居民点附近的墓葬中清理出来。

商王朝从此不再停留在司马迁的区区三千言,而是可以放心谈论的真实历史。

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学。

1928年,随着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殷墟发掘终于在万众期待中登场。

殷墟发掘不同于前,首先是选点本身与中国传统学术相衔接。

当时甲骨文已经发现近30年。

殷墟作为甲骨文出土地为学术界所知也已经20年,发掘殷墟已经是以金石学为核心的整个学术界的期待。

其次,殷墟发掘是中国官方学术机构组织的活动,除第一次发掘者是董作宾外,随后的发掘由受过现代西方田野考古学训练的李济、梁思永主持。

第三,殷墟的发掘是连续性的。

从1928年开始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共实施10次发掘。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

”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

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选自《家书的审美风格》)材料二: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

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

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

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

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

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化学命题学校:深圳中学定稿人:深圳中学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并用2B铅笔填涂相关信息。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Mn-55 Fe-56Co-59 Cu-64 Ag-10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B.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保护环境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K+、CN-、Cl-B.Ba2+、K+、OH-、NO-3C.NH+4、Na+、SO2-3、ClO-D.Na+、Al3+、HCO-3、SO2-43.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铜作电极电解KCl溶液:2Cl-+2H2O H2↑+Cl2↑+2OH-B.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 +NO-3+4H+= Ag++NO↑+2H2OC.少量Mg(OH)2溶于FeCl3溶液中:3Mg(OH)2+2Fe3+=2Fe(OH)3+3Mg2+D.大理石溶于稀醋酸:CaCO3+2H+=Ca2+ +CO2↑+ H2O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pH=2的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01 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 N AC.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 N AD.14 g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 N A5.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A.制钠:以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熔融的NaClB.炼铜:电解精炼黄铜矿得到纯度为99.9%的铜C.制硅:用一氧化碳还原二氧化硅得硅D.制铝:电解液态氯化铝得铝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铜粉与浓硝酸反应的NO2B.用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选用酚酞作指示剂C.在空气中蒸干硫酸亚铁溶液可以得到绿矾(FeSO4·7H2O)D.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酒精和水 B.干燥氨气C.配制0.1000 mol/L的食盐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8.柠檬烯的结构可表示为,关于柠檬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在同一平面上B.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是苯乙烯的同系物D.该物质易溶于水9.NO催化O3生成O2的过程由三步基元反应构成:第一步:NO(g)+O3(g)=O2(g)+NO2(g) △H1 ;第二步:NO2(g)=O(g)+NO(g) △H2 ;第三步:O(g)+O3(g)=2O2(g) △H3 。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

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

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优。

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色。

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阅,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年8月18日)材料二: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

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棋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市场调研机构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

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

四校语文最终版参考答案

四校语文最终版参考答案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2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1. D【解析】A.“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保护,挽救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混淆时态,原文是“号召国际社会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濒危语言面临的困境,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关注”。

B.“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快过濒危动植物”混淆时态,原文是“将快过濒危动植物”;“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相比,保护语言多样性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无中生有,原文未体现。

C.“这样就能够避免……的情况”说法绝对,根据原文,避免该情况的前提是“如果使用到位”。

故选D。

2.B【解析】A.“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这是“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的作用。

C.“因此语言的使用应以实际需要为准”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仙岛人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语言都以实际需要为准”,未说明原因。

D.“资源和社区支持”无中生有,材料二未提及。

故选B。

3.A【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语言是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濒危语言。

A项论证的是方言的演变或分歧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关系。

故选A。

4.①首先以《岳麓宣言》的发布引出濒危语言保护现状堪忧的问题。

②然后列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事例,从语言存档和互动学习两方面论证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

③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的不足,呼吁人们为濒危语言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①②③梳理文脉各1分,论证方法1分。

)5.①政府采取硬性措施,为仙岛语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

②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以便记录、传承和保护仙岛语。

③利用新兴数字技术,为仙岛语建立数据库,提高仙岛语的存档速度和能力。

④语言使用者转变观念,提高仙岛人使用母语的热情。

(每点2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6. C 【解析】徐老板收下两块鸡血石是为了让于瑞军心安理得地接受赠石,这是一种礼尚往来,体现了徐老板对他人的尊重与友善。

7. B 【解析】于瑞军“大吃一惊”中蕴含的心理不是惊喜,而是震惊和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

”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

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凡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

欣赏朱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兀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之情。

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

家书中感叹词“呜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横流。

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家书的审美风格》)材料二: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

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

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

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

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

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

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

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

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

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

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

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

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材料三: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

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

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

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

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

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

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

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解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枚认为“法古”和“著我”都应成为家书创作的原则,后者尤其重要,否则就会有敷衍之弊。

B.家书创作过程中,强烈的自我色彩与独特的个性风格,会使一封家书成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C.家书的个性风格因创作主体抒情需求而异,有的平淡深沉,有的涕泪纵横,其中并无优劣之别。

D.若能整体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能产生共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B.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C.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D.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传统家书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情感并不都能用键盘打出来,青年人还应坚持手写家书。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A .B .C .D .4.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4分)5.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6分)“十八①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

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

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②自馁也。

”【注】①十八:十八日②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地王刚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

那也配叫地吗?窄窄的一条,像一块长布匹,风大点就能吹起来。

这年头,还缺地吗?村里的壮劳力都跑光了,他们像一群嗅到肉味的乌鸦,呼啦啦往城市飞去。

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打理,长满了荒草,成了飞禽走兽的乐园。

就拿麻婶家来说吧,自从长根带着媳妇儿子进城后,大多数地都撂荒了。

长根撇撇嘴说,荒就荒吧,能值几个钱?随便做点工,一年的粮食就赚回来了。

儿大不由娘了,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逼儿子儿媳回村种地吧。

要知道,长根在城里干架子工,一天能挣几张大票子。

长根是个孝子,隔三岔五给麻婶打钱,叫麻婶放开胆子用,啥也不要操心,想吃就吃,该喝就喝。

话虽如此,可麻婶坐不住。

长根说,坐不住也无所谓啊,可以种种花,走走亲戚,唠唠嗑,一天的光阴不就混过去了?对于老年人来说,混光阴没什么不好,相反,有福的老人才有资格混光阴呢。

换句话在影响收信人的基础上旨在证明传统家书的教育功能实质上是教化《给亡妇》深情平实的记叙朱自清家书创作的艺术风格写法在共鸣中使鉴赏者净化情感、升化灵魂优秀家书精神内核是真善美鼓舞其他的鉴赏者网络符号中的智慧闪光消失一般都会最终导致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说,麻婶是有福的,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不愿混光阴,而是瞄上了马鞍山那片瘦地,动不动往上面跑。

她经常提着锄头,背上背篼,别上镰刀,弯着腰,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爬上马鞍山。

从后面望去,她佝偻的背影就像一只黑蜘蛛,咬着丝线一样的小路,摇摇晃晃往上爬。

风呼啦啦吹起来,人们不禁为她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担心被风吹起来,从山上飞落下来。

村主任王大明看不下去,劝麻婶说,老婶子,你闲得骨头生锈?有福不享,天天往山上跑,那上面有金子银子?麻婶就笑,有屁的金子银子,满山都是石头。

王大明说,婶子,村里有那么多荒地,你想种哪块就种哪块,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想怎样种就怎样种,为啥非要去马鞍山?麻婶听不进去,朝王大明笑了笑,转身向马鞍山走去。

王大明扯着嗓子喊她,她也懒得理,弯着弓一般的脊背,沿着丝线般的小路往山上爬。

风吹动她的头发,像一棵开满百花的树。

天天看着麻婶爬山,王大明心惊胆战,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万一有个闪失,可是要人命的啊。

作为村主任,他得为老百姓负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麻婶送命吧。

这年头,年轻人都疯了,像闹哄哄的马蜂,争先恐后往外飞,村子里只剩下几根老骨头,没精打采地熬着日子。

这村主任,他早已当够了,可还得当着,除了他没人干。

比起其他人来,他还算年轻,能吃能做能走。

事实上,王大明知道,他已经老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还不老吗?泥巴快埋到脖子了啊。

可是,再老也不能说老,村里那些老家伙比他老多了。

王大明给长根打电话,叫他管管麻婶。

长根给麻婶打电话,叫她好生待着,不要给他添乱,不要让村里人戳他的骨头。

麻婶不争辩,无论长根说什么,她都说好。

长根越说越生气,批评麻婶死脑筋,过惯了苦日子,连享福都不会,以后不要再上山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