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结果
教育部关于下达2008―200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下达2008―200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9.12.21•【文号】教技函[2009]91号•【施行日期】2009.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关于下达2008-200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教技函[2009]91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你们报送的有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版)收悉。
根据专家立项评审意见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意见,经研究,现将2008-200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计划下达给你们(详见附件),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工程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条件与资金必须切实落实:依托“985工程”和“211工程”计划的高等学校建设的工程中心,其建设经费由所在高校的“985工程”和“211工程”相关平台建设经费中支出;依托地方高校组建的工程中心采取省部共建的方式,其建设经费由所在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落实和自筹。
二、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依托高校依据确认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组建方案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及时启动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报告。
建设期间,我部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
三、工程中心的建设期为2~3年。
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及时申请验收。
不能及时验收的应行文说明原因,申请延期验收。
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我部将正式授牌。
对于优秀的工程中心,我部将优先推荐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
附件:2008-200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计划教育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9.10.10
•【文号】教技函〔2019〕71号
•【施行日期】2019.10.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
法》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
教技函〔2019〕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适应新时代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我部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技〔2004〕2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同步制定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有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教育部
2019年10月10日
附件: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
》。
五分分差内-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分析

前面:16;并列:4;后面:39
灯
复旦大学(17) 吉林大学(20) 重庆大学(20) 中国人大(26)
北理工(26) 湖南大学(26) 哈(38) 兰州大学(38) 燕山大学(46) 天津理工(49) 南京邮电(49) 浙江工业(49) 华中师大(49) 陕西师大(49) 沈阳航空(64) 江南大学(64) 武汉科大(64) 扬州大学(64)
力学
100
90
85
80
83
81
80
80
78
78
78
70
60
灯
前面:1;并列:0;后面:6
灯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0 90
80 79797978787875757575757575757575737373737171707070707070707070
70 60
前面:6;并列:9;后面:15
灯
建筑学
北科大(22) 东北大学(22) 东南大学(22) 合肥工大(22) 国防科大(22)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0
90 86 86 84
81 81 80 80 80 80
80
77 77 76 76 76 76 76 76 76
70
60
灯
前面:3;并列:1;后面:13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0
91
90
88
86
80
机械工程
100
90 80
70
60
84 84 83 83 82 82 82 82 80 80 80 80 78 78 78 78 77 77 77 77 77
前面:4;并列:3;后面:13
灯
浙江大学(6) 湖南大学(6)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度报告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度报告一、引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教育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本报告旨在总结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中心概况2.1 中心任务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1.进行教育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提供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3.开展教育工程师培训与认证;4.推广教育工程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中心组织架构中心下设多个研究所和部门,包括:1.教育工程技术研究所2.教育信息化研究所3.教育工程师培训中心4.教育工程应用推广部三、工作成果3.1 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在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开发了一套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多种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研发了智能教室系统,实现了教室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记录;•推出了教育APP,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推荐和学习进度跟踪功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3.2 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为教育部及全国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具体包括:•提供教育信息化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帮助教育机构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为教育机构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交流平台,促进教育工程技术的分享与交流。
3.3 教育工程师培训与认证中心积极开展教育工程师培训与认证工作,培养了一批具备教育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训内容包括:1.教育工程技术基础知识;2.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3.教育工程项目管理等。
3.4 教育工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通过多种方式推广教育工程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举办教育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展示活动,分享成功的应用案例和经验;•发布教育工程技术应用指南,指导教育机构如何有效地应用技术提升教育质量;•组织教育工程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促进教育工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冶金
27
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医药卫生
28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医药卫生
29
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
医药卫生
30
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制造业
技术领域
1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6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重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
制造业
37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
资源环境
38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
39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
40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
资源环境
41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序号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高校
技术领域
1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
材料
2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材料
3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
4
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
材料
5
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
6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
3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评估工作的通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评估工作的通敬启者,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3年度评估工作即将展开,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确保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一直以来致力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为了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工程建设,每年我们都会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评估,以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2023年度评估工作将分为几个环节,包括自评、外评、总结和反馈等。
首先,我们将自己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创新能力、学术影响力等方面。
在自评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组织外部专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估,以获得更客观准确的评价。
通过内外部评估的对比,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促进工程研究中心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评估,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
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搜集和整理数据,包括经费使用情况、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情况等。
同时,我们也将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人员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和意见。
我们鼓励内部员工积极参与评估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和反馈,以期获得最准确的评价结果。
评估结果将在评估工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将详细介绍中心的工作情况、评估结果和发展建议等内容。
同时,我们也将把报告提交给教育部,以供领导层进行评估、决策和指导工作。
通过评估工作,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机制,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计划,努力实现中心长远发展的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的教育和工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根据PDF整理)

353
2024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595
3304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449
2592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525
3111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693
3726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354
2030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460
2676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403
2305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919
4777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863
4353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811
4137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284
1617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802
4091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821
4172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849
4281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109
695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等级
A+ A+ A+ A+ A A A AB+ B+ B+ B+ B+ B+ B C C A+ AAB BC+ C AAB+ B+ B B BC+ C C CB+ B BBA+ AAB+ B+ B B C+ A+ B+ B+ B+ B+ B B
791
4043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841
4245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330
1851 10075 河北大学
30
200 10075 河北大学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管理,规范工程中心定期评估工作,引导激励高质量发展,根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评估是工程中心建设运行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重点检查工程中心评估周期内的运行情况,其目的是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质量,促进发展。
评估内容包括工程技术研发能力与水平、成果转化与行业贡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运行管理能力。
第三条评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靠专家、注重实效、动态调整、以评促建,采取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定量评估以每年度提交至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为准。
评估工作分为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三个阶段。
第四条正式开放运行(从验收通过发文第二年1月1日算起)满三年的工程中心,原则上都应参加五年一周期的评估,未满三年的工程中心可自愿申请参加评估。
第二章评估职责第五条教育部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工程中心评估细则和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参评工程中心名单,安排评估任务,建立评估专家库并遴选评估专家,组织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和发布评估结果,指导、评价和监督评估机构的工作,受理对评估机构和评估工作的实名异议。
第六条评估机构应具备组织实施评估工作的条件,能够按照本细则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并对评估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严格保密。
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评估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并报教育部批准,受理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总结评估工作,提交评估报告,建立评估工作档案并按期向教育部移交。
第七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以下称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所属高等学校编制评估相关材料,做好工程中心评估准备工作。
第八条工程中心依托高等学校负责为工程中心评估提供支撑和保障,组织工程中心编制评估相关材料,并对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大型结构安全
长安大学
13
光伏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
14
核电技术
清华大学
15
环境热工技术
山东大学
16
建筑钢结构
同济大学
17
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
安徽建筑大学
18
建筑物检测与加固
武汉大学
19
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
福建师范大学
20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河海大学
21
矿山地下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
22
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设备
附件
2019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结果
1、优秀类教育部工程中心名单(按工程中心名称拼音排序)
编号
工程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产业用纺织品
东华大学
2
大型地下洞室群
山东大学
3
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
吉林大学
4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
武汉纺织大学
5
海洋油气开发与安全保障
中国海洋大学
6
航空航天电源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建筑节能
清华大学
8
生物采油
华东理工大学
9
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
南京大学
10
水利工程仿真与电及制冷
上海交通大学
12
岩土钻掘与防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良好类教育部工程中心名单(按工程中心名称拼音排序)
编号
工程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吹填造陆与滨海软土工程技术
天津城建大学
2
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
同济大学
3
道路灾变防治及交通安全
长沙理工大学
4
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
东南大学
5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
北京师范大学
6
电力安全与高效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7
电能质量
安徽大学
8
电网安全监控技术
长沙理工大学
9
多相分离技术与装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
防沙治沙
北京师范大学
11
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1
输变电新技术
湖南大学
42
隧道及地下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43
糖业及综合利用
广西大学
44
天然气开发
西南石油大学
45
土木信息技术
同济大学
46
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
西安石油大学
47
西部煤矿安全
西安科技大学
48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兰州理工大学
49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
天津工业大学
50
亚麻加工技术
齐齐哈尔大学
51
油气加工新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52
油页岩综合利用
东北电力大学
53
针织技术
江南大学
54
中子应用技术
兰州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23
矿山生态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4
矿山生态修复
中国矿业大学
25
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
武汉大学
2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陕西师范大学
27
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
河南理工大学
28
煤转化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
29
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
华中科技大学
30
气体能源开发与利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1
清洁能源化工技术
清华大学
32
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
暨南大学
3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三峡大学
34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
重庆交通大学
35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
重庆交通大学
36
生态染整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37
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
安徽工业大学
38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9
食品生物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
40
疏浚技术
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