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龙腾虎跃》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龙腾虎跃》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龙腾虎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龙腾虎跃》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激昂,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较为简单,旋律起伏较大,第二部分节奏复杂,旋律变化丰富。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节奏和旋律演奏存在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龙腾虎跃》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和旋律部分。
2.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互相鼓励。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歌曲所传达的团结奋进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3.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4.乐谱:《龙腾虎跃》的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民族音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龙腾虎跃》,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示范过程中,注意展示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部分歌词进行演唱。
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此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高演唱技巧。
《龙腾虎跃》教案02

龙腾虎跃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龙腾虎跃》,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中国民族乐器及打击乐器鼓的丰富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表现的不同作用。
2、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指导学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手、脚为主旋律伴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乐曲题目中的“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体会更深层面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节奏。
教学难点:让学生模仿鼓乐演奏的节奏,为主题旋律伴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实物(小堂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结构构成。
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2、引导学生感受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鼓能带给大家什么感受?什么场合会用到鼓?他有什么作用?并邀请学生学打一个鼓点节奏:3、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
出示图片(在2003年9月,香港举办了鼓乐节群英会,中外鼓王云集,这是演出时的盛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这首乐曲荣获二十一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曲《龙腾虎跃》。
二、讲授新课:1、简介作曲家、作品:作曲家:李民雄,浙江嵊州人。
民族音乐理论家、鼓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等。
作品简介:《龙腾虎跃》是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的。
是一首鼓乐曲,表现的是欢庆节日的场面,分为三大部分。
2、欣赏引子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讨,边聆听边思考问题:分段欣赏、思考并讲解。
◎引子的鼓声速度有什么变化?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情绪如何?请学生学习一个小节奏:XXX XX | XX X ||并变换速度打节奏,感受鼓声变化的气氛。
◎第一部分分为几段?完整聆听第一部分的旋律,感受情绪怎样?每一段的速度、情绪、场面、乐器分别是什么?◎可跟着音乐演唱主题旋律乐谱。
龙腾虎跃-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龙腾虎跃-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龙腾虎跃”的形象2.能够正确理解“龙腾虎跃”的音乐形象表现方式3.学习欣赏中国钢琴家郎朗与乐队演奏的《龙的传人》4.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1.龙腾虎跃的形象表现方式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2.郎朗与乐队演奏的《龙的传人》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表现“龙腾虎跃”的音乐形象教学方法听、演、评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氛围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龙腾虎跃”的气息和美妙的音乐。
第二步:讲授“龙腾虎跃”的音乐形象表现方式1.呈现形象。
通过显示“龙腾虎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龙腾虎跃”的形象意义。
同时说出“飞檐走壁”、“踟蹰不前”等词汇,加深对“龙腾虎跃”的理解。
2.呈现音乐。
播放音乐《龙的传人》,通过演示方式讲解如何听懂龙腾虎跃在音乐中的表现方式,如高亢的音调、强烈的节奏和变化莫测的音乐效果,加深对“龙腾虎跃”的感性认识。
第三步:学习欣赏郎朗与乐队演奏的《龙的传人》1.播放视频。
放视频《龙的传人》,演示郎朗指挥乐队演奏。
2.分析曲子。
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曲子,分段剖析各个乐器的演奏方式、强度和节奏等细节。
3.评价。
根据学生的意见和感受,让学生表达对这首曲子的评价和感受,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第四步:小组活动分小组进行各种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编曲,让学生穿上展示的服饰,模拟龙腾虎跃的动作。
第五步: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论文,关于“龙腾虎跃”在音乐中的表现方式和意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龙腾虎跃”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音乐《龙腾虎跃》教案

音乐《龙腾虎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器乐欣赏》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民族器乐合奏曲《龙腾虎跃》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龙腾虎跃》的创作背景、演奏形式、音乐结构及所使用的民族乐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龙腾虎跃》的基本旋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认识我国民族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族乐器的识别与演奏方法;音乐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龙腾虎跃》的基本旋律欣赏;民族乐器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龙腾虎跃》的演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2. 新课导入:介绍《龙腾虎跃》的创作背景、演奏形式、音乐结构及所使用的民族乐器。
3. 旋律欣赏:引导学生聆听《龙腾虎跃》的基本旋律,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击掌。
4. 民族乐器识别:展示各种民族乐器,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及演奏方法。
5. 例题讲解:分析《龙腾虎跃》中的音乐结构,如主题、副歌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用学到的民族乐器演奏《龙腾虎跃》的基本旋律。
六、板书设计1. 《龙腾虎跃》2. 内容:创作背景演奏形式音乐结构民族乐器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龙腾虎跃》中的音乐结构,画出旋律线。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民族乐团,深入了解民族音乐,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民族乐器的识别与演奏方法;音乐结构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旋律欣赏;《龙腾虎跃》的基本旋律教学。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旋律欣赏、民族乐器识别、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4. 作业设计:分析《龙腾虎跃》中的音乐结构,画出旋律线。
音乐《龙腾虎跃》六年级教案

音乐《龙腾虎跃》六年级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龙腾虎跃曲的基本知识;2.掌握曲目的节奏、旋律和音色特点;3.能够演奏并合唱《龙腾虎跃》。
2. 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2.乐理知识3.合唱和演奏3. 教学重点1.曲目的节奏特点;2.色彩丰富的音色。
4. 教学难点1.合唱的多个声部协调;2.手指及唇齿协调。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播放音乐《龙腾虎跃》并进行欣赏;2.准备乐器;3.准备合唱曲目《龙腾虎跃》。
2. 教学步骤第一步:欣赏音乐《龙腾虎跃》1.听音乐,寻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2.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心中对音乐的感受。
第二步:学习基本乐理知识1.指导学生了解音乐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2.给学生讲解音符、节拍的概念;3.分步教授如何演奏乐曲。
第三步:学习合唱曲目《龙腾虎跃》1.指导学生演唱基础唱法;2.教授《龙腾虎跃》的歌词及所唱乐曲;3.练习细节,让整个乐队能够协调。
第四步:引导学生表演1.让学生自主排练;2.安排合唱表演。
3. 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2.一定要注意合唱队员的协调,以便演奏出完美的效果。
三、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评价。
例如:1.完成练习;2.演唱合唱曲目的质量;3.协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龙腾虎跃”作为中国传统乐曲,是六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曲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1.学生乐理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2.需要通过适当地调整来增强学生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更加有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表演方面的细节,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龙腾虎跃》教案

龙腾虎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其对鼓文化的兴趣。
2. 通过欣赏鼓乐《龙腾虎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情感,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让学生尝试着模拟激越的鼓声,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音乐伴奏。
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音乐主题伴奏。
2.模仿第二部分鼓的节奏,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材分析:《龙腾虎跃》的作者是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鼓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雄。
乐曲的引子是在阵阵喧闹的锣鼓声衬托下,先由吹管乐器奏出la的长音,紧接着出现上方五度长音mi,最后在一阵激越的鼓声后,进入音乐的主题。
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羽调式,节奏欢快,曲调明快、跳跃,配以吹管乐高亢、嘹亮的音色,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感觉。
在这之后紧接的是一段悠扬的旋律,由唢呐吹奏而成,极富歌唱性,节奏舒展、旋律优美。
第二部分是鼓的独奏,紧密的鼓点,仿佛是即将离弦的箭,鼓声激越、情绪激昂,速度由慢到快,强弱变化莫测,十分扣人心弦,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棒子等乐器的加入,使得乐声更加激昂,迸发出了无限的激情和生命力。
第三部分的音乐又回到了开始部分的主题。
乐曲的结尾节奏拉宽,速度逐渐转慢,鼓声更加悦耳动听,最后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激越的鼓声将人们带入了欢天喜地的庆祝场面,鼓舞起了人们奋发向上的冲天干劲。
整支作品气势澎湃、激情洋溢,奏出了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龙腾虎跃的繁荣景象,描绘出了祖国日益强盛壮大的美好前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台湾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龙的传人》视频。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生:《龙的传人》。
师: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生:我为自己是“龙的子孙”和“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生: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身上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师: 这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把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连接在了一起,令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并激励着我们勇于拼搏、奋发向上。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龙被我们中国人所崇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鼓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雄创作的乐曲《龙腾虎跃》。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4美好祝愿《聆听 龙腾虎跃》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4美好祝愿《聆听龙腾虎跃》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和,依据《课标》及本课教材、学生年龄特点我确定目标如下: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龙腾虎跃》,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中国民族乐器及打击乐器鼓的丰富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乐曲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2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象法、情感体验法、音乐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比较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庆的氛围。
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乐曲、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对学习的内容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节奏。
难点: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4教学媒体
本课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更直接地去学习。
5教学评价
课堂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等评价方式方法。
6板书设计
龙腾虎跃
引子 A B A 结束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音乐《龙腾虎跃》教案

音乐《龙腾虎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管弦乐的魅力》第三节《龙腾虎跃》。
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管弦乐《龙腾虎跃》的欣赏、分析及演唱。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管弦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龙腾虎跃》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结构。
2. 培养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龙腾虎跃》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结构。
难点: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设备、课件、乐器(如二胡、琵琶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乐器(如笛子、古筝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龙腾虎跃》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击掌,感受音乐的活力。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讲解《龙腾虎跃》的作者、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及乐器配合。
3. 例题讲解(15分钟)播放《龙腾虎跃》片段,分析音乐结构,讲解旋律、节奏及乐器表现。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演奏乐器,体验民族管弦乐的魅力。
5. 欣赏与分析(15分钟)欣赏完整版《龙腾虎跃》,引导学生从音乐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龙腾虎跃》2. 内容:a. 作者、创作背景b. 音乐结构:引子、主题、尾声c. 旋律、节奏特点d. 民族乐器:二胡、琵琶、笛子、古筝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龙腾虎跃》的音乐结构,并简述其民族精神。
2. 答案要求:结构分析清晰,民族精神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音乐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族管弦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龙腾虎跃》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腾虎跃》
教学内容:
《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龙腾虎跃》,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中国民族乐器及打击乐器鼓的丰富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表现的不同作用。
2、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指导学生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手、脚为主旋律伴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乐曲题目中的“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体会更深层面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体会乐曲欢快、热烈的节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模仿鼓乐演奏的节奏,为主题旋律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小堂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结构构成。
设问:这些是什么?我们能用它们做什么?请你来演示一下。
2、引导学生感受鼓的使用方法并回答问题鼓能带给大家什么感受?什么场合会用到鼓?他有什么作用?并邀请学生学打一个鼓点节奏:
3、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鼓,鼓能给我们增添欢乐。
出示图片(在2003年9月,香港举办了鼓乐节群英会,中外鼓王云集,这是演出时的盛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李民雄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一首民间器乐曲──鼓乐《龙腾虎跃》,这首乐曲荣获二十一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鼓乐曲《龙腾虎跃》。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作曲家、作品:
作曲家:李民雄,浙江嵊州人。
民族音乐理论家、鼓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等。
作品简介:
《龙腾虎跃》是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的。
是一首鼓乐曲,表现的是欢庆节日的场面,分为三大部分。
2、欣赏引子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讨,边聆听边思考问题:分段欣赏、思考并讲解。
3、学唱主题旋律:
(1)通过多媒体展示乐谱、教师范唱。
(2)让学生自己轻声随琴演唱乐谱主题,让学生找出乐谱中不易演唱的地方,单独挑出演唱。
(3)再聆听乐曲主题不同速度的演奏,让学生感受其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
4、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题旋律伴奏:
(1)展示主题旋律及鼓谱节奏,教师用鼓范奏鼓的节奏。
(2)师带领学生演奏鼓谱节奏,让学生用手模仿打击乐器演奏。
(3)感受加快速度演奏的快感。
(4)加入主题旋律来进行伴奏,还可以分组合作进行练习。
5、欣赏第二部分:
(1)结合刚才的鼓点,回顾课前总结的鼓还有其他的演奏方法吗?都如何演奏?请学生谈谈并讲明原因,还可以上台演示给同学们看。
(2)欣赏第二部分,通过鼓的不同奏法、强弱的不同,感受乐曲中表现的场面、情绪如何?让学生感受鼓的独奏部分表达了怎样情感,进一步体验乐曲带来的更加欢快、热烈的情绪,以及激情洋溢、热血沸腾的热闹场景。
(3)让学生再做一次小鼓手,学习一个小鼓点节奏,仿一下作为鼓手演奏的感受,并加强学生的节奏感的训练。
6、欣赏第三部分:
(1)感受乐曲的情绪,对比这一部分与第一、第二部分有何异同?尾声部分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在非常高涨、隆重的气氛下结束。
(2)乐曲气势澎湃、激情洋溢的旋律充分奏出了神州大地欣欣向荣、龙腾虎跃的一派繁荣景象,描绘出祖国日益强盛壮大的美好前景。
三、知识拓展:
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乐曲,并结合多媒体各种不同民族的鼓乐、鼓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不同的鼓种的文化,感受中国打击乐器鼓文化悠久的历史,加深对我国
悠久的鼓文化历史的印象,让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一种自豪感。
四、总结:
进一步让学生感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