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合集下载

农业厅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工作方案(3篇)

农业厅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工作方案(3篇)

农业厅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工作方案根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___年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工作方案___》(农农(粮油)〔___〕___号)精神,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理念,扎实推进具体工作落实,有力提升我区创建水平,实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质量推进,达到助力种植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四进四控”行动为抓手,遴选一批优势突出、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旗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粮油作物和园艺作物(水果和蔬菜)整建制创建,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树牢绿色旗、叫响生态牌、走好特色路、打好品牌战,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创建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

二、创建原则(一)突出粮食主产旗县的原则。

创建任务重点向粮食主产旗县倾斜,优先考虑自治区___个产粮大县、承担自治区“三级联创”示范点建设的旗县等生产基础好、产业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___健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旗县。

(二)优先创建主要粮油作物的原则。

各项目盟市在确定创建作物时应优先选择当地主要和优势粮油作物开展创建,推动粮油作物生产转型升级,提升主产旗县粮油产能和产业竞争力。

(三)扶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原则。

在优先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创建的基础上,可因地制宜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优先考虑马铃薯、向日葵和园艺作物等特色作物优势区整建制推进。

(四)统筹在建同类项目的原则。

统筹考虑所辖旗县正在实施的耕地轮作、黑土地保护等项目的建设情况,兼顾实施能力和整体发展,避免项目过度集中而影响创建效果。

三、任务资金___年农业部安排我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任务旗县___个,总投资___万元;创建作物包括粮油作物和园艺作物(水果和蔬菜)。

2021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

2021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

2021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指南一、农业领域1.种业创新优质农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蔬菜、食用菌及畜禽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育种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优异种质材料创制与评价,新品种精准鉴定评价技术体系构建。

2.种植技术节水、减药、减肥、增效生产技术,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农机农艺新品种配套技术,作物稳产品质提升关键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替代物料与技术,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集成,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与生态治理,应对主要气象灾害的农作方式。

3.畜牧水产优质畜禽高效快繁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畜草开发综合利用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黄河鲤等水产养殖,养殖装备、新材料研发,新型饲草饲料产品,微生物制剂,添加剂替代产品研发,非洲猪瘟等畜禽疫病防控技术,新型动物疫苗、兽药研制,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

4.食品工程面制品精深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技术,全谷物鲜食产品和专用面粉研发,茶叶加工,新型健康肉加工品研发,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食品溯源问题,地方特色食品资源开发利用,冷链食品、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专用智能装备,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研发,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装备。

5.农业工程新型农机具,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粮食干燥设备,农业机器人,农产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共享利用,科技扶贫信息化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产品产地减损技术与装备,农产品贮运技术、工艺与装备,仓储理论与仓型设计,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二、高新技术领域1.装备制造(1)轨道交通装备。

盾构机刀盘刀具、掘进精准导向、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及成套化盾构装备技术;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车辆齿轮箱轴承、高性能转向架、车体轻量化、数字液压列车制动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集成及运营调度、车辆、节能、电源能量治理、站台设备、信号系统等技术。

(2)电力装备。

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电网、智能电网用户端成套装备技术;大规模储能系统、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及高温超导输变电设备;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全过程仿真技术。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一优三高”农业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产业扶持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努力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产业带、一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一批知名品牌,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特提出以下政策意见。

一、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建立自治区与市县分工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全区分布范围广、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在农业农村经济所占比重高的优质粮食、园艺、马铃薯、清真牛羊肉、奶产业、枸杞、葡萄、适水产业、优质牧草产业和农作物种业,由自治区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政策引导,区市县共同推进,重点扶持。

红枣、苹果、中药材、压砂瓜、鸡、生猪、西芹等地方特色产业和产品,充分发挥市县的自主作用,由已形成一定优势的相关市县,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自治区定向支持,促其发展。

(一)优质粮食产业。

提升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化水平,支持有品种权、具备原种生产条件的科研单位、企业建设稻麦原种扩繁基地,按照区内原种销售量,每公斤补助1元;支持制种企业购买原种,建设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优质水稻、小麦良种生产基地,按照区内良种销售量,每吨补助100元。

补助后原、良种实行限价销售,让利于农民。

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按照“三覆盖、五统一”(良种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控防治达到100%,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的要求,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引导带动农民建设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小杂粮和油料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每年100个,其中农业部安排下达80个、自治区配套创建20个,每亩补助16元,重点支持配方肥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实行示范片补助政策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转方式调结构重庆农业在转型中提质增效

转方式调结构重庆农业在转型中提质增效
色项 目调查结果表 明,2 1年 ,全 市粮食种植规模 户 0 1 达9 5 户 ,产量 3 . 万 吨,规模化 率3 3 ;蔬菜种 植 84 67 .%
规模户达3 7 户 ,产量 1 1 1 吨,规模 化率 l. % 22 4.万 00 ;
一粮 食 ●特经作物 ■蔬菜 圈水果 一生猪 口家禽
超 10 0 亿元 。建成 龙眼 、杨 梅等特 色水 果无病 毒容器
苗育苗场8 家。 规模 生 产方 兴未 艾 。适 度 的规 模生 产 是解 放农
业生产力 ,提 高农业效益 的有 效途径 。多年来重庆 市 强化政策 引导 ,加 大扶 持力度 ,农业 规模化生产发展
势头 强劲 。据主 要 畜禽 监测 调 查和 规模 种 植业 及特
全国前列 ,全市蔬菜产品有 “ 中国驰名商标 ”2 个、地 制的滞后,导致水利设施还不具备抗大旱 、防洪灾的能
理证明商标6 、中国地理标志产 品2 个 、有机产品4 力。2 1年的干旱导致全市粮食减产,一定程度上暴露 个 5 8 01 个、绿色产 品1 1 ;2 个优质稻米产 品获得无公害产 出全市农业基 础设施仍 旧薄弱 ,抗 御 自然灾害 能力较 1个 8 地产 品认证 ,优质 稻米产业化加 工实体达: 6 家 ,年 弱,农业 “  ̄ 6 1 1 靠天吃饭 ”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 加工销售无 公害、绿色、有机稻谷近7 万吨 ;2 l 年 5 01 产 品推 广严 重 滞后 。近年 来重 庆 农产 品快 速 发


吏 塑 堕 宣
璧 山、南 展 ,但在渐进 的转 型过程 中部分地 区重视短 地 ,以丰都 、涪陵、永川 为主的龙眼基地逐步形成 。 I 期 的既得 利益而缺乏长远 眼光 ,从而导致转 型停滞不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附件2“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杂粮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

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

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20年度拟发布14个应用示范类任务方向。

拟安排国拨经费3.20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1.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柑橘、香蕉、荔枝、枇杷、草莓为对象,针对常绿果树产区温度高、雨水多、土壤酸化、树体高大郁闭、人工成本高、优质果品率偏低等问题,开发优良树形培育、简化修剪、枝梢与花果调控、机械作业、轨道输送、水肥药一体化等技术;组装以优质节本增效为主、适宜常绿果树生产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针对不同立地环境、基质栽培或错季栽培的省力降本、提质增效生产管理技术,形成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在优势产区示范推广。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摘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本文从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山东省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所在。

在总体分析山东省粮食作物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用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水平。

展望未来,山东省粮食产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山东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发展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农耕文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对于山东省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特别是在小麦和玉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山东省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粮食生产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目的:1. 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在山东省的种植情况,了解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比,探讨不同作物的发展态势;2.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情况,分析各作物的产量差异,探讨产量优势及影响因素;3. 分析市场对不同粮食作物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对作物重点种植的影响;4.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技术改进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建议。

重大专项项目指南

重大专项项目指南

重大专项项目指南项目申报指南第一章专项简介一、专项目的意义柑桔是重庆市优势农作物,是农民脱贫致富、库区移民安排和处置库区产业空心化的首选经济作物,在我市农业、乡村经济开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树立中占有无足轻重的位置,因此遭到了国度、市委市府和各级中央政府的高度注重。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格式变化为我市柑桔产业特别是橙汁加工业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外剧烈的竞争和庞大应战。

我市柑桔产业开展进程中,在优秀基因资源开掘与应用、自主知识产权新种类选育、平安高效消费和深加工增值技术等方面有着庞大的科技需求,因此迫切需务实施科技严重攻关,推进我市柑橘产业跨越式安康开展。

二、专项总体目的及实施年限1、专项总体目的经过本专项相关技术严重打破和推行运用,在我市建成亚洲最大的橙汁加工基地和供应期最长的优质鲜果消费基地;保证我市柑桔非疫区树立的顺利展开,力争橙汁和以甜橙为主的鲜果出口全国第一;柑桔总产量在全国排名提升3位、项目基地果园亩产由如今的500公斤左右提高到2吨以上、优质果率达70%左右;基本处置柑桔皮渣污染库区生态环境的隐患;完成1亩果园基本处置1个乡村移民平稳致富的目的;培育2~3个国际知名专家和创新团队,使我市柑桔创新才干跨出生界先停止列。

2、实施年限2007年~2020年三、专项主题及项目设置状况本专项设置3个主题10个项目:主题一柑桔功用基因开掘和新种类选育项目一柑桔功用基因克隆与功用剖析项目二柑桔选种引种和示范推行项目三柑桔分子育种与优秀种质创新主题二现代柑桔平安高效消费关键技术项目一柑桔风险性病虫害高通量分子检测与监测预警技术的研发项目二柑桔营养诊断与高效施肥技术研讨与示范项目三柑桔衰退病弱毒疫苗研制与运用项目四柑桔留树保鲜和商品化处置技术研讨与推行主题三橙汁加工和皮渣资源化应用关键技术和设备项目一提高橙汁质量加工关键技术研讨项目二柑桔皮渣功用性成分提取技术和设备研发项目三三峡库区柑桔皮渣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第二章申报须知一、申报要求1、凡在重庆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历的企业、事业单位均可申报。

863计划重点项目“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与应用”中期检查与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863计划重点项目“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与应用”中期检查与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中 国农业科技导报 , 0 0 2 4 :3 2 1 ,1 ( ) 19
J u M fAgiutrlS in ea dT c n g o m o r l a ce c n e h do y c u

8 3计 划 重 点 项 目“ 要 农 作 物 强 优 势 杂 交种 创 制 与 应 用 ” 6 主
缘种 、 缘 种 、 种 、 近 亚 亚基 因组 、 春 品种 问杂 交 , 冬
会 议对 项 目的下 一 步 工 作 计 划 进 行 安 排 , 定 于 8月 中旬考 察 观摩 杂 交 大 豆 ,0月 在 安 阳举 办 1 六大 作 物高 峰论 坛 以及 杂 交 棉 花 的现 场 观 摩 会 ,
1 1月组 织项 目结题 验 收 。
(信 息 来 源 : 技 部 农 村 技 术 开 发 中心 ) 科
创 制作 物 强优 势 种 的新 理 论 与 新 技 术 ; 合 多 种 融 现代 生 物技 术 , 在水 稻 、 麦 、 米 、 菜 、 花 和 小 玉 油 棉 大豆种 质 创新 、 亲本 选 育 、 强优 势组 合 创制 和制 种
会 上 , 自生 物 中心 和 中 国农 业 大 学 的项 目 来
系列 建议 : 是 进 一 步 加 强 中欧 政 府 间 交 流对 一 步完 善科 研项 目的顶 层 设 计 以及 经 费 、 研 资 科
话 , 双方科 技 合作 提供 良好 的政策 支持 ; 是进 为 二

官员 先后 介绍 了本单 位 开展 中 欧科技 合 作 的总体 概况 和参 与 欧盟 框 架 计 划 的情 况 , 与会 代 表 针 对
Boi l 项 目圆 桌 会 议 在 沪召 开 i re cc
科技 部 生物 中心 于近 日在 上海 组织 召 开欧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杂粮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

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

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20年度拟发布14个应用示范类任务方向。

拟安排国拨经费3.20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1.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柑橘、香蕉、荔枝、枇杷、草莓为对象,针对常绿果树产区温度高、雨水多、土壤酸化、树体高大郁闭、人工成本高、优质果品率偏低等问题,开发优良树形培育、简化修剪、枝梢与花果调控、机械作业、轨道输送、水肥药一体化等技术;组装以优质节本增效为主、适宜常绿果树生产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针对不同立地环境、基质栽培或错季栽培的省力降本、提质增效生产管理技术,形成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在优势产区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5-8项;建立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以上,示范基地优质果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20%和15%,果园节本增效3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50%);培训技术人员2000人次和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次,辐射推广25万亩,辐射推广果园优质果品率和产量均提高10%,果园节本增效1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25%),为常绿果树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落叶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苹果、梨、葡萄、桃、猕猴桃为对象,针对落叶果树产区干旱少雨、气温低、土壤盐碱、花果和枝梢管理繁杂、人工成本高、优良果品率偏低等问题,采用优化的砧穗组合,开发优良树形培育、限根栽培、简易覆膜、套袋或免袋栽培、田间管理机械化与智能化、水肥药一体化等技术;组装以优质节本增效为主、适合落叶果树生产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针对不同立地环境或错季栽培的省力降本、提质增效生产管理技术,形成落叶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在优势产区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落叶果树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5-8项;建立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以上,示范基地优质果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20%和15%,果园节本增效2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50%);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次和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次,辐射推广25万亩,辐射推广果园优质果品率和产量均提高10%,果园节本增效1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25%),为落叶果树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蔬菜优质轻简高效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甜瓜、白菜、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萝卜、胡萝卜、莲藕和食用菌为对象,针对蔬菜生产中用工多、连作障碍、低温寡照和阴雨等引起蔬菜产量和生产效益下降等问题,开发工厂化嫁接育苗、连作障碍绿色防控和栽培智能管理等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开发集约化穴盘育苗、全程(耕作、定值和采收)机械化作业和肥水精准管理等露地蔬菜生产技术;集成和形成蔬菜优质轻简高效现代生产技术体系,并在优势产区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蔬菜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8-10项;建立年产5000万株育苗基地2个,500亩以上核心生产示范基地8个以上,示范区内用工量较现行栽培模式减少10-15%,水肥投入减少20%,生产效益提高15%;培训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辐射推广200万亩,辐射区域内用工量较现行生产模式减少8%,生产效益提高10%,为蔬菜提质增效提供现代生产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切花和盆花花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菊花、百合、月季、兰花为对象,针对切花和盆花周年供应不足、种苗和种球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以及设施栽培花期调控不精准和轻简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开发高品质种苗种球工厂化和标准化繁育技术;开发高效低耗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技术以及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开发智能环境控制、花期精准调控、轻简化栽培和采后品质保持技术;集成以上技术,形成切花和盆花轻简高效生产模式并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切花和盆花花卉轻简高效标准化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4项以上;建立100亩以上核心示范基地4个以上,优质成品花率提高20%,增产10-15%,生产成本降低15%;培训技术人员和花农5000人次,辐射推广生产1亿支,优质成品花率提高10%,增产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8%,为切花和盆花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重要木本花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梅花、牡丹、紫薇、山茶为对象,针对种苗和成品苗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程度低、品质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开发种苗工厂化和标准化繁育关键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和花期调控等精准、智能生产技术,组装保护地容器化、基质化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以上技术,形成木本花卉轻简高效生产模式并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木本花卉轻简高效标准化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4项以上;建立100亩以上核心示范基地4个以上,优质成品苗率提高20%,增产10-15%,生产成本降低15%,提质增效10%以上;培训技术人员和花农5000人次,辐射推广5万亩,优质成品苗率提高10%,增产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8%,为木本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热带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甘蔗、橡胶树、木薯、杧果、菠萝为对象,针对其规模化生产中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开发甘蔗全程机械化耕作与底层耕种植模式,宿根蔗水肥一体化栽培关键技术,智能采收机械及农艺农机结合技术,健康种苗繁育及规模化利用技术;开发橡胶树速生苗抗旱定植技术,胶园生态复合种植增效与耕层调控技术,新型割胶调节剂及智能采胶技术;开发木薯抗旱保水及缓释肥料制剂技术,间套种植增效模式及其根系互作机理,小型智能采收机械及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木薯和橡胶树主要病虫预警及防控技术;开发杧果早、中、晚熟产区优质丰产的水肥和品质调控技术,菠萝周年生产调控、催花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以上技术,形成热带经济作物高值化和优质安全生产模式并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甘蔗全程机械化、底层耕、宿根栽培、水肥一体灌溉,橡胶树和木薯产量与品质调控,杧果和菠萝优质栽培等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5-8项;建立500亩以上核心示范基地不少于5个,经济效益提高15%;甘蔗和木薯机械化采收规模化示范累计5万亩,建立综合栽培示范园10万亩,经济效益提高10%;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5000人次,辐射推广50万亩,经济效益提高5%,为热带作物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特色经济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茶、油茶、核桃、板栗、枣、果桑、杏、柿、花椒、枸杞、油橄榄为对象,针对优质良种率不高、轻简高效栽培和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组装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针对叶花果管理,开发营养诊断、精准施肥、节水灌溉、无公害病虫防治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品种优化配置、低产低效林综合改造技术;集成以上技术,形成特色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体系,在重点产区示范生态经济型栽培模式,在特色产区示范轻简化栽培模式。

考核指标:集成特色经济林轻简化生产模式11套;建立茶、果桑、花椒、枸杞、油橄榄安全高效施肥、绿色病虫防治等标准化栽培技术5套;建立油茶、核桃、板栗营养诊断、水肥一体化和优质果高效生产配套技术3套;建立枣、柿、杏不同成熟期品种合理配置,使产品供应期延长60天以上的配套技术体系2套;制订技术标准(规程)11项;建立500亩以上核心示范基地10个,经济效益提高15%;培训技术人员5000人次以上,辐射推广20万亩,经济效益提高8%,为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8.杂粮优质高效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谷子、高粱、甘薯、荞麦、食用豆、青稞、马铃薯为对象,针对优质品种与轻简栽培技术不配套、种植效益增长缓慢等问题,以集成骨干优质品种的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为核心,研究全程机械化条件下杂粮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发育生物学和栽培生理学基础;开发高标准的精量播种、高效田间管理、低损耗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减肥增效、抗旱节水以及杂粮与其他作物轮作或间套作等耕作栽培技术,组装与产地生态资源条件协调一致的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以农业机械化生产为核心的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形成杂粮作物优质高效轻简栽培技术模式,并在主产区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模式、标准或规程10-15项,申请和授权技术发明专利8-10项;在杂粮主产区建立5000亩以上示范基地8-10个,示范基地每亩节本增效15%;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和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示范推广100万亩,节本增效8%,为杂粮提质增效提供栽培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9.大田油料作物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以油菜、大豆、花生为对象,针对其生产效益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主产区筛选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作业且与生态条件及轮作制度配套的优良品种,开发适宜品种高效筛选技术;开发基于前茬秸秆还田的整地、种子处理及精确定量的一播全苗技术;在温、光、水、肥等资源高效利用及机械高效作业前提下,研究群体质量快速诊断及关键栽培措施的调控效应,开发适宜机械作业的理想群体及不同群体质量的轻简高效调控技术;研究栽培措施对主要逆境的缓解效应,组装逆境条件下油料作物高效生产及地力改良体系;拓展油料作物新用途,组装配套的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以上技术,形成大田油料作物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