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合集下载

β2受体激动剂激活 na-k-atp酶分子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激活 na-k-atp酶分子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激活na-k-atp酶分子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是一类能够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这些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包括肺部、心脏和血管。

β2肾上腺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家族,当β2受体被激动剂激活时,会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

在激活β2受体后,G蛋白的α亚单位会交换结合的GDP为GTP,导致G蛋白的α和βγ亚单位解离。

G蛋白的α亚单位(Gαs)随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AC),后者将细胞质中的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

cAMP作为二级信使,会与细胞内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结合,导致PKA的活性增加。

激活的PKA 可以磷酸化多种靶蛋白,其中就包括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也称为钠钾泵)。

Na+-K+-ATP酶的功能是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离子(K+)泵入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梯度。

PKA 对Na+-K+-ATP酶的磷酸化通常发生在酶的α亚单位上,这种磷酸化可以增加Na+-K+-ATP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更多的钠离子排出和钾离子摄入。

总结来说,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
触发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最终通过增加cAMP 的水平激活蛋白激酶A,导致Na+-K+-ATP酶的磷酸化和活性增强。

这一过程对于调节细胞内钠和钾离子的平衡以及维持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沙丁胺醇结构特点

沙丁胺醇结构特点

沙丁胺醇结构特点沙丁胺醇(Salbutamol)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

它属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选择性地作用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呼吸道通畅。

沙丁胺醇的化学名称是(RS)-4-(2-(tert-丁基氨基)-1-羟基乙基)-2-(羟甲基)-苯醇。

沙丁胺醇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分子结构以及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选择性作用上。

沙丁胺醇的分子式为C13H21NO3,相对分子质量为239.31。

其分子结构由苯环、羟基乙基侧链和氨基tert-丁基等部分组成。

其中,苯环是一个芳香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具有稳定的结构。

羟基乙基侧链是沙丁胺醇分子中的主要活性部分,它包含了羟基和乙基两个官能团,羟基是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连接而成,乙基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连接而成。

氨基tert-丁基是一个取代基,由一个氮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组成,它的存在增加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和空间构型。

沙丁胺醇具有选择性地作用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分布在平滑肌、心脏和其他器官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由于其与肾上腺素的亲和力不同,可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上,激活β2受体能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扩张气道,减少呼吸阻力。

而沙丁胺醇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其结合,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进而激活蛋白激酶A,抑制肌浆网内钙离子的释放,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沙丁胺醇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快速的作用持续时间。

经口服给药后,沙丁胺醇迅速吸收,血浆中峰值浓度可在1-2小时内达到。

其生物利用度约为50-60%,通过肝脏代谢,主要经过酯酶催化和肾上腺素转移酶的作用转化为不活性物质。

沙丁胺醇的作用持续时间约为4-6小时,且具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能够迅速进入组织细胞,发挥其作用。

沙丁胺醇的作用及应用

沙丁胺醇的作用及应用

沙丁胺醇的作用及应用沙丁胺醇是一种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应用。

以下是对沙丁胺醇作用及应用的详细介绍。

沙丁胺醇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激活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促进靶组织(如呼吸道平滑肌、肺血管平滑肌等)舒张,产生许多生理效应。

沙丁胺醇通过与受体结合,促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升高。

cAMP,作为第二信使,可以激活蛋白激酶A(PKA),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传递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

沙丁胺醇的主要作用:1. 支气管舒张作用:沙丁胺醇是一种高效的支气管舒张剂。

静脉注射或吸入沙丁胺醇后,能立即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内径,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缓解哮喘、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2. 心脏刺激作用:沙丁胺醇可以刺激心脏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改善心肌供血。

3. 镇静和麻醉作用:沙丁胺醇可以通过作用于脑干,抑制中枢性兴奋性,起到镇静和麻醉作用。

4. 抗炎作用:沙丁胺醇对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变组织炎性病变。

沙丁胺醇的应用:1. 沙丁胺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沙丁胺醇是目前最常用的急性和慢性支气管扩张剂之一,广泛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慢支和肺气肿等疾病。

沙丁胺醇可以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效果迅速显著。

2. 沙丁胺醇在产科中的应用:沙丁胺醇可以用于宫缩抑制,预防早产。

它能够舒张子宫平滑肌,抑制宫缩,延长妊娠时间,降低早产率。

此外,在妊娠合并哮喘病患者中,沙丁胺醇也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3. 沙丁胺醇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沙丁胺醇可用于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治疗。

由于其心脏刺激作用,沙丁胺醇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4. 沙丁胺醇在运动性哮喘中的应用:由于其快速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它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运动过程中引起的哮喘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力。

5. 沙丁胺醇在老年哮喘中的应用: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相对来说对副交感神经的刺激较小,因此在老年人中使用时更为安全。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引言小儿肺炎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儿科疾病中居高不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丙酸倍氯米松和盐酸氨溴索均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分别用于抗炎和扩张支气管,二者联合应用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盐酸氨溴索的药理作用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痉挛。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扩张支气管、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

1. 改善肺部炎症反应丙酸倍氯米松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盐酸氨溴索则能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炎症的进一步扩散。

丙酸倍氯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2. 缓解呼吸困难小儿肺炎患儿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常见于严重病例。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能够缓解肺炎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缩短疾病恢复时间。

3. 减少并发症发生小儿肺炎常伴发呼吸道痉挛、肺不张等并发症,给治疗和康复带来一定困难。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病情好转,降低病情的复发率。

1. 用药方法应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剂量标准雾化吸入。

2. 在给药前应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了解患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五、结语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肺部炎症反应,缓解呼吸困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完整)哮喘联合用药方案

(完整)哮喘联合用药方案

(完整)哮喘联合用药方案
哮喘联合用药方案
概述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气喘、咳嗽和
胸闷等症状。

为了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
用药方案被广泛应用。

常见联合用药方案
1.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ICS/LABA)联合用药方案
这是一种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则可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这种方
案可以显著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

2. 糖皮质激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长效抗胆碱能
药物(ICS/LABA/LAMA)联合用药方案
这是一个较新的联合用药方案,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可以进一步
扩张支气管,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

这种方案适用于严重哮喘患者,
可以减少急性加重和频繁使用快速作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需要。

3. 糖皮质激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孟鲁司特(ICS/LABA/Montelukast)联合用药方案
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活性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这种联合用药方案适用于过敏性敏感引起的哮喘,在改善症状和预防哮喘急性加重方面有效。

4.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High dose ICS)联合用药方案
对于严重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并改善肺功能。

结论
联合用药方案是控制哮喘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具体方案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已有 多项研究显示 , 2 A B 一 R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种族的高血
压 相 关 。 19 9 6年 Se e 利 用 限 制 性 酶 切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性 vt y等 k ( F P 针 对 B A RL) 2 R基 因型 与黑 人 和 白人 H P关联 的研 究 中 , B 发现 B 一A : R基 因型 与 H P之 间 有 明显 的相 关性 , 出该 基 因 B 提 是黑 人 和 白人 H P的候 选 基 因 。 B 随后 K tnoGa eG等 ”1 oak、 rz t .在
关键词 :2 B 肾上腺素能受体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高血压 ; 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5 R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2 6 20 )5— 13— 3 17 —14 (0 7 0 0 4 0
点 诱 变 和重 组 技 术 将 I 14B 一 R转 染 到 中 国仓 鼠成 纤 维 细 l 6 2 A e 胞 ( H 一10 eU ) 表 达 在 C W 细 胞 膜 上 的 l l4B 一A CW 12 ̄ s , H l 6 2 R e 对 bt 碳 元 子 上 无 羟 基 的 多 巴胺 和 多 巴 酚 丁胺 的亲 和力 变 化 e a
不 明显 , 但对激动剂异丙 可 能是 15位 的 St 其 配 体 的 bt 6 e与 e a碳元 子 上 的 羟基 发 生 相 互 作用 的结 果 , 超 表 达 该 突 变 的转 基 因小 鼠心 肌 细胞 的 且
基础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较超表达野生型 B 一A 2 R者明显释低。 B 一A 6位 、7位氨基酸残基位于细胞膜外 N末端。19 2 R1 2 9 4年
1 &一 AR基因多态性
人 类 B 一A : R蛋 白 由 4 3 氨 基 酸残 基 组 成 ,属 于 G蛋 白 1个 偶联 受 体超 家 族 , N末端 位 于 细 胞外 , C末端 位于 细 胞 内,由 7 个疏 水 残基 组 成 的跨 膜 结 构域 ,7 跨 膜 形成 3个 细 胞 外环 和 次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的临床应用
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 。
○临床应用: △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 §适用于任何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的抢救! §作用机制:α受体兴奋,使冠脉灌注压增加,保证心肌
和脑的优先供血,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 。 §剂量和方法:1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治疗无效时
可每3-5分钟给药1。
△治疗过敏性休克: §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组
α1 α2 β1 β2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注:α1 、α2:血管收缩;β1:变力活性、窦房结活性(变时性); β2:血管扩张。0无活性;+~活性递增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 ○药理作用: △ α受体兴奋: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 β1受体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 △ β2-受体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并抑
临床常用拟肾上腺素药物的活性
药物 多巴胺
多巴酚
副肾
去甲肾 去氧肾 异丙肾
剂量 1-2μg·1· -1 2-10μg·1·1 10-20μg·1·1 2-10μg·1·1 >10μg·1·1 0.01-0.05μg·1·1 >0.05μg·1·1 0.5-3μg·1·1 10-50μg·1 2-10μg·1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的分类:
○肾上腺能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去甲 肾
胺等
上腺素、多巴
○肾上腺能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酚妥 拉

安宝宫缩抑制剂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使用方法及临床注意事项

安宝宫缩抑制剂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使用方法及临床注意事项
试验证实
*P<0.001,#P<0.005
利托君组在上述观察目标中显著性优于硫酸镁组
两组显效时间、用药时间与延长孕周比较(x±s)

朱宝馀等,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2):721-723
试验证实
两组分娩孕周比较
利托君组在上述观察目标中显著性优于硫酸镁组
p<0.01 p>0.05
朱宝馀等,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2):721-723
试验证实
羟苄羟麻黄碱组的心血管反应
没有病例因心血管反应终止治疗没有发生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朱宝馀等,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2):721-723
试验证实
没有病例因心血管反应终止治疗没有发生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朱宝馀等,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2):721-723
一般患者心率在100-120次/分钟范围内,宫缩会得到很好的抑制
应用安宝与患者的沟通
在用药前、后向孕妇耐心、细致地讲解安宝治疗必要性、效果及用药过程中会出现的心率增快。提前告诉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这是药物起效的表现
安宝用药其他注意事项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血钾:静点安宝1周以上,需要监测血钾,必要时补钾如需结束妊娠,则停用安宝24h后再行剖宫产,以避免增加出血量口服片剂最大量不超过12片/天
应用安宝的监护
加强监测 前4h每30min监测1次4h后每小时监测1次静点安宝后的前4个小时做心电监护,4小时后可定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血压 脉搏 心率 宫缩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种类较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

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平喘作用,其支气管扩张效应是氨茶碱1000倍左右,因此在80年代以前的数10年里β2-受体激动剂一直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而广泛使用,迄今仍是目前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初发现了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这些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于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目前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点介绍。

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其中10余种已用于临床。

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的用药的次数由过去的每日4~6次减为每日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剂型给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缓解哮喘症状的疗效。

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机率。

近几年许多药理学专家和哮喘病学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之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气遭抗炎效应,某些研究还证实单独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还可能加重气道炎症,这是由于β2 -受体激动剂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哮喘症状,但易导致医生或病人忽视抗炎治疗,使气道炎症潜隐发展,加重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抗炎治疗措施。

第二节β2-受体激动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是由于选择性的刺激气道内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松弛,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咆、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的诸过程已逐渐明朗,其主要机制是β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和力状态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

cAMP作为一种传递信使将信息传递给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磷酸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的钙离子排出细胞外,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使气道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支气管解痉的目的。

近年的药理学研究表明β2-受体激动剂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是其支气管扩张效应的另一主要机制。

气道内肥大细胞表面有大量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础研究证实β2-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刺激这些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很强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

初期的药理学研究证实,沙丁胺醇可以抑制人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白细胞三烯等炎性介质,随着新型β2-受体激动剂的不断涌现,进一步证实了β2-受体激动剂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是其产生支气管扩张效应的主要药理机制之一,如间羟舒喘宁、双甲苯苄醇、芬忒醇以及近年发现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formoterol和.salmeterol等均有较强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且作用强度均大于沙丁胺醇。

特别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仅具有强有利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还具有气道抗炎作用,formoterol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是沙丁胺醇的40~400倍或其以上,salmeterol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比沙丁胺醇也强5~20倍,而且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也明显长于沙丁胺醇。

初步研究表明,formoterol可以降低哮喘病人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显示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气道抗炎作用。

与沙丁胺醇不同的是furmoterol还可以降低哮喘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的数目,因此formoterol在治疗哮喘中的药理作用比沙丁胺醇更为广泛。

由于肺组织包括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和纤毛上皮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均分布着大量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还由于哮喘病人的气道中肥大细胞的目明显增多,所以为β2-受体激动剂提供了广泛的效应部位,从而引起一系列药理学机制导致支气管扩张效应。

β2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是复杂的和多途径的,至今尚未完全搞清,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道平滑肌松弛所导致的支气管扩张效应。

2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其释放炎性介质而起作用,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更加明显。

3刺激气道内副交感神经突触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抑制气道的胆碱能神经介质的传递。

4增加气道的粘液纤毛清除能力及促进气道的排痰作用。

5改善心血管的血液动力学,降低肺动脉高压,增加心室射血分数。

6改善呼吸肌的收缩力。

通过以上分析,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上述药理作用仅仅是β2-受体激动剂改善哮喘病人气道通气功能的主要作用途径,其他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北京哮喘医院:
北京哮喘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