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学院
钱伟长: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缩影

钱伟长: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缩影作者:高博来源:《科学大观园》2021年第13期钱伟长,“三钱”中的最后一位,于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
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錢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
”钱伟长后来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80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4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
七七事变的爆发,扰乱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事业,也暂时中断了钱伟长的学习。
清华大学迁到了昆明。
为了筹集路费南下,钱伟长在天津教了一年中学物理课。
一年后,钱伟长和4个朋友一起,乘船经香港、越南,于1939年初辗转到达昆明西南联大并得到了执教的机会,与中文系女生孔祥瑛相识并于8月1日结婚。
缅怀钱伟长校长,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修改版]
![缅怀钱伟长校长,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b35e08700abb68a882fba3.png)
第一篇:缅怀钱伟长校长,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缅怀钱伟长校长,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我们尊敬的刚刚仙逝的上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
钱伟长校长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
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自强不息”。
因为自强不息,他一生不论怎么坎坷,遭到什么样的境遇,都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因为自强不息,他勤思好学,不甘人后,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不知老之将至;因为自强不息,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虽然敬爱的钱校长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们的,他的教育思想渗透我们的每个上大人的心里,在校园里无处不在。
自强不息的校训促进我们上大学子永远自强不息,勇敢前进,为祖国的将来奉献出自己光和热。
钱伟长校长曾经说过:我不是黨員,不過我還是拿黨的事業作為我的終生事業。
為了我們的民族,我們個人吃點虧不要後悔,不值得後悔。
我們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靠這麼點精神,為我們中華民族立了大功績!這就是公而忘私。
我們先哲對我們的教育是很多的,譬如像範仲淹那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就很精彩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為天下著想,也就是為中華民族、為黨的事業著想。
钱校长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敬爱的钱校长有一颗为了国家不怕吃亏、不后悔的心,这比什么都要真实。
实践钱伟长通识教育理念,推行研究型教学改革

第卷第期教学研究年月建立两年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钱伟长校长认为,本科还是一个打基础的通识教育阶段。
钱伟长学院的基本办学思路:理科学生进入钱伟长学院,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实施全面发展、文理结合;在第二学年末,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愿望,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分别进入“完全自主选择专业”、“本硕连读”和“一对一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钱伟长学院的两年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四大基础教学平台和接口课程平台组成。
四大基础教学平台在课程设置上,钱伟长学院实行包括科学与人文领域基础性内容的通识教育,形成开放的文化以及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坚实宽广的学科基础。
四大基础教学平台的门课由钱校长亲自审阅设定,并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见表。
接口课程平台打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学院现有接口课程门,分别属于个学院的有关专业。
课程门数随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而变化。
课程功能:接口课程属于学生所选专业的先修基础课程,其作用是打通钱伟长学院基础课程和学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和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
学院要求:有关专业的接口课程门数不得超过门。
上课时间和方式:上课时间为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和夏季学期。
授课方式有老师讲课,师生讨论,或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具体见表。
实践钱伟长通识教育理念,推行研究型教学改革顾传青(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上海)摘要年月,为了推行通识教育,钱伟长校长提议成立上海大学本科基础教学强化班。
年月,在强化班的基础上成立了自强学院。
年月自强学院获批国家“试点学院”,更名为钱伟长学院。
年来,钱伟长学院推行通识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一方面,构建文理结合的两年通识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推行研究型教学,在课内、课外搭建各种学生“自我表现”的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内外的基础教育与能力锻炼互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进而具备开拓新领域的潜力。
实践钱伟长通识教育理念,推行研究型教学改革

2 0 1 3年 1 1 月
教 学 研 究
Re s e a r c h i n T e a c h i n g
V O 1 .3 6 No .6 NO V .2 01 3
实践钱 伟长通识教 育理念 , 推行研 究型教 学改革
顾传青
( 上海大学 钱伟长学院 ,上海 2 0 0 4 4 4 )
定 ,并进 行 了教 学 内容 改革 ,见表 l 。
1 . 2 接 口课程平 台
打 通基础课 和专业课之 间 的联系 。 学院现有接 口课程 7 4门, 分别属 于 1 3个学 院的有关专业 。 课 程 门数 随学生 自主选 择专业而 变化 。 课程 功能 : 接 口课 程属于学 生所选专 业的先修 基础课程 , 其 作用是打通 钱伟长 学院基础课 程和学 校 各专业课程 之 间的联系 , 为学 生进入专业 学习和
和“ 一对一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钱伟长学院 的两年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四大基础教学平台和
接 口课程平 台组成 。
1 . 1 四大基础 教学平 台 在课程设 置上 , 钱伟 长学院实行包 括科学 与人
文领域基础性 内容的通识教育, 形成开放的文化以 及科 学视野 ,使学生 建立坚 实宽广 的学科基 础 。四 大基础教学平 台的 2 7门课 由钱校长亲 自审阅设
开展课 外小班研讨和个 别辅导 , 学 生可 以有选
择地参加 ,从而使 学生形成学科 爱好 ,可 以与任课 教师一起进 行系统 的讨论, 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
沟通 能力;学生有 问题 ,可 以找得 到老师进行互 相
篓
舞
讨论和个别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
国学大师钱伟长的人物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钱伟长的人物生平简介钱伟长教授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擅长于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
除此之外,他的造诣还在国学上!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国学大师钱伟长的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穆的长兄钱挚。
1925年,先后在无锡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苏州大学前身)读书。
1928年,父亲病逝后,在苏州上学读高中,学习数理化和西洋史。
1930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高考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1931年,获得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学金”,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考了20分,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物,转学物理系。
在校期间,和同学顾汉章测定北京地区大气电参数。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并在黄子卿指导下研究溶液理论。
同年12月,参加一二九运动。
1936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9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并与孔祥瑛结婚。
出国留学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改派至加拿大。
去加拿大留学。
8月钱伟长终于赶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跟随导师辛吉研究板壳理论,用50天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60岁祝寿文集内。
1941至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温斯坦(weinstein)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
1942年--1946 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
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钱伟长简介及主要事迹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
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组织部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常委,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漳州职业大学名誉校长,沙洲职业工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江南大学名誉校长、名誉董事长,暨南大学名誉校长、董事长,扬州大学名誉董事长,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名誉校长,天津市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主编,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我校聘请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担任“钱伟长讲座教授”,这是我

我校聘请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担任“钱伟长讲座教授”,这是我校在国内聘请的第一位“钱伟长讲座教授”
今天上午,聘请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担任我校“钱伟长讲座教授” 仪式在校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这是我校在国内聘请的首位“钱伟长讲座教授”。
聘任仪式由航空宇航学院院长许希武主持,校长胡海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亲自给范钦珊教授颁发聘书和校徽。
范钦珊教授表示,将为我校创建高水平的基础力学教学团队、进一步推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创建国家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的二期建设等提供指导,范钦珊教授还欣然表示将酬金的一半作为奖学金奖励给南航基础力学学习优秀的同学。
范钦珊教授简介:
范钦珊,江苏如皋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国家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项目总负责人,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96-750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7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在全国作过200多场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与示范教学,出版教材21部,教学软件6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首届教学名师奖。
范钦珊教授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学改革研究,特别是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一大批突出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成果,在全国力学界和教育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受到很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张统一院士为钱伟长学院师生做专业分流主题报告

张统一院士为钱伟长学院师生做专业分流主题报告4月16日下午,钱伟长学院2014级学生专业分流宣讲主题报告会在J楼102顺利举行。
会议由钱伟长学院副院长李颖洁主持,钱伟长学院院长张统一院士、常务副院长张阿方、院直属党总支书记谢宝婷、副院长李颖洁、姜颖、院直属党总支副书记韦淑珍、导师代表、学生辅导员阮杜娟、陈茜以及近百名钱伟长学院2014级本科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会议共有五个议程:材料基因组工程特色培养班介绍、导师介绍及导师见面、钱伟长学院人才培养介绍、张统一院长报告以及互动交流环节。
会议伊始,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金仓教授对材料基因组学科前景、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学科的发展历程、拟建的材料基因组工程特色班作了详实的介绍。
他站在国际竞争的角度、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介绍了材料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的战略意义,指出材料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瓶颈,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所急需。
而上海大学作为第一个“材料基因组工程”论坛的诞生地,拥有绝佳的学科背景优势。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为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MGI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坚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并重,并正在向教育部申请“材料基因组”本科专业,依托钱伟长学院优良的本科生培养平台,培养材料基因组研究领域强大的后备力量。
材料基因组工程特色培养班将获得导师制、奖学金和助学金、创新支持、国际化培养、提高培养、拓展培养等方面大幅度的扶持政策,以集中国内外优质资源、国际前沿研究实力、国内外协作平台将特色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其后,钱伟长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阿方教授逐一介绍了钱伟长学院在材料基因组领域优质的导师资源,鼓励2014级同学们继续在钱伟长学院这一温暖的大家庭深造,钱伟长学院将提供高层次的学科资源,帮助有志于材料基因组研究的同学荣登材料科学领域的殿堂。
钱伟长学院正努力打造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本科课程模块化体系、国际化培养、住宿学院管理模式四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院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彰显钱伟长学院重基础、跨学科、国际化的特色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伟长学院
2016年招收大一转专业学生实施办法
钱伟长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国家试点学院”之一,以上海大学首任校长、著名学界泰斗、科学巨匠钱伟长院士名字命名。
学院秉承钱伟长教育思想,践行精英教育理念,实施“重基础、跨学科、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全球化视野的跨学科、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
为了满足学生的志向和发展需求,在2016年面上类内专业分流结束之后,钱伟长学院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大一优秀学生,提供转入钱伟长学院学习的机会。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对象
第一批本科录取的原就读理学工学类(包括理工基础班)的一年级学生
二、报名条件
学习成绩优秀,理学工学大类学生学习绩点类内排名须位于前15%(以教务处网站公示成绩排名为准),理工基础班学生学习绩点班内排名须位于前20%(以教务处网站公示成绩排名为准)。
三、招收人数:15名
四、学科方向及考试科目
1、学科方向:物理、化学、材料
2、专业: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材料物理
3、考试科目:综合面试
五、原则
1、秉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规则、程序、过程全部公开,接收全校师生监督;
2、所有申请学生需满足以上所规定的“对象”(第一条)和“报名条件”(第二条),方可取得转入钱伟长学院考核资格;
3、学校统一组织转专业考核。
六、程序
按学校公布“转专业招生”程序统一进行
七、学生管理
依据学校统一规定执行
八、监督约束机制及申诉渠道
依据学校统一规定执行
九、本实施办法解释权属上海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