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庙简介

合集下载

孟府孟庙参观感悟

孟府孟庙参观感悟

孟府孟庙参观感悟孟府孟庙是位于中国山东曲阜市的一处历史名胜,是中国古代著名学者孟子的家族宅邸和祭祀场所。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孟府孟庙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我也有幸亲身体验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进入孟府孟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庭院和古色古香的建筑。

整个庙宇依山而建,布局严谨,充满了古代宅院的庄严与肃穆之感。

一路走来,我仿佛进入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环境,感受到了孟子家族的儒家风范。

参观孟庙的过程中,我对孟子及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孟庙的展示中,我看到了孟子的各种著作、手稿和与学生的书信,深刻体会到了他的智慧和学问。

同时,孟庙还展示了孟子的生平事迹和他对社会道德的关注,使我更加敬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参观孟庙,我还深深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厚重与庄严。

孟庙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巍峨的门楼、雕刻精美的牌坊、红墙黛瓦的建筑群,都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此外,孟庙内的各种文化遗物和古代文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观孟庙,我不仅了解了孟子的思想和生平,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孟庙所传承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人伦关系、社会和谐,这些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观孟庙,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对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参观孟府孟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了解孟子及其思想,我还领略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孟庙是一座展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宝库,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品味。

通过对孟庙的参观,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明白了这些伟大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中国四大文庙

中国四大文庙

中国四大文庙中国四大文庙是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具有历史和文化重要性的四座文庙,分别是孔庙、孟庙、文庙和州庙。

这四座文庙在中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孔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座文庙。

孔庙位于山东曲阜市,是为纪念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而建立的。

孔庙的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是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每年的孔子祭孔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瞻仰。

孟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中的第二座,位于山东济南市。

孟庙是为纪念孟子而建的,也是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孟庙的建筑风格与孔庙相似,与孔庙一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中的第三座,位于北京市。

文庙是为纪念中国文化名人和文化功臣而建立的,是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场所。

文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大厅内供奉许多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牌位,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中国的文化遗产。

州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中的最后一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州庙是为纪念中国旧时的州官而建立的,是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场所。

州庙的建筑规模较小,但也保存着大量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珍贵资料。

中国四大文庙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崇尚与崇敬,还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的重要依据。

在这些文庙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四大文庙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四大文庙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展览、古代音乐演奏、传统戏曲表演等,使游客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既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

总之,中国四大文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孟府导游词_导游词

孟府导游词_导游词

孟府导游词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

孟庙,是历代祭祀战国时思想家孟子之所。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邸。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孟府的导游词,欢迎借鉴!孟府导游词孟府又称为“亚圣府”。

是孟子嫡系后裔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始建于北宋末期,距今已有880 余年历史。

孟府占地约 2 万平方米,前后七进院落,保存楼、堂、阁、室 200 余间。

一进院孟府大门正中悬挂着“亚圣府”镏金竖匾。

进入大门,便是孟府的第一进院落。

东西厢房,是当年孟府内差役、守卫人员居住和看守的地方。

第二道大门上方“礼门义路”横匾,出自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在这里,孟子用了一个比喻的说法,把“礼、义”比喻为“门和路”,认为要成为君子,必须要依据仁德,遵循义理来做事。

二门内的墙壁间镶嵌着“为恳恩照例优免以杜攀扰事碑”,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所立。

碑文中记述了明王朝钦赐的庙户、礼生、佃户、洒扫、差役等,并有不得滋事、攀扰等事。

据史书记载:自宋代始,宋、元、明、清历代均赐孟氏田产、庙户,至明景泰年间朝廷1 / 8诏赐孟庙祭田已达 56 顷之多。

二进院仪门又称“垂花门”,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

在封建社会,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这种形式的门,此门平时不启,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幸临、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才在礼炮声中开启。

日晷大堂东侧的日晷,是我国发明最早的计时器之一。

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在晷盘上刻有十二个时辰,当太阳照射在晷针上,晷针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落而移动,落在不同的刻度,就表示不同的时辰。

同时,晷盘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它要根据各地的经度和纬度的不同,做不同的倾斜度,这件日晷是垂直安放的,所以计时并不准确。

在它的西面相对而立的石器是嘉量。

嘉量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标准量器,全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孟庙·棂星门

孟庙·棂星门

拱 凌 空 欲 飞 , 雕 梁 画 栋 , 明 间坊 额 题 刻 “ 棂 星 门 ” 三 个 贴金大 字 , 光
彩 夺 目 。 此 门在封建 时代 , 只有祭祀孟 子 之 日和 皇帝及钦差 大 臣前来
祭 祀 时开 启 。
(轩宇 摄 影 / 张庆军 撰 文)
麟直 稆盘
孟 庙 棂星门
棂星 门是 孟 庙 的第一 座 门坊 , 始建 于 元代元 贞元年 (公 元 1 2 9 5 年 ) ,
明 、
清Hale Waihona Puke 次重修 ,清 同治十二 年 (公 元 18 7 3 年 ) 山东巡抚丁 宝桢修孟
庙 时重建成现 在规模 。 棂星 古代传说为天 上 之文星 , 祭天 要先祭棂星 ,
棂星 门在古 代建筑牌坊 中是 最 高等 级 的标 志符号 , 意 味天 门 。 孟 庙 设
门名 棂 星 , 谓 之 尊孟 如 同 尊天 。 门全 木结 构 , 单 层 悬 山 式 , 面 阔 三 楹 ,
进 深 一 楹 , 灰 瓦覆 顶 , 顶部有 怒 目而 视 、 叱咤风 云 的四 大 天 王 塑像 , 斗

旅游景点济宁

旅游景点济宁

旅游景点济宁
济宁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拥有众多优美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济宁的一些著名景点:
1. 曲阜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市内,是孔子祭祀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的孔庙之一,被誉为“万有孔庙之祖”。

2. 孟庙:孟庙位于曲阜市区,是中国古代学校与孔庙并列的场所,供奉孟子。

孟庙为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奉祀孟子的学府之一。

3. 泰山:济宁位于泰山的北麓,距离济宁市区约60公里。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4. 耕山公园:位于济宁市中心,是一座集山水、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园。

公园内有人工湖、花坛、步道等,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 乱石山:位于济宁市任城区西北部,是山东省唯一的水上森林景区,以其奇特形状的岩石和清澈的水域闻名。

6. 沂蒙山:位于济宁市兖州区,是山东省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景色优美,有许多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石头造型。

7. 立庙山:位于济宁市兖州区,是一个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为主的旅游胜地,有着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历史文化遗址。

以上是济宁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文化背景,适合游客来此游览和探索。

淄博文化之地历史名胜与文化景点

淄博文化之地历史名胜与文化景点

淄博文化之地历史名胜与文化景点淄博文化之地:历史名胜与文化景点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

作为中国陶瓷之都,淄博以其丰富的历史名胜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淄博的历史名胜和文化景点,带您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1. 千佛山千佛山位于淄博市区西北,是淄博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这座山以其数以千计的古刹、佛像和岩石雕刻而闻名,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登上千佛山,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

此外,您还可以参观千佛大殿、石窟和佛教文化博物馆,了解佛教的历史与传统。

2. 孟庙孟庙是淄博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孟庙始建于公元元年,是为祭祀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而建。

该庙建筑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在孟庙内,您可以参观孟子纪念堂、孟子书院和孟子墓等,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影响力。

3. 淄博博物馆淄博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展示了淄博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博物馆内,您可以欣赏到丰富的文物藏品,包括陶瓷、石器、青铜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品。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淄博的历史和文化。

4. 淄博陶瓷博物馆作为中国陶瓷之都,淄博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

淄博陶瓷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专门陶瓷博物馆之一,其馆藏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和淄博地区的陶瓷制作技艺。

在博物馆中,您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了解陶瓷制作的工艺和历史背景。

5. 古城遗址公园淄博古城遗址公园位于淄博市中心,是一处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这里保留了古城墙遗址和古代建筑群,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此外,公园还设有文化广场和艺术展览区,经常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文化景观和参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邹平旅游景点大全

邹平旅游景点大全

邹平旅游景点大全邹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部,素有“齐鲁第一县”之称。

这里山水秀美,人文荟萃,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邹平的旅游景点大全吧!首先,我们来到邹平的标志性景点——孟庙。

孟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庙,也是孔子弟子曾子的故乡。

这里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孔子铜像、孔庙石碑等,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漫步在孟庙的青砖古瓦之间,仿佛能感受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当年的风采。

接下来,我们来到邹平的另一处名胜——孟姜女庙。

相传孟姜女是孟子的妻子,她为了寻找丈夫的尸骨,哭泣着走到了邹平,最终化作了一座山。

孟姜女庙建在这座山上,庙内供奉着孟姜女的塑像,每年农历十月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这些历史文化景点,邹平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值得一看。

比如,位于县城北部的北湖风景区,这里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湖边的柳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钓鱼。

此外,北湖风景区还有许多户外活动项目,如攀岩、露营等,是亲子游的好去处。

如果你对古代建筑感兴趣,那么邹平的古城墙就不容错过。

邹平古城墙始建于明朝,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登上城墙,远眺四周,可以一览邹平县城的全貌,感受古代城市的宏伟壮观。

除了以上几处景点,邹平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邹平博物馆、孔子文化园等。

总的来说,邹平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城市,无论你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让你对邹平的旅游景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你有机会亲自来到这里,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简介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简介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简介
邹城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孟子的故乡。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至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孟子的故乡,邹城拥有众多的孟子文化遗迹和景点,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孟子故里位于邹城市区内,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是山东省重
点文化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有孟子庙、孟子陵、孟子故居等景点,其中孟子庙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孟子庙是中国大型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唐代,历经几百年的兴建和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庙内有孟子的雕像和壁画,还有许多重要历史文物和书画作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孟子的思想和文化。

孟子陵位于孟子故里的中心位置,是孟子的陵墓。

陵园占地面积达50余亩,是一个集墓地、庭院、花园、步道和文化场馆为一体的
综合性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孟子陵墓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以及探索孟子文化的内涵。

孟子故居是孟子的故居遗址,位于孟子故里西南部的槐荫街上。

孟子故居占地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故居内有孟子家族的家谱和家庭用品等文物,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孟子的家庭生活和文化背景。

除了以上景点,孟子故里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迹和景点,如孟子书院、孟子祠、孟子文化广场等。

这些景点一起构成了一个以孟子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山东邹城孟子故里是一个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区,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和文物,还可以感受到孟子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了解孟子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

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

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

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

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

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

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

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

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

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

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

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建筑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

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

“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

“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

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

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进“棂星门”即为孟庙的第一进院落,北墙正中可见“亚圣坊”,此为第二道门坊。

这座门坊为四柱三门,柱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

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两侧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

石坊东侧竖有万历九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碑一幢。

由此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坊年代,当在立碑之前。

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了孟庙的第二进院落。

院内古木苍苍、翳天蔽日,这些松桧大都800余年,虽历经沧桑,依旧枝干挺拔。

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

更有大书法家董其昌,专题孟庙古桧:“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

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

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

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沿着古桧柏下的一条砖铺甬道北行,即到“仪门”。

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

门额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四字,故又称“泰山气象”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

院内东西各建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

东西门原名为“钟灵门”、“毓秀门”,清乾隆四年重修孟庙时改称为“知言门”、“养气门”。

取义于孟子“淫辞知其蔽……”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两门的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

据天启三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载:“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

”这两处建筑是专为存放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院北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

孟庙由此分为东西中三路。

承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贴金彩绘,富丽堂皇。

亭内放置清代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名:康熙御笔亭。

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

碑座为一巨大怪兽,狮头、龟背、鹰爪、蛇尾。

这是孟庙中现存最大一块石碑。

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

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及《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院落,也是孟庙的中心院落。

院内建有“乾隆御碑亭”,亭内竖有清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

院内有水井一眼,据井旁石碑记载,“清乾隆十一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故名天震井。

今井边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所建。

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这井就在“亚圣殿”前。

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殿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

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据殿内碑文记载为徐韨、朱缶所创建,历经金、元、明、清,中间多有维修。

清康熙七年鲁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原殿倒塌,因此,现存大殿系清康熙十一年所建。

现在的亚圣殿为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重檐飞翘、歇山转角的宫殿式建筑。

殿的四周列擎檐的巨型石柱,都饰以浅浮雕,门侧四柱正南面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别处罕见。

其余各面刻宝相牡丹或西番莲花纹,世型石柱为明代维修孟庙时所制。

梁坊藻井是用金箔贴制的云龙图案。

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

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

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幅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

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

殿内正中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奉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东侧神龛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

这座大殿除了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建筑、雕刻、铸造、绘画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辉映。

亚圣殿前的东西两庑,原是供奉孟子的弟子和历代研究儒家孟子学派有贡献的学者的场所。

亚圣殿后院里,建有五楹歇山式孟庙“寝殿”。

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原名为“邹国公祠堂”,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

明弘治十年增修孟庙时改为寝殿,成为祭祀甾子夫人田氏的专祠。

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的三棵古桧树,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现依然青翠蓊郁。

孟庙东路,步入启贤门,甬道两侧碑碣林立,是孟庙各类石碑集中存放的地方,俗称“孟庙碑林”。

甬道尽头即是启圣殿,五楹,单檐歇山式,殿内神龛中供奉着孟子父孟孙激的塑像。

因为孟子的父亲在元代延佑三年尊为邾国公,故此殿原名为“邾国公殿”,后改为启圣殿。

其后为“孟母殿”,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木主牌位。

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

东壁神龛内供有孟子石刻像一尊,据《三迁志》记载:此像为宋景祐年间孔道辅修孟母墓时掘得,定名为“孟子石刻像”。

穿越致敬门即进入孟庙西路。

正北有一门名为“斋戒门”,门内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

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后的诗词题咏。

斋戒门内东西侧一雌一雄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

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地缠绕树干,一直伸展到树顶,是孟庙奇景之一。

此院即为“致严堂”院。

建堂三楹。

是孟轲嫡系后裔祭祖之前沐浴、更衣之所。

原名“斋宿所”。

致严堂后面的“祧主祠”是孟氏的家庙。

祠庙三楹,建于清道光十年,祠内存放孟氏大宗户五代以上至二世祖的木制神主牌。

祧主祠后,还有一处小院,院内建有砖台,台上置石雕池一件。

祭祀时在池内焚烧写于帛上的祭文,因而称为“焚帛池”。

孟庙不仅以古老的建筑称著于世,而且还保存着秦、汉、晋、唐、宋、金、元、明各代碑刻270余块。

虽历经千年,仍大多完好,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

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

其中西汉天凤三年《莱子候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西晋永康二年《刘宝墓志铭》、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

此外,庙内还存放着100多块汉墓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这些文物给人们美的享受,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

孟府位于邹县南关与孟庙毗邻,是孟轲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轲为“邹国亚圣公”,从此,孟府又被称为亚圣府。

孟府的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庙内现存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守兖州访亚圣坟于四基山之阳,得其四十五代孙孟宁,因荐于朝授迪功郎,主邹县簿奉祀祖庙,迪功新故宅,坏屋壁,乃得所藏家谱。

”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修建了孟府,但故宅所在何处,却未曾说明。

推测孟府应在宋景和四年(公元1122年),第三次迁建孟庙时同时迁建孟府。

孟府坐落在孟庙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

前后共有七进院落,楼、堂、阁、室148间。

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

孟府二门内东侧墙壁间镶嵌着一块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为恳恩照例优免以杜攀扰事》碑。

碑文中记述了明皇朝饮赐的庙户、礼生、佃户、洒扫户、差役等,不得滋意攀扰等事。

另外,孟府第四层院中“赐书楼”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据此可证实孟府在明代就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孟府大门,为三楹,门楣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

黑漆大门上绘有约两米高的彩绘门神。

门外建有高大的影壁。

一对精雕石狮雄居于门的左右。

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

二门又称为“礼门”,其建筑形式与大门基本相同,但门洞为三启,正中门楣上书“礼门义路”四字。

六扇黑漆大门的正中两扇彩绘着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两侧的四扇则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威严煊赫。

二门内为“仪门”,其两边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全系木结构,仅有圆柱两根,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大屋顶,前后缀着倒垂的四个木雕花蕾,故又名为“垂花门”。

平时此门紧闭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幸临、定量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鸣礼炮十三响然后开启。

这中仪门在封建社会只有列土封候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故又称“塞门”。

穿过仪门,院中有一方形台基,两侧竖着精雕的夔龙石栏,和青砖花墙绕护的丹墀,两株有着数百年寿龄的参天士桧,在台前甬道两侧遮天蔽日。

丹墀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这完全是仿照皇宫的格式。

其后便是宽敞的五楹出厦正厅,也是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

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龙边金字熠熠生辉。

门两侧檐下廊柱上悬挂着“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

”隶书金字抱柱楹联,孟府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政府官员、申饰家法族规以及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

大堂正中设有木制暖阁,内设公案。

大堂前东西厢是管理孟府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办公场所。

大堂前左右设鼓乐楼,是奏乐的地方。

大堂东侧有一处独立的院落,称“五代祠”,是孟区宗族的家祠。

西侧有一曲尺形独特建筑,名为“见山堂”,是当时孟氏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