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30年大事记

合集下载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78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蛇口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1980年广东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

1981年全国人大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

1982年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首现广东。

1983年2月6日,中国第一个涉外宾馆“白天鹅”开业。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发行。

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对广东改革开放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年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省。

深圳首次公开拍卖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营业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姓“社”姓“资”等重大认识问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被视为“文革”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1995年11月16日,京九铁路提前全线铺通1999年,深圳首届“高交会”举办,至今已成中国科技第一展。

201X年2月,主席在广东考察工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X年主席考察广东时首次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

广东启动户籍改革。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201X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加速,珠三角再现合作新支点。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岁月如烟,流年似锦。

一份烟火,一度春秋。

左手染墨,右手繁华。

只言片语,哪能写得尽五味人生?只道是文字如弦,拔动心的音律。

用文字记录花的芬芳,美妙心的花朵,绽放楚楚动人的姹紫嫣红,在流年深处,让文字的河流浅浅流淌,流过花朵依然芳香的冬夏,流过灯火阑珊处那个我日夜思念的他,流过绚烂如梦的年华,在心底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作者:来源:《西部大开发》2008年第12期编者按: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注定要载入史册。

改革开放30年,有太多值得铭记的大事件。

本期特选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领域的一些大事件,与读者一起回顾30年经济发展的辉煌之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中国由此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不断充实完善。

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十二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简介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自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以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历史性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结束了“文革”期间的教育混乱,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迈
出了重要的一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984年,中国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改革。

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2018年,中国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方向。

以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事件简介,这些事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资本市场30年大事记

资本市场30年大事记

资本市场30年大事记1990-1999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成立。

1990年12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STAQ网交易市场开通典礼,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正式开始运行。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启中国股市元年。

开市半小时后前市收市成交49笔,金额587.9万元。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统一实行自由竞价交易,沪市股价全部放开。

1991年7月,深交所开业。

两大交易所的正式营业,意味着中国股票主板市场平台搭建完成。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2年5月,上交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涨跌停板限制,实行“T+0”交易规则。

当天上证综指由前日收盘时的617点瞬间高开并收盘于1266点,上涨105%,估值高位时一度达到1429点。

1992年7月1日,法人股流通转让试点在STAQ系统开始试运行,开创了法人股流通市场。

1992年10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3年4月28日NET系统投入试运行。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

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

1998年4月,沪深交易所决定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交易特别处理。

1998年12月,第一版证券法正式立法通过。

1999年5月19日至1999年7月1日,短短32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1050点附近起步,一度冲破1700点大关,之后虽有回落,但累计涨幅仍高达47.26%。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施行。

1999年8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准予上海和深圳可择机设立高新技术板块,即“创业板”。

1999年9月9日,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NET系统这两个系统停止运行。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2页)

2018-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广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1978年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蛇口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

1980年广东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

1981年全国人大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

1982年中国第一代农民工首现广东。

1983年2月6日,中国第一个涉外宾馆“白天鹅”开业。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发行。

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对广东改革开放成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年广东成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省。

中国股市大事记

中国股市大事记

中国大陆股市大事记1984年11月14日,飞乐音响成为第一支公开发行的股票。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普通股挂牌上市买卖。

1990年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诞生的第一天。

基点为100点,当天开盘96.05点,最低95.79点,这也成为一个永远看不见的点位,当日收于最高99.98点之后在年前的最后几个交易里,整个市场无量空涨,90年收于127.61点1991年在整个91年里,由于是股票市场成立的初期,基本呈现一路单边暴涨或单边回调的特征,结果91年再次收在最高点292.75点,全年涨幅129.41%1991年10月31日:首家B股深南玻B公开招股。

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1992年1992年注定是中国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的一年,这一年让许多新股民品尝了暴涨的兴奋,也体验到暴跌的痛苦。

1992年1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首次出现在上海街头,向市民发售,谁会想到,就是一张售价仅30元的认购证,改变了很多人一生的命运。

股票认购证的发行象征我国股份制改革的一个开端,证券市场从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上市交易,它是上交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同志开始南巡,在深圳视察4天,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说:“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

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

”小平同志的肯定,造就了一轮大行情1992年2月21日,真空B股和深南玻B股先后在沪深两地上市。

1992年3月2日: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宣告中国股市进入快速成长期至4月下询,上证指数一改平缓上扬走势,至5月上旬更是出现放量大涨的走势。

政治2010大事记

政治2010大事记

2010.5月1—2日,温家宝再次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深入村庄、学校、“方舱”医院、自来水厂和寺庙等,看望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了解灾后群众安置情况,指导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并作重要讲话。

24日,《国务院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13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给予因错案冤枉服刑10多年的赵作海国家赔偿金及生活困难补助费共计65万元。

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

胡锦涛、温家宝分别发表了讲话。

25—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发表讲话。

3日—7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5日,胡锦涛与金正日举行会谈。

13—14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看法及相关政策主张,提出确立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的车轮继续向前。

会议签署并发表了《天津宣言》,宣布在论坛框架下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还签署了“会议公报”和“2010至2012年行动执行计划”等合作文件。

14日,胡锦涛会见了来华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团。

17—21日,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访问我国。

期间,胡锦涛、温家宝会见了克勒。

8日,胡锦涛赴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

期间,胡锦涛分别会见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

24日,中国共产党倡议并主办的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

24—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两国主管部门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达成了总共26项具体成果,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广泛领域。

24日,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0.611日,台湾高等法院就陈水扁家族所涉“机要费”贪腐案等多起弊案作出二审判决,陈水扁和妻子吴淑珍各自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

海外媒体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年12月18日改变世界的时刻

海外媒体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年12月18日改变世界的时刻

海外媒体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年12月18日改变世界的时刻一个日子,一个会议,几天来被世界媒体高频度地“聚焦”: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引领中国改革开放从而赢得今天的辉煌。

在对“这一天”伟大意义的阐释中,澳大利亚《悉尼晨报》发布文章称:1978年12月18日――那一天是改变世界的重要时刻。

海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都对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的讲话高度赞扬,并总结和评论中国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总体评价改革成就世人瞩目18日,全世界很多媒体为此发社论、发专题。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一口气发了6篇关于中国改革30年的专稿,英国《卫报》网站也发了4篇。

这样的关注显然是非同寻常的。

据19日的美国《侨报》报道,进入12月份以来,中国媒体和民众对改革开放的热烈回顾,与眼下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低迷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国人创造了伟大的历史。

当中国人回首过去心路历程,这场创造惊人奇迹的变革浪潮,其历史镜头里同样充满了同时期世界高度复杂困难的变局。

俄罗斯媒体18日的评论称,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头号发展中国家,并跻身世界现代化强国行列。

他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埃及《今日世界报》写道,过去30年来,促使中国摆脱贫穷和饥饿,并取得巨大成果的动力就是改革开放。

高速增长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3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开创了一段迄今全球最为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很多人觉得,这个过程似乎异乎寻常的顺利。

但中国30年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而且在未来的一年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体。

政府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31%下降到11%左右。

与此同时,北京还单方面下调关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还精简了公共部门。

虽然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规模较小,不过正在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一段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罕见的程度欢迎外国来华贸易与投资的时期后,北京正悄悄改变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30年大事记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

1980年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鼓励客商及其公司投资设厂或与我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工业,并在税收、金融、土地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条件。

这4个特区的总面积为526.26平方公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

●1981年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1982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正式耸立在蛇口工业大道路口,震动全国。

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

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率先提出的这句口号,如春雷般滚过中国大地,振聋发聩,大胆诠释市场经济。

●1983年深圳首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
1984年1月25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河畔——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渔民村。

他亲切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田。

而渔民村和深圳的巨大变化,也给老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视察以后,他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5年华侨城开始筹建
1985年,华侨城开始筹建,拉开了中国内地“主题公园”建设序幕。

●1986年探索国企股份制改造新路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发展,特区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深圳市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制试点的暂行规定》,一些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其中个别企业还发行了股票。

●1987年市委归纳深圳精神“开拓、创新、献身”
1987年,深圳市委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将特区精神归纳为“开拓、创新、献身”。

●1988年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89年百万劳工下深圳
1989年,百万劳工下深圳,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深圳成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1991年深企获ISO 9000认证
1991年,深圳南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获得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单位,这是中国内地企业获取的第一张ISO 9000证书。

●1992年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带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反响。

●1993年深圳设立金融中心
1993年,深圳设立金融中心,对活跃、组织和监督货币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4年江泽民视察深圳
1994年,江泽民视察深圳,勉励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1995年深圳掀起“二次创业”
1995年,深圳掀起“二次创业”,以适应特区优惠政策逐渐变成普惠制的新形势。

●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竣工
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竣工,成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

●1997年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体系
1997年,深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大体系,深圳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

●1998年改革审批制度
1998年,《深圳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开创中国内地审批制度改革先例。

●1999年首届高交会在深圳举行
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其后发展成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2000年首座邓小平塑像揭幕
2000年,首座邓小平塑像在莲花山揭幕,表达了深圳人民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崇高敬意。

●2001年颁土地交易地方性法规
2001年,《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方性法规。

●2002年改革大型国企国际招标
2002年,深圳市实行国有大型企业国际招标改革,在探索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方面实现了突破。

●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
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2004年深圳地铁正式通车
2004年,深圳地铁正式通车,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拉开序幕。

●2005年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2005年,深圳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标志深圳的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
水平。

●2006年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
2006年,《深圳市实施“走出去”战略规划纲要》出台,深圳首次把“走出去”列入城市重点发展战略。

●2007年成功申办第26届大运会
2007年,深圳成功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为大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办城市。

●2008年确定“一区四市”定位
2008年,国家发改委《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深圳“一区四市”的定位,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2009年深交所创业板开市
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开市交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

●2010年深圳正式迈进大特区时代
2010年,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