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中硫氰酸汞乙醇溶液浓度的探讨

HJ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中硫氰酸汞乙醇溶液浓度的探讨【摘要】:对HJ 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中硫氰酸汞-乙醇溶液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校准曲线的线性和检测范围,提高精密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氯化氢硫氰酸汞-乙醇溶液1 前言HJ 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易受环境中存在氯离子干扰、显色灵敏度低、重复性差、校准曲线线性差、检测浓度范围狭窄等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排除干扰,提高精确度和准确度,成为检测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2 实验方案2.1 试剂除不同浓度硫氰酸汞-乙醇溶液外,其他试剂均按方法规定配置。
2.1.1氯化钾标准溶液:折合成氯化氢含量10.0mg/L2.1.2硫氰酸汞-乙醇溶液:A.称取0.04g硫氰酸汞,加入100ml乙醇,静置24小时后吸取上清液;B.称取0.6g硫氰酸汞,加入100ml乙醇,静置24小时后吸取上清液;C.称取0.8g硫氰酸汞,加入100ml乙醇,静置24小时后吸取上清液;2.1.3 硫酸铁铵-高氯酸溶液2.1.4 NaOH吸收液。
2.2 实验过程前期实验发现硫氰酸汞溶液静置一周与静置24小时差别不大。
分别用3种显色剂绘制一条标准曲线,并增加氯化氢含量分别为40μg、50μg、60μg、80μg、100μg的校准点,测定2个空白,其余操作与标准方法保持完全一致。
3 检测数据三种浓度硫氰酸汞试剂的两个空白样品吸光度分别为0.024、0.028;0.035、0.037;0.040、0.037。
4 结果与讨论4.1 当硫氰酸汞浓度提升后,配置时已无法完全溶解,但24小时后上清液中的有效浓度会有较明显提升,显色效果有明显增强,斜率从0.00558增加至0.00735和0.00749。
该方法面临的环境和试剂干扰因素较多,因此增强显色反应的灵敏度还是很有必要。
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空白来源-精品文档

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空白来源1 引言国标HJ/T 27-1999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为最主要的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方法,此方法为常规分光光度法,但是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存在着空白值高、曲线不易做好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曲线线性不足的原因为硫氰酸汞- 乙醇溶液的浓度不足和受到气泡干扰,提高硫氰酸汞浓度可以显著改善,即使如此,氯化氢?y 定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实验检验了空白来源,对需要改进地方提出建议,为完善国标方法提供数据支持。
2 试剂与仪器2.1 试剂配制由于需对比不同溶液的空白,故全部溶液按国标HJ/T27-1999 规定过程配制,仅溶质浓度不同。
2.2 仪器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2600 )。
3 实验步骤3.1 各溶液的空白信号值(1)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透明,理论上不会在460 nm产生吸光度,但由于氢氧化钠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在混合硫氰酸汞后会显色,下节实验中进行验证。
(2)硫酸铁铵(40%HCIO4溶液有颜色,15 g/L、30 g/L、45 g/L 溶液自身吸光度0.006 、0.016、0.029,因此,加入不同量硫酸铁铵酸性溶液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轻微影响,并非提高了灵敏度,而是使空白的基线升高造成结果变化,扣除空白后完全可以消除。
( 3)按国标操作步骤,30 g/L 硫酸铁铵按比例分别混合10%HCIO4 20%HCIO4 40%HCIO4 60%HCIO4溶液,该溶液的吸光度分别0.014 、0.015 、0.016 、0.023 ,说明酸度也会对结果产生轻微影响。
(4)硫氰酸汞同样是无色溶液,在460 nm 不产生吸光度,取0.04%、0.10%、0.20%、0.40%、0.80%的硫氰酸汞-乙醇溶液直接进行比色,溶液自身吸光度全部为0.000 。
3.2 混合后溶液的吸光度(1)分别取0.20%、0.40%、0.80%、1.20%、2.00% NaOH溶液5 mL,其它全部按国标规定的步骤操作,分别进行比色,吸光度分别为0.073、0.078、0.088、0.101 、0.113 ,由于钠离子不可能产生吸光度且不与其它离子发生反应,氢氧根离子被完全中和,因此,吸光度逐级递升只可能由氢氧化钠中的杂质氯造成。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空白控制-最新文档资料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空白控制大气中氯化氢的测定采用《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时,方法灵敏,简便,但空白值一般较高。
通过不同条件下试剂空白实验,分析了干扰空白值的原因。
1. 实验部分1.1 试剂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
1.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氯化氢。
2.结果与讨论2.1 试剂空白实验显色温度对试剂空白的影响较大,分别在25C和30C做10次实验室空白。
(详见表1)结果显示温度为25C、30C时,一般空白值较大,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应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
2.2 严格实施质量管理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易受三氯化铁、氟化氢、硫化氢、氰化氢、氯化钾等物质的干扰[1]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硫化氢使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光度法时,所使用的三氯化铁,在实验室中都应与氯化氢吸收液分开存放,避免污染,否则造成空白值升高。
实验中的实验器皿也应该单独使用,防止污染。
实验中用蒸馏水作试剂空白,空白吸光值达到0.206-0.230 ,在清洗吸收管时都要避免蒸馏水冲洗,实验器皿应清洗干净,并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充分润洗。
实验所用试剂也应先做空白实验,以避免纯度较低的试剂,影响实验空白。
实验时每次标准溶液所使用的试剂和去离子水应与吸收液所使用的相一致。
3. 结论因为硫氢酸汞分光光度法实验中易出现空白值高、不稳定等问题,所以实验中应加强实验试剂和实验用水的质量控制,应使用氯离子含量较低的去离子水或纯净水[2] 。
保证实验器皿的清洁,玻璃器皿应用去离子水或纯净用水多次润洗。
对实验有干扰的试剂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通过实验还证明温度对空白值也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验时应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条件控制

2 实验部分
2 1 仪器和试 剂 .
并将各次测定值进行平均。实验结果见图 l 。
从图 l 可以看出 ,使用硫氰酸汞~ 乙醇溶液浓 度 00 % 比 04 %的试剂 空 白值 低 3 % 4 %, . 4 . 0 2 5 且稳定性较好 ;使用 比色皿不同 , 其试剂空白值也
71 2 型分光光度计 (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试剂
一
3 结果 与讨论
3 1 试剂 空 白实验 .
硫氰 酸汞 试剂 l和显 色温度 对试 剂空 白的影 响 2 ]
些有益的结论。
较大。对 文献 [ ] 1 中使 用 的两 种硫 氰 酸 汞 浓 度 (. %和 04 %) 00 4 . 0 在相同温度下(5c , 2o )分别使用 l c 2c m、 m和 3c m比色皿进行 五天 的试剂空 白实验,
实验方 法按 照 《 空气 和废 气监 测分 析方法 》 ( 四版)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 中氯 第 化氢…进行。
高,导致质控样难于合格。然后控制实验室温度和 增 大 比色皿 ,使 质控样 顺利通 过 。本文 对该 方法 的 试剂空白、 标准曲线进行了实验条件探索 ,获得 了
罗 莉 ,李 玲2
( . 昌市环境监测站 ,四川 西 昌 650;2 1西 1 0 .四川省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监测科研所 ,成都 604) 0 101
摘要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 中氯化氢 ,方法试剂空 白不稳定 ,控制显 色温度和硫 氰酸汞一 乙醇溶 液的制备是 降低并稳 定试 剂空白的关键所在。本文使 用 04 % ̄ 氰 酸汞一 乙醇溶液 ,2m或 3m比 色皿 ,显 色温度 2  ̄ .0 L c c 5C左右 ,标 准 曲线斜 率较 高,线性 关系和准确度较好 。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条件控制

浓度值 (mg/ L)
1616 1519 1613 1517 1412 1418
空白值 (Ao)
01039 01039 01039
/ 01039 01039
表 4 HCl 质控样测试结果 (0140 %硫氰酸汞 , 25 ℃)
1 cm 比色皿
样品测定值 (A)
浓度值 (mg/ L)
空白值 (Ao)
表 1 0104 %硫氰酸汞空白试验结果 (15 ℃)
比色皿 (cm)
2 3
1 01035 01037
2 01035 01036
3 01039 01039
4 01037 01038
试剂空白值 (A)
5
6
01032
01030
01035
01034
7 01037 01039
8 01034 01036
9 01033 01035
L (μg) 01018 01015
tf[4] 11812 11812
3 cm 比色皿
Swb 3125 ×1001034
从表 2 可以看出使用 0104 %硫氰酸汞 —乙醇溶 液比使用 0140 %浓度的检出限低 , 与比色皿的厚 度无太大关系 。
Condition Control in Determination of Hydrochloride in Air by Mercury Thiocyanate Spectrophotometry LUO Li1 , LI Ling2
(11 Xich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 Xichang , Sichuan Province 615000 , China ; 21 Sichu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 Chengdu 610041 , China)
固定汚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固定汚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HJ/T 27-1999)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原理: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HCl)。
吸收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硫氰酸汞反应,生成难电离的二氯化汞分子,置换出的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橙红色硫氰酸铁络离子,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反应式为:2Cl-+Hg(SCN)2→HgCl2+2SCN-SCN-+Fe3+→Fe(SCN)2+(橙红色)引用标准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采样仪器:1、采样管:用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并应附有可加热至120℃以上的保温夹套。
2、滤膜夹:尺寸与滤膜相配。
3、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瓶,50ml。
4、流量计量装置5、抽气泵6、连接管:用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现场仪器校准及设置:1、架设好仪器使其稳固并接好电源。
2、按下电源开关,仪器进行自检,并显示商标、型号、版本号等信息。
3、采样器开机校零结束后自动进入大气采样主操作菜单。
在主菜单状态,通过移动光标进入“设置”对大气采样时间与间隔的设置,按“确认”键保存修改。
4、进入“校零”菜单,按“确定”键进入“大气校零”界面进行校零。
5、进入“采样”菜单,对采样时刻、“A/B采样流量”进行设置,选择“启动”,按“确定”键,进行大气采样。
样品采集:串联两支各装25ml氢氧化钠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L/min流量,采样5~30min。
在采样过程中,根据排气温度和湿度调节采样管保温夹套温度,以避免水汽于吸收瓶之前凝结。
若排气中含有氯化物颗粒性物质,应在吸收瓶之前接装滤膜夹,否则可不装滤膜夹。
样品的保存:如果样品采集后不能当天测定,应将试样密封后置于冰箱3~5℃保存,保存期不超过48h。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氯化氢的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采样方法一.监测背景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氯化氢(HCl)的通常来自于企业用盐酸进行工件表面加工处理时由吸风罩抽吸的盐酸雾;以及焚烧炉等燃烧的废料中浸有的盐酸液,燃烧时HCl随烟气排出。
HCl排入空气中就是污染物,它对酸雨的形成有一定贡献。
二.相关标准依据2.1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HJ549-2009)2.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2.3《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5.4.3.3)2.4《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73-2007)三、测定原理氯化氢采样方法是烟气采样仪提供动力,废气通过硅胶管进入碱性吸收液(氢氧化钾-碳酸钠),吸收液吸收氯化氢后反应生成氯化钠,样品送理化分析中心化验室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出氯化氢含量或质量。
采用的吸收瓶是两只串联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样时间和采样流量视氯化氢浓度而定。
四、主要设备及材料烟气采样仪五、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后用聚四氟乙烯管密封,于(0-4)℃冷藏保存,48h内分析测定。
六.现场操作6.1 赴现场前检查所需烟气采样仪是否正常,吸收管筛板是否畅通,检查连接用的硅胶管(勿使用乳胶管)是否能满足气密性要求,检查干燥用硅胶是否失效;6.2 采样前,认真完整地填写现场记录本,记录污染源和净化设施运行状况,排气筒高度等数据;6.3 仪器使用前进行气密性试验,采样管应靠近管道中心放置,在采样装置上串联两支各装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样(15-30)min。
在采样过程中,保持采样管保温夹套温度在120℃,以避免水汽于吸收管之前凝结;6.4 管道内负压很大时,联接管路前先开泵,相反采样完毕后先切断联接管路再关泵,以防止管道负压反抽吸收液。
七.质量保证与控制测试前应认真了解污染源及净化装置的工作状况,并作记录。
环境空气—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05 环境空气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F-HZ-HJ-DQ-0105环境空气—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可用于空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5mL样品溶液中含2µg氯化氢,可有0.033吸光度。
本法检出限为1µg/5mL,若采样体积为20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 0.01mg/m3;测定范围为5mL样品溶液中含2~20µg氯化氢,若采样体积为200L时,可测浓度范围为0.02~0.40mg/m3。
2 原理空气中氯化氢吸收在碱溶液中,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汞反应置换出硫氰酸根,再与高铁离子作用生成硫氰酸铁红色化合物,比色定量。
3 试剂所有试剂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
3.1 吸收液:0.05mol /L氢氧化钠溶液。
3.2 无水乙醇。
3.3 硫氰酸汞-乙醇溶液:称取0.4g硫氰酸汞用无水乙醇溶解成 100mL。
3.4 高氯酸:70%~72%。
3.5 硫酸铁铵溶液:称取6g硫酸铁铵用(1+2)高氯酸溶解成100mL。
3.6 标准溶液:准确称量0.2045g经105℃干燥2h的氯化钾(一级),用水溶解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1.00mL含0.1mg氯化氢。
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mL含10µg 氯化氢的标准溶液。
4 仪器4.1 气泡吸收管:普通型,有10mL刻度线。
4.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3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4.3 具塞比色管,10mL4.4 分光光度计,用20mm比色皿,在波长460nm下,测定吸光度。
5 采样串联两个各装10mL吸收液的普通型气泡吸收管,以2.5L/min流量采气200L。
长时间采样,需用水补充到原体积。
6 操作步骤6.1 标准曲线的绘制按下表制备标准色列管。
0 1 2 3 4 5 6 7标准溶液V/mL 0 0.20 0.40 0.60 0.80 1.00 1.50 2.00吸收液V/mL 5.0 4.80 4.60 4.40 4.20 4.00 3.50 3.00氯化氢含量m/µg 0 2 4 6 8 10 15 20 于标准色列各管中加入2mL硫酸铁铵溶液,混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化氢测定。
1.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气体积为60L时,氯化氢的检出限为
0.05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16mg/m3~0.80mg/m3;在有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气体积为10L时,氯化氢的检出限为0.9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3.0mg/m3~24mg/m3。
1.3在本方法规定的显色条件下,当采气体积为100L时,氟化氢(HF)浓度高于0.2mg/m3,硫化氢(H2S)浓度高于0.1mg/m3,以及氰化氢(HCN)浓度高于0.1mg/m3时,将对氯化氢的测定产生干扰。
2. 原理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HC1)。
吸收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硫氰酸汞反应,生成难电离的二氯化汞分子,置换出的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橙红色硫氰酸铁络离子,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反应式为:
2Cr-+Hg(SCN)2→HgCl2 + 2SCN-
SCN- + Fe3+→Fe(SCN)2+(橙红色)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
3.1 氢氧化钠。
3.2 硫氰酸汞。
3.3 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
3.4 氯化钾:优级纯,于110℃烘干2h。
3.5 高氯酸:ρ=1.76g/ml。
3.6 无水乙醇。
3.7 硫氰酸汞-乙醇溶液:c=0.04g/100ml。
称取0.04g硫氰酸汞,用无水乙醇配成100ml溶液,放置一周后将上清液吸至另一棕色细口瓶中备用。
3.8 高氯酸溶液:1+1.5。
用量筒量取高氯酸50ml,缓慢倒入75ml水中,搅拌均匀后装入干净的试剂瓶中。
3.9 硫酸铁铵溶液:c=3.0g/100ml。
称取3.0g硫酸铁铵,用高氯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如混浊应过滤。
3.10 氢氧化钠吸收液:c(NaOH)=0.05mol/L。
称取氢氧化钠2.0g,溶于1000ml水中。
3.11 氯化钾标准储备液:c (KCl) = l000µg/ml。
称取2.045g氯化钾,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12 氯化钾标准使用液c(KCl)= l0µg/ml。
移取10.0ml氯化钾标准储备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13 乙酸纤维微孔滤膜:0.3µm。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
4.2 具塞比色管:l0ml。
4.3 采样仪器
参照GB 16157—1996中9.3配置采样装置。
4. 3.1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3.1.1采样管
用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并应附有可加热至120℃以上的保温夹套。
4.3.1.2滤膜夹:尺寸与滤膜相配。
4. 3.1.3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瓶,50ml。
4.3.1.4流量计量装置
见GB 16157—1996中9.3.6。
4. 3.1.5抽气泵
见GB 16157—1996中9.3.7。
4. 3.1.6 连接管
用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3.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3.2.1 引气管
用聚乙烯软管或聚四氟乙烯软管,头部装接一玻璃漏斗。
4.3.2.2 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4.3.2.3 滤膜夹、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连接管参见4.3.1相应部分。
5. 样品采集和保存
参考GB 16157—1996中9.4部分采集样品。
5.1 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1.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157—1996中9.1.1和9.1.2设置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5.1.2 连接采样装置
参照GB 16157—1996中9.3图28,按采样管、滤膜夹、吸收瓶、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装置,并按GB 16157—1996中9.4的要求检查其气密性和可靠性。
5.1.3 采集样品
串联两支各装25ml氢氧化钠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L/min流量,采样5~30min。
在采样过程中,根据排气温度和湿度调节采样管保温夹套温度,以避免水汽于吸收瓶之前凝结。
若排气中含有氯化物颗粒性物质,应在吸收瓶之前接装滤膜夹,否则可不装滤膜夹。
5.2 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2.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297—1996中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采样点。
5.2.2 环境空气样品采集
按引气管、滤膜夹、吸收管、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装置,并检査其气密性和可靠性。
将0.3µm滤膜装在滤膜夹内,后面串联两支各装5 ml
吸收液的吸收管,以1L/min流量采气30~60min。
长时间采样,需适当加水补充水分蒸发。
5.3 样品保存
如果样品采集后不能当天测定,应将试样密封后置于冰箱3~5℃保存,保存期不超过48h。
6. 分析步骤
6.1 校准曲线的绘制
6.1.1 标准系列的配制
取8支10ml干燥的具塞比色管按下表配制标准色列:
6.1.2 显色
在上述各管中加3.0%硫酸铁铵溶液2.00ml,混匀,加硫氰酸汞-乙醇溶液1.00ml,混匀。
在室温下放置20~30min,于波长46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
6.1.3 将上述系列标准溶液测得的吸光度A扣除试剂空白(零浓度)的吸光度A0
便得到校正吸光度Y。
以校正吸光度Y为纵座标,以氯化氢含量X(µg)为横座标,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
6.2 样品测定
6.2.1 无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
采样后,将第一、二吸收管的样品溶液分别转移入两支10ml干燥的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并入比色管,稀释至10ml,摇匀。
从各管吸取适量溶液于另两个比色管中,加吸收液至5.00ml,以下步骤按(6.1.2)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6.2.2 有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
将吸收后的样品溶液分别转移入两支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瓶,洗涤液并入容量瓶,然后用吸收液定容。
摇匀后从各瓶吸取适量样品溶液,
分别置于10ml干燥的具塞比色管中,加吸收液至5.0 ml。
以下步骤按(6.1.2)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7. 计算和结果表示
7.1 样品中的氯化氢浓度计算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样品中氯化氢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W1、W2——分别为从第一、二吸收管所取样品溶液中氯化氢含量,
µg;
V1、V2——分别为测定时从第一、二吸收管中所取溶液的体积,ml;
Vt——定容体积,ml;
V nd——标准状况下的干采气体积(0℃,101.325kPa),L。
按GB 16157—1996中10.1或10.2计算V nd。
7.2 氯化氢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
按GB 1657—1996中11.1.2或11.1.4计算氯化氢的“排放浓度”。
7.3 氯化氢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
按GB 16157—1996中11.4计算氯化氢的“排放速率”。
7.4 氯化氢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
7.4.1 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化氢平均浓度
式中:
c——一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化氢平均浓度;
c i——一个样品中的氯化氢浓度;
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目。
7.4.2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
按GB 16297—1996附录C中C 2.3计氯化氢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
8. 说明
8.1 由于分析时所用的试剂及去离子水均含有微量C1-,使试剂空白液吸光度较高。
8.2 在采集无组织排放样品时,滤膜夹与第一吸收管、第一吸收管与第二吸收管之间不可用乳胶管连接,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塑料管以内接外套法连接,即将塑料管插入滤膜夹出口及吸收管管口,用聚四氯乙烯胶带缠好,接口处再套一小段硅橡胶管。
8.3 在采集有组织排放样品时,采样管与第一吸收瓶、第一吸收瓶与第二吸收瓶之间不可用乳胶管连接,应用聚乙烯管或用聚四氟乙烯塑料管以内接外套法连接,即将塑料管插入吸收瓶管口,用聚四氟乙烯胶带缠好后,外面再用一段硅橡胶管接好管口。
8.4 废气中含有固体氯化物颗粒时,应在第一吸收瓶之前增加滤膜夹。
8.5 用过的吸收瓶、具塞比色管、连接管等,将溶液倒出后,直接用去离子水洗涤,不要用自来水洗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尘:手指不要触摸吸收瓶管口、比色管磨口处,以防氯化物沾污。
8.6 采样分析时,样品溶液、标准溶液、和空白对照必须用同一批试剂同时操作,所加试剂量也要求准确。
8.7 试剂空白液吸光度较高而且不够稳定时,应多次测定其吸光度,在获得稳定数值后,再绘制校准曲线及测定样品。
9. 参考文献
HJ/T 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