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7)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识别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了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主要的农作物和影响因素。
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过程(一)导——导入部分学生观看南方地区景观视频(激趣导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的景观和植被)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观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什么区域?(有目的性地提问,引出课题)生:南方地区。
师:我们看到的景观与我们学过的北方地区相同吗?生:不同。
师:对,这里河湖众多,山清水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学——自主学习师:同学们知道要学习一个地理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我们来看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指出具体的位置,以及关键点,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指图的能力)1.南方地区位置:南方地区位于南、高原以东,东临海和海,南临海。
师:我们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一起来看一看南方地区有哪些地形区?(找同学到讲台指出ABCD字母分别代表的地形区,并对比北方地区以及东西部的差异)2.南方地区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为盆地和高原,东部为平原和丘陵。
师:学习了位置和地形,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南方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分布图,以及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图)通过分析让学生给出答案。
(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南方地区的气候: 南方地区属于气候类型,夏季、冬季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师:对比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冷湿,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字总结下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对比之前的学习,总结知识点,掌握更牢固)生:湿热。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应用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2.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在图中完成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并解释原因。
师生互动:(1)莲藕:莲的根茎,横生在湖塘的浅滩的淤泥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2)椰子:椰子的树的果实,盛产于热带的滨海地区——海南岛,气候湿润,多风,适宜椰树生长。
(3)竹笋:竹的幼芽、嫩茎,多分布在温暖湿润、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东南丘陵多低山丘陵,适合竹子生长
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兴趣,学会学习生活中的知识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4)出示图片——元阳的丘陵、桂林山水、鄂中地区的平原等地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南方地形的复杂。
2.二探河流
出示南方地区河湖图,提出问题引导探讨:
(1)读图,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河流:长江、汉江、湘江、赣江、珠江、淮河等。
主要的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2)总结归纳南方地区的河湖特点。
3.趣味问题解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古人总结的这一句诗句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南方地区有哪些类型的土壤?
6.开展活动——合作交流(一):
(1)在南方地形图上标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7.活动——合作交流(二):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①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②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的影响,而广州确受寒潮的影响。
适当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
2、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
3、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4、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5、读图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并能简单评价香港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6、记住中国政府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了解该地区的“人多地狭”的特点。
7、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8、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情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地理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4、通过全面比较港澳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通过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文明、富强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及优势不足和农业生产特征及人们的生活特征。
2、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3、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4、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 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自学任务;
2、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发现并记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
自学检测:
1、展示南方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和湖泊等。
2、指导学生在课本图7.3中画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线;
3、多媒体出示南方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教师: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有什么影响?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承转:通过自学我们知道南方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它的这种地形特点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6页活动题进行小组讨论。
●结合南方地区地形图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学生到图前边指边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和湖泊。
●学生在课本图7.3中画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线。
●结合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课本材料,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结合前面学习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P47的课文作答。
●学生读图、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总结原因。
●展示各自的成果。
●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这两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水稻田、丘陵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提问:“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7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景观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进一步领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习效果。
3.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在其特有环境下红色土壤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分布等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红色土壤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观赏反映南方地区的图片。
大概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或收集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知识,快乐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PPT课件(先展示图1-5,然后展示图6并进行比较)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便欣赏美景图片、听音乐,并且可以给美景配上古诗词。
(设计:如下图,课件“第三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四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课件展示的南方与“黄土高原景观图”,体会南北景观的不同。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黄土高原景观图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同学们对南方有什么印象?引入新课的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
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学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难点: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3.查找南方四大地形区地形特点和南方人民饮食的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歌中的“一条大河”指的是那条河?学生:长江。
教师:“风吹稻花香两岸”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农业特点?学生:以种植水稻为主。
教师:“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说明什么?学生:长江上来往船只多,水运发达。
教师:整幅画面描绘了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色?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同学们想了解南方地区更多的地理知识吗?学生:想了解。
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
今天,我们先学第一节。
【设计意图】一首经典老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很快把学生带到了宽阔的长江两岸地区,带到了稻花飘香的江南地区。
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学生身心愉悦,兴趣浓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教案设计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重点】1.鱼米之乡2.亚热带、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教学难点】鱼米之乡的成因及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方地区,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方、北方之间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课件展示)南方地区位置图(思考)-1.南方地区大致的范围?-2.主要的地形区、河流和湖泊。
(学生活动)(简要总结)(课件展示)少数民族景观图片(讲解)本区人口6亿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5%。
其中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千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湘、琼等省,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课件展示)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提问)-1.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哪儿?-2. 南、北方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正由于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与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
(课件展示)鱼米之乡(学生观看,思考)(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南方地区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江南水乡”之称。
广大的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
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课件展示)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课件展示)(简要总结)耕作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小麦、油菜、棉花、甘薯。
盛产淡水鱼,并种植菱、藕等。
(课件展示)(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学生根据课件思考回答)(简要总结)本区的经济林木种类也很多,如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都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
拟制人程鹏辉
一、学习目标:
1、参考课本45页图7.3,认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够根据图7.3指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位置,了解本区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3、结合多媒体图片认识南方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区。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主要地形单元和地势特征。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