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思考题复习资料解析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详细版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潘省初第⼀章绪论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1)陈述理论(或假说)(2)建⽴计量经济模型(3)收集数据(4)估计参数(5)假设检验(6)预测和政策分析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不重要因⽽未被引⼊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数据? 试举例说明⼆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字或某⼈⼀⽣中每年的收⼊都是时间序列的例⼦。
横截⾯数据是在同⼀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产总值、全班学⽣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数据的例⼦。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估计量是指⼀个公式或⽅法,它告诉⼈们怎样⽤⼿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项应⽤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就是⼀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章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略,参考教材。
请⽤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平均⾝⾼的99%置信区间NS S x ==45=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中⽣的平均⾝⾼在⾄厘⽶之间。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原假设120:0=µH备择假设 120:1≠µH 检验统计量()10/2510/25XX µ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此样本不是取⾃⼀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1.1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1.2答: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答: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
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
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第⼀章绪论思考题1.1 怎样理解产⽣于西⽅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答:计量经济学的产⽣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
1.2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法,⽽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论计量经济学和应⽤计量经济学两个⽅⾯。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的在于为应⽤计量经济学提供⽅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法。
应⽤计量经济学是在⼀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计量经济⽅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济⾏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 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 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规律为依据;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

1、经济计量学的研究步骤有哪些?一、模型设定: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或经验,先验地用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表示被研究系统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1、研究有关经济理论;2、确定变量以及函数形式;3、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的方法主要有一般最小平方法(OLS)及其拓展形式(GLS、WLS、2Stage LS等)、最大似然估计法、数值计算法等。
三、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准则;2、统计检验准则;3、计量经济检验准则四、模型应用1、检验经济理论;2、结构分析(乘数分析、弹性分析);3、政策评价4、预测2、简述经济计量模型的检验准则有哪三方面?(1)经济意义准则;(2)统计检验准则;(3)计量经济检验准则3、经济计量模型中的随机干扰项来自哪些方面?1、变量的省略。
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不能穷尽所有的影响因素或由于受时间、费用、数据质量等制约而没有引入模型之中的对被解释变量有一定影响的自变量。
2、统计误差。
数据搜集中由于计量、计算、记录等导致的登记误差;或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信息时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3、模型的设定误差。
如在模型构造时,非线性关系用线性模型描述了;复杂关系用简单模型描述了;此非线性关系用彼非线性模型描述了等等。
4、随机误差。
被解释变量还受一些不可控制的众多的、细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若相互依赖的变量间没有因果关系,则称其有相关关系。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假定有哪些?(1)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期望值为零。
(2 )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方差相同。
(3 )随机误差项之间无序列相关。
(4)自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独立无关。
(5)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
(6)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5、简述选择解释变量的逐步回归法?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是有进有出”。
具体做法是将变量一个一个引入,引入变量的条件是t统计量经检验是显著的。
即每引入一个自变量后,对已经被选入的变量要进行逐个检验,当原引入的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再显著时,要将其剔除。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il鱼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左疑研究,这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泄阶段的客观需要。
il鱼经济学的发展就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与经济活动进行数呈: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左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就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 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就是什么?答:il慢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而。
理论计量经济学就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疑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il涅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就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与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泄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汁量经济学就是在一左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讣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讣疑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与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鱼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虽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一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讣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与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立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岀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il•提供的数拯就是il鱼经济学据以估汁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拯;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讣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
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
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
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Y=α+βX+u 其中,Y为居民消费支出,X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是随机误差项。
1.6假如你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研究者,需要你对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建议,你将考虑哪些因素?你认为可以怎样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答:货币政策工具或者说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所以会考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及法定准备金率。
选择这三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货币供应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从而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1.7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计量经济模型主要可以用于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
1.8如果要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明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你认为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应当怎样设定计量经济模型?答:影响中国的粮食产量的因素可以有农业资金投入、农业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等。
可建立如下多元模型:u X X X X Y +++++=554433221βββββ。
其中,Y 为中国的粮食产量,2X 为农业资金投入,3X 为农业劳动力,4X 为粮食播种面积,5X 为受灾面积。
1.9参数和变量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对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通常只能用样本观测值去估计?答:经济变量反映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表现不同,取值不同,是可以观测的因素。
是模型的研究对象或影响因素。
经济参数是表现经济变量相互依存程度的、决定经济结构和特征的、相对稳定的因素,通常不能直接观测。
一般来说参数是未知的,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由于随机误差项的存在,参数也不能通过变量值去精确计算。
只能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方法去估计。
1.10你能分别举出三个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虚拟变量数据的实际例子,并分别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吗?答:时间序列数据:中国1981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从中国统计年鉴查得数据。
截面数据:中国2010年各省、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从中国统计年鉴查得数据。
面板数据:中国1981年至2010年各省、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从中国统计年鉴查得数据。
虚拟变量数据:自然灾害状态,1表示该状态发生,0表示该状态不发生。
1.11为什么对已经估计出参数的模型还要进行检验?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各种检验的必要性吗?答:模型中的参数被估计以后,一般说来这样的模型还不能直接加以应用,还需要对其进行检验。
首先,在设定模型时,对所研究经济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可能并不充分,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对所研究对象也许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
或者经济理论是正确的,但可能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只是从某些局部出发,或者只是考察了某些特殊的样本,以局部去说明全局的变化规律,可能导致偏差。
其次,我们用以估计参数的统计数据或其它信息可能并不十分可靠,或者较多地采用了经济突变时期的数据,不能真实代表所研究的经济关系,或者由于样本太小,所估计参数只是抽样的某种偶然结果。
此外,我们所建立的模型、采用的方法、所用的统计数据,都有可能违反计量经济的基本假定,这也可能导出错误的结论。
1.12为什么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用于政策评价?其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所谓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运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作出评价。
前提是,我们是把计量经济模型当作经济运行的实验室,去模拟所研究的经济体计量经济模型体系,分析整个经济体系对各种假设的政策条件的反映。
在实际的政策评价时,经常把模型中的某些变量或参数视为可用政策调整的政策变量,然后分析政策变量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1.13为什么定义方程式可以用于联立方程组模型,而不宜用于建立单一方程模型?答:定义关系是指根据定义而表达的恒等式,是由经济理论或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恒等关系。
国民经济中许多平衡关系都可以建立恒等关系,这样的模型称为定义方程式。
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经常利用定义方程式。
但是,定义方程式的恒等关系中没有随机误差项和需要估计的参数,所以一般不宜用于建立单一方程模型。
第二章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2.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是什么?答: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二者可以相互补充。
相关分析可以表明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只有当变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时,进行回归分析才有实际的意义。
同时,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如果要具体确定变量间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又要依赖于回归分析,而且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确定也是建立在回归分析基础上的。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从研究目的上看,相关分析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相关系数)度量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方向和程度;回归分析却是要寻求变量间联系的具体数学形式,是要根据解释变量的固定值去估计和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从对变量的处理看,相关分析对称地对待相互联系的变量,不考虑二者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不区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关的变量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均视为随机变量;回归分析是建立在变量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中解释变量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具体影响,回归分析中必须明确划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对变量的处理是不对称的。
2.2什么是总体回归函数和样本回归函数?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总体回归函数(i i i u X Y ++=21ββ)是将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现为解释变量的函数。
样本回归函数(i i i e X Y ++=∧∧21ββ)是将被解释变量的样本条件均值表示为解释变量的函数。
区别:①首先,总体回归函数虽然未知,但它是确定的;而由于从总体中每次抽样都能获得一个样本,就都可以拟合一条样本回归线,样本回归线是随抽样波动而变化的,可以有很多条。
所以样本回归函数还不是总体回归函数,至多只是未知的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反映。
②其次,总体回归函数的参数1β和2β是确定的常数;而样本回归函数的参数1∧β和2∧β是随抽样而变化的随机变量。
③总体回归函数中的i u 是不可直接观测的,样本回归函数中的i e 是只要估计出样本回归的参数就可以计算的数值。
2.3什么是随机扰动项i u 和剩余项(残差)i e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总体回归函数中,被解释变量个别值i Y 与条件期望)(i X Y E 的偏差是随机扰动项i u 。
样本回归函数中,被解释变量个别值i Y 与样本条件均值∧i Y 的偏差是残差项i e 。
残差项i e 在概念上类似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扰动项i u ,可视为对随机扰动项i u 的估计。
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是不可以直接观测的;而样本回归函数中的残差项是只要估计出样本回归的参数就可以计算的数值。
2.4为什么在对参数作最小二乘估计之前,要对模型提出古典假设?答:在对参数作最小二乘估计之前,要对模型提出古典假设。
因为模型中有随机扰动,估计的参数是随机变量,只有对随机扰动的分布作出假定,才能确定所估计参数的分布性质,也才可能进行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
只有具备一定的假定条件,所作出的估计才具有较好的统计性质。
2.5总体方差和参数估计方差的区别是什么?答:总体方差是未知的,但是确定存在的。
参数估计方差可以由样本数据计算出来,但只是总体的近似反映,未必等于真实值。
2.6为什么可决系数可以度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简单线性回归中它与对参数的t检验的关系是什么?答:可决系数是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重,即由样本回归作出解释的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占的比重,如果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好,各样本观测点与回归线靠得越近,由样本回归作出解释的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占的比重也将越大,反之拟合程度越差,这部分所占比重就越小。
所以可决系数可以作为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的指标。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可决系数越大,说明在总变差中由模型作出了解释的部分占的比重越大,X 对Y 的解释能力越强,模型拟合优度越好。
对参数的t检验是判断解释变量X 是否是被解释变量Y 的显著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