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基础公共课复习资料-02-毛概重点总结(2018版分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0分)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4·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5·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6· 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选择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毛概2-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ppt课件

雄才大略的历代君王
秦
始
康
皇
熙
汉武帝 武 则 天
孔子
老子
祖冲之
中国灿烂的文明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是鸦片战争前中国 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
•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 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 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 芽。
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
不同程度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太平 天国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中国人民 四大反抗 斗争
辛亥 革命
典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之一: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 运动
典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之二:洋务运动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
完整表述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系统 论述人民民主专政 理论
1948 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 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
毛概第二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000年理科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民主革命理论。
2002年文科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ABC)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2018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 命基本思想展 现的过程:
1921年中共成立,提出了 党的奋斗目标,标志中国无 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Page 23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正式制定了党在民主 革命阶段的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明确了革命目标。 认识:光靠自己不行,要搞统一战线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扼杀中国的民族经济 绞杀中国的革命运动 屠杀中国人民
Page 43
反帝的内容? 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②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③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反帝的形式?
直接的——民族革命 间接的——民主革命(打碎其统治工具)
Page 44
革命对象之二:封建主义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 命 对 象
Page 41
革 命 动 力
领 导 阶 级
革 命 性 质
革 命 前 途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三大革命对象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Page 42
革命对象之一:帝国主义
1、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认识:枪杆子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Page 30
(三)抗战时期(1937.07—1945.04):系统 化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 总结和多方面展开 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 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Page 31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系统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 象、性质、前途和纲领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标 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全形成,也标志 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实际形成。 认识:中国革命规律,新民主主义理论成熟
2018版毛概总结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0分)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4·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5·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6·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选择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第二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经济上: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图为俄国在 哈尔滨设立 的东三省铁 路管理局。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
灌输殖民主义的思想
文化上,帝国主义还利 用传教、办报、办学等 方式,对中国进行文化 侵略,并培植了一批直 接服务于帝国主义的、 以买办资产阶级和商业 高利贷阶级为主要代表 的势力。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视频/u94/v_MTc1MzY5ODc.html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视频/watch/9138886.html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同英、美、日、俄、德、法、奥、意、比、西、荷共11国在 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三个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南京条约视频 /u50/v_MTk0MTMwMTU.html
梁启超视频/programs/view/lfLedhEBPAk/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爱国军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救国主张——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农民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主张——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民阶级的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 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 发展规律的理论。
毛概第二章知识点

毛概论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第一,时代特征: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018版毛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理 论形 成和 发展 过程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 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国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 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帝国 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 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
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 族带来了无尽的战祸和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 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 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1937年8月日军轰炸上海时的惨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动 力 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 98200万两)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 民进行奴役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割香港;开放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6—— 1860年
《天津条约》 《瑗珲条约》
(割去六十多万 平方公里领土)
《北京条约》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00万两白银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 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 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增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 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第二次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五大 侵华战争
中日甲 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战争
第一次鸦 片战争
时间
1840—— 1842年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第赔二款章 新民主主义主革权命影响理论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
保护
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第二国章家支新付民大主量主义战革争命赔理款论,通 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 的经济命脉。
签订《南京条约》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四大不平 等条约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
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33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 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人民政治地位扫清 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
2、近代中国革命第二的章 时新民代主主特义革征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 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意义,认识 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 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概括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六个主要特点:
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3.封建剥削制度——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4.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状况——长期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 6.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任务
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 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 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
第一,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帝国主 义忙于内部的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惟 一的一次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工人阶级队 伍在此期间已发展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约 有100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200万人左右。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
第三,辛亥革命后,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对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发生影响。
1914—怀疑。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探索中国出路的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学 习目光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东方社会主义俄国。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的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前中 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第封二建章社新会民形主主态义形革命成理论 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 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 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 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图 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 国,蛤蟆代表法国,鹰 (即鶧)代表美国,太阳 代表日本,肠子代表德国。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第二明章中,新没民有主一主义个革国命家理的论文明 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 (美)保罗•肯尼迪
鸦片战争前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 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独立——主权独立 完整——领土完整
开十处新口岸 ;准许
华工出国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 战争
1883—— 1885年
1894—— 1895年
《中法新约》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1900—— 《辛丑条约》
侵华
1901年
(11国)
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
统治 ;
对日本赔款23000万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
两白银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
日本
对英、法、德11国赔款 45000万两白银(年息4 厘,分39年还清,本息 合计98200万两)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时, 一个有别于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逐渐 成长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