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练习题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一填空: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五、翻译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举一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4 写出本文中的三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两个。

成语:解释: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敏而好学()(3)学而不思则罔()(4)吾日三省吾身()(5)人不知而愠()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3)诲女知之乎?女: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题。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我国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春秋时期____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说了哪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子是谁?为什么把他的话收录在《论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①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认为读书人(“士”)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什么?(先用原文作答,再把它译成现代汉语)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曾子所说的“任重而道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8、是知( )也 9、弘毅( ) ( ) 10、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11、其恕( )乎 二、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国陬邑人。著名的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 。 2.《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 ________ 的书,共 篇。 三、划出通假字并解释。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 10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罔 殆 弘毅 凋 五、用原文填空。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 _____。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 ___,____ _____说:“,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论语>十则》练习
一、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7、诲( )女( )知之乎
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______________,。
1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0课 《论语》十则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0课 《论语》十则

10 《论语十则》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是知.也()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温故.而知新。

( )A.缘故 B.旧的 C.因此 D.死去(2)择其善.者而从之。

( )A.善良 B.优点 C.擅长 D.友好(3)学而不思则罔.。

( )A.蒙蔽 B.没有 C.迷惑 D.欺骗(4)思而不学则殆.。

( )A.懒惰 B.松懈 C.怠慢 D.疑惑3.按要求,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的书,孔子是时期著名思想家、家.家学派创始人。

②“四书”是指、、、;“五经”是指、、.、、.4.按句意,从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句子。

(1)举一反三是智慧的摇篮。

(2)学习与思考应有机结合。

(3)学用结合,乐趣无穷。

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5.按要求,默写。

①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格是②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③“士不可不弘毅”的原因是6.“而”字有时表顺接,有时表转接,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人不知而不愠④敏而好学⑤择其善者而从之⑥学而时习之。

表顺接:;表转接:。

二.能力训练.阅读下列几则语录,回答后面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哪种思想?A. 谦虚学习B. 尊师重道C. 团结协作D. 独立思考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篇B. 里仁篇C. 雍也篇D. 颜渊篇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重要性B. 诚实的重要性C. 学习的态度D. 思考的重要性二、填空题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7.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思想。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中的“周”和“比”分别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

1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有哪些具体表现?13. 根据《论语》,请谈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14.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5. 请解释《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7. 根据《论语》,请谈谈孔子关于“中庸”的哲学思想。

18.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层次,请结合现代社会进行阐述。

19. 论述《论语》中“君子不器”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20. 请结合《论语》中的观点,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五、翻译题21. 将《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成英文。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亦说.乎(4)、温故.知新(5)、思而不学则殆.(6)、是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加点词读音和解释不通的是()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自省.也C、诲.汝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4、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人不知/而不愠C、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7、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8、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四个:9、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10、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11、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1、(1)、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满足(3)、通“悦”,愉快,高兴(4)、旧(知识)(5)、有害(6)、刚强,勇敢2、D3、B4、A5、(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3)、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6、A7、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8、例: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9、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他们(自己也有)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1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三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 解释加点的字: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2 译句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练习题与答案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练习题与答案

初三语文:论语十则古诗文练习题与答案《论语》十则第一部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6 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 5 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期间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8 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能够不弘毅(弘毅:)4.翻译以下句子:( 4 分)⑴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 10 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对于思想道德涵养;⑶对于孔子思想系统的中心:“仁”的观点。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 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说。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5 分)8.在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累积了哪些名言警语,请举出两例。

( 4 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已任,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填空:
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
为:,。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四、解释加点的词:
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传不习温故罔
五、翻译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4 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答案:
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
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 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
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天下);道出(强调)了《论语》在人格修养(修身)和国家治理(治国)方面的巨大作用。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中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所以“不亦乐乎” 。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

强调要独立思考。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不会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如果只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而要尊重别人。

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一下。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

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