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2011年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各章节公式总结

第二章预算管理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1)量本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2)比例预算法:

销售收入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法:

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投资资本回报率法: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投资资本回报率

利润增长百分比法:目标利润=上期利润总额×(1+利润增长百分比)

(3)上加法:

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比率)

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

预期目标利润=预测可实现销售×(预期产品售价-预期产品单位成本)-期间费用

主要预算的编制

(1)销售预算编制:

现金收入=本期现销收入+收回以前赊销

(2)生产预算的编制: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期末结存量=

期初结存(上期期末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3)材料采购预算编制:

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

某种材料耗用量(生产需用量)=产品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现购支出+支付前期赊购

(4)直接人工预算: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预计生产量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成本=单位工时工资率×该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5)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总额=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某项目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该项目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业务量预算总额(6)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制造费用

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本期产品生产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7)现金预算:

可运用现金合计=期初现金余额+经营现金收入

现金支出合计=经营性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现金余缺=可运用现金合计-现金支出合计

=期初现金余额+经营现金收入-经营性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集与投放

第三章筹资管理

租金的计算

每年租金=[设备价款-残值×(P/F,i,n)]/(P/A,i,n)(后付年金)

可转换债券

转换比率(股数)=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资金需要量预侧

(1)因素分析法:

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测期销售增减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变动率)

(2)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需求量=敏感性资产/基期销售额×销售变动额-敏感性负债/基期销售额×销售变动额-销售净利率×利润留存率×预测期销售额

(3)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总额(需要量)(y)=不变资金(a)+变动资金(bx)

回归直线法:

a=

b=

高低点法:

某项目单位变动资金(b)=(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最高销售收入-最低销售收入)

某项目不变资金总额(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或=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个别资本成本

(1)一般模式:资本成本率=年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年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1-筹资费用率)]

(2)贴现模式:筹资净额现值-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0

得:资本成本率=所采用的贴现率

(3)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一般模式: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率=筹资总额×利率×(1-所得税税率)/[筹资总额×(1-手续费率)]=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1-手续费率)

贴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0”求解折现率。

(4)公司债券资本成本:

一般模式:

公司债券资本成本率=年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筹资总额×(1-手续费率)]

贴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0”求解折现率。

(5)融资租赁资本成本:只能采用贴现模式

现金流入现值(租赁设备原值)=现金流出现值(各期租金现值+残值现值)(6)普通股资本成本:

①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法:

股利固定增长的情况下:

普通股资本成本

=预计第一期股利/[股票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预期股利年增长率每年股利固定的情况下:

普通股资本成本=每期支付的固定股利/[股票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 ②第二种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普通股资本成本=无风险报酬率+贝塔系数×(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7)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与普通股成本相同但不考虑筹资费用

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Σ(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

杠杆效应

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固定成本F=边际贡献M-固定成本F

边际贡献M=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Q

(1)经营杠杆系数(DOL):

定义公式: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简化)计算公式: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2)财务杠杆系数(DFL):

定义公式: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简化)计算公式: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3)总杠杆系数(DTL):

定义公式:总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简化)计算公式:总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边际贡献-基期固定成本-基期利息)

资本结构优化方法

(1)每股收益分析法:

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普通股股数

计算公式:

(2)公司价值分析法:

公司市场总价值V=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S+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B

权益资本(股票)的市场价值

=(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权益资本成本

=净利润/权益资本成本

第四章投资管理

项目计算期(n)=建设期(s)+运营期(p)

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

建设投资的估算——第一个投入类要素

1.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

(1)建筑工程费的估算。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

建筑工程费=同类单位建筑工程投资×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

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

建筑工程费=预算单位实物工程投资×相应的实物工程量

(2)设备购置费的估算。

狭义设备购置费的估算如下:

国产设备购置费的估算:设备购置费=设备购买成本×(1+运杂费率)

进口设备购置费的估算:

设备购置费用=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从属费+国内运杂费

在估算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时,如按到岸价结算时:

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以外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

按离岸价结算时:

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以外币标价的进口设备离岸价+国际运费+国

际运输保险费)×人民币外汇牌价

其中:国际运费(外币)=离岸价(外币)×国际运费率

国际运输保险费(外币)=(以外币标价的进口设备离岸价+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率

在进口设备不涉及消费税的情况下,进口从属费的计算公式为:

进口从属费=进口关税+外贸手续费+结汇银行财务费

其中:进口关税=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关税率

外贸手续费=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外贸手续费率

结汇银行财务费

=以外汇支付的进口设备货价×人民币外汇牌价×结汇银行财务费率

国内运杂费=(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关税)×运杂费率

工具、器具和生产经营用家具购置费=狭义设备购置费×标准的工具、器具和生产经营用家具购置费率

设备购置费(广义)=(狭义)设备购置费(国产+国外)+工具、器具和生产经营用家具购置费

(3)安装工程费的估算。

安装工程费=每吨安装费×设备吨位=安装费率×设备原价

安装工程费=单位实务工程安装费标准×安装实务工程量

(4)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

(5)固定资产原值=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建设期资本化利息+预备费。

2.预备费的估算

基本预备费=(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费用+形成其他资产的费用)

×基本预备费率

流动资金投资的估算——第二个投入类要素

1.分项详细估计法的基本公式:

本年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或=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上年流动资金需用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该年流动资产需用额-该年流动负债需用额

2.周转天数、周转次数、周转额与资金需用额的概念及其关系

周转次数=360/周转天数

1年内最多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

某一流动项目的资金需用额=该项目的周转额/该项目的最多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项目的估算。

某年流动资金需用额=该年存货需用额+该年应收账款需用额+该年预付账款需用额+该年现金需用额

存货需用额=外购原材料需用额+外购燃料动力费需用额+其他材料需用额+在产品需用额+产成品需用额

外购原材料需用额=年外购原材料费用/外购原材料的最多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动力需用额=年外购燃料动力费用/外购燃料动力费的最多周转次数其他材料需用额=年外购其他材料费用/其他材料的最多周转次数

在产品需用额=(年外购原材料费用+年外购燃料动力费用+年职工薪酬+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在产品的最多周转次数

产成品需用额=(年经营成本-年销售费用)/产成品的最多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需用额=年经营成本/应收账款的最多周转次数

预付账款需用额=外购商品或服务年费用金额/预付账款的最多周转次数

现金需用额=(年职工薪酬+年其他费用)/现金的最多周转次数

其它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上三项费用所含职工薪酬、折旧费、摊销费和修理费

流动负债需用额=应付账款需用额+预收账款需用额

应付账款需用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材料费用/应付账款的最多周转次数

预收账款需用额=预收的营业收入年金额/预收账款的最多周转次数

经营成本的估算——第三个投入类要素

某年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该年职工薪酬+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

某年经营成本=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该年无形资

产和其他资产的摊销额

某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固定成本(含费用)+单位变动成本(含

费用)×该年预计产销量

运营期相关税金的估算——第四个投入类要素

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营业税+应交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营业税+应交消费税+应交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教育费附加=(应交营业税+应交消费税+应交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率

调整所得税=息税前利润×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测算

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现金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原始投资额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息税前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回收额-该年维持运营投资-该年流动资金投资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

建设期某年的净现金流量=-该年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因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息税前利润+该年因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折旧+该年回收的固定资产净残值

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运营期某年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该年因使用该固定资产新增的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税率

静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征

如果运营期内前若干年某年净现金流量相等,且其合计大于或等于原始投资,则:

①公式法:

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运营期发生的原始投资合计/运营期内前若干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s)

①列表法: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量对应的年数+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量绝对值/下一年度净现金流量

或=累计净现金流量第一年出现正值的年份-1+该年初尚未回收的投资/该年净现金流量

总投资收益率(投资报酬率)=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点

净现值(NPV)=(各年净现金流量×各年复利现值系数)之和

特殊方法一:当建设期为零,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形式时,公式为:

NPV=NCF0+NCF1~n

×(P/A,ic,n)

特殊方法二:当建设期为零,运营期第1~n每年不含回收额的净现金流量相等,但终结点第n年有回收额Rn(如残值)时,可按两种方法求净现值。

①将运营期1~(n-1)年每年相等的不含回收额净现金流量视为普通年金,第n年净现金流量视为第n年终值。公式如下:

NPV=NCF0+NCF1~(n一1)×(P/A,ic,n-1)+ NCFn×(P/F,ic,n)②将运营期1~n年每年相等的不含回收额净现金流量按普通年金处理,第n年发生的回收额单独作为该年终值。公式如下:

NPV=NCF0+不含回收额NCF1~n×(P/A,ic,n)+Rn×(P/F,ic,n)

特殊方法三:当建设期不为零,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运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递延年金形式时,公式为:

NPV=NCF0+NCF(s+1)~n×[(P/A,ic,n)-(P/A,ic,s)]

或=NCF0+NCF(s+1)~n×(P/A,ic,n-s)×(P/F,ic,s)

特殊方法四:当建设期不为零,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分次投入,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递延年金形式时,公式为:

NPV=NCF0+NCF1×(P/F,ic,1)+…+NCFs×(P/F,ic,S)+NCF(s+1)~n×[(P/A,ic,n)-(P/A,ic,S)]

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P/A,IRR,n)=建设起点一次投入的原始投资/每年相等的现金流量

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方法

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回收系数=该方案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

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随机模型

H(最高控制线)=3R-2L

现金收支管理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

信用政策决策

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日销售额×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全年销售额/360×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全年销售额×变动成本率)/360×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资本成本=全年销售变动成本/360×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资本成本

存货管理

订货成本=固定的订货成本+存货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单位储存变动成本×每次订货量/2

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年度最佳订货批次N=D/Q

最佳订货周期T=360/N

经济订货量经济订货模型:(D/Q)×K=(Q/2)×Kc

经济订货量EOQ=(2KD/KC)1/2

存货相关总成本=(2KDKC)1/2

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流动负债管理

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贴现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名义利率)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折扣率/(1-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销售预测分析

算术平均法:销售量预测值=(Σ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期数

加权平均法:销售量预测值=Σ(第i期的权数×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

移动平均法:

Yn+1=(Xn-(m-1)+Xn-(m-2)+L+Xn-1+Xn)/m

n+1=Yn+1+(Yn+1-Yn)

指数平滑法:

Yn+1=aXn+(1-a)Yn

因果预测分析法(回归直线法):

销售定价管理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利润率定价

成本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成本总额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销售利润率定价

销售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销售总额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

保本点定价法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目标利润定价法

单位产品价格=(目标利润总额+完全成本总额)/[产品销量×(1-适用税率)] =(单位目标利润+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变动成本定价法(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价格变动量

PO——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需求变动量

QO——基期销售数量

成本性态分析

高低点法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成本一最低点业务量成本)/(最高点业务量一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成本一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或=最低点业务量成本一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Σ(价格标准×用量标准)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Σ(材料价格标准×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标准)

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

总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工资率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总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其中,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下标准总工时

两差异分析法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工时×预算产量×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分析法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责任成本管理

成本中心

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产量下的预算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成本×100%

利润中心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可控边际贡献(也称部门经理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部门边际贡献(又称部门毛利)=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投资中心

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

平均营业资产=(期初营业资产+期末营业资产)/2

剩余收益=经营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第八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分析的方法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

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股数为年末数)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股数为年末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股东权益

综合绩效评价

基本指标计分

基本指标总得分=Σ单项基本指标得分

单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功效系数=(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修正指标计分

修正后总得分=∑各部分修正后得分

各部分修正后得分=各部分基本指标分数×该部分综合修正系数

某部分综合修正系数=∑该部分各修正指标加权修正系数

某指标加权修正系数=(修正指标权数/该部分权数)×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某指标单项修正系数

=1.0+(本档标准系数+功效系数×0.2-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

某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该部分权数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分数=∑单项指标分数

单项指标分数=(∑每位专家给定的单项指标分数)/专家人数

综合绩效评价分数=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70%+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分数×30%

绩效改进度=本期绩效评价分数/基期绩效评价分数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汇总 一、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1、 单利终值和现值 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单利终值=本金×(1+利率×期数) 即:F = P ×(1+i ×t ) 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单利现值= 期数 利率单利终值 ?+1 即 P= t i F ?+1 2、复利终值和现值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复利终值=期数 利率) (现值+?1 即F=t i P )(+?1或F=P ×(F/P ,i ,n )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复利现值=期数 利率) (终值 +1 即P=n i F ) (+1或P=F ×(P/F ,i ,n ) 3、年金终值和现值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F=i A n 1 i 1(-+?)或F=A ×(F/A ,i ,n ) 即:普通年金终值=年金×年金终值系数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P=i A n -+-?) i 1(1或P=A ×(P/A ,i ,n ) 即:普通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 (2)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F= [ ]11 i 1(1 --+?+i A n ) 或F=A ×[(F/A ,i ,n+1)-1] 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P= [ ]1i 1(1) 1(++-?+-i A n ) 或P=A ×[(P/A ,i ,n-1)+1] 系数之间的联系:即付年金现值系数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相比,期数加1,系数减1;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相比,期数减1,系数加1。 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年金终值系数与偿债基金系数互为倒数。 二、 债券发行价格 债券发行价格=∑=+?++n t t n 111(市场利率) (票面利率 债券面额市场利率)债券面额 即:债券发行价格=债券面额×复利现值系数+债券面额×票面利率×年金现值系数 =债券面额×(P/F ,i ,n )+债券面额×票面利率×(P/A ,i ,n ) 三、资金成本的计算 资金成本通常用相对数表示,即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 100%?资金使用费 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 100%?资金使用费筹资净额 1、 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率100%?=??借款利息(1-所得税率) 借款总额(1-筹资费用率) 100%?=?借款利率(1-所得税率) 1-筹资费用率 长期债券资金成本率筹资费用率) (债券筹资总额所得税税率) (票面利率债券面值总额-?-??=11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100%= ??优先股年股利额 优先股总额(1-筹资费用率)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普通股股利年增长率1筹资费用率) (普通股市价股利额 普通股预期最近一年年+?-?= %001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一、基本财务比率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24、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整理汇总完整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整理汇总(1) 一、基本的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长期租赁 (2)担保责任 (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2、市盈率 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大全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一、基本的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1)长期租赁(2)担保责任(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2、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3、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之和÷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公式汇总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 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24、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 28、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 29、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 32、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33、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数 34、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35、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3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2017年中级财管公式汇总大全

中级财管全书公式总结 第二章财管基础 一、复利现值和终值 (三)二、年金有关的公式: 1.预付年金 终值——具体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预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1+i)。 方法二:F=A[(F/A,i,n+1)-1] 现值——两种方法 方法一:P=A[(P/A,i,n-1)+1] 方法二:预付年金现值=普通年金现值×(1+i) 2.递延年金 现值 【方法1】两次折现 计算公式如下: P=A(P/A,i,n)×(P/F,i,m) 【方法2】 P=A(P/A,i,m+n)-A(P/A,i,m)=A[(P/A,i,m+n)-(P/A,i,m)] 式中,m为递延期,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 【方法3】先求终值再折现 (四)P A=A×(F/A,i,n)×(P/F,i,m+n)

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计算公式如下: F A=A(F/A,i,n)注意式中“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 3.永续年金利率可以通过公式i=A/P 现值P=A/i 永续年金无终值 4.普通年金 现值 =A*(P/a,i,n) 终值= A*(F/a,i,n) 5.年偿债基金的计算 ①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 ②偿债基金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6.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普通年金现值P,求年金A。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 【提示】(1)年资本回收额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 (2)资本回收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总结】系数之间的关系 1.互为倒数关系 2.预付年金系数与年金系数 (五)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1年计息1次时的“年利息/本金” 名义利率:1年计息多次的“年利息/本金” (六)四.风险与收益的计算公式 1. 资产收益的含义与计算 单期资产的收益率=资产价值(价格)的增值/期初资产价值(价格) = [利息(股息)收益+资本利得]/期初资产价值(价格) =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

A时间价值的计算

B各系数之间的关系: C风险衡量 D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和标准离差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R=b·V 式中:RR为风险收益率;b为风险价值系数;V为标准离差率。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投资的总收益率(R)为: R=RF+RR=RF+b·V 上式中,R为投资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RF可用加上通货膨胀溢价的时间价值来确定,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如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E比率预测法(重点) 比率预测法是依据有关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法。 1、常用的比率预测法是销售额比率法,这是假定企业的变动资产与变动负债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大部分流动资产是变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视不同情况而定,当生产能力有剩余时,销售收入增加不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当生产能力饱和时,销售收入增加需要增加固定资产,但不一定按比例增加。部分流动负债是变动负债(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变动,如应付费用、应付账款)。 外部筹资额=预计资产增加-预计负债自然增加-预测期留存收益 预计资产增加△变动资产=△收入×变动资产占销售百分比=△S×A/S1=△S/S1×A △非变动资产(如固定资产) △变动负债=△收入×变动负债占销售百分比 =△S×B/S1=△S/S1×B 预测期留存收益=预计的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S2·P·E 外部筹资额=△S×A/S1-△S×B/S1-S2·P·E+△非变动资产 2、销售额比率法解题步骤 (1)分别确定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资产合计A和负债合计B(变动资产和变动负债)。(2)用基期资料分别计算A和B占销售收入(S1)的百分比,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在预测期销售收入(S2)水平下资产和负债的增加数(如有非变动资产增加也应考虑)。

《财务管理》各章节主要公式总结

《财务管理》各章节主要公式总结 第一章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第二章 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第三章 1.复利现值系数与终值系数 F×(P/F,i,n)=(1+i)^(-n) P×(F/P,i,n)=(1+i)^n 2.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与资本回收系数 (P/A ,i n)=[1-(P/F,i,n)]/i (A/P ,i n)=1/(P/A ,i n) 3.普通年金终值系数与偿债基金系数 (F/A, i n)=[(F/P,i,n)-1]/i (A/F,i n)=1/(F/A, i n) 4.即付年金现值系数和终值系数 即付年金现值系数=(1+i)×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1+i)×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2.gif (1 3.74 KB)

2008-3-5 10:56 第四章 1.项目计算期=建设期+运营期 2.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借款利息 3.本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止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 4.某年经营成本=该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十该年工资及福利费+该年修理费+该年其他费用 5.运营期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回收额 =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6.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量对应的年数+最后一项为负值的累计净现金流量绝对值/下年净现金流量 7.投资利润率=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投资总额×100% 8.净现值=求和符号(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t年的复利现值系数) 9.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00% 10.获利指数=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净现值率 11.内部收益率IRR:求和符号[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P/F,IRR,t)]=0 第五章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汇总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汇总 一、时间价值的计算(终值与现值) F-终值 P-现值 A-年金 i-利率 n-年数 1、单利和复利: 单利与复利终值与现值的关系: 终值=现值×终值系数 现值=终值×现指系数 终值系数现指系数 单利: 1+ni 1/(1+ni) 复利:(F/P,i,n)=(1+i)n (P/F,i,n)=1/(1+i)n 2、二个基本年金: 普通年金的终值与现值的关系: 年金终值=年金×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 F=A(F/A,i,n) P=A(P/A,i,n) 年金系数: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现值系数 普通年金: (F/A,i,n)=[(1+i)n-1]/i (P/A,i,n)=[1-(1+i)-n]/i 即付年金: (F/A,i,n+1)-1 (P/A,i,n-1)+1 3、二个特殊年金: 递延年金 P=A[(P/A,i,m+n)-(P/A,i,m)] =A[(P/A,i,n)(P/F,i,m))] 永续年金 P=A/i 4、二个重要系数: 偿债基金(已知F,求A)A=F/(F/A,i,n) 资本回收(已知P,求A)A=P/(P/A,i,n) 5、i、n的计算: 折现率、期间、利率的推算: 折现率推算(已知终值F、现值P、期间n,求i) 单利 i=(F/P-1)/n 复利 i=(F/P)1/n-1 普通年金:首先计算F/A=α或P/A=α,然后查(年金终值F/A)或(年金现值P/A)系数表中的n列找出与α两个上下临界数值(β1<α<β2)及其相对应的i1和i2。 用内插法计算i:(i-I1)/(α-β1)=(I2-I1)/(β2-β1) 永续年金:i=A/P 期间的推算(已知终值F、现值P、折现率i,求n) 单利 n=(F/P-1)/i 复利:首先计算F/P=α或P/F=α,然后查(复利终值F/P)或(复利现值P/F)系数表中的i行找出与α两个上下临界数值(β1<α<β2)及其相对应的n1和n2。 用内插法计算n:(i-n1)/(α-β1)=(n2-n1)/(β2-β1) 普通年金:首先计算F/A=α或P/A=α,然后查(年金终值F/A)或(年金现值P/A)系数表中的i行列找出与α两个上下临界数值(β1<α<β2)及其相对应的n1和n2。

财务管理学计算公式汇总doc资料

单利终值=现值×(1+利率×计算期数) 单利现值=终值/(1+利率×计算期数) 复利终值=现值×(1+利率)^n ,n为计息期数 复利现值=单利终值/(1+利率)^n 年金终值=每次收付款项的金额×Σ(1+利率)^(t-1) ,t为每笔收付款项的计息期数(1+利率)^(t-1) 为年金终值系数可查表 后付年金系数={(1+利率)^n-1}/利率 年偿债基金(年金)=年金终值×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 年金现值=年金×Σ{1/(1+利率)^t ,t为每笔收付款项的计息期数,{1/(1+利率)^t为年金现值系数可查表 年资本回收额A=年金现值×资本回收系数 先付年金终值=年金×年金终值系数×(1+利率) 先付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1+利率) 递延年金现值=年金×年金现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 永续年金现值=年金×(1/利率) 不等额系列付款现值=Σ现金流量×{1/(1+利率)^t} 计息期短于一年: 期利率=年利率/每月计息期数 换算后的计息期数=年数×每年的计息期数 分期计算的年利率=(1+计息期规定的年利率)^m-1 ,m为一年的计息期数 预期收益=Σ第i种可能结果的收益×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标准离差=根号下Σ(随即变量-期望值)^2×概率 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100% 应得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 应得风险收益额=收益期望值×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预测风险收益率=预测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资本需要量=(上年资本实际平均占有量-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加减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率)×(1加减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 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额=预计年度销售增加额(Σ基年敏感资产总额除以基年销售额×Σ基年敏感负债总额除以基年销售额)-预计年度留用利润增加额 预测模型: 资本需要量=不变资本+(单位业务量所需要的变动资本×业务量) 新股发行价格: 1.分析法:每股价格=(资产总值-负债总值)/投入资本总额×每股面值 2.综合法:每股价格=(年平均利润/行业资本利润率)/投入资本总额×每股面值 3.市盈率法:每股价格=市盈率×每股利润 银行借款:实际利率=借款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借款人所得的借款 (1)按复利计息: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n-1}/n (2)一年内分次计算利息的复利: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计息次数)^m×n-1}/n (3)贴现利率:实际利率=贴现利率/(1-贴现利率) (4)单利贷款,要求补偿性余额: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5)周转信贷协定: 应付承诺费=(周转信贷额度-年度内以用借款)×承诺费率 债券售价=债券面值/(1+市场利率)^n+Σ债券面值×债券利率/(1+市场利率)^t n为债券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各章公式汇总

注会财管各章公式汇总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1.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1-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2.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 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3.①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应收帐款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周期)=365÷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与收入比=应收帐款÷销售收入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存货(存货周转率:评估资产变现能力 销售收入 评估存货管理业绩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存货与收入比=存货÷收入 ③流动资产周转率=收入÷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收入 ④净营运资本周转率=收入/净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净营运资本周转率 ⑤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天数=36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⑥总资产周转率=收入/资产 总资产周天数=365÷总资产周转率 资产与收入比=资产/收入 4.销售净利率=净利/收入 资产净利率=净利/资产=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权益净利率=净利/权益=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5.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余 每股盈率=净利润(归属普通股股东)÷加权平均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6.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资本=净负债+所有者权益 =净经营性营运成本+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前八章及第十章) 注:字体倾斜的公式是期末考试(适用学期:2011-2012-2)中给出的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一、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 连环替代法: 基数F0=A0×B0×C0(1) 实际F1=A1×B1×C1 置换A因素:A1×B0×C0(2) 置换B因素:A1×B1×C0(3) 置换C因素:A1×B1×C1(4) (2)-(1)即为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3)-(2)即为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4)-(3)即为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差额分析法(适用于各因素之间连乘情况): 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二、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配置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1-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1/(1-营运资本配置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非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非速动资产=预付款项+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资产管理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存货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营运资本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资产周转天数=365/ **资产周转次数 **资产与收入比= **资产/销售收入 盈利能力比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市价比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数=(所有者权益-优先股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数 优先股权益=优先股的清算价值+全部拖欠的股利 市销率(收入乘数)=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每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三、杜邦财务分析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四、管理用财务报表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总结

(一)单利计息时终值和现值的计算:终值 F=P (1+in )式中:F —终值 P —现值 i —利率 n —期数 现值 P=F/(1+in ) (二)复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复利终值 F=P (1+i )n 复利现值 P=F/(1+i )n (三) (四)年金的现值 n n i i i )1(1)1(+-+ ——称为“年金的现值系数”,记为(P/A ,i ,n )。 上式可写为:P A =A (P/A ,i ,n ) (五)利率以普通年金为例说明计算的方法: 例如:已知P A 、A 、n 。求i 步骤 1:先求出年金现值系数——(P/A ,i ,n )=P A /A 步骤 2:查年金现值系数表 步骤 3:用内插值法求利率 i 。 (六)期望报酬率计算公式为: ) ,,(故上式可写成:),,年金终值系数,记为()()(年金的终值n i A F A F n i A F i i i i A i A i A i A i A A F A n n n t t n A //______1 )1(1 )1() 1()1( (111) 1 1 2 =-+-+? =+=+++++++=∑=--n n A i i i A P )1(1 )1(+-+? =i n i i P X E ?=∑=1

E 代表期望报酬率; i X 代表第 i 种可能结果的报酬率; i P 代表第 i 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n 代表可能结果的个数。 ( 七)标准离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σ 代表期望报酬率的标准离差; E 代表期望报酬率; i X 代表 第i 种可能结果的报酬率;i P 代表第i 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n 代 表可能结果的个数。 (八)计算标准离差率 (九)计算风险报酬率 式中:R R 表示风险报酬率;b 表示风险报酬系数; q 表示标准离差率。 (十)投资的总报酬率 式中:K 表示投资总报酬率; R F 表示无风险报酬率; R R 表示风险报酬率。 (十一)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公式为: i n i i P )E X (?-= σ∑=1 2%E q 100?σ = 代表期望报酬率。 代表标准离差; 代表标准离差率; 式中: ___ E q σbq R R =bq R R R K F R F +=+=EPS ΔS D ΔS A 对外界资金2 -?-?=

cpa财管公式汇总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重要公式汇总说明: 1.特别提示:财管学习中,思路比公式更为重要,公式仅仅是思路的外在体现; 2.不必记忆公式的字母表示,重在其运用,考试的时候直接带入数字列式即可; 3.以下的公式总结,仅仅列出重要公式,以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有限,不妥之处,还望谅解!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 【学习要求】 1.熟练掌握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2.理解管理用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 3.掌握内含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4.理解外部筹资额的计算步骤。 一、财务评价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记忆】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指标,其分母均为流动负债,区别在分子,分子的记忆可以通过其指标名称得出。 (二)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1.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2.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 3.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思考】资产负债率为60%,请计算权益乘数和产权比率。 4.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5.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提示1】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提示2】分子中的利息费用仅仅指利润表中“费用化”部分,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计入利润表的费用化利息,还包括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化利息,即“全部利息”。 6.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提示】此处分母的利息费用,和利息保障倍数的分母相同,即“全部利息”。 7.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 (三)营运能力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前九章)

财务管理公式总结(前九章) 适用:2017年教材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 一、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 连环替代法: 基数F0=A0×B0×C0(1) 实际F1=A1×B1×C1 置换A因素:A1×B0×C0(2) 置换B因素:A1×B1×C0(3) 置换C因素:A1×B1×C1(4) (2)-(1)即为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3)-(2)即为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4)-(3)即为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差额分析法(适用于各因素之间连乘情况): 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二、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配置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1-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1/(1-营运资本配置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非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非速动资产=存货+预付款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资产管理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存货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营运资本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资产周转天数=365/ **资产周转次数 **资产与收入比= **资产/销售收入 盈利能力比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市价比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数=(所有者权益-优先股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数 优先股权益=优先股的清算价值+全部拖欠的股利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每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三、杜邦财务分析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四、管理用财务报表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净经营资产=净金融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净投资资本

财管公式大全

2013年中级财管全书公式总结 第二章财管基础 一、复利现值和终值 n)1+i复利终值公式: F=P×(复利终值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其中,(1+i n)+i复利现值公式:P=F×1/(1复利现值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其中1/(1+i)(1)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结论nn互为倒数。)(1/1+2)复利终值系数(1+i)i 和复利现值系数( 二、年金有关的公式: 1.预付年金 终值 具体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预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1+i)。

方法二:F=A[(F/A,i,n+1)-1] 现值 两种方法 方法一:P=A[(P/A,i,n-1)+1] 方法二:预付年金现值=普通年金现值×(1+i) 2.递延年金 现值 【方法1】两次折现 计算公式如下: P=A(P/A,i,n)×(P/F,i,m) 【方法2】 P=A(P/A,i,m+n)-A(P/A,i,m) =A[(P/A,i,m+n)-(P/A,i,m)] 式中,m为递延期,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 【方法3】先求终值再折现 P=A×(F/A,i,n)×(P/F,i,m+n)A终值 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计算公式如下: F=A(F/A,i,n)A注意式中“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 3.永续年金 利率可以通过公式i=A/P 现值 P=A/i 永续年金无终值 4.普通年金 现值 =A*(P/a,i,n) 终值= A*(F/a,i,n) 5.年偿债基金的计算 ①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 ②偿债基金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6.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普通年金现值P,求年金A。

2020年(财务知识)财务管理计算公式大全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计算公式大全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壹、基本的财务比率 (壹)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和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1)长期租赁(2)担保责任(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壹)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X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2、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运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运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运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运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运营现金流量净额=运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运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财管公式汇总

货币的时间价值 1.复利终值:本金与复利计息后的本利和。即:已知现值PV、利率i、期数n,求终值FV。 FV n=PV(1+i)n=PV·FVIF i,n 2.复利现值:指未来货币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即相当于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是复利终值的逆运算。即:已知终值FV、利率i、期数n,求现值PV。 PV=FV n(1+i)-n=FV n·PVIF i,n 1)后付年金终值: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FVA n=A+A(1+i)+A(1+i)2+A(1+i)3……+A(1+i)n-1=A·FVIFA i,n 2)后付年金现值: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PVA n=A(1+i)-1+A(1+i)-2+A(1+i)-3+A(1+i)-4+……+A(1+i)-n =A·PVIFA i,n 1)先付年金终值 由于先付年金的每一笔款项都比后付年金提前一期发生,因而在计算终值时,先付年金的每一笔款项都要比后付年金多计一期利息,即: V n=A·FVIFA i,n·(1+i)=A·(FVIFA i,n+1-1) 即:先付年金终值系数是在后付年金终值系数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的结果。2)先付年金现值

由于先付年金的每一笔款项都比后付年金提前一期发生,因而在计算现值时,先付年金的每一笔款项都要比后付年金少折现一期,或者说,后付年金比预付现金多折现一期,即:V0=A·PVIFA i,n·(1+i)=A·(PVIFA i,n-1+1) 即:先付年金现值系数是在后付年金现值系数基础上,期数减1,系数加1的结果。 6.延期年金终值与现值 1)延期年金终值的计算——支付期(n)的后付年金终值,与递延期(m)无关 2)延期年金现值的计算 ②插补法 7.永久年金现值 1)永久年金没有终值 2)永久年金现值=A/i (一)复利计息频数的影响 1.复利计息(折现)频数:给定的年利率i在一年中复利计息(或折现)的次数(m),在n年内: 1)中期利率r=i/m 2)计息期数t=m·n 即: 实际年利率=(1+给定年利率/1年中的计息次数)1年中的计息次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