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种类繁多的动物》六年级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其科学依据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索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动物分类的科学依据。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习性等特征,自主探索动物的分类方法。

2.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分析其分类依据。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形成对动物分类的共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动物图片、视频资料、分类卡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分类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种不同种类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类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分类的科学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分类卡片,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形态、习性等特征,对卡片上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分类以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对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动物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需要在这一节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各类动物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类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各类动物的图片、标本等教学素材。

3.教学用具:准备分类卡片、小组讨论表格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展示各类动物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发分类卡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分类结果,讨论各类动物的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5)一. 教材分析《4.4 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以及各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动物,对动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各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

2.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的应用,对各类动物特征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类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动物分类,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3.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丰富的动物世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图片中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讲解各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呈现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分类方法,将动物进行正确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呈现一道动物分类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二、自主探究: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2、比较动物的骨骼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四、拓展性活动: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教学反思】:在分类教学时,着重应让学生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了解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的身体特征。

借助实验室里的部分动物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结合平时生活中吃鱼、吃鸡时的感受,学生对脊椎动物的特征能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物有很多的分类,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理解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这一重要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给动物分类,能够在分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教学难点】通过常见的动物具有的身体特征,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

【教学方法】分类探究法、图片展示法【课前准备】课件、动物卡片或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动画片的片段。

播放动画片:动物世界在这段动画片中出现了几种动物,你知道是哪几种吗?(斑马等)动物的世界真的精彩极了!那么,除了视频中的这些动物之外,你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去看看《种类繁多的动物》吧!二、学习探究(一)常见的动物出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牛、蝴蝶、带鱼、老虎、蝗虫、金鱼、鸭子、蜗牛和鸽子、松鼠。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动物,那么现在我们就对它们进行一些分类。

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我们有多少种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呢?第①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带鱼和鲤鱼);空中飞的(鸽子、蝗虫、蝴蝶);地上走的(牛、蜗牛、虎)。

第②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生产方式可以分为野生动物(虎、蝴蝶、蜗牛、蝗虫、鲤鱼、带鱼)和饲养动物(鸽子、牛)。

第③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鸽子、鸭子);鱼类(带鱼、金鱼);哺乳动物(牛、虎);昆虫类(蝗虫、蝴蝶);软体动物(蜗牛)。

第④种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三)比较动物的骨骼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认识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两栖类、昆虫、软体动物等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两栖类、昆虫类这个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并能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

3.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二、重点难点1.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2. 认识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两栖类、昆虫等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并能够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

三、教学准备每5人小组各3份实验材料:材料1:每人一张记录单材料2:生的小黄鱼1条、章鱼1只、一次性手套、餐巾纸、托盘材料3:煮熟的小黄鱼1条、章鱼1只、小刀、大黑笔、托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叫出它们的名字来!)师:你能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来吗?(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鸽子、企鹅鲨鱼、小黄鱼、电鳐蝙蝠、鲸、牦牛、考拉、星鼻鼹鳄鱼、绿纹蛇、鸭嘴兽、大鲵(娃娃鱼)章鱼、瓢虫(二)揭题、初步分类(按自己的标准分类)师:动物世界真是种类繁多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4、种类繁多的动物”(出示课题)分类是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课件、卡片出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小黄鱼、八爪鱼(章鱼)、鸽子、老虎、牛、蝴蝶、蚯蚓)师:你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分类吗?(5人小组讨论一两分钟后,请同学上台分类)预设:标准1:运动的方式不同:天上飞的:鸽子、蝴蝶水里游的:小黄鱼、八爪鱼(章鱼)地上跑、走或爬的:老虎、牛、蚯蚓标准2:生存的方式不同:野生的:蝴蝶、小黄鱼、八爪鱼(章鱼)、老虎、蚯蚓家养的:牛、鸽子标准3:吃的食物不同:植食动物:牛、蝴蝶肉食动物:小黄鱼(主要吃各种小鱼小虾,各种陆生、水生昆虫)、章鱼(主要吃虾蟹类、蛤贝类)、老虎杂食动物:蚯蚓、鸽子标准4:腿的多少不同:无腿的:小黄鱼、蚯蚓两条腿的:鸽子四条腿的:牛、老虎六条腿的:蝴蝶六条以上的:章鱼……标准5:繁殖的方式不同卵生:鸽子、小黄鱼、章鱼、蚯蚓、蝴蝶胎生:老虎、牛过渡语:咦!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的分类方法里,小黄鱼和章鱼,有同学把它们都分在“水里游”的一类;有同学把它们分在“无脚的”和“有脚的”不同类别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4 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种类繁多,以及动物的特征。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各类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去发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分类,各类动物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发现动物的特征。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分类表格。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动物的分类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各类动物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完成分类表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复述动物的分类和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会有这样的分类?这种分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其他动物的信息,了解它们的分类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科版 (5)一. 教材分析《4.4 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分类原则,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原则,知道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分类原则,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难点:动物分类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标本和图片,了解动物的特征。

3.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各类动物的特征。

2.准备分类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动物分类。

3.准备PPT,用于展示动物的分类原则和各类动物的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动物的世界,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可以怎样分类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类动物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呈现动物的分类原则。

3.操练(15分钟)分发分类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动物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分类原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动物分类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提问:你们能总结出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吗?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利用PPT展示动物的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与进化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按照一定特征对动物分类,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归类并抽象成概念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观察15页的图片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请你介绍其中一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汇报
3、小组讨论:
根据动物的特点,自己制定标准,给以上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5、讨论:哪种分类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科学分类方法:
1、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

2、活动:摸脊柱
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摸一摸后背中间,你发现什么?
(有一节一节的骨头)
这叫做脊椎骨,它一节一节的组成脊柱。

3、讲解:科学家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猜一猜: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任选一张动物卡片,不让对方看到,只能用“Yes”或“No”回答对方提问,对方围绕动物特征提问猜测,用较少的问题在最短时间猜出动物名称。

(五)作业:
思考: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分类的?
科学家的分类还能继续分下去吗?我们来看看。

(二)区分更多的动物
1、小组研究:
根据自己的理解,在18页各类动物的分类圈中补充更多的动物
2、小组汇报结果
3、小组讨论:
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将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序号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5、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在分类圈中填写的动物是否正确?
(三)阅读科学在线
(四)作业:
收集各种动物的分类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