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婚俗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共五则范文)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少数民族婚礼习俗少数民族婚礼习俗中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自然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婚俗也更是各不相同。
新人们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几个民族的婚庆婚俗吧!瑶族婚俗“耍望节”是瑶族男女青年选择意中人的一个民俗活动,如果最后郎有情妾有意,那么双方的家长就要用新鲜猪肉和酒作为礼品,请媒人上门说亲了。
在举行婚礼时,更要大摆宴席,如果按照传统习惯来办的话,婚宴必须请寨老来参加,见证新人喝交杯酒哦!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女青年的传情方式,具体是指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当买者是姑娘中意的人的时候,姑娘就会拿出凳子,让买者坐在自己身旁进行交谈,交谈结束以后,如果双方都相互满意,情投意合,那么两人就会端着鸡,拎着凳子进到树林里互吐衷肠;如果买者不是姑娘的中意的人,那姑娘就可能会把价钱加倍来卖了。
在订婚的时候,还会有个环节叫做“吃小酒”。
“吃小酒”意思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要是热菜,第二道要盐多的菜,第三道要有甜食。
这三道菜分别代表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建成的时候还要贺新房,先由小伙子抬着牛头上楼,唱祝福歌,由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则是抱被褥上楼,最后姑娘们把饭菜端着依次而上,最后在火塘上支好支架,把酒菜摆上桌,开始唱贺新房歌,来吃饭的乡亲们还会给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如果是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家里都要举行婚礼,不过现在大多是只在女方家举行了。
举办婚宴时,饭桌上要用绿芭蕉叶铺上,菜肴也多是寓意很吉祥的菜式。
在宴席正式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拴线仪式,就是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再用两根白线各自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这个举动象征纯洁,然后由一位高龄老人把糯米饭捏成三角形后沾上盐巴,放在火塘上三脚架的最上方,让他被火烧化后自然掉下,这一举动象征新郎新娘的爱情像铁一样坚固。
苗族婚俗在苗族中,糯米饭是男女婚姻恋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在举行婚礼时,新人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会请新娘和新郎吃一种上面画有奉娃娃和龙凤图案的糯米粑粑。
中国少数民族婚俗资料

景颇族婚俗
■
单向姑表婚,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为妻,
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为妻。这就是景颇族所说
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这种单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颇
族“丈人种”和“姑爷种”的关系。
■
景颇族结婚,首先要请董萨占卦,选择要娶的对象,
之后请媒人提亲。在历史上,婚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 明媒正娶
白族婚后竟有“自由”假期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 灿烂的文化,在恋爱、结婚、家庭问 题上也是高度的文明和开化。虽然有 婚外情的人会受到投江溺死的严厉惩 罚,但是如果婚姻存在问题,每年都 会有机会“转山岭”去寻找真爱。
白族规定,每年在某个时段要给 每个家庭成员三天时间,凡是婚姻存 在些问题的家庭成员,在这三天中可 以找往日的情人去到周围山中某个安 静的地方互诉衷肠,可以卿卿我我甚 至可以同居,以宣泄这一年的思念之 情,别人无权干涉。三天过后则必须 回归家庭。
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 统计约4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拉 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 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 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不办宴 席,只是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双方祝 福,然后大家围着火塘载歌载舞,就算仪 式结束了。但是拉祜族离婚就必须办宴席, 要由提出离婚的一方办宴席,而大家却不 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意味的习俗,目的 在于戒告年青人择偶要认真,一旦结婚, 就要终身相随。
傣族--- Leabharlann 个小和尚回家在傣族,是男嫁女娶。男孩子到
了一定年龄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子 到了一定年龄则会把女婿娶回家。
少数民族婚俗礼仪

少数民族婚俗礼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婚俗礼仪方面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以下是几个少数民族的婚俗礼仪介绍。
藏族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婚俗礼仪极为庄重和丰富。
1.求婚:传统的求婚方式是男方派人前往女方家做婚姻提亲。
求婚者要带上礼物,通常是一块白色哈达和少量珠宝首饰。
如果女方家同意,就会为男方送上一个红色的回礼哈达,表示接受求婚。
2.聘礼:婚事确定之后,男方会按照一定的规定准备聘礼,聘礼包括各种蔬菜、肉类和奶制品等。
此外,还会准备一些酥油茶、糌粑、高崴,以及面团制作的“人”和“羊”,象征着美好的前程和丰收。
3.婚礼:婚礼通常在农历八月至九月之间举行。
婚礼前,男女双方要互送礼物,女方要为男方织一块羊羔绒手套,男方要为女方制作一把藏刀。
婚礼当天,男方家会提前准备婚房,将房间布置得非常漂亮。
在婚礼上,男女双方会穿上藏族传统服装,进行舞蹈表演和歌唱,并进行祭拜仪式。
结婚后,新娘会搬到男方家,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其婚俗礼仪也非常独特。
1.拜天地:在朝鲜族婚礼开始之前,新娘会先到新郎家拜天地。
新娘会将祭品摆放在地上,然后跪拜天地神灵,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2.迎亲:在新娘完成拜天地之后,新郎会亲自去接新娘回家。
迎亲的队伍通常会有鼓手、吹箫者和舞者等,整个队伍热闹非凡。
3.敬茶:在新娘进入新郎家之后,酒席开始举行。
这时,新娘要向长辈敬茶,表达敬意和尊重。
4.投喜糕:朝鲜族婚礼上,还有一项传统仪式叫“投喜糕”。
新娘要将喜糕投向室内的一个角落,谁吃到这块糕点,谁就能早日结婚。
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其婚俗礼仪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娶亲:在哈萨克族传统婚礼上,新郎需要带领一些朋友和亲戚一同前往新娘家。
到达新娘家后,新郎要履行一系列的仪式,如赛马、胡楞子(哈萨克族传统的一种棋类游戏)等,并送上一段阿達尔(哈萨克族特产)作为聘礼。
2.婚礼:哈萨克族婚礼通常会持续两天或更久。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

侗族婚俗侗族的结婚风俗有什么特点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由于地域的差异,侗族的结婚风俗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侗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婚姻多为自由选择、父母牵线搭桥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侗族,结婚是一个十分庄重的仪式,婚礼备办各种礼服、鞭炮、酒席等等,婚礼上的热闹场面让人们久久难以忘怀。
侗族的婚俗非常注重祭祀,首先在婚礼的前一天,新人和父母会一起到宗祠前烧纸扫墓,向祖先祈求保佑和婚姻幸福。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盛装,全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侗族传统的盛装,踩着节奏舞蹈,欢迎新娘的到来。
其次,侗族的婚姻是村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婚姻往往带有浓厚的集体色彩。
一般来说,婚姻往往是在村子里举行,全村的人都会参加,而且几对新人可能会选择在同一天结婚,互相祝福和庆贺。
侗族人民认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因此,新人不仅要向嘉宾行酒,还会在婚宴上对全村人献上鞭炮,以示感激和庆贺。
另外,侗族的婚姻多为父母牵线搭桥,但同时也注重新人的意愿和选择。
在侗族传统中,父母亲会为子女找到合适的对象,但他们不会强迫子女接受,而是以传统习俗的方式,通过提亲、纳采等程序,先征求新人的意见。
在提亲时,女方家长会亲自到男方家中提亲,届时男方家长主动送上花插,若女方欣然答应,则开始举行婚礼准备。
此外,侗族的婚姻制度比较开放,允许离婚和二婚。
如果婚姻生活不幸福或发生矛盾,夫妻双方可以协商解决或选择离婚,社会对此也持包容的态度。
同时,如果丈夫死亡,女方可以再婚,但是再婚的时候,需要先离婚或丈夫已经去世三年以上。
总的来说,侗族的结婚风俗以庄重、喜庆和团结为特点。
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中,整个部落的人们齐心协力举办盛大的婚礼,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并向祖先祈求保佑。
同时,侗族的婚姻制度也较为开放,注重新人的意愿和选择,允许离婚和再婚。
这些结婚风俗既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婚姻的尊重和庆祝,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和社会集体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婚嫁仪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
1. 哈尼族婚俗哈尼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种植水稻和禾本科植物为主要生活方式。
哈尼族的婚俗中,有一个叫作“投川”、“洗山”、“入村”的仪式。
新娘会背着新郎走过一条泥泞的小路,象征着两人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
随后,他们会一起洗净脚,以表示彼此的洁净和互相扶持。
2. 傣族婚俗傣族是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傣族婚俗中,有一个叫作“素云召”的仪式。
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傣族服饰,手持鲜花和风车,向新郎家走去。
新郎则会骑着大象迎娶新娘,这象征着新娘进入新家庭。
3. 维吾尔族婚俗维吾尔族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信仰伊斯兰教。
在维吾尔族婚俗中,有一个叫作“乌孜娜婚礼”的仪式。
新娘会戴着闪亮的头饰和彩色面纱,由妇女陪同进入新郎家。
婚礼上,还会有传统的维吾尔族舞蹈和歌曲表演。
4. 土家族婚俗土家族是中国湖南、湖北和重庆等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土家族的婚俗中,有一个叫作“过手门”的仪式。
新娘携带嫁妆,由新娘家的父亲或亲人护送进入新郎家。
仪式结束后,新娘会开始接受新家庭的照顾和教育。
5. 哈萨克族婚俗哈萨克族是中国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牧羊和养马为主要生活方式。
在哈萨克族婚俗中,有一个叫作“盖布拉尔”的仪式。
新娘会在家人的陪同下进入新郎家,抵达后,会在由蓝天和大地图案装饰的新婚帐篷内进行隆重的婚礼仪式。
以上仅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婚嫁仪式。
这些婚俗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独特理解和重视。
通过了解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致此结束。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礼节

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礼节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礼节不同的地区少数民族的结婚习俗都是有着当地的婚俗礼节,少数民族的结婚习俗分别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礼节吧,希望可以帮到您!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1、广西少数民族婚嫁习俗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广西少数民族对此十分重视,形成了种种奇情异趣的风俗.壮族男女青年除了对唱山歌、抛绣球、投果子表白恋爱之情外,还有碰红蛋、当街对望、打木槽示爱、赠鞋定情、服饰示恋、手电筒探情等多种向对方表白恋爱之意。
结婚时,新郎用牛车去接新娘。
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
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
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2、回族结婚习俗媒人舅舅很重要在回族的婚俗中,有两种人很重要:一是媒人,一是男女双方的舅舅。
回族有句俗语:"媳妇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
意思是有了一个好媒人,就能娶到一个聪明贤慧、勤劳善良的好媳妇,足可见媒人的重要性。
经媒人多次说合,男女双方有所了解后,媒人和男方主婚人便携带简单礼品到女方家去相亲。
在相亲过程中,不但由女方父母相女婿,而且要有意安排一个"偶然"机会,让男女见面,女方家若肯收下男方所赠的礼品,即表示"相中"。
然后,商定订婚的日子。
主麻日定婚期回族把定婚称为"道喜"。
道喜日期以"主麻日"为佳,这天凌晨,男女双方家要过乜贴,以寄托美好的希望。
定婚前,要赠给女方一定的礼物。
然后由男方舅舅或媒人与女方议定婚期,一般也以主麻日为婚期,还要看是否公历、农历的双日。
之后女方家长即向未来女婿回赠衣服鞋袜等礼品,等待婚期到来。
路遇水井盖红布订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一个月,新人不能见面。
少数民族求爱风俗大全

少数民族求爱风俗大全背新娘习俗1.广西少数民族婚嫁习俗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广西少数民族对此十分重视,形成了种种奇情异趣的风俗.壮族男女青年除了对唱山歌、抛绣球、投果子表白恋爱之情外,还有碰红蛋、当街对望、打木槽示爱、赠鞋定情、服饰示恋、手电筒探情等多种向对方表白恋爱之意。
结婚时,新郎用牛车去接新娘。
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
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
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新娘出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
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
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
她登完竹梯,一位父母健在的男青年立即将竹梯砍断。
进入洞房,后面又立即有人拆去新桥。
砍梯、拆桥,表示新娘后路已断,今生永落夫家,生育子女,创家立业,也寓意新人结合,如意美满,白头偕老,永不变心。
晚上,伴娘和歌手要与寨上小伙子们对歌。
新娘次日回门,新郎当日或次日接回。
晚上伴娘和歌手又要与寨上小伙子对歌,连唱夜,有茶歌、赞歌、情歌等等。
有些青年通过这种机缘机中了意中人。
壮族青年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
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
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歌或表演节目。
再轮换抛球。
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
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
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定点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
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夜婚桂北部分壮族地区婚俗,也称火把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 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
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
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 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 个婚礼才算结束。
2018/5/29
5.上门习俗
结婚后,丈夫从妻居是傣家人的习俗,民间称为上门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间的农忙季节,傣族青年一般不 谈恋爱,也不办喜事,这一古老习俗是为了把精力放在生产和敬佛
上,以祈得佛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但农闲季节,尤其是一些节日和集会活动,却是青年男女谈情 说爱的大好时机。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当地汉族称为 “串姑娘”。
2018/5/29
准备360多载(音译)肉,也要为自个儿家准备差不多的肉,一载
相当于一公斤半重。
2018/5/29
4.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 主婚人坐在桌子的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 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对面。拴线仪式开始 时,先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均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头倾听 贺词。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揪起一坨糯米饭,在 酒里蘸一蘸,点祭鸡、盐等物,每人连续点三次,点完后放在桌子上。 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绕过新郎新娘 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表示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 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然后,主婚人又拿起两根较短的白线,分 别拴在新婚夫妇的手腕上。接着,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 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生出儿子会犁田、 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
2018/5/29
2、恋爱方式
唱山歌找对象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中,不同村寨的男女青年如偶然相遇, 一般多在山上砍柴,采野菜,摘枣子等,如有一见钟情者, 又不知对方情况,就即兴编山歌对唱,在这种你问我答的山
歌对唱形式中互相了解,如果感情不断加深,就可以约定时
间地点见面,最终结为伴侣。
2018/5/29
3.求婚订婚 求婚:媒人到女方家,表明来意就要唱求亲歌,先赞美女方姑娘,
2018/5/29
1、婚恋概况
平民恋爱结婚皆自由,双方都以自愿为标准,若彼此爱上就订婚
结婚,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结婚后,一般夫妻都比较和睦,即使离婚, 也好说好散。
古代土司贵族
① 土司贵族婚姻是有父母包办 ② 实行组内婚制 ③实行阶级婚姻 ④土司回族实行多妻制
2018/5/29
2、恋爱方式
谈情说爱有季节
2018/5/29
4.婚礼仪式
关于拴线来历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古时候,有个穷孩子在王宫里 当仆人,一天公主问他:“以后我会嫁给谁呢?”穷孩子直言不讳地说:
“你会嫁给我的。”公主认为穷孩子是她家的仆人,竟敢说出这样的话
来侮辱她,真是胆大包天。一气之下,拿起一把小刀向小仆人砍去。几 年之后,这个穷孩子经过许多周折,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不久,两个
国家联姻,那个国家的公主正好嫁给这个穷孩子。当公主发现夫君头上
的伤疤时,悔恨万分,当即向丈夫道了歉。为了表达他们之间坚贞、纯 洁的爱情,就请老人用洁白的棉线把他俩的手腕拴起来,表示他们已把
灵魂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了。
2018/5/29
4.婚礼仪式
有的说,古时候有个小和尚跟着大佛爷出游,遇到一个正在锄地的爱尼小姑 娘,大佛爷告诉他:“她将来就是你的妻子”.一天,小和尚又看见那个爱尼小姑 娘正在锄地,小和尚看不起爱尼人,就把她的锄头夺过来,向她头上猛砸过去,姑 娘顿时倒在地上,鲜血直流。小和尚以为他死了,扬长而去。事后,姑娘被守菜 园的傣族老夫妇救活,并收为养女。不久,那个和尚长大了,还俗了。一天,在 赶集时他发现了穿着傣装的一个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倾心相爱,结为夫妻,并 生下了孩子。一次,孩子问母亲头上的伤疤是怎样来的,母亲照实说了。在一边 听着的丈夫悔恨不已,立即向妻子承认了错误,妻子也原谅了他。为了表示真挚 的爱情,他们用白线把两人拴在一起,并相互在手腕上拴线,表示永不分离。为 了纪念这对夫妻忠贞的爱情,后来人们举行婚礼时,就用芭蕉叶做两个圆锥形的 帽子(代表当年爱尼姑娘戴的帽子),供在婚礼桌上,并为新郎新娘拴线。洁白 的棉线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拴线意味着白头偕老,永不分开。
习俗。大多数丈夫到女方家上门一般需要3年 ,满3年后, 女方又在男方家里住,满3年后,夫妻俩再回到女方家里居 住,傣语称为三年来三年去,由此循环往复,直到自立门 户或继承了某一方的遗产为止。
2018/5/29
4.离婚习俗
以前夫妻双方失和,男方不愿意和女方生活了,男方向 女方献上一对蜡条就算离婚了。女方若不愿与男方生活,
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2018/5/29
3.求婚订婚
如果婚姻受阻,就会出现“偷婚”、“抢婚”现象。
偷婚必须在深夜进行,而且不能让女方父母知道,只允许 一次偷成。抢婚,是男方邀约伙伴到事先约好的地方埋伏 起来,见姑娘来时拉着就跑,姑娘故作哭喊。女方父母对 这几种既成事实的婚姻,一般都会同意的。
2、恋爱方式
丢包觅佳偶 每年"泼水节"期间的"丢花包"活动也为傣族青年建立感情,缔结 姻缘提供了机会。花包是傣族姑娘用花布条精心拼缝而成,里面裹 着棉籽谷壳一类的东西,四周和中心分别缀着五彩花穗。 节日期间,在寨边广场或河滩草坪上,盛装的男女相距二 三十 米,分排两边。姑娘扔,小伙接。细心的姑娘通常不会轻意抛扔, 而是专投意中人,并且往往扔得又高又远。 小伙子如果也看上这姑娘,就佯装接不住,愉快地认输,从自 己的筒帕里掏出花手帕或银手镯,作为处罚赠送给姑娘,两人一起 离开大伙,到树林或小溪边互诉衷肠。或约定好时间地点,让小伙 按期"串姑娘"。
中国少数民族婚俗
—— 傣族
傣族婚俗
傣族(Dai nation)即 “傣泰民族”,自称“dǎi”与 “tài”之间的发音,是中国的 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国和老 挝的主体民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 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 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 地。
傣族婚俗 1 2 3 4 5 6 婚恋概况
2018/5/29
2、恋爱方式
裹毯子谈恋爱
想找情侣的小伙子拿一条宽大的毛毯把自己裹起来,只 露出两只眼睛,然后站在大路边。看到单身的姑娘经过,就 上前说话求爱,如果这个姑娘看上了小伙子,小伙子就会取
下身上的毛毯,拉上姑娘的手,离开大路去幽会。
2018/5/29
2、恋爱方式
买卖鸡肉找情侣 傣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 便见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 子来买。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 称。”吃后又加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 子,姑娘便会递给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时,小 伙子说:“我们傣家有句俗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来 我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更香。”姑娘对说:“我们傣家也有句俗话: ‘放开来吃才香,放开来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俩抬到 林子里去吃。”
只要村寨的头人同意,可将丈夫的衣服,用具等物品放在
门口,再送给丈夫一对蜡条。 夫妻若有一人先死,如果改嫁或再娶的,都不受任何人 的刁难和歧视。
2018/5/29
2018/5/29
Thank you!
2018/5/29
1、婚恋概况
第二年上山割橡胶,下田种地。第三年采矿采银,打制银饰。这三年熬
过头之后,傣族男人便升级了。从此以后便是女人在外面做事儿,男人 在家里享福做饭带孩子。 虽然傣族男人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还是次于女人之下,没有汉族大 男子主义思想。傣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它的婚俗礼仪是由先辈留下来 的,不能被汉化或者西化的。民族的东西是世界的,保留好民族风俗就 是保护好民族文化。
三是进了屋后,新娘被藏起来,见不着新娘。男方需付礼钱和敬酒,
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列过程包含着考验新 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2018/5/29
4.婚礼仪式
婚礼前
婚前第一天,傣语叫“过勒”。 这一天寨子上部分村民, 还有一些亲戚朋友都来帮忙了,在以前,新郎家需要为新娘家
2018/5/29
4.婚礼仪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傣家的婚礼,古老简朴,结婚那天,人们把新郎(傣语叫“黑 迈”)送新娘(傣语叫“摆迈”)家里。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必须在
女方家竹楼上举行。“拴线”仪式是傣族婚礼的主要内容。在竹楼堂
屋靠里的一端摆上一张小桌子,用芭蕉叶把桌面铺好,上面放上两个 用芭蕉叶做成圆锥形的帽子(傣语称为“索累东”) 下面放着煮熟的
恋爱方式 求婚订婚
婚礼仪式
上门习俗
离婚习俗
1、婚恋概况
傣族人家不像传统那样重男轻女,反而是女人具有比较高的地位。 傣族女人在出嫁之前有一条银腰带,是父亲亲手打造的。在出嫁的时候, 心爱的人会给她戴上由爱人亲手打制的银腰带,所以傣族女人一生至少 有两条银腰带。 傣族人家基本上是重女轻男,孕妇如果生了女孩,就大宴宾客三天。 如果生了男孩,就如传统社会的女孩一样,叫做“赔钱货”,不通知任 何人,因为傣族男人都要上门当女婿,而不是把媳妇娶回家,所以在傣 族人家也是休夫不休妻。 傣族男人是嫁到女人家里去,可不是嫁过去享福的,先做三年苦力。 第一年上山砍柴火,家门没有柴火的傣族人家,证明家里只有“赔钱 货”,即没有女儿,这柴火要看够十年的柴火量。完全的苦力啊!
2018/5/29
4.婚礼仪式
仪式过后,主人备下丰盛的酒宴,招待来宾,新郎、
新娘向客人殷勤敬酒,此时,客人往往会提出各种问题,
让新郎新娘当场作答,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祝贺嬉戏,又是 来宾中那些未婚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加上赞哈(傣族歌 手)美妙的歌声助兴,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