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
奶牛饲喂脂肪粉的效果分析

试验 组
3.6 5 3.3 2 51 .3 34 -1 3O l 49 0 35 .8 31 .9 48 .
对照 组
36 .5 32 .6 48 .4 34 .4 32 .1 48 .4
21 年第 3 O2 3
粕 、麸皮 、预 混料组 成 ,粗饲 料有 玉米青贮 、鲜青 草 、
目蓿干 草 、花 生藤等 。试验 用精料 补充料 配方及营 养水
平 见 表2 表 3 和 。
32 乳脂率和体细胞数 .
从表6 出,产奶 量增加 幅度较 看
大 ,乳脂 率与对 照组差 别不大 ,而体细 胞有较 大下 降幅
氧化 钠溶液滴 定到试样溶液p H值达到8 也 是为了完全 中 . 4
和样 品中的有机 酸 ,然后 再用氢氧 化钠标 准溶液滴 定 。 该法适用于原果汁 、浓缩果汁和加糖果汁的检验 。 由附表可知,对浓缩果汁进行连续滴定和分别滴定所得 结果完全一致,表明改进后 的连续滴定方法准确、可靠。
喂顺序和 管理 措施按 原场饲养 管理规 程进行 ,试验 组和
对 照组 每天每 头分别 饲喂基础 料7 、精 料2 g k ,试验 组 添 加 油粉 lO Og、2 0 0 g、30 ( 3 阶 段 ,每 阶 段 饲 喂 0g分 个 ld 。其 它饲 料 正常 饲 喂 ,水槽 设置 ,供牛 自由饮 水 。 O)
22 . 5 08 . 3
20 . 5 18 . 8
的反刍动物专用油粉 ,脂肪含量5 %。 0 1 试验 时 间、地 点 . 2 本试 验在 诸城 市某 牧场进 行 ,试
验 于2 1 年6 6日开 始 ,预 试期 8 ,7 0 1 月2 d 月4日进 入 正试 期,8 日第3 月3 阶段结束 。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很快,牛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断增加,为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与选择手段的发展,动物繁殖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奶牛的生产性能潜力不断提高。
这些成果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的效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奶牛饲养管理的条件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l 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1 奶牛泌乳初期有效能摄入严重不足母牛在妊娠后期,干奶期和围产前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很快,体积迅速增大,占据腹腔,消化系统受到压迫,消化能力降低,使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可达30%。
母牛产犊后即开始产奶,营养需要迅速上升,消化机能也开始慢慢恢复,干物质采食量逐渐上升,但恢复和上升的速度很慢,远远低于营养需要上升的速度,致使采食量的增加严重滞后于产奶量增加母牛的产奶量一般在产后4—8周达到高峰,而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通常出现在产后10—14周,导致奶牛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特别是高产牛这种情况尤甚。
在营养物质的负平衡中,能量的负平衡表现得最为突出。
能量负平衡的结果最终导致如下情况的发生:1)泌乳高峰期的产奶量下降,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母牛的产奶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使整个胎次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据报道,奶牛泌乳高峰期日产奶量每下降1kg,则该泌乳期产奶量降。
低200-250kg。
2)动用体脂肪来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使奶牛的体重下降。
大量体脂肪被用于产奶,使奶牛继发脂肪肝甚至酮病的危险性大大提高。
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分解,产生非脂化的脂肪酸(NEFA).绝大部分的NEFA直接被转运到肝脏,并在肝脏氧化产生能量。
没有被氧化的NEFA 在肝脏被重新脂化,形成脂肪或作为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U 的一部分输出到乳腺组织或贮存于肝脏。
与其他动物相比,奶牛肝脏吸收NEFA的能力很强,远大于输出脂肪的能力,因而,在奶牛肝脏中重新脂化的脂肪很容易在肝脏中蓄积,形成脂肪肝。
脂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脂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韩建林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1999(011)003
【摘要】脂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韩建林通常只有肉仔鸡日粮和幼猪的代乳料中才添加油脂,反刍动物饲粮中一般不添加脂肪。
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的研究。
1幼龄反刍动物对脂肪的利用牛的机能通常在生后5~6个月龄才能发育完全,因而新生犊牛具有与...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韩建林
【作者单位】黑龙江宁安市畜牧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8
【相关文献】
1.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J], 张晓明;李寰旭
2.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J], 王小虎
3.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J], 褚永康;林英庭;陈俏俏;肖宇;祁茹
4.脂肪酸钙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J], 褚永康;林英庭
5.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保护性脂肪的营养作用及应用 [J], 房义;李树静;余文莉;李建国;钟荣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脂肪作为高能原料普遍用于配制幼龄、高产以及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畜禽日粮,目的是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保证畜禽的遗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就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作一简述。
一、奶牛日粮添加脂肪的效果随着泌乳量的上升,奶牛能量需要量也随之增加,而采食量的增加却较少,尤其是泌乳前期,能量代谢呈负平衡,从而限制了遗传潜力的发挥。
为了减少或避免负平衡的发生,提高产乳量,则必需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浓度,一般的做法是增加精饲料,减少粗饲料。
这种做法却导致瘤胃发酵类型的改变,乙酸减少,丙酸增多,瘤胃pH值迅速下降,抑制了纤维素分解菌的活力,乳脂率降低。
同时,还易引起酸中毒及其它代谢障碍。
如果不改变日粮精粗比例,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脂肪,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
据Clapperton等报道,每头奶牛每天添加364克脂肪,产奶量提高8%,乳脂率提高13%~18%;Chalupa等(1991) 在牛日粮中添加棕榈酸钙,每天可使奶牛多产奶2.4公斤,乳脂率提高5%,但乳蛋白含量下降0.16%。
Schneider等(1988)将108 头母牛分成两组,一组喂2.4%的棕榈酸,另一组作对照组, 110 天的试验表明,添加脂肪产奶量提高17.4%,同时可减少酮血症和脂肪肝等代谢病。
刘庆慧等(1996)在奶牛日粮添加6%的鱼油,也显著提高产奶量。
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提高产奶性能有良好的作用。
二、日粮中添加脂肪应注意的问题1.添加的脂肪最好是经包被处理的脂肪Jenkins等( 1984)报道,添加未经包被处理的脂肪,对瘤胃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因为在瘤胃内降解产生的脂肪酸对瘤胃细菌,尤其是纤维素分解菌具有毒害和抑制作用,从而显著降低纤维素的消化率。
同时,甲烷、氢、VFA产量降低,乙酸:丙酸比值下降,乳脂率也随之降低。
Palmqist等(1984)总结他人研究结果也认为,脂肪能降低微生物活性,可使纤维素消化率下降。
几种能量饲料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

酒精作 为能量 的补充 ,在高产 的泌乳 奶牛 ,可 以减少成 本 ,提高动物质量 。在能量 不足的情况下 ,蛋白会 被奶牛利用 转化 为能量 ,但这是高度 的能量损耗 ,效率低下 。将 酒精 添加 到饲料 中,能够提 高奶牛 的增重 ,提高产奶量 ,提高乳脂 率。但 具体添加量会因动物差异 、饲料差异而不同。
1 一 ,
I J J I H ,
J 抛 0
近年来 ,大豆磷脂作 为侮 Nhomakorabea应用 于饲料工业 ,并 取得 了较
油厂解 决了副产 品综 合利用f
初 步 既 为 质 的
添 加剂 。 试验 中发现玉米粗油 的适 口性较差 ,降低 了采食量 ,若能
采 取加工处理 ,情况 可得 到进一步改善 。
通过改善 日粮 的适 口性 ,增进母牛食欲 ,可在一定程 度上 缓解产后母牛 能量进食水平低 的问题 。但产后母牛消化机 能 的恢 复是需要一定 的时间。因而通过增加采食量不能完 全解 决 该 问题 。
采取在 日粮中添加脂肪来提 高 日粮 中的能量 已成为行之 有效的措施 。国外对脂肪和 油脂 作为反刍 动物饲料添加剂 的 研究较 多 ,并逐步在畜牧业生产 中得到应用 。国内有关这类产 品的开发 、研制及应用 的资 料 月前还很少 。
曰 饲 料 与 种 植
几 种 能 量 饲 料 添 加 剂 在 奶 牛 生 产 上 的 应 用
李海英 (黑龙江省方正县动物卫生防疫站 150800)
由于奶 牛在 妊娠后期 (干奶期 和围产前期 )于物质采 食 量 大幅度下 降,所 以在泌乳初期能赞摄入严重不足。母牛产犊 后 即开始产奶 ,营养需要迅速上升 ,消化机能也开始 慢慢恢 复 ,干 物质采食量 逐渐上升 ,但恢 复和 上升的速度很 慢 ,远 远 低于 营养需要上升 的速度 ,致 使采食量的增加严重滞后 于产 奶量增加的高峰。导致奶牛处于代谢负平 衡状态 ,特别 是高产 牛这种情况很严重 。能量 负平 衡的结果 最终导致泌乳高 峰期 的产奶量下降 ,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 ,母 牛的产奶潜力 不能充分发挥 ,使整 个胎 次的产奶 量大 幅度下降。这时奶 牛会 动用体脂肪来满足产奶 的能量需要 ,使奶牛的体重下降。大量 体脂 肪被 用于产奶 ,使奶牛继发脂肪肝甚至酮病 的危 险性大 大提 高。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张晓明;李寰旭
【期刊名称】《中国乳业》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在泌乳早期有效能进食不足是奶牛饲养管理中很难解决的核心问题,不但影响奶牛产奶潜力的发挥,还会导致产后发情延迟等其他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就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对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解决这一问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机理、效果、使用方法、质量评价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张晓明;李寰旭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10005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盐藻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J], 曹娜;孙菲菲;刘月霞;姚军虎;曹阳春
2.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J], 王小虎
3.饲料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J], 张晓明;李寰旭
4.BFA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郝文杰;冯全录特
5.膨化磷脂豆粕粉在反刍动物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J], 杜元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及相关问题概述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及相关问题概述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及相关问题概述张晓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13(2003)10-003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上相继出现了一类专门用于反刍动物的高能饲料产品一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份。
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有效能值高,具有过瘤胃保护特性,即在瘤胃中基本不降解,而在小肠中可被很好地消化。
该类产品在奶牛生产中的使用,将对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保证奶牛健康、进一步增加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该类产品包含不同的种类,其原料、加工工艺、组成成分各不相同,产品的特性和使用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该类产品的有关情况作一个概略的介绍,以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使用。
l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必要性为产奶母牛制作过日粮配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为日产奶量超过25 kg的奶牛配制日粮时,在满足日粮合理粗纤维含量的前提下,如果仅使用常规的饲料原料,无论采用哪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其日粮的能量浓度都很难达到要求,即所配制的日粮均很难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
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在泌乳初期产奶量迅速上升,需要大量的营养来满足产奶的需要。
但是,奶牛在泌乳初期来食量较低,进食的营养物质与产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对于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的不足,可通过提高日粮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饲料的比例加以解决。
但对于能量来说,解决起来就十分困难,因为常规饲料的产奶净能值一般不超过9MJ/kg。
奶牛泌乳早期日粮能量的不足,会使奶牛达不到理想的产奶高峰,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致使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大幅度降低。
为了满足产奶的能量益要,奶牛必须分解自身贮存的脂肪。
奶牛动用体贮产奶的直接后果是体重下降,而严重的体重下降会影响奶牛的产后发情,使其不能按时配种受胎,导致空怀时间延长,产犊间隔加大,降低终生产奶量和产犊数。
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2006第3期广东奶业肪消化产物在空肠前部仅被吸收15% ̄26%,其余大部分是在空肠的后3/4部位被吸收。
2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奶牛在泌乳初期阶段,食欲和消化机能较差,干物质进食量较低,当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不足时,往往会动用体内贮存的能量去满足产奶的需要,结果导致体重下降,在产后的前15天为剧烈减重阶段。
仅靠提高日粮的精粗比以弥补能量缺乏对高产奶牛来说往往得不偿失,精料过多,粗料少的时候,瘤胃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乙酸减少,丙酸增多,瘤胃PH值迅速下降,抑制了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使乳脂率降低,同时还易引起奶牛酸中毒及其他代谢障碍。
饲喂脂肪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增加能量进食量,来满足奶牛产后对能量的大量需要,实验证实,提高日粮中脂肪含量或用脂肪代替部分精料(碳水化合物)可有效地改善奶牛的能量供应,提高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并改善体况和健康状况。
2.1对泌乳的作用在1907年,Kellner曾对欧洲10个实验站的奶牛进行饲喂脂肪后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补充脂肪对产奶量和乳脂产量效果甚微,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从3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只要脂肪添加合适,对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产量都有提高作用。
2.1.1对乳产量的影响添加脂肪对产奶量的作用受基础日粮、泌乳阶段、能量平衡、脂肪组成和添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奶牛日粮中补充脂肪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补偿高产奶牛高峰期能量的负平衡证实,提高日粮脂肪含量或用脂肪代替部分精料可有效地改善奶牛的能量供应,提高泌乳性能。
添加脂肪的效果在产奶高峰或者中后期要比早期明显。
Chilliard(1993)试验中指出,早期标准奶产量平均提高0.31kg/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在泌乳高峰期和中后期,能提高0.72kg/d和0.65kg/d,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
产奶量对添加脂肪呈曲线反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效应逐渐降低。
一般认为,脂肪酸提供代谢能的16%时,对产奶量的效果最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很快,牛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断增加,为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与选择手段的发展,动物繁殖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奶牛的生产性能潜力不断提高。
这些成果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的效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奶牛饲养管理的条件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l 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1 奶牛泌乳初期有效能摄入严重不足母牛在妊娠后期,干奶期和围产前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很快,体积迅速增大,占据腹腔,消化系统受到压迫,消化能力降低,使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可达30%。
母牛产犊后即开始产奶,营养需要迅速上升,消化机能也开始慢慢恢复,干物质采食量逐渐上升,但恢复和上升的速度很慢,远远低于营养需要上升的速度,致使采食量的增加严重滞后于产奶量增加母牛的产奶量一般在产后4—8周达到高峰,而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通常出现在产后10—14周,导致奶牛处于代负平衡状态,特别是高产牛这种情况尤甚。
在营养物质的负平衡中,能量的负平衡表现得最为突出。
能量负平衡的结果最终导致如下情况的发生:1)泌乳高峰期的产奶量下降,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母牛的产奶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使整个胎次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据报道,奶牛泌乳高峰期日产奶量每下降1kg,则该泌乳期产奶量降。
低200-250kg。
2)动用体脂肪来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使奶牛的体重下降。
大量体脂肪被用于产奶,使奶牛继发脂肪肝甚至酮病的危险性大大提高。
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分解,产生非脂化的脂肪酸(NEFA).绝大部分的NEFA直接被转运到肝脏,并在肝脏氧化产生能量。
没有被氧化的NEFA在肝脏被重新脂化,形成脂肪或作为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U 的一部分输出到乳腺组织或贮存于肝脏。
与其他动物相比,奶牛肝脏吸收NEFA的能力很强,远大于输出脂肪的能力,因而,在奶牛肝脏中重新脂化的脂肪很容易在肝脏中蓄积,形成脂肪肝。
另外,当血糖和胰岛素的浓度较低时,NEFA在肝脏会发生不完全氧化而产生酮体,导致酮病。
3)泌乳早期奶牛体况损失与其繁殖性能存在强相关。
体况下降的母牛卵巢血液流量减少,卵泡发育不正常,引起排卵失败;即使怀孕也会因血液孕激素水平的下降,降低胚胎存活率。
其总的结果是产后发情延迟,影响配种,受胎率下降,增加空怀天数,加大产犊间隔,降低终生产奶量和产犊数。
据报道,产犊后头30天奶牛体况损失小于0.5 体况评分,下同。
、介于0.5-0。
1大于1.0的奶牛,产犊至第一次排卵的天数分别为28、38和44天,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分别为65%、53%和17%·、1.2 由于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降低是夏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直接原因中国荷斯坦奶牛源于温带和寒带地区,耐寒而不耐热:据报道荷斯坦奶牛的热舒适区为10-210C,气温达21oC,产奶量下降约11% 气温达27℃,产奶量下降达25%气温高达35OC产奶量下降超过50%。
气温对我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在高温潮湿地区,夏季产奶量平均下降超过30%。
高温的危害主要使奶牛产生严重的热应激,导致采食量降低,进食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的需要,其中最主要的是能量。
2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2.1 提高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采取适当措施,尽快恢复产后母牛的消化机能,改善日粮的适口性,增进母牛食欲,可在—定程度上缓解产后母牛能量进食水平低的问题。
但产后母牛消化机能的恢复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通过此途径解决上述问题的程度有限,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2.2 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通过日粮配合,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使母牛在有限的干物质采食量下,摄入足以满足其所需要的有效能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最可行措施。
但是,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为日产奶量超过25kg的奶牛配合日粮时,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一定的日粮粗纤维含量或合适的精粗比的前提下,采用常规饲料原料,很难配合出能够满足母牛能量需要的日粮。
在此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大日粮中精饲料所占的比例,降低粗饲料所占的比例,以此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
但是,这种做法常常会导致如下后果: 1)母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丙酸比例下降,牛奶的乳脂率下降。
2)母牛瘤胃中纤维分解菌的活性被抑制,导致粗纤维的消化率降低,母牛瘤胃pH下降,使母牛易患蹄叶炎、肝脓肿和第四胃变位,严重者导致酸中毒。
据NRC (2001) 计算,体重680kg的荷斯坦乳牛,在维持其体况在3.0的前提下,每天泌乳25、35和45kg时,其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20。
3、23.6和26.9kg,产奶净能需要量分别为27.9、34.8和41.8Mcal。
如果日粮中每千克楮料的产奶净能含量以1.7Mcal、每千克粗料的产奶净能含量为1.0Mcal计,要满足上述要求,日粮的枯粗比分别应为60:40、65:35和70:30:其日粮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4%、12.5%和11%,而保证奶牛正常消化生理活动与健康的理想日粮粗纤维含量为18%以上:因此,采用提高日粮精粗比例的方法来提高。
日.粮的能量浓度对奶牛:的健康而是是危险的,是行不通的。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的另—条途径是使用户产奶净能含量高的特殊饲料原料配合口粮,可在不提高日粮精粗比例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对母牛的健康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是这类特殊饲料原料的首选。
2 饮料脂肪在奶牛:营养代中的特殊作用3.1 脂肪的能值较高,相同重量脂肪的能量含量是相同重量碳水化合物能量含量的2.25倍。
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日粮的梢粗比例影响很小,山不会象碳水化合物那样导致奶牛瘤胃Ph的降低,因而可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口粮的能量浓度,使在奶牛不增加干物质进食量的情况下满足对能量的需要,避免一切由能量不足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例如,日产奶35kg的奶牛,干物质进食量为23.6kg,产奶净能需要量34.8Mcal,如果以常规原料配制日粮,日粮精粗比为65:35,日粮粗纤维含量12.5%。
如果在精料中添加500g脂肪粉,在保证日粮能量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可替换2kg玉米,用粗饲料代替,使日粮精粗比变为56:44,日粮粗纤维含量达到15.2%。
在此种情况下,由于精饲料比例过高、粗纤维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就会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彻底得到解决.3.2 日粮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以脂肪酸的形式直接进入乳腺合成乳脂,这就比在乳腺先从乙酸,p—羟丁酸等原料合成长链脂肪酸后再合成乳脂的能量利用效率高。
3.3 当奶牛的乳腺从日粮中获得更多的长链脂肪酸时,生成的大量脂酰辅酶A能反馈地抑制乙酰辅酶A的活性,使还原型辅酶Ⅱ NADPH)的利用率下降,从而抑制了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对葡萄糖的氧化作用,可有效地节约葡萄糖,使更多的葡萄糖用于泌乳。
3.4 脂肪酸可使血液中孕酮水平升高,促进卵泡和子宫膜的发育和成熟,有利于母牛的正常排卵和妊娠,因而可提高奶牛的受胎率。
3.5 脂肪的食后体增热较低几乎为零),因而添加脂肪可降低奶牛的食后体增热,减小热应激对奶牛的不利影响:4 饲料脂肪的添加量有研究指出,奶牛饲料脂肪的总摄入量应等于乳脂的总产量,因此,奶牛日粮中适宜的脂肪添加量应为乳脂产量与日粮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值。
通常奶牛日粮的脂肪含量约占干物质的3%—般日粮脂肪含量不宜超过日粮干物质的6%-8%,因此奶牛口粮脂肪的添加量应为口粮干物质的3%一5%5 饲料脂肪的消化与影响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
饲料中的脂肪在瘤胃中首先被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甘油又被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VFA),后者或用于合成微生物脂肪的原料,或为瘤胃微生物捉供活动所需的能量。
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稳定,可直接通过瘤胃到达真胃和小肠,不饱和脂肪酸的一部分被瘤胃微生物氢化成饱和脂肪酸,另—部分通过同分异构作用形成异位脂肪酸或共扼亚油酸。
由于瘤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有限通常只能氢化占日粮干物质3%左右的脂肪,超过瘤胃微生物氢化能力的不饱和脂肪酸则在瘤胃中以游离不饱和脂肪酸的形式存在。
瘤胃中游离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微生物:具有毒性,通过与瘤胃微生物细胞的结合、包裹饲料纤维从而阻止瘤胃微生物与饲料纤维相接触等作用,抑制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纤维的消化活动,最终导致饲料中粗纤维消化率的降低。
经瘤胃微生物氢化所产生的饱和脂肪酸,以及由同分异构作用所产生的异位脂肪酸,在小肠的消化率低于天然的饱和脂肪酸。
另外,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能增加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牛奶容易变质和氧化,缩短牛奶的保质期。
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时,应考虑其理化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脂肪酸的水溶性、熔点和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如果脂肪的熔点很高,不溶解于水,组成脂肪的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在瘤胃中就不会发生任何物理的和化学的化,对饲料粗纤维的消化率和其他方面就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6 目前市售的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产品的种类及特点 6.1 作为奶牛饲料用脂肪的基本要求根据奶牛日粮添加脂肪的特点及消化特性,可作为饲料添加于奶牛日粮的脂肪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安全性作为饲料添加的脂肪无论对使用对象还是对人都必须是安全的。
如十油和猪油有传染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危险,不能作为饲料脂肪直接添加或作为生产饲料脂肪产品的原料。
2)过瘤胃特性作为反勺动物饲料添加的脂肪必须具有过瘤胃特性,即不能在瘤胃中降解和消化,否则将会对瘤胃微生物消化饲料粗纤维产生不良的影响。
要达到这一条件,要求脂肪在瘤胃中的水解性要低,熔点要高,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体,—般而言,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能直接向奶牛日粮中添加。
3)小肠易消化性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添加的脂肪在通过瘤胃后,在小肠中必须有很高的消化率,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有效能含量。
异位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肪就不符合这一要求。
4)不能对牛奶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如鱼油可使牛奶带有鱼腥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会使牛奶易于氧化变质,缩短贮存期。
5)适口性好,使用方便作为饲料添加的脂肪不能带有异味,影响奶牛的采食;另外要求运输,贮存、使用方便。
目前一般均将其加工成粉状产品。
6.2 目前市售的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产品的种类及特点 1)脂肪酸钙皂属瘤胃保护性脂肪,是国际上70年代末研究开发出的瘤胃保护性脂肪产晶,其加工原理是在原料脂肪中加入氢氧化钙,使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钙和甘油。
脂肪酸钙(即钙皂)在瘤胃的中性酸碱条件下不溶解,不能分解为钙和脂肪酸,因而避免了其对饲料纤维的包裹和瘤胃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饲料纤维和细胞壁成分能被正常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