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欧美文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20世纪外国文学重点复习

20世纪外国文学重点复习

主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总复习及期末考试指导一、各章复习提要(一)说明:①复习提要分两个层次:了解、掌握。

“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期末考试时一般会以填空、选择的方式出现;“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一般会出现在简答、论述题中。

各章复习提要(二)②本指导文本中的“简答题提示”是对第二部分“掌握”教学要求的深入阐释,有些问题来源于学生日常答疑。

这一部分十分重要,其中有些问题将出现在简答、论述题中。

请大家注意从湖南电大在线“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课程的教学辅导栏目直接下载。

2、表现主义的特征2第二、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注:此为表现主义的美学原则)2、表现主义的特征3第三、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注:此为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观外化、象征、梦幻,是表现主义最常见的艺术特征。

第一章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四)3、卡夫卡对20 世纪人类的生存境况的揭示提示:应结合《变形记》,从作品的主要内容、写现代人异化的悲剧、作品体现出的写实原则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章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五)4、卡夫卡小说的特征:第一、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第二、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第三、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第四、许多作品没有结尾(未完成性)(参见教材第18页)。

第一章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六)5、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技巧第一、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

(参见教材第11页)第二、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

(参见教材P11—13)第一章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七)6、《城堡》的多重意蕴提示:可以援引《城堡》解释史上的7种主要观点来阐释。

2024年汉语言本科-20世纪欧美文学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20世纪欧美文学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20世纪欧美文学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大师”,其实是指作品中的()。

A.—位画家B.—位作家C.一个魔术师D.—位音乐家2.德国作家亨利希·曼的长篇小说《臣仆》的副标题是:_____。

3.在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中,表现主人公哈里在美国50~60年代大剧变和动荡前的惶惶不安、内容最为深刻的作品是()。

A.《兔子,跑吧》B.《兔子回家》C.《兔子富了》D.《兔子安息》4.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的代表作品是()。

A.《海滨墓园》B.《豹——在巴黎植物园》C.《恶之花》D.《醉舟》5.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为_____。

()。

A.萨拉B.苔丝C.安娜D.玛丽7.标志象征主义流派诞生的《宣言》的作者是诗人()。

A.爱伦·坡B.莫里亚斯C.拉马丁D.马拉美8.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主要因小说_____而荣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9.《布登勃洛克一家》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11.简述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12.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左翼青年作家的领袖、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是()。

A.叶芝B.奥凯西C.奥登D.奥威尔13.“境遇剧”14.简述奥尼尔的戏剧创作的几个阶段,请分别举出一部代表作。

15.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_____以两个从未谋面的男女主人公的意识流作为结构中心,构成两条平行而又相互交叉的意识流线索,体现了《尤利西斯》对她的影响。

16.《西线无战事》是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它的作者是()。

A.黑塞B.巴比塞C.雷马克D.马尔罗17.20世纪60年代初,索尔仁尼琴发表了揭露个人崇拜时期种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的中篇小说,题为()。

A.《癌病房》B.《古拉格群岛》C.《第一圈》D.《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8.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出各阶段的一部代表作品。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文本).doc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文本)中央电大文法学院程陵关于期末考试本学期期末考试各方面情况和以往相同。

纸质考试:半开卷,题型为填空、简答、论述。

网上考试:开卷,题型为选择。

第一章主要问题(一)•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叩勺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评论中。

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7 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

其特征表现为: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 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卡夫卡小说的特征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口然主义的细节描写,这种幻象的世界看似不合逻辑,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并非虚妄,它恰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更本真的图景,是人的境遇的更深刻的反映。

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

2)在作品中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

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

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

具有多解性。

长篇小说《城堡》的要点1)是一部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大相径庭的作品。

用分析传统小说的角度(如故事性、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典型环境、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来分析这部小说往往难以奏效。

2)多解性。

理解《城堡》的焦点是,为什么千方百计试图进入城堡?城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有什么样的象征性内涵?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对于这些关键性的问题,在卡夫卡的研究史上都没有最终的答案。

3)“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解释它的主要观点主要有7种(具体见教材)•短篇小说《变形记》的要点(1)思想内容:表现现代人的异化(2)艺术特点:整个小说营造了一个幻象,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具体描写注重细节的真实性,这种真实的细节描写与现实主义的不同在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是为了更形象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卡夫卡的细节描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荒诞和神秘。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资料使用说明:本复习资料是课堂笔记和书本重点的结合,基本不存在错别字的可能,最终解释权归阿崽所有,仅供参考。

带☆的课程是重点,带△的是次重点。

蓝色小五号字的内容非老师所画重点,是本人觉得应该了解的背景材料。

标明下划线的是易错和可能考填空题的地方。

粗体和红字是重中之重。

另,本人并没有将每一个名词解释都标出。

希腊戏剧一节的内容排除考核名词解释的可能。

祝考试顺利O(∩_∩)O导论:西方文学的发展历史一、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神话艺术和古希伯来文学1、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突然崛起(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那个时代的: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圣经》——三大伟人+ 1部经书,撑起了世界文明的大厦。

2、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与骑士文学:过渡时期中世纪:禁欲、虔诚,人变得很卑微。

——“但丁犹如一个窃贼,把人类的灵魂偷回来了。

”3、欧洲文明的启明星——文艺复兴(300年)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拥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薄伽丘;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化巨人拉伯雷;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文艺复兴的高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茱丽叶》——人文精神的觉醒。

4、古典主义的诞生:(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古典主义的顶峰:莫里哀与《伪君子》5、启蒙文学(18世纪文学):启蒙思想的风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潮成为潮流)“早熟的天才”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24岁)&《浮士德》(诗剧);席勒《阴谋与爱情》6、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初——“鼓荡着狂想和绝望的时代”拜伦、雪莱、济慈、雨果7、现实主义文学名作如林:19世纪中期司汤达:现代小说之父二、西方文学六大思潮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2、17世纪新古典主义思潮3、18世纪启蒙主义思潮4、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思潮5、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6、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三、欧洲作家的共同特点:人道主义和宗教信仰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国开大学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课程重难点汇总)

国开大学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课程重难点汇总)

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资料(课程重难点汇总)关于期末考试的说明1.外国文学专题课程期末考试和4次形成性考核共同构成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

2. 期末考试为开卷,90分钟。

3. 期末复习资料:教材《20世纪欧美文学》4.关于题型和内容:(1)单项选择(每题1分,10题,共10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作家作品名,如已知作家选择作品名、已知作品选择作家名。

(2)填空(每空2分,共10空,20分)(3)简答(每题15分,3题,共45分)简答题主要考文学流派的特征、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简要回答某作品的某一方面(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

(4)论述(1题,共25分)详细论述(或分析)作家创作概要,作品的人物、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

绪论20世纪的一百年,世界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的上半期(1900—1945)、20世纪的下半期(1946—1991)和20世纪末期(1991——2000)。

20世纪上半期是一个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进入第二阶段。

那是两个阵营对立的“冷战”时期。

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随之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

世纪之末,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趋于多极化的态势,开始进入多元共存的时代。

就欧美文学的范围来说,有四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英、德等国)的文学在延续着上一世纪的文学的同时.又有新的进展,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新的态势,而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军突起,显然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二是美国文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很快就赶了上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三是苏联文学的兴起,以俄罗斯文学为主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的非主流文学又与主流文学有所不同,情况比较特殊;四是拉丁美洲于20世纪中叶出现了所谓“文学爆炸”,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等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和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作家,令人刮目相看。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综合复习题(小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综合复习题(小抄)
81.这部作品写的是西班牙战争中三个被佛朗哥法西斯逮捕人狱的共和党人在临行前夜的孤独和恐惧。作品的名字是《墙》。
82.长篇小说《V》的作者是托马斯·品钦。
83.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所处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请写出这三位作家所属的国家:但丁:意大利莎士比亚:英国歌德:德国
21.最初作为哲学概念的存在主义,可追溯到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他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1925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兼作家马塞尔把克尔凯戈尔的思想引入法国,创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文坛又产生了以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在主义思潮。
22.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等。
5.《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6.卡夫卡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美国》、《审判》、《城堡》。
7.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观察》、《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
8.“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广泛的认可。
84.约翰·巴斯的这部中篇小说是对格林同名童话的戏拟式改写,这部小说是《白雪公主》。
85. T. S.艾略特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在使用神话,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它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
53.这则希腊神话讲述了一个人物被诸神惩罚周而复始地推巨石上山的故事。法国著名作家加缪运用这则神话写出著名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简答题及论述题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6[1]2、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6[3](1)3、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7[5](3)4、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9[9]5、参考答案:学习指导P28倒数第二段(意识、前意识、无意识)6、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8[7]7、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8[8]8、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0[13](1)(2)9、参考答案:教材P33-3410、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6[31]11、参考答案:教材P84第二三段12、参考答案:教材P99中间-10013、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7[34]14、参考答案:教材P111第二段,结合小说《白雪公主》为例回答15、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8[36]16、参考答案:教材P50最后一段-5217、参考答案:学习指导P69[4]18、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3[23]19、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4[25]20、参考答案:教材P81-8221、参考答案:学习指导P139[3]22、参考答案:学习指导P13323、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19[40]24、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20[42](其中杂糅性特征在教材P135)25、参考答案:教材P136-13726、参考答案:教材P142-14327、第一问参考答案:教材P132最后;第二问参考答案:期末复习指导P20[43](2)(3)28、参考答案:教材P135四、论述题1、参考作品选P15阅读提示3+学习指导P8最后一段+P9第二段2、第一问参考第二次作业;第二问参考学习指导P35意识流的基本内涵三点3、第一问可以参考学习指导P67[3],也可以参考作品选P137[2],第二问参考作业题答案4、《嫉妒》的艺术特点:隐藏的艺术。

这道题的回答请参考作品选P178-179[阅读提示]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在学习指导P82-835、参考教材P89-96魔幻现实主义的三种艺术手法+教材P100-102对《百年孤独》的叙述6、《顶呱呱的早餐》的艺术特色即“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三点(参考教材P106-109+P114-115)7、参考学习指导P150倒数第二段和P157《日瓦格医生》的思想内涵8、参考教材P138-141对《分成两半的子爵》的介绍和通话、寓言特征的三个方面。

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电大《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重点提示注:本课程教材为《20世纪欧美文学》(匡兴、陈惇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美国的悲剧》(D)A.塞林格B.斯坦贝克C.菲兹杰拉德D.德莱赛(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950年5月1日,法国剧作家欧仁·尤内斯库的一出名为《秃头歌女》的戏在巴黎“夜游者剧院”首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填流派名)的诞生。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自由联想?(1)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另一常用技巧,它是小说人物意识的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的自由跳跃。

(2)引起这种意识跳跃的通常是出现在人物眼前的一些因素,如声音、气味、图像、事情等,一切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引发出新的思绪与浮想。

(3)自由联想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

四、论述题(25分)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哪些不同?要点:托马斯·曼的创作方法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1)象征的人物形象;(2)隐喻性的细节描写;(3)意识流的表现手法;(4)小说的非情节化。

(5)此外,托马斯·曼还运用心理分析、含蓄的讽刺,甚至带有荒诞色彩的细节,把现实与梦境、真实与幻觉、记忆与印象交织在一起,并和时代的基本思想问题以及主人公的思考、探索、争论与精神生活的各种变化熔于一炉,置于小说的情节框架之中。

(说明:在答题时需要对(1)(2)(3)(4)点进行展开说明。

)二、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终结性考试难度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欧美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后期象征主义一是更注重诗歌的复杂性、暗示性、神秘性和音乐,强调通过象征,实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实现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对话;二是创作变得愈来愈隐秘与个人化,诗人仿佛神庙中祈祷的神甫,试图在喃喃自语是创造某种奥秘的迷;三是更加强调形式的“纯粹”,试图创造一种“纯诗”。

(3)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家有:瓦雷里、里尔克、庞德、叶芝和艾略特。

2、意识流小说: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文学流派。

20年代出现于英国,代表作家为乔伊斯和弗吉尼亚∙沃尔夫。

在法国和美国以普鲁斯特和福克纳为代表。

其理论基础包括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的“心理时间”和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

(“意识流”一词首先在此书中提出)意识流小说主要包括内心独白,内部分析,感观印象三种基本形式,它使文学描写领域从社会表层进入意识深层,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发生的先后来安排情节的直线结构方法,使故事情节随着人的意识而展开,不受时间,空间,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靠自由联想把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在时间上产生大幅度跳跃和倒错,产生逻辑上模糊,混乱的感觉。

3、荒诞派戏剧: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居法国巴黎的一群剧作家开创的一种戏剧流派。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该戏剧流派得名于英国批评家马丁∙艾思林。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尤奈斯库《秃头歌女》、贝克特《等待戈多》等。

4、境遇剧:境遇剧又称情境剧、自由剧,是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是萨特为宣扬存在主义哲学而创造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戏剧。

•它注重在舞台上展现人物在特定境遇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突出人物进行选择时左右为难的心态,从而对人物的困境、人的生存作出存在主义的阐释。

萨特的11•个剧本都是境遇剧,代表剧作有《禁闭》、《苍蝇》等。

5、新小说:“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它是继存在主义之后,在法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在20世纪40年代末,娜塔丽·萨洛特、克洛德∙西蒙开始运用新的手法创作小说,但无太大反响;50年代后,罗伯∙格里耶《橡皮》、《窥视者》的发表逐渐引起社会注意。

1971年,在巴黎召开的一次文学会上这些作家被定名为“新小说派”。

其中,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最重要的理论家和作家。

他们反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观念,针对将物质世界人格化的、“泛人的”人本主义而提出“物本主义”的概念。

作品关心人和人生世界中的处境,追求完全的主观性,强调创新性和探索性,拒绝艺术形式的保守和僵化,创作方法上采取设立谜局、心灵对话、时空流动、循环结构等方式。

6、《荒原》:《荒原》是T.S艾略特发表于1922年的诗作,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集大成之作,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是目前为止西方诗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全诗共分为5章,分别为“死者的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

它运用了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接手法,跨越时空界限,大量的内心独白及戏剧手法,意象新奇怪诞,语言复杂多变,全诗晦涩难懂,展示了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反映了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绝望。

7、《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发表于1922年的一部伟大小说,是意识流文学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品围绕都柏林三个普通市民一天的感性生活展开,通过对他们意识流程的描摹,表现了西方现代人孤独彷徨的精神危机,对社会的冷漠与隔绝的恐惧与绝望,渴求精神安抚与温暖的心理状态,涉及了都柏林生活的各个侧面。

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采用与《荷马史诗》中的第2部《奥德修纪》为平行的神话结构,同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充分调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等意识流手法,深度挖掘人物内心心理,深刻揭示出笼罩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病下人物的精神空虚与贫瘠。

8、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指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通过诸多长、中、短篇小说,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核心构建的文学模式。

在《沙多利斯》里,福克纳首次虚构了约克纳帕塔法县,以此作为自己作品的背景。

这些小说围绕着约克纳帕塔法县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在二战之后一个多世纪间的兴盛于衰败,讨论了美国南方人民的道德与信仰上的缺失与富足。

二、简答题1、比较前后期象征主义。

(1)前期象征主义诗歌建立在对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破灭的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悲观苦闷的心理和消极颓废的情绪;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更加转向内心世界,热衷于探索支配表面生活的宇宙精神、命运和理念。

(2)前期象征主义内涵意义单一、单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则表现出多重、多义、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更具暗示性、联想性、含蓄性、象征意象交错重叠、复杂难拼。

(3)前期象征主义诗人注重情感象征,提供对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4)前期象征主义诗人追求迷离朦胧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把直觉、幻觉、暗示、音乐和梦境等融为一;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将玄学、典故、宗教神灵与象征意象结为一体,表现出空灵虚无的特征。

2、简析意识流小说的文学特征。

(参见书P257-259)(1)从内容上看:●意识流文学强调对人物真实心灵世界的描摹,由此来表现在机械文明戕害人性、传统价值观失落、战争与暴力摧毁了人们对未来理想信念的背景下,现代西方人精神上的惶惑、孤独、焦虑与恐惧,反映他们日趋严重的与社会、与文明之间的疏离感、异化感。

●与此同时,在冷若冰霜的商品法则前,在人性受到严重压抑、人与人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精神壁垒的环境中,意识流家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孤独感和异化感,还从他们身上揭示出某些现代社会最欠缺、最可贵的东西,即同情、谅解、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2)从艺术看:●首先意识流文学推翻了传统文学中对时空关系的处理方式,根据再现人物心理真实的需要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作家们遵循柏格森“心理时间”原则,在小说的谋篇布局上打破了以物理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基础的框架结构,跨越物理空间的界限,用有限的时间展示无限的空间,或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展心理时间的表现力,因此,时间、空间往往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空间上的逻辑联系,时间山常常是过去、现在、未来交叉重叠。

●其次,意识流小说频繁调整、转换叙述视角,使多位人物的意识杂然并呈,透过不同人物的眼光和思维的“滤镜”看待世界,突出被感受、被再现的图景中所包含的观察者的主观干预,同时也体现出每一主观角度的局限性。

●第三,与上述两方面的艺术特征相联系的是,为了充分表现作家们心目中真实的人性与真实的生活本质,作家们忠实于主观世界的描摹而淡化外部故事情节的叙述,因而使作品缺乏传统意义上完整的、遵从时间与空间上的逻辑顺序的故事与人物命运的交代。

●第四,意识流文学中人物的意识活动具有鲜明的流动性、菲逻辑性与纷乱无序性。

●最后,意识流作家亦常常采取象征、暗示、比喻等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微妙的感受,以及某一事件触发而产生的独特印象,并使作品产生浓郁的事宜。

3、新小说的景物描写特征略。

4、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特征(1)反情节:戏剧的情节结构是传统戏剧的生命。

传统戏剧追求情节的丰富生动、结构的谨严巧妙、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而这些传统的戏剧手法和艺术观念为荒诞派戏剧家们所否定。

而被《等待戈多》是一个没有情节的剧。

幕启时两个流浪汉已等了好几天,而剧终时他们还要继续等下去,舞台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都是永远等待的过程。

贝克特就是用这样一部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戏剧,用一些畸形怪诞的舞台形象。

把他对世界的感受推到了痛苦的极点,把他所认识的,并要加以表现的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变成了具体可观的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2)反人物: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 传统戏剧的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而荒诞派剧中的人物多是静止的,即他们的性格自始自终没有多大的发展,剧中人物往往面目模糊不清,身份渺小卑微,他们猥琐滑稽,恍恍惚惚,没有任何性格特征可言。

《等待戈多》中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都是衣衫褴褛、精神萎靡的流浪汉,他们卑微、肮脏、浑浑噩噩,自己为什么活着一无所知,只是靠本能和习惯去麻木地继续着生命。

他们在等待中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在虚无面前依然无奈地等待下去。

人物性格的展示不是荒诞派剧作家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关心的是这类人物所处的无望的困境及他们存在的荒诞性。

(3)反语言:在戏剧作品中,语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传统戏剧正是靠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戏剧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而荒诞派戏剧家们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彼此不能理解的世界上, 人与人的沟通是不可能实现的,语言不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是排泄心中积郁和苦闷的一种近乎于生理现象的手段。

荒诞派戏剧家反对语言所拥有的表情达意、塑造人物性格、发展戏剧冲突的功能。

通过创造一种荒诞的语言言说方式,一种新的形式功能,在摧毁意义的同时又于无意义中显示意义,从而揭示荒诞感和荒诞意识。

《等待戈多》中颠三倒四,支离破碎,无赖乏味的戏剧语言充斥整部戏剧。

贝克特借此来强调生活的单调、沉闷、毫无意义和人极度空虚的内心世界。

这种非理性的语言形式让观众直接体味到了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

(4)戏剧常带有似真似幻的虚幻色彩,情境设置大多具有不合理、不合逻辑的特征。

三、论述题1、《局外人》主人公与存在主义思想。

(详见书P292-295)《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名篇,它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

《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公司的法国职员。

小说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莫尔索回到乡下参加母亲的葬礼,以及他并无原因地在海滩上杀人。

第二部分是莫尔索被审讯以及最后被判绞刑的过程。

通过主人公莫尔索的荒诞命运,加缪形象地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个人就像局外人一样生活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