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书法理论著作

合集下载

历代书论集萃

历代书论集萃

历代书论集萃目录:1、书论导读1(1)秦汉部分2秦:李斯《论用笔》2汉:崔瑗《草书势》3汉:许慎《说文解字序》3汉:赵壹《非草书》4汉:蔡邕《九势》、《笔论》4(2)魏晋/南北朝部分5钟繇《用笔法》5成公绥《隶书体》6卫恒《四体书势》6索靖《草书状》7卫铄------卫夫人《笔阵图》7王羲之《自论书(传)》8羊欣9王僧虔《笔意赞》10(3)隋唐/五代部分11欧阳询《八诀》11虞世南《书旨述》12李世民《王羲之传论》13张怀瓘《书断》14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20孙过庭《书谱》21(4)宋代部分23米芾《海岳名言》23欧阳修《试笔》24苏轼《论书》24黄庭坚《论书》27赵构《翰墨志》29(5)元/明部分30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30董其昌《画禅室随笔》31祝允明《奴书订》33徐渭34傅山35(6)清代部分36刘熙载:《书慨》36包世臣:《艺舟双楫》37何绍基37李瑞清4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42于右任432、书法述要44书法的欣赏513、学古编534、海岳名言575、笔髓论586、墨影禅心597、寒山帚谈64权舆一64格调二68学力三71临仿四74用料五76评鉴六78法书七81了义八82附录:金石林绪论84 8、广艺舟双楫88原书第一(88)尊碑第二(90)购碑第三(90)体变第四(93)分变第五(93)说分第六(95)本汉第七(97)传卫第八(98)宝南第九(99)备魏第十(99)取隋第十一(100)卑唐第十二(101)体系第十三(102)导源第十四(103)十家第十五(103)十六宗第十六(104)碑品第十七(105)碑评第十八(105)余论第十九(106)执笔第二十(106)缀法第二十一(108)学叙第二十二(109)述学第二十三(110)榜书第二十四(110)行草第二十五(111)干禄第二十六(112)论书绝句第二十七(114)历代书论书论导读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汉代的书法理论

汉代的书法理论

四、蔡邕关于书法形势的生成书法审美 要素理论
▪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 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 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 则奇怪生焉。
二、关于“象”形字理论
▪ 1、关于“象”字 ▪ 《说文解字》:“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象
儿牙四足尾之形。”段玉裁注:“按古书多假象为像。人 部曰:像者,似也。似者像也。像从人象声。许书一曰指 事,二曰象形。当作像形。全书凡言象某形者,其字皆当 作像。《周易·系辞》曰:象也者,像也。”
▪ 2、许慎与汉字之“象形”,“书者,如也”说
▪ 《草书势》的主要内容:以一个欣赏者的姿态,以审美的 眼光来描述作者欣赏草书所得到的种种意象和感受。同时 还对草书的合法地位进行了一番交代,称草书“应时谕 指”,并提出“纯俭之变,岂必古式的思想”。
▪ 《非草书》主旨是责难草书,记录了当时人们对草书的狂 热,也提出了一些从美学上值得注意的问题:强调了人的 气质与书艺的关系;书法应表现个性。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 由象形引出“书者,如也”的观点
▪ 许慎在肯定文字具有表象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书者, 如也”的论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谓如其事物 之状也。”这就规定了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虽然许慎是 针对汉字的表意功能而说的,而实际上,这一论断成为后 世书法理论主旨之一。虽然随着书体的不断发展,书法逐 渐摆脱了象形的特征,而更多的成为一种表意的符号,但 历代书论家在评书时还是不忘能得物象之美的审美标准。
汉代的书法理论
主讲 熊沛军
▪ 汉代书法理论资料: ▪ 1、许慎《说文解字·叙》 ▪ 2、崔瑗《草书势》 ▪ 3、赵壹《非草书》 ▪ 4、蔡邕《笔论》、《九势》、《篆势》《笔赋》 ▪ 汉代的书法批评理论概况:扬雄的“书为心画”

王羲之传文言文注释翻译

王羲之传文言文注释翻译

原文: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弊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琅琊临沂人。

他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发现前代的《笔说》,便偷偷地阅读。

父亲问他:“你为何偷我秘籍?”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母亲对他说:“你看看《用笔法》。

”父亲见他年纪还小,就对他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传授给你。

”王羲之跪下请求说:“现在就给我用吧,如果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我的幼年才华。

”父亲很高兴,于是就把书传授给他。

不到一个月,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卫夫人见到他的书法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是看了《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

”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迹深入木板三分。

注释:1.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2. 琅琊临沂: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

3. 善书:擅长书法。

4. 前代《笔说》:古代书法理论著作。

5. 窃而读之:偷偷地阅读。

6.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父亲问他:“你为何偷我秘籍?”7. 母曰:“尔看《用笔法》。

”:母亲对他说:“你看看《用笔法》。

”8. 父见其小,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父亲见他年纪还小,就对他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传授给你。

”9.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弊儿之幼令也:王羲之跪下请求说:“现在就给我用吧,如果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我的幼年才华。

”10. 卫夫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母亲。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1.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
作之一,其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风格平和自然,是书法史上的经典
之作。

2.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真卿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书法风格雄浑
有力,气势磅礴,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之一。

3.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柳公权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书法风格俊逸
挺拔,骨力矫健,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之一。

4.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代
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豪放豁达,气势磅礴,是宋代行书的代表之一。

5. 米芾的《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潇洒飘逸,神韵十足,是宋代行书的代表之一。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的一部分,这些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
上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书法历史及历代发展

中国书法历史及历代发展

中国书法历史及历代发展中国书法是⼀门古⽼的艺术,从甲⾻⽂、⾦⽂演变⽽为⼤篆、⼩篆、⾪书,⾄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书诸体,书法⼀直散发着艺术的魅⼒。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

浏览历代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的瑰宝,是中华⽂化的灿烂之花。

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艺术之美和东⽅⽂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豪的艺术瑰宝。

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与伦⽐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

书体沿⾰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

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须再创⼀种新的字体。

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意'是活的,这就进⼀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

⼀、书法的起源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化瑰宝,⽽且在世界⽂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思想交流、⽂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另⼀⽅⾯它本⾝⼜形成了⼀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字起源,⼀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化时期',已经创造了⽂字。

仰韶⽂化因1921年⾸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得名的。

近40余年,⼜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字,概括起来有三⼤类型,即表形⽂字;表意⽂字;表⾳⽂字。

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字。

象形的造字⽅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

书法理论总结

书法理论总结

书法理论总结绪论一、书法概念:古人说:汉杨雄:“书心画也。

”唐张怀瓘:“书者,法象也。

”元郝经:“书法即心法也。

”清刘熙载:“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也。

”今人说:造型艺术、线条艺术、抽象艺术、表现艺术。

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

其内涵:1表现对象——汉字2表现内容——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3表现形式——书写二、对书法的称谓:汉代以前:“书”东汉后期:“书艺”魏晋南北朝:“书道”唐朝:“书法”宋朝:“法帖”三、书法发展的几个时期:[1]原始萌芽时期:史前至夏[2]发展史时期:殷商至西汉[3]成熟期:东汉至南北朝[4]繁荣期:隋唐至清代四、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有人探索了。

历史上关于汉字的起源得传说,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1]仓颉造字说,《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也,而仓颉度传者,一也。

”[2]结绳说[3]起一成文说,最早提出这一观点是宋代郑櫵。

关于造字传说:[1]伏羲画卦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2]神农结字说[3]仓颉造字说,黄帝时代五、汉字的结构六书: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东汉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东汉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东汉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绌,日月是也。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第一章先秦、秦代及西汉书法(萌芽、发展期)一、书法的原始萌芽期:史前书法:{夏以前及夏}文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汉字刻划符号,是史前的书法艺术,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汉字书法参考文献

汉字书法参考文献

汉字书法参考文献汉字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学习和研究汉字书法时,参考文献的选取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优秀的汉字书法参考文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汉字书法艺术。

一、《书法正宗》作者:曾灵犀出版时间:1990年《书法正宗》是一部权威的汉字书法研究文献,作者曾灵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研究者。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对汉字的结构、笔画、规范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此外,书中还附有大量的书法作品欣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参考案例。

二、《王羲之全书·论书法》作者:杜牧出版时间:唐代《王羲之全书·论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美学家。

该书详细讨论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通过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和赏析,探讨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这本书对于学习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汉字源流字典》作者:李学勤出版时间:2010年《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研究汉字起源和演化过程的工具书。

作者李学勤是中国著名的汉字学家和历史学家。

该字典通过系统地整理和解析了汉字的构造、形态演化和意义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在书中,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汉字书法作品作为例证,使读者能够从书法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四、《古代书法艺术欣赏》作者:张维良出版时间:2003年《古代书法艺术欣赏》是一本汉字书法艺术的欣赏与研究著作,作者张维良是中国书法家和美学家。

该书通过对古代名家书法作品的精细解读,揭示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古代书法的技法和材料,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书法艺术。

五、《中国书法史》作者:吕振中出版时间:2002年《中国书法史》是一部综合性的汉字书法史专著,作者吕振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

该书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起源一直到现代书法的发展,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演进过程。

关于李叔同的书

关于李叔同的书

关于李叔同的书李叔同(1881年6月2日- 1942年11月28日),字松山,号石甫,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学识渊博,所写的书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石壁传世》《石壁传世》是李叔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作者通过对碑帖的研究,对中国书法典籍、书法名家等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史和发展过程。

在书法史研究上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

二、《百一名山图考》《百一名山图考》是李叔同著作之一,是一部关于中国名山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专著。

此书不仅是中国学者在研究名山方面的标志性著作,而且因其系统化、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也是世界学术界研究名山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三、《辛亥革命评传》《辛亥革命评传》是李叔同著作之一,是一部描写辛亥革命的历史书籍。

李叔同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事件,阐述了革命的背景、伟大意义和社会影响。

此书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四、《纪伯阳著述辑存》《纪伯阳著述辑存》是李叔同对明代著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纪君祥(又称“纪伯阳”)著作的系统整理和分类。

在此书中,作者展示了纪伯阳的学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为研究明代道家思想、文化和学术界的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材料。

五、《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是李叔同的另一重要著作之一,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画派的发展史和艺术成就。

此书以作者的严谨学术态度,深入研究并总结了中国古代画派的特点、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

此书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六、《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是李叔同的著作之一,是一部整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的学术专著。

在此书中,作者以很高的思辨和文学艺术风格,从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语言等方面全面呈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演进的历程,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哲学理论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着名书法理论着作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古代的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的最宝贵的遗产。

《书断》
《书品》
《画禅室随笔》《艺概》
《论书》
《六体书论》《法书要录》《宣和书谱》《翰墨志》《续书谱》《书谱》
《四体书势》《广艺舟双楫》《法书论》《采古来能书人名》
《评书》
《九势》
《笔论》
《述书赋》《书后品》《书论》
《续书断》《书旨述》《非草书》
《广川书跋》
《负暄野录》
《笔阵图》
《法书考》
《学古编》
《书诀》
《书估》
《书议》
《钝吟书要》
《书法约言》
《书学捷要》
《艺舟双楫》
《与梁武帝论书启》
《古今书评》
《宝章待访录》
《草书势》
《古今书人优劣评》
《说文解字序》
《语例字格》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
意》
《二字诀》
《笔势论十二章》
《送高闲上人序》
《授笔要说》
《临池诀》
《拨镫序》
《记白云先生书
诀》
《五十六种书》
并序《书述》
《心成颂》
《八诀》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传授法》
《用笔论》
《晦庵论书》
《笔髓论》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诀》
《衍极并注》
《笔法诀》
《指意》
《论宋十一家书》
《阁帖跋》
《春雨杂述》
《王羲之传论》
《书法雅言》
《论书表》
《奴书订》
《草书状》
《隶书体》
《二王等书录》
《承晋斋积闻录》
《古今法帖论》
《评书帖》
《初月楼论书随笔》
《分隶偶存》
《义门题跋》
《笔意赞》
《书学》
《南北书派论》
《文字论》
《观钟繇书法十二
意》
《临池管见》
《临池心解》
《评书药石论》
《于右任论书》
《启功论书》
《沈尹默论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