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美学与美育ppt课件

二、 农耕文化的自觉的历史也有了3000年。-教 材.13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马1. 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美学重在人的活的生 命,动态的过程。
2. 美学不追求精确,追求人的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完 整。
3. 美学研究始终保持人的具体感性特征。 4. 美学对人的整体研究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
三、 美学的定义-美的定义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异化找到了出路。
2. 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 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与规范作用。
3. 在中国,这一作用尤为显著。因为文化的转型在 中国更加艰难,更为疼痛。与此相应的,“美学热”
自然持续恒温。
第三节 美学的涵义
(性质、对象、定义)
一、 美学的性质
美学的特殊性-教材.1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的人文学科。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将我们整 合一体。美学是人类解放的唯一道路。
康德:人类社会陷入悖论之中,美学是通往 彼岸的唯一桥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许多人对这些理论评价很高。 这些理论也确实看到了美学的现代价值。
三、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明才300年历史。但是, 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文化--“四个异化”-- 人的和谐、人性的丰富被肢解、分离。
立体主义 法国 毕加索
机器化、程序化、异化造成的 “看” 的方式的变异。马1. 科学是一种静态的研究。美学重在人的活的生 命,动态的过程。
2. 美学不追求精确,追求人的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完 整。
3. 美学研究始终保持人的具体感性特征。 4. 美学对人的整体研究总是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
三、 美学的定义-美的定义
美学定义:
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体验的 方式,通过审美活动(美、美感、艺术)研 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异化找到了出路。
2. 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 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指导与规范作用。
3. 在中国,这一作用尤为显著。因为文化的转型在 中国更加艰难,更为疼痛。与此相应的,“美学热”
自然持续恒温。
第三节 美学的涵义
(性质、对象、定义)
一、 美学的性质
美学的特殊性-教材.15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的人文学科。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 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2. 人类社会又必然进入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的产
生异化
现象。每个国家、每种文明皆
是如此。
3. 人类如何超越异化?
席勒:机器将我们变成碎片,美学将我们整 合一体。美学是人类解放的唯一道路。
康德:人类社会陷入悖论之中,美学是通往 彼岸的唯一桥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许多人对这些理论评价很高。 这些理论也确实看到了美学的现代价值。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PPT课件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美学三讲ppt课件

美学三讲教学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或美的规律?丑呢? • 艺术? • 审美经验——审美感受、情感和体验 ? • 美感的心理机制——审美经验的心理 结构? • 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 “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 纪)、“认识论阶段”(17世纪到19世 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 今)。美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 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 个阶段的美学对象。
姜 培 琳
狂 歌 吊痛饮读离骚,放 湘 开古今才子胆 水 照 见 江 畔 渔 父 心
我说,你做我的妹妹吧 你说,不,哥哥!
审
美
审美是一种即时的 感性精神满足,追求当 下的精神快感的活动。 在这里, “审美的 ”即 “当下的”、“暂时 的”。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 以感性形式、感性对象 求得即时性当下生理、 心理快感的精神性活动。 与哲学、宗教相比, 审美给人的快感是当下 的、暂时的,因而也是 世俗的。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人生之情
美不是别的,它就是一首人生恋歌, 一种俗世激情。审美以声色和情意展示 这个世界的意义。
审美是人生之福
审美能益于大众心理健康,增进大 众人生幸福。 人生之境、人生之趣,人生之艺、人 生之情,其实最后都归于一点:审美是 人生之福。
审美之所不能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审美不能当饭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包括审美在内的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感性精神生活,审美有意 无意地遮蔽了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生 活图景。 审美回避了人类对自身消极性经验的体验。 审美不能为人提供持久价值关怀。
第一讲 绪论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或美的规律?丑呢? • 艺术? • 审美经验——审美感受、情感和体验 ? • 美感的心理机制——审美经验的心理 结构? • 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
朱立元先生的意见: “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16世 纪)、“认识论阶段”(17世纪到19世 纪)、“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至 今)。美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 的,因为“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 也就是说,各个阶段都有适宜于自己这 个阶段的美学对象。
姜 培 琳
狂 歌 吊痛饮读离骚,放 湘 开古今才子胆 水 照 见 江 畔 渔 父 心
我说,你做我的妹妹吧 你说,不,哥哥!
审
美
审美是一种即时的 感性精神满足,追求当 下的精神快感的活动。 在这里, “审美的 ”即 “当下的”、“暂时 的”。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 以感性形式、感性对象 求得即时性当下生理、 心理快感的精神性活动。 与哲学、宗教相比, 审美给人的快感是当下 的、暂时的,因而也是 世俗的。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人生之情
美不是别的,它就是一首人生恋歌, 一种俗世激情。审美以声色和情意展示 这个世界的意义。
审美是人生之福
审美能益于大众心理健康,增进大 众人生幸福。 人生之境、人生之趣,人生之艺、人 生之情,其实最后都归于一点:审美是 人生之福。
审美之所不能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审美不能当饭吃。 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包括审美在内的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感性精神生活,审美有意 无意地遮蔽了以科学为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生 活图景。 审美回避了人类对自身消极性经验的体验。 审美不能为人提供持久价值关怀。
美学概要—美学的概念和美学简史(医学美学课件)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 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 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 一,他和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美就是合适、有用、实用。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意大利的绘画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美学”这个名称以 及“美学”的第一个 较为完整的理论,是 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 鲍姆嘉通提出的,因 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也被公认为美学学科 的创立者。
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恶俗招牌
丑街道反映的是一种“婴儿式审美” ,因为婴儿只能通过接收鲜 艳颜色、简单信号、循环往复的刺激来粗浅地认识世界。
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网红脸
新版《倚天屠龙记》播出,人们发现,不仅是张无忌的四个老婆 长得相似,就连张无忌都跟四个老婆一个样。 多元不一定就美,但美一定离不开多元。
美学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美学概论
美学的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及其审美规 律的科学,是揭示美的本质、阐明美 的客观标准,培养人体验美、鉴赏美、 创造美的学科,是人们对美的认识、 探索、研究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 科。
美学三要素
(1)美学三要素:主体(人)、客 体(美学对象)、审美关系 (2)美学设计的“三要素”:绘画、 色彩和版面。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西方美学的起源地 ——古希腊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毕达哥拉斯 •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哲学家和美学家 • 美是数与数的和谐。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柏拉图
美是理念。是以爱为基 础的快感。
西方美学思想简史
• 亚里士多德
美不是理念。是事物本身 的性质。“秩序、匀称与 明确” “美是一种善,所以引起 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
美学课件.ppt

鲍姆嘉登
二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
《大希庇阿篇》— —提出“什么是美” 的问题
美是理式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三 “我爱我师, 我尤爱真理”:
A “四因说”——质料 因,形成因,动力因 和目的因
B 唯物主义 美学观
三 美是一种价值
1实验美学流派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2 机械唯物主义美论: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第一章 绪 论——美学和美
一 美学的对象和学科地位 二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
美的” 三 “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 四 美是一种价值
一 美学的对象和学科地位
美是千百年来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人类在 长期的审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经过概括,形成了美学理论。美 学理论对于人们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某种审美属性的能力。“根据直接感 情、根据是否喜欢该对象或现象,从而确 定它的审美价值和区分美丑的能力叫做审 美趣味。”
2 关于审美趣味的两个著名的学说:
A 康德审美趣味“二律背反 说”
(1 ) 二律背反说的就是,两 个命题,单独看,都是成立的, 可以论证的;放在一起,却 又相互排斥,相互矛盾。康 德认为,鉴赏判断中就充满 了这样的“二律背反”。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审美需要 的概念: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 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促使人在对象 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 照他在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
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二 审美趣味:
1 概念: 由于长期的经验,人逐渐地获得从感性上
“儿童的最早冲动就有要以
1什么是美学?(1)PPT课件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再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判意识。 要学好美学就不能仅仅只学美学,要对哲学、艺术
学、心理学都有所了解。这是由于美学的学科性质 所决定的。 美学流派繁多,各家各派的观点良莠不齐。这要求 我们具有批判意识,在充分了解各种观点主张的同 时,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观点来充实我们的学习、 指导我们听说美学很难学,还有些枯燥?
美学曾经长期跟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 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我们的专业 课程里它确实是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一门。
我们为何要学习“枯燥”的美学?
这是一门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给我们提供 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和手段的 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 学习美学知识,不是为了单纯记住某条经典理论, 也不应只为了背熟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说到底,美 学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审视 世界尤其是审视艺术世界的理论工具。因此,我们 学习美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美学的基本理论视 角和方法,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观照艺术品。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 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 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 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 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 研究。
首先从艺术形态角度来 看。不管是舞台上的演 唱还是歌手电视大奖赛, 都是一个视听艺术。所 谓视听艺术就要有听觉 和视觉两个方面的要素, 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不 完整的。
如果,由我来回答:
其次从美学范畴来看。民歌在音乐上是肉声音乐, 诞生于古典时期。民歌的美属于古典美,古典美的 最核心要素就是和谐。也就是说,民歌的美学范畴 要求它既要有美的内容(声音、技巧),又要有与 之相对应的美的外在形式(歌手的长相、服装)。 从这个角度来说,唱得好、长相又俊美的歌手自然 是民歌这种美学形态更完满的表达者和实践者,因 此他们理所当然得分要高一些。
美学_美是什么_教学PPT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空山矣。
——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
中国传统美学
讨论:柳宗元这段话提出了什么思想? 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 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 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 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 的完整世界)。
美在意象
宗白华:美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 来自心灵的源泉。” “美”(艺术境界) 乃是人的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万象在 人的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是情 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宇宙,是心 灵与自然完全合一的灵境。
意象的分析
意象的分析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 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 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意象的分析
杜夫海纳:“美的对象首先刺激起感
性,使它陶醉。” “美是感性的完 善。”“它主要地是作为知觉的对象。 它在完满的感性中,获得自己完满的存 在、自己的价值的本原。”“审美对象 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规定审美 对象的那种形式就表现了感性的圆满性 与必然性,同时感性自身带有赋予它以 活力的意义,并立即献交出来。”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什么东西是美的? 美是什么:美的“理念”(“理式”—本质)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客观属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和谐是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对称。”“一切立体图形 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 中最美的是圆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布洛:心理距离
• 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
• 第一,美的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
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 • 美学—— “Aesthetics”,来自希腊文,词 根的涵义是“感觉”、“感兴趣”、“感 性的”。
•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
• 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研究感 性认识的完善。(柏拉图、鲍姆嘉通)
• 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黑
格尔)
• 第三种: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车尔尼
雪夫斯基)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利普斯:移情
• (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 与文艺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诗学》
• 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 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 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
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
与感性认识。
• 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
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
一、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人与动物相区分——自我意识的产生—— 对生命自由感的追求——审美需要产生— —对象的形式——获得生命的自由感和快 乐——审美的发生
• 二、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音乐:《乐记》“凡音之起,由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 绘画:“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 六、为什么学美学
• 第一,时代的需要
• 第二,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 第三,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 七、怎样学美学
• 1、学习马列主义
• 2、与美学史结合
• 3、注意结合艺术实践 • 4、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布洛:心理距离
• 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
• 第一,美的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
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 • 美学—— “Aesthetics”,来自希腊文,词 根的涵义是“感觉”、“感兴趣”、“感 性的”。
•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
• 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研究感 性认识的完善。(柏拉图、鲍姆嘉通)
• 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黑
格尔)
• 第三种: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车尔尼
雪夫斯基)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利普斯:移情
• (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 与文艺实践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诗学》
• 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
•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 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 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
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
与感性认识。
• 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
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
一、审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人与动物相区分——自我意识的产生—— 对生命自由感的追求——审美需要产生— —对象的形式——获得生命的自由感和快 乐——审美的发生
• 二、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音乐:《乐记》“凡音之起,由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 绘画:“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 六、为什么学美学
• 第一,时代的需要
• 第二,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 第三,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 七、怎样学美学
• 1、学习马列主义
• 2、与美学史结合
• 3、注意结合艺术实践 • 4、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