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合集下载

医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500考点

医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500考点

医学基础知识500考点1产后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是:产后72 小时2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主要体征是:肝不规则肿大3 血管玻璃样变性常见于: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4 微血检的土要成分是:纤维素5 淤血常见的原因中没有:动脉栓塞6 炎症渗出病变错误的是:所有渗出的白细胞都具有吞噬作用7 急性炎症局部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血管扩张,血流加快8 畸胎瘤不是恶性肿瘤9 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变特征:左心室向心性肥大13 慢性支气管炎鼓主要病因是:长期吸烟14 诊断慢支急性发作伴细菌感染主要依据是:痰量较多旱脓性15 我国引起肺心病鼓常见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 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的系要原因:气道高反应17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18 不能做支气管造影:病变较重累及双侧肺19 细胞内结核无效的杀菌药是:乙胺丁醇20 II型呼吸衰竭时氧疗吸氧浓度:25 -34 %21 支气管扩张症咳嗽往往于清晨或夜间就动体位时加重,并伴有咳嗽22 与呼吸困难无明显关系的疾病包括:急性胃炎23 BP170 / 100mmhg 伴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为高BP 病:2 级(极高危)24 直接引起心脏容最负荷加重的疾病为:主A瓣关闭不全25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HB 异常26 可引起低血钾的药物是:呋塞米别名:速尿27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见累及哪一支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8 急性心肌梗死鼓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29 震颤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30 三尖瓣狭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肺水肿31 最容易引起心绞痛的是:主A 狭窄38 判断慢性胃炎是否属于活动性的病理依据是:粘膜中有无中性粒细胞浸润39 胃溃疡多见于胃角和胃窦40 回盲部——是肠结核好发的部位41 对结核性腹膜炎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腹腔镜检查42 X线钡检呈跳跃征象(Stier-lin-sing )提示为:Crohn 病43 急性腹痛发病一周后,对胰腺炎有诊断价位是:血清脂肪酶44 诱发肝性脑病除外的是:多次灌肠或导泻45 肝硬化最可靠和证据:肝穿刺活检示假小叶形成46 贫血根据病因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三类47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慢性肺心病48 急粒与急淋的鉴别要点是:前者原始细胞POX 染色阳性50 各种蛋白质平均含氮量约为:16 %53 Vitsmin D3 活性形式是:1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或医生至关重要。

在这份复习资料中,将提供一些医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以供大家复习参考。

一、解剖学1. 人体组织与器官:皮肤、肌肉、骨骼、器官系统等。

2. 解剖位置与方位:躯体划分、解剖位面与轴线等。

3. 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心脏、肺、肝脏、肾脏、脑等。

二、生理学1. 细胞生理学: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能量代谢等。

2. 神经生理学:神经元、神经传递、感觉器官等。

3. 简要介绍主要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三、病理学1. 炎症与免疫反应:炎症发生机制、炎症细胞、免疫反应等。

2.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机制: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3. 基本病理学术语与标本解读:肉眼标本、组织学标本等。

四、药理学1.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

2. 药物代谢、吸收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与变化。

3. 药物治疗与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五、微生物学1. 细菌学基础知识: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

2.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机制:细菌、病毒、真菌等。

3. 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人工免疫等。

六、遗传学1. 基因与遗传物质:DNA与RNA、基因突变等。

2. 遗传疾病与基因诊断:遗传疾病的类型、分析与诊断。

3. 免疫遗传学:免疫系统基因与遗传变异。

以上内容仅为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的一部分,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复习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细心、扎实的学习,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与理解。

祝愿大家在医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必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众多学科,而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重点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医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供大家背诵和参考。

1. 人体器官与解剖学人体器官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了解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对于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至关重要。

最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胃、肝、肾等。

同时,学习解剖学要掌握器官的组织结构、血液供应和神经供应等内容。

2.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和机理,是医学的基础。

了解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命过程。

重点掌握生理学知识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掌握病理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程变化。

常见的病理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分类、病理组织学特征、病理生理学改变等。

4.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剂量、吸收、分布和排泄等方面的学科。

掌握药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药物,并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是非常重要的。

5. 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医学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读。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重点内容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等。

6.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探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尤其是涉及生命和健康的决策。

了解医学伦理学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处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

7. 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生化反应和物质转化的规律。

学习医学生物化学要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酶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和能量供应等。

8. 免疫学免疫学研究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侵害的免疫机制。

学习免疫学要掌握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反应过程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机制等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一、人体解剖学1. 组织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组织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不同组织形成各种器官,如心脏、肺、肾等,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2. 主要器官的位置与功能人体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肾等。

心脏负责循环系统,肺负责呼吸系统,肝脏负责代谢与解毒,胃负责消化系统,肾负责排泄废物。

二、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带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其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排出。

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它的功能是排除体内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维持酸碱平衡。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它的功能是传递信号并控制全身各个系统的活动。

6.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系统,包括白细胞、淋巴组织等。

它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三、疾病与治疗1. 常见疾病常见疾病包括感冒、肺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2. 常见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根据不同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

四、医学伦理1. 医学伦理原则医学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的自主权、防止伤害、促进利益和公正分配资源等。

医务人员在实践中应遵守这些原则,确保医疗活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患者权益保护医生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并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

患者有权拒绝治疗、知情同意和获得医疗记录等。

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疾病与治疗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 氨基酸结构:生物体内的各种蛋白质是由 20 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

除甘氨酸外,均为 L- alpha;-氨基酸。

2. 脂类生理功能 (1)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2)正常机体供能物质:葡萄糖;饥饿时供能物质:脂肪。

3.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包括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 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细胞,包括 T 细胞、B 细胞。

4.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进入体循环,这种现象称为肝肠循环。

5. 胰岛素药理作用:主要促进肝、脂肪、肌肉等靶组织糖原和脂肪的储存。

6. 骨的分类:成人有 206 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按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7. 医疗事故分级:一级:死亡、重度伤残、植物人; 二级:中度残疾、严重功能障碍;三级:轻度残疾,无功能障碍; 四级:无伤害与残疾 8. 牙的种类和排列: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乳牙,第二组称恒牙。

一般在出生后 6 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6 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渐更换成恒牙,恒牙全部出齐共 28~32 个,上、下颌各 14~16 个。

9. 正负反馈:机体多数活动依靠负反馈调节来进行,例如降压反射等。

常见的正反馈例如:血液凝固、排尿、分娩等。

10. 动作电位的传播:细胞膜可不衰减地传播至整个细胞。

在髓鞘神经纤维传导方式为跳跃式传导。

髓鞘不仅能提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还能减少能量消耗。

11. 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医学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人体解剖学中的骨骼系统》①基本定义:老实说,骨骼系统就是我们身体里那些硬邦邦的骨头组成的一个大框架。

它就像大楼的钢筋结构一样,撑起我们整个身体,保护重要的器官。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基础里可太重要了。

没有骨骼,我们就像一摊软泥,动都动不了。

外科手术的时候,要是不了解骨骼结构,很容易误伤。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一些基本的身体方位词,像前、后、左、右、上、下这些,这样才能准确描述骨骼的位置。

④应用价值:如果是健身教练了解骨骼系统,可以更好地设计运动方案,避免不正确的锻炼伤害骨骼。

在康复治疗中呢,明白骨骼结构,有助于针对受伤的骨骼进行合适的康复训练。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骨骼系统在医学中是解剖学的一部分,就像一颗大树的一个大分支。

②关联知识:和肌肉系统关系很紧密,肌肉附着在骨骼上才能产生运动。

和神经系统也有关,神经通过骨骼关节这些地方传递信号。

③重难点分析:骨头的名字和形状特别多,这是难点。

掌握的关键就是多结合实际的人体模型去记忆。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常考骨头的名称、位置,考查方式就是填空、选择题比较多,也可能出个识图题,让你指出某块骨头的名字。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骨骼系统简单说就是身体里所有骨头和它们连接的结构。

包括头骨、脊柱、四肢骨等等。

②特征分析:它特别坚硬,因为含有钙等矿物质。

而且有不同的形状,像长骨像棒子,短骨比较小巧,扁骨是扁扁的,不规则骨形状就很怪。

就拿长骨来说,中间有骨髓腔,两端膨大。

③分类说明:头骨保护大脑,脊柱是身体的支柱,四肢骨有利于运动。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运动损伤判断,要是摔倒了,知道骨骼结构就可以大概判断可能伤到哪块骨头。

但是局限性在于,光靠骨骼系统有时候不能判断软组织比如韧带、肌肉的损伤。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人体骨骼中的长骨识别》①题目内容:指出下列属于长骨的是()A. 颅骨中的顶骨B. 手臂上的肱骨C. 手腕上的腕骨D. 脊柱的椎骨。

医疗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

医疗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

医疗常见知识点总结大全医疗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有一些医疗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为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给予他人适当的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医疗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

一、基本解剖学知识1. 人体的组成:人体主要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分别包括头颅、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等部位。

各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器官和组织构成。

2. 常见器官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间,肝脏位于腹部的右上方,胃位于腹部的左上方,肾脏位于腹部的后方等等。

二、常见疾病知识1. 发热:发热是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导致体温升高。

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发热和高热,常见原因有感染、中暑、药物过敏等。

2.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静息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慢性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健康等。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

常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

三、基本急救知识1. 心脏骤停:当有人出现心脏骤停时,应首先呼叫急救人员,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 感染伤口处理:当出现感染伤口时,应该首先清洁伤口并用抗菌药物处理,避免细菌感染扩散。

3. 骨折处理:在发现骨折时,应该首先固定受伤部位,然后送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四、药物常识1. 常见药物的用途: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抗高血压药主要用于降低血压等。

2.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该留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向医生咨询。

五、常见疾病的预防1. 预防感冒: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2. 预防心血管疾病:注意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戒烟限酒等。

六、基本饮食健康知识1. 均衡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比例适当,可以满足人体各种需要,保持身体健康。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篇1: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一、知识总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二、真题演练: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答案】C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药物的安全范围小B.用药剂量过大C.作用的选择性低D.病人的肝肾功能差E.病人对药物过敏【正确答案】C3.后遗效应指的是A.药物在治疗量应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因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对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C.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D.反复应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综合征E.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类遗传学性异常反应【正确答案】C【解析】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

篇2:医学基础知识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总结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与突触传递的特征。

解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相对不疲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血液循环(11)-生理学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血液循环。

1.简述淋巴回流的特点和生理作用。

淋巴回流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

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

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为淋巴液。

正常人每小时约有120ml 淋巴液进入血循环,主要是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以及血细胞、细菌等。

在毛细淋巴管的起始端,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

此外,淋巴管中有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

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推动淋巴流动,凡能增加淋巴液生成的因素也都能增加淋巴回流量。

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血液中,并且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特别是对脂肪的吸收起重要作用。

例题:
在组织液回流中,淋巴回流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
A水分
B氨基酸
C电解质
D葡萄糖
E蛋白质
正确答案:E
下列关于淋巴管及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
B组织液中颗粒可进人毛细淋巴管,但不能倒流
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时,淋巴回流将减少
D组织液中的红细胞、细菌可经淋巴回流重吸收
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淋巴回流量约120mL/h
正确答案:C
2.心迷走神经兴奋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和收缩功能?
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M型胆碱能受体,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乙酰胆碱能普遍提高K+通道的开放概率,促进外向K+
流,是迷走神经影响心肌效应的主要机制。

①静息状态下.K+外流增加可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心肌兴奋性下降。

②在窦房结细胞,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可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而4期K+外流增加可使I。

衰减过程减弱。

两者均能使窦房结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③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可使复极加速,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缩短,进入细胞内的Ca2+减少,心肌收缩力降低,因而表现为负性变力作用。

心迷走神经平时有紧张性活动。

对窦房结和房室交界的控制作用较强,而对心肌收缩的控制作用较弱,迷走神经对心室肌几乎没有支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