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与教育

合集下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如何写读书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篇,欢迎大家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

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

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

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

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

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

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第一篇: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

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是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鲜活的校园生活。

透过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忆我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

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的太差,别把平均分拉动太大。

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理由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啊。

其次,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师对学生门的一腔爱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们学生们,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

说实话,我对教育类的书总是有排斥的心里,如若晚上睡不着,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

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总是用高深的理论堆积而成的,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层次,所以领略不到他们所阐述的情境吧。

但是这本书通过记录校园中的生活,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还有学生们的作文等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用最真挚、朴质的文字阐述着高深莫测的理论。

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确实跟别人有这不一样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优秀15篇)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优秀15篇)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优秀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

”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

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与感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与感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模板与感悟读完一本《爱心与教育》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书心得,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5篇,以供大家参考!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篇1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确如此,因为借来的书就有还期,必须每天有计划地读一些,到时候才能如期偿还。

图书馆的综合类图书区是我常去的地方,很多好书让人爱不释手。

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读书不少于30页的读书计划。

这样,我的借书卡每次借一个月就可以读完两本300页左右的书了。

寒假到了,于是我特意借来一本教育类的书籍——著名教育家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每天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致使每天都多读一些,比计划提前读完了这本号称“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甚至连“前言”“后记”“补记”“附一二三四”都一字不落地如饮甘露一般读过了。

读书必有感触,即使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我自己的读书习惯也是要摘记读书笔记和在博客中留下感受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现代人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

首先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和书中的人物、事件一起做一次神游,进行精神上的旅行;其次,读那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精彩的文学描写的方法,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第三点,我在读教育类的书籍时,就如同在跟大师对话,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真是何乐而不为呢?在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凡读书就有摘记,每每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美文掩卷之际,都要在脑海中回味半晌,陶醉于文中的故事里,尽享文字给人带来的那种酣畅淋漓的仿佛品尝艺术盛宴的美妙滋味。

现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我,仍然不想改变这种现在看似迂腐的习惯。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7篇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7篇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7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7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可以书写自己的教育学习感想,可以书写心得体会进行描述。

那么,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1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

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

《爱的教育》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这是最能体现爱的价值,虽然有点长,但可以简短只去一部分。

那么多人爱我、帮助我的人,我多幸福呀!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篇2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能够得到很多欢乐、很多知识。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本学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8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8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8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感动;被他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行为所震撼,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

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校长)
一件小事:
❖ 1.“我”由于生病住院不小心传出后,引来学生接连来拜访, 于是,“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 2.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夜里,上午才认识的宁玮来对“我”说周 慧病了!(她肚子疼得厉害)已近12点。“我”毫不犹豫决定 送她到医院,学校非常远,公共汽车早已停开,便骑自行车送 她到医院,医生一检查,怀疑是阑尾炎,但又还没有到动手术 的时候,需要住院观察。住院部在门诊部后面的山顶上,自行 车根本没法上去,而此刻的周慧好像更加疼痛难忍了,小声呻 吟着,几乎走不动路了。怎么办?“我”一蹲,弯下腰,背着 周慧像山顶爬去并用诗来分散她的痛苦。当天夜里在病房守侯 着她,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一直到天明……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李老师精彩语录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理解与感悟:
一、种种事例都让为教师的我们明确,
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或崇 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 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应该努力 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 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 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 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 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对于孩子, 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 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 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 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 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 要爱。
感受之三:优生也需要细心培养
“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 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李镇西 1、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志向。 2、培养他们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 3、经常激励他们超越自我。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谢 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
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 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习惯,李老师在全 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 6.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 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 学。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理解与感悟:
二、李老师的这本《爱心 与教育》所记录的件件发人深省 的教育案例,都是我应该仔细思 考与反思的。是的,学生也是 “人”,具有各种鲜明个性和心 理特征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就是 在与学生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得 以实现的。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 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 合格的,被人认可的人民教师。
教育家对这本书的评价: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卡娅(前苏联教育家)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 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无数 次流下眼泪。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 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 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 力教学”真是太少了!
❖ 4.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 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 “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 5.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 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 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 的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 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 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感受之一:老师必须虚心好学
1、多读教育教学专著,多学习。 2、善于向学生学习。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感受之二:真诚地付出爱心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李镇西
1、与学生做朋友,平等交流。 2、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
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学生。 3、真诚地付出。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查有梁(四川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
学者)
❖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
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 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思辨,但绝 不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 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 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他是源于许 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事例 是李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 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 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 1.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 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
❖ 2.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 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 动力。
❖ 3.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 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 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 流。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让 人 们 因 我 的 存 在 而 感 到 幸 福 。
——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该书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素质教育的随 笔,它以手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 了李老师与他的学生的教育实例, 也向我们展示了李老师关于素质 教育的种种观念。
❖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 的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与 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 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困惑和心理障 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
❖ 后来周慧在高中毕业前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李老师背着我慢慢 走者,头埋得很低,腰也给压弯了;他不停地喘着粗气,可还 给我开玩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我一句话 也说不出来,却在心里默默地接着诗句念着:“给人民作牛马 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秘密行动”——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 太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