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课后记: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想要对二年级的同学进行趣味的数学教学,那么应该如何准备关于趣味数学的教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 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请你移动

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趣味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

趣味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导语: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吸收《趣味数学》里面的知识?趣味数学教案要怎么写?下面由为大家提供的几篇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趣味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解题中的趣味性的题目;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的发散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另类的思维性。 教学难点: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第一题-白袜、黑袜 除衣柜里有6只白色袜子,6只黑色袜子。它们颜色不同之外,其它都一样。如果身处漆黑中,由衣柜取出两只颜色相同的袜子,最少要从衣柜中拿出几只袜子,才能确保其中有两只袜子颜色相同呢? 2.第二題-坚强的兔子。

有只兔子掉进30公尺深的干井里。它并不习惯待在这种地方,因此决定奋力往上爬。但兔子爬墙的能力不太好,它发现自己努力往上爬了一天,上升了3公尺却又滑下2公尺。休息了一夜之后,它又继续努力,结果一样。它要几天才能爬出干井? 3.第三題- 4公升的水 有两个瓶子,一个5公升,另一个3公升。若水能无限制供应,可不可以量得到4公升的水? 4.第五题-金币 你目前有27枚金币,但有一枚较轻的伪币混在其中,要如何用天平秤出伪币,而天平只能秤三次? 5.巧排队列 24个人排成6列,要求5个人为一列,你知道应该怎样来排列吗? 6.数学谜语 猜一数学名词: 1、五四三二一 2、每份一样多 3、手算 7.打一成语: 1、3/4的倒数 2、1的任意次方 3、103与1002 4、10002=100×100×100 5、2,4,6,8,10 8.拿硬币游戏 如图所示,有13枚硬币排成一排,两人进行游戏,每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今天我主要来讲一讲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的几个趣味问题: 缪勒--莱耶错觉 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 错了!其实它们一样长.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它是指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会显得比后者长得多。现在明白了吗? 大金字塔之谜 墨西哥、希腊、苏丹等国都有金字塔,但名声最为显赫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仍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大金字塔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的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塔原高146.5米,经风化腐蚀,现降至137米。塔的底角为51°51′。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以英寸为单位时,由此他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设计 快乐运算 青岛华侨国际小学袁蓉蓉 活动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 乐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活动过程: 一、数学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

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

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 (该课程为二、三年级同学所准备) 第一课时 一、课程主题快乐运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 2、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二)出示数学故事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 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 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 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同学们,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

婆家呢? 生:0 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 生:3 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 块马铃薯。 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 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 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大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问题,不妨也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三)出示趣味题: 1、灰太狼抓羊了: 灰太狼又来羊村抓羊了!灰太狼开始的时候抓了35 只,被喜 羊羊救回来16 只,然后灰太狼又抓了24 只羊,问灰太狼总共抓了几只羊? 2、数台阶:每层楼有6 级台阶,我们走到第五层,总共要走几级台阶呢? 3、村长让懒羊羊去锯木头锻炼身体。懒羊羊在一根木头上锯下1 段木料需要3 分钟,要把这根木头锯成6 段,那懒羊羊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任务呢? 提示:首先要知道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结束部分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一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精选范文)

一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曹旭敏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实施措施: 1、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学 数学。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1课时) 活动二:数字连线(1课时) 活动三:几与第几(1课时) 活动四:认识图形(2课时) 活动五:巧移小棒(1课时) 活动六:按规律填数(2课时) 活动七:按规律填图(1课时) 活动八:趣谈间隔(2课时) 活动九:移多补少(2课时) 活动十:单数和双数(1课时) 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

附具体活动内容: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 资料1:数字小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 资料2:数字小儿歌《数字歌》: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 长桌子,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有 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 真幸福。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 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 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导语: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

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

四上趣味数学教案2018

(完整word版)四上趣味数学教案2018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一、趣味数学1 教学内容:趣味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正确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正确解答题目,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单,却有迷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会题目的意思,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巧妙的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数学吗?你认为你对数学题的解答有信心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趣的题目,不需要列复杂的算式计算,但有可能你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可能落入老师设置“圈套”里了,你想不想尝试尝试? 二、出示例1: 一只小兔5分钟吃一棵白菜,5只小兔同时吃5棵同样大的白菜需要几分钟? 巩固练习: 1、1个小朋友吃1个西红柿,要3分钟。5个小朋友同时吃5个同样大小的西红柿,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2、4个小朋友削4枝同样的铅笔要四分钟,照这样的速度,7个小朋友同时削7枝铅笔要几分钟? 3、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要25分钟,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小丽,小明,小刚,小红4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多少分钟? 4、同学们都喜欢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王丽一个人唱完这首歌

需要2分钟,如果全班45人同时唱这首歌需要几分钟? 三、出示例2: 一张长方形有四个角?用剪刀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此题先让同学们思考后说出答案,再让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折一直线,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看看最终还剩几个角。让学生明白:可以沿对角线折后剪,也可以随意折后剪。让学生明白:此题的答案应该有3个,可能还剩3个角,也可能还剩4个角,最多还剩5个角) 为了让全班同学看得更明白,把不同的剪法画在黑板上: 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形纸有4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最多还剩下几个角? 最少还剩几个角? 2、一个三角形,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最多还剩几个角? 四、总结提问: 同学们觉得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趣吗?以后还想不想上这样的课? 那下个星期的数学思维训练课老师还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数学 趣题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课你热爱数学吗?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的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一百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4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只好还给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究竟损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实际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册数学教案 目录(总课时数:80) 一简单的统计(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第5课时:练习课 第6课时:求平均数 第7课时:练习课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1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1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15课时: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第16课时:整理和复习 三.约数和倍数 第17课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第18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数 第19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 第20课时:质数和合数 第21课时:分解质因数(1) 第22课时:分解质因数(2) 第23课时:最大公约数(1) 第24课时:最大公约数(2) 第25课时:最小公倍数(1) 第26课时:最小公倍数(2) 第27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期备课 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课你热爱数学吗? 1、介绍课程的内容。 2、观看电影《博士热爱的算式》 第二课一起认识角 一、有多少种角呢? 1、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也可学生自己说都知道哪些角。) 2、优角、劣角:小于平角的角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大于平角小于周角的角叫做优角,优角大于180°而小于360°。 3、眼力大比拼:1)判断:给出各种类型的角,一起判断。(其中教师可加入估的意识。) 2)对上面的各种角进行估计,然后用量角器证明。 3)学生同桌互相画角、估角。 二、生活中有哪些角的名称呢? 1、阴角、阳角:建筑中的阴角,阴角的特点是不大于180度,如果大于是阳角,建筑物构件与构件这间的夹角是阴角,例如,站在我们平常的室内,墙与天棚,墙与墙之间的夹角都是角;哪什么是阳角呢?阳角——建筑物所有夹角的外角是阳角。例如独立矩形柱的四个角,外墙的转角(但不能是两面墙的夹角)都是阳角。(寻找生活中的阴角和阳角)

2、人类通常是120度,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5度。猫头鹰的总视野为110度,其中60~70度是重叠视野,视野重叠的好处是能够判断物体远近,为定位猎物带来极大便利。人类的总视野为180度,其中有140度是重叠的。 猫头鹰的头部可以旋转270度左右,在鸟类甚至所有的动物中,算是脖子最灵活的种类之一。如果把这个旋转角度加上它眼睛本身的视角,猫头鹰几乎就具有360度的视野了。 猫头鹰的眼睛很大,但是眼珠却不会转动,所以要通过转动头部来观察周围的动静,由于它有一个球形脊椎,头部可以转动270度,它就用不着移动身体来观察周围的情况了,这非常有利于它在寂静的夜里保持安静,避免惊动附近的猎物。 至于他的清晰度范围应该也是270°,猫头鹰有特别大的眼睛,可以通过扩大或收缩瞳孔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数量。一个瞳孔相对于另一个瞳孔是独立的,所以猫头鹰可以同时在亮处和阴暗处看到物体。猫头鹰的眼睛里,有一种硬质环的薄的、多骨的、管状结构支撑它们。正因为如此,猫头鹰的眼睛几乎不能动弹。大自然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才赋予了猫头鹰极端灵活的脖子,它确确实实能使猫头鹰的头转动270。 三、数学趣闻 【数学家巧破杀人案】 伽罗华(Galois,公元1811—1832年)是法国数学家,十九世纪杰出的数学天才。他生于法国巴黎近郊布伦的一个小村子里,因决斗而卒于巴黎。 因思想激进而被关入牢房的伽罗华终於被释放了.出狱后, 他去找老朋友鲁柏借宿.谁知女看门人告诉他, 鲁柏在两周前已被人刺死, 家中近期汇來的巨款也被洗劫一空.

高二数学 求曲线的方程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1)能叙述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转化、归 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 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由已知条件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举出实例(放录象剪辑): (1)鸟类迁徙 (2)鱼群洄游 (3)行星运动 (4)卫星发射 (5)导弹攻击 (6)台风移动 思考:(1)这些现象有何共同之处? (2)是否有必要研究这些现象?(揭示研究物体运动轨迹的 意义。) 揭示课题:求曲线的方程 引例:在南沙群岛中,甲岛与乙岛相距8海里,一艘军舰在海面上巡逻。巡逻过程中,从军舰上看甲、乙两岛,保持视角为直角。你能否为军舰巡逻的路线写一个方程? 分析:如果把甲、乙两岛和军舰看成三个点的话,甲、乙两岛是两个定点,而军舰则是一个动点。动点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 猜测: 军舰巡逻的路线是什么轨迹? (电脑演示军舰巡逻的动画效果。) 问题:如何利用动点运动的规律求出其运动轨迹方程?(引而不发) 例1.设A、B两点的坐标是(-1,-1)、(3,7),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先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求直线方程。) 思考:(1)如果把这条垂直平分线看成是动点运动的轨迹,那么,这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应该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2)几何条件能否转化为代数方程? 用什么方法进行转 化? (3)用新方法求得的直线方程,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提示:方程与曲线构成对应关系,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时,教师边规范语言表达边板书。) 解题反思:你能否归纳一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1)设点----用(x,y)表示曲线上的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寻找条件----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 M |p(M)}; (3)列出方程----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例2.已知点C到直线L的距离为4,若动点P到点C和直线L 的距离相等,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思考:(1)与例1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点? (2) 你准备如何建立坐标系? 为什么? (3) 比较所求轨迹方程是否有区别? 从中得到什么体会? (根据思考题,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 适时点拨,学生自主解决。) 解题反思: (1) 没有确定的坐标系时,要求方程首先必须建立坐标 系; (2) 坐标系选取得适当,可以使运算简单,所得到的方程 也较简单; (3) 同一条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一般会有不同的方 程。 根据例2的求解过程,请学生对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充实: (1)改为:“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用(x,y)表示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M的坐标;” 阅读教材:第52—53页。

高二数学曲线与方程练习题

高二(2)部数学《曲线与方程 》同步训练 班级____姓名_____ 1. 若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C 的方程是(,)0f x y = B. 方程(,)0f x y =的曲线是C C. 坐标不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 坐标满足方程(,)0f x y =的点都在曲线C 上 2. 方程|2|||y x =表示的图形是 ( ) A. 两条平行直线 B. 两条相交直线 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 D. 一个点 3. “点M 在曲线x y 42=上”是“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x y 2-=”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若直线022=--k y x 与k x y +=的交点在曲线2522=+y x 上,则k 的值是( ) A. 1 B. -1 C. 1或-1 D. 以上都不对 5. 求方程c bx ax y ++=2的曲线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 。 6. 已知:[0,2)απ∈,点(c o s ,s i n )P αα在曲线22(2)3x y -+=上,则α的值是 ; 7. 方程2222(4)(4)0x y -+-=表示的图形是 。 8. 曲线2244x y +=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曲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9. 已知线段AB ,B 点的坐标为(6,0),A 点在曲线y=x 2+3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10. 已知点A (-1,0)、B (2,0),求使∠MBA=2∠MAB 的动点M 的轨迹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