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黑板、教案、教材、习题集。

3.学生:预习本课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用简单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出解简单方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习主体
1.第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让学生逐步理解方程是一个等式,并且等号两边的数是相等的。

2.第二步:解简易方程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正向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3.第三步:实际问题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式,然后解方程,从而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3. 拓展应用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做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基
本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巩固了解方程的技能。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查漏补缺,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掌握较慢,下次需要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2、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2、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2、3)》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例2、3)》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例2、例3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方程的概念,但对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道有关购物的问题:“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现在打8折,他实际支付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呈现例2、例3,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发现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例2:“一个数的3/4减去5等于11,求这个数。

”例3:“一个数的5/6加上7等于19,求这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步骤,加深对解方程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问题。

例如,展示一道有关面积的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例4、5)》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4、例5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运用加减法解方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对等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未知数的理解、对等式性质的运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解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解方程,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方程的概念。

2.设计解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方程的概念。

展示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关注方程的组成和解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例4、例5,让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等式性质,如加减法、乘除法,来解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解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年级数学方程讲解教案

五年级数学方程讲解教案

五年级数学方程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数学方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指含有未知量的等式。

2. 方程的基本性质方程有唯一解、无解和无穷解三种情况。

3.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有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配方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道简单的方程例子的引入,引起学生对方程解法的兴趣。

2. 讲解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教师通过PPT展示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要讲解清楚,生动详细。

3. 讲解方程的解法教师通过PPT展示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加减消元法、乘除消元法、配方法等。

并在板书上详细说明解方程的步骤和原理。

4. 案例练习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在学生已经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进阶的问题,设立合理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6. 课后拓展教师推荐和引导学生多阅读与数学方程相关的资料,增强学生对数学方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应采用讲解法、案例练习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程度如何?2. 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的程度如何?3.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上是对教学评价的几个关键点进行简单描述,教师可以通过口述、练习、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六、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越具体清晰、贴近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14篇)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14篇)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14篇)解方程1教学课题:解方程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

教学资源:课件、投影仪教学流程:作业设计:1、必做题:教材第67页做一做一题2、选做题:解方程:X+0.3=1.8解方程2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学准备: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

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

你们看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1、课件出示天平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3、探索规律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三)运用规律,解方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解方程教案3用含有两个相同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及解方程一、教学内容:课本105页-106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第【1】篇〗解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二、互动新授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

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x =6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络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根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详细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络和区别;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拟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天平〕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 克,一杯水重多少?生:〔100+X〕克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老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化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方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方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生3: 老师我也有方法,我是这样想的,假设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究验证一下。

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生:100+X-100=250-100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生:X=150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

最新-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最新20篇)

最新-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最新20篇)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案(最新2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解方程” 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2、理解移项的概念;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①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①2x+3=11;②y=16;③x+y=2;④3y-1=4y.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讲解新课:1、等式性质1: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x+2=5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解题格式。

例1 解方程5x=7+4x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解略)解完后提问:如何检验方程时的计算有没有错误?(由学生回答)只要把求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

如何求到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

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

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

(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