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作为]为小人物立传的阅读题附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题:人物传记(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人物传记【实战演练一2018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小人物的伟大——人生的意义与贡献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小人物的伟大——人生的意义与贡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指导年轻学生时,称赞对方是“被教得很好的年轻人”,勤奋并专注于自己的技术,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只是走完演奏流程,而在于演奏时创造自己的意义与贡献。
人生亦如此。
②我们高中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他们经历着普通大众的亲身经历,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亲身体验,他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所有站在它面前的人。
③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
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一主要讲小提琴演奏家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仅指艺术上的造诣,还在于演奏时创造自己的意义与贡献。
材料二主要讲高中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小人物”,他们像一面镜子,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材料三是法国思想家狄德罗为人下的定义,他认为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复合物,具有多重人格和多面性。
第1页共5页。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试卷2024.05五月,草木温润,阳光和暖。
五月,山高水长,万事皆好运。
五月,也是心理健康活动月。
学校准备以此为契机,筹划以“润心以智慧之源,赋能于梦想之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诚邀您一起参加。
【润心赋能·榜样引领】(30分)在此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中,各班积极组织各项活动,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工作。
1. 九(2)班准备组织以“人生之路”为主题的班会课,小史同学为此次班会课撰写了开场白,请你帮他完成。
人生,是一个宏大而深suì的话题。
很多古往今来的人会将其看作一条路。
这条路,艰辛漫长,所以泥泞与美景、荆棘与鲜花都会常伴左右。
这条路,无法返场,所以挥霍与奋斗、鲁莽与慎重皆会左右生命的质量。
尽管弗罗斯特踏上了幽寂美丽的路,他还是会“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屈原虽然命途坎坷,惨绝人寰,但他依然高啜“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在时代的变革突进中高谈阔论,写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之路若纵横通达,请你谨慎勇敢地做出jué择,祝你义无反顾,一意孤行;人生之路若荒寂萧疏,愿你披荆斩棘,探索出新的方向!(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深suì()坎()坷jué()择(2)语段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惨绝人寰B. 高谈阔论C. 一意孤行D. 披荆斩棘(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生,是一个宏大而深suì的话题。
”提取的句子主干是“人生是话题”。
B. “艰辛漫长”“轻声叹息”“命途坎坷”“纵横通达”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 “尽管弗罗斯特踏上了幽寂美丽的路,他还是会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D. “人生之路若纵横通达,请你谨慎勇敢地做出jué择,祝你义无反顾,一意孤行;人生之路若荒寂萧疏,愿你披荆斩棘,探索出新的方向!”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020届4月份 语文(二)解析版

2019-2020学年4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 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
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
《小人物身上的正能量》阅读答案

《小人物身上的“正能量”》阅读答案姚文辉①“最美司机”生命中最后1分16秒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位网民评论: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时,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②2012年以来“正能量”这个词很流行,民间热捧,官方也在倡导。
“最美司机”吴斌身上爆发出的这种“超乎想象的能量”,就是一种发挥到极致的“正能量”。
⑦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近一两年以“正能量”感动国人的多是些小人物,除“最美司机”吴斌之外,还有拒收盲人车费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带着母亲去上班的浙江教师陈斌强【A】……这些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释放“正能量”没有门槛,与职业、身份、地位、财富无关。
④吴斌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能够释放出“正能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完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吴斌表现的很勇敢,但吴斌的姐姐事后回忆说,她一直认为弟弟是个弱小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她这个姐姐来操办,她没想到关键时刻弟弟表现的像个“真正的男人”。
⑤就人性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勇敢,在任何时候、碰到任何事情都能挺身而出,大多数人都是既懦弱又勇敢,有时懦弱,有时勇敢。
换言之,每个人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正能量”。
如果人人都输送“正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美好,反之则会显得灰暗。
吴斌从姐姐眼中“弱小的人”变成“真正的男人”,这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期待,说明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激发的。
昊斌的故事中,激发“正能量”的东西叫“敬业”——在危急时刻,吴斌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一名司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乘客的安全,这是我的职责。
⑥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大力提倡“正能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潜规则盛行、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贪腐严重等,并且这种“负能量”传播速度很快,以至于许多人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大环境,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在人性方面有所提升。
殊不知人人都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如果“大环境”总体为“负”,其中很可能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小人物也有大作为写人的小学作文

小人物也有大作为写人的小学作文嘿,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聊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你们有没有觉得,有时候那些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出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呢?哎呀,我
最近就碰上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老李。
老李啊,哎哟,是我家附近的一个菜贩。
别人都叫他“菜爷”,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酷呀?他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推着他的三轮车,满载着新鲜的蔬菜,有青菜、豆角,还有那红彤彤的西红柿。
咦,有
时候我都在想,老李是不是有魔法,怎么总能在早市上找到最新鲜的
蔬菜呢?
说起老李,嘿,他可不仅仅是卖菜那么简单。
唉,有一次,我在
街上看到他在给一个小女孩讲故事。
那小女孩才五六岁,买个菜的钱
都不够,结果老李竟然一边笑着,给她讲那些有趣的小动物的故事,
居然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烦恼。
哇,这种温暖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老李的心真是大大的!
还有啊,老李不只是关心这些小朋友,他还时常帮助附近的老人。
有时候看到那些老奶奶提着重重的购物袋,老李都会主动上前去,嘿!还会请她们吃点免费的蔬菜,看她们笑得多开心呀!哎呀,真是让人
感动。
其实这小小的举动,恰恰流露出他的大爱。
总之吧,小人物也会做出大大的作为。
老李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用自己的一份热情和善良,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
嘿,我觉得
这种人就是生活中的英雄呀!唉,我以后也要像老李一样,多做点小事,传递些小温暖,你们说对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人物大作为]为小人物立传的阅读题附答案
陈彦:为小人物立传
雷晓斐
写作《装台》,可以说完成了陈彦的夙愿。
陈彦虽然挥别了戏曲研究院,却挥别不了那些潜藏于心底的人和事。
那些形象、那些故事都成为他写作的资源宝库。
《装台》描写了一群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舞台布景和灯光的人。
他们长年奔走于西京城的各个舞台,干着最累的活,说着最软的话,受着难忍的气,在一个又一个的装台现场为生活奔命。
虽然生活极尽苛刻,在困境中难以突围,甚至被逼得进退失据,但他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劳动、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帮衬着一起装台的兄弟,关照着他所遇到的不幸的女人。
打了20多年交道,对于“装台”这样一群人,陈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从这个小行当中琢磨出了大滋味。
陈彦说:“小说是书写生存的艺术,书写生存的卑微与伟大、激情与困顿”。
《装台》正是展现了这样一群在底层挣扎的小人物们困苦而庄严的生存故事。
陈彦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创作要持守恒常价值”。
时代的变化并不应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的“恒常价值”失色或者暗淡,陈彦自觉地在艺术作品中不断拨亮,让其光华不减。
小人物,普通人,永远是他书写的主体。
他认为,城市中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值得更多人关注与书写。
他们往往出现在城市最破烂、最肮脏的地方,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一旦哪里建设得花坛簇拥,一道围墙便把他们永远挡在了
墙外。
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们在城市的边缘谋生,支撑着他们在苦难中前行?是什么样的生命信念让他们坚持着这种谋生方式,守望着他们的生存与道德底线,且长期与城市相安无事……
陈彦始终在寻找人类生活中的那些恒常价值。
他认为,那些经过历史检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对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调节起着永恒作用的长效价值,可能是我们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进行重新阐释,重新拨亮的价值。
拨亮之后,这些传统价值就是时代的,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比如厚德诚信、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等。
陈彦始终相信,艺术家不仅要有悲悯情怀,还需要认同甚至提升普通人的生命尊严。
“我们需要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式地去审视他们的生活,不能漠视甚至指斥他们的生存价值。
”创作是对生活深入咀嚼后“化枣为泥”般的自然流淌。
面对如今文化快餐消费的时代,陈彦有着自己的坚持。
他的作品在“出笼前总是慎之又慎”,需要静静地梳理、思考、沉淀、打磨。
他认为,如果作家对生活没有感性的、内化为自己生命里的一种感情、认知,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比较“隔涩”。
为了写出个性饱满的人物形象,陈彦始终将自己与所描写的人群置于同一位阶,无须仰视亦无须俯视,而是平等地走向他们的生活、认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
写《西京故事》时,为了对他们的生活有更深入地理解,他先后到西安的东、西八里村,访问过数十户人家。
他在小说后记中写道:“只有深入进去,触摸到了那一家一户、一摊一店地形复杂的生存河床,才能真实感受到这个特殊群落的人性
温度与生命冷暖。
”
陈彦始终信奉这样的观点,写历史剧,需要认真研究现实,而写现实题材、写当下社会,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历史,只有对历史有比较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如果我们割裂了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知,我们对当下的把握很可能是浮泛的、短视的。
陈彦将写作视为“肉身给心灵的思想汇报,是自我对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定期定时的盘整回望,是心灵的自然需求”。
陈彦说:陈彦说:“我现在有空便开卷,尤其是出差路途,让书籍填充得十分愉快,作家需要开阔的思想和生活视域,阅读和思考可以让你的创作更好,也能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
”
陈彦从来不以成功者自居,但是,在创作道路上的他,如一位斗士,不断地尝试着不同创作式样的可能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装台》写作之所以成为了陈彦的一个夙愿,就是因为他在戏剧研究院工作时,接触过这个群体,对这群人非常熟悉,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B.陈彦的小说包含了对小人物生存、信念、道德、生命尊严等诸多方面的关注,他力图从中找到人类生活的恒常价值,重新拨亮之后,使之成为时代的价值。
C.陈彦认为,写现实题材需要更多地关注历史,因为割裂历史可能会使作家对当下的把握是浮泛的、短视的;而写历史题材,则只注重史料,不必关注现实。
D.陈彦在创作上有自己的坚持,认为作家应当深入生活,要把生活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情感,经过梳理、思考、沉淀、打磨之后,才能与读者见面。
E.陈彦作品的人物正如同xxx所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其创作的成功,是深受总书记的讲话影响的。
(2)陈彦笔下的小人物都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3)陈彦都有哪些文学创作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对于文学创作,陈彦认为应该尽量去为那些无助的人,舔一舔伤口,找一点温暖与亮色,尤其是寻找一点奢侈的爱。
对于陈彦的观点,你有何理解?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8分)
参考答案:
(1)B 3分、D 2分、A 1分,C、E不得分。
(A原因不够全面,还因为这群人身上有恒常的价值可以挖掘。
C“而写历史题材,则只注重史料,不必关注现实”有误。
原文是“写历史剧,需要认真研究现实,而写现实题材、写当下社会,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历史……”E“其创作的成功,是深受总书记讲话的影响的”于文无据。
(2)①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苦,常年奔波。
②劳动认真、工作踏实,做人本分。
③互相帮衬,互相关照。
④拥有顽强的人生信念和道德尊严。
(3)①小说是书写生存的艺术。
其作品大多表现了小人物们困苦而庄严的生存故事。
②创作要持守恒常价值。
他认为作家应该重新拨亮人类生活中的恒常价值,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发光发亮。
③艺术家要有悲悯情怀,认同提升普通人的生命尊严。
要走进审视普通人的生活,不能漠视甚至指斥他们的生存价值。
④创作要深入生活,对作品要静静地梳理、思考、沉淀、打磨。
他认为应将感性的生活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知。
⑤作家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关注历史。
他主张写历史剧要关注现实,而写现实题材,不仅需要进入式地审视写作对象的生活,还应该深入地关注和学习历史。
(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4)答案示例:赞同。
①小人物才是社会的主体,表现小人物,便是表现广大人民大众的真实生活,作品很有代表性,具有现实意义。
②小人物有着诸如厚德诚信、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生命尊严等恒常价值,对其进行挖掘,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的生存、对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调节的认识。
③小人物的人生充满了坚韧性、道德感和尊严感,值得城里人很好地去回眸、关注、探究,并深刻反思。
④小人物因其身份卑微,地位低下,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作家通过表现小人物生活,能够更好的引发社会对其生存状态的关注,有利于推动其生存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