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保俶路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城市更新
杭州地名背后的故事

【杭州的这些地名,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马塍路以前是养马场?孩儿巷过去专卖小孩玩具?西溪又名留下?杭州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它的很多地名都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这9张图将带您走进杭州地名背后的故事。
孩儿巷孩儿巷最早的时候叫“砖街巷”,后来因为这里很多人出售泥孩儿,故又称“孩儿巷”。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经长居孩儿巷的小红楼,并在这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不朽诗篇。
三墩三墩古称兰里,相传孔子学生荀子在这沿河栽种兰花得名。
三墩是水乡古镇,三墩之水源于天目山脉,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瓜果之地之称。
“三墩”来历说法众多,常见说法是因境内有文星墩、灯彩墩、水月墩三个较大的水上土墩而得名三墩。
西溪西溪是杭州城西,溪流密布,盛产芦花。
南宋皇帝赵构南渡之后,经过此处,被这“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美景打动,曾想建都于此,并说“西溪且留下”,西溪因此一度改名“留下”,至今西溪湿地旁边的小镇仍叫留下镇。
武林门武林门跟“武术”没有关系,它是老杭州十大古城门中最北的城门,始建隋朝,宋朝称余杭门,明代改称武林门。
据说当时门南面有一座虎林山,吴音承讹,转虎为武,称武林山,所以这座门就叫做武林门。
现在的武林门已成为杭州的城市地标,周围都是最繁华的商业区。
保俶路保俶(chù)路因路西侧之保俶塔得名。
保俶塔建于吴越时期。
传说宋朝灭后蜀、南唐后,宋太祖召吴越国国主钱俶入朝。
钱俶惶恐不已,害怕被扣留京城,所以在佛前许愿平安归来。
后来钱俶果然从京城平安归来,于是在西湖边造塔还愿,建起了这座保俶塔。
马塍(chéng)路不叫马塍(téng)路。
马塍是古地名,而且确实与马有关。
史料记载,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鏐,在马塍这块地方养了3万多匹马,称作“马海”,也有的称作“马城”。
所以马塍也就是养马场的意思。
河坊街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它曾是古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经贸中心。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阅读理解

文章题目:探寻武林门西的保俶塔之谜在我国的西部山区,有一座独特的建筑物,它突兀层崖中,蔚为壮观。
这就是保俶塔,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将从武林门而西,来探寻保俶塔的故事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保俶塔的成因保俶塔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其建造始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塔身为13层,高约67米,整体呈方形,是我国古代木塔建筑的典范之一。
保俶塔的建造是为了纪念佛教护国法师朱子真,他在此地传播佛法,因而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2. 保俶塔的文化意义保俶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又是古代建筑技艺的杰作。
在保俶塔的壁上,隐含着许多佛经和历史故事,这些雕刻和文字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了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3. 保俶塔的地理位置保俶塔位于我国的西部山区,地势险峻,因而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它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旅游胜地。
除了观赏建筑本身,游客还可以享受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来说,保俶塔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份来自历史的馈赠。
通过对保俶塔的探寻,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和平与进步。
保俶塔也让我明白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和传递者。
总结与回顾保俶塔的故事是如此丰富多彩,它将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了我国文化的瑰宝。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我对我国古代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保俶塔的存在,让我更加自豪和骄傲,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文化符号。
通过对保俶塔的探寻与理解,我对我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视和爱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保俶塔,去感受它所散发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这将会成为我们文化自信和自豪的力量源泉。
这就是我对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挖掘西兴古镇历史文化根脉的建议

一、概述西兴古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镇,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西兴古镇的历史文化根脉,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二、保护古建筑1. 对古镇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历史原貌得以保存。
2. 支持有条件的古建筑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古镇的历史风貌。
三、文化传承1. 支持西兴古镇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传统手工艺。
2. 设立文化展览馆,展示古镇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四、开展历史文化研究1. 组织专业人士对古镇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
2. 推动相关专家学者开展西兴古镇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为古镇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五、提升旅游体验1. 完善古镇的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加强古镇的品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六、加强管理与监督1. 加强对古镇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确保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得到落实。
2. 开展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七、结语西兴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通过上述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古镇的历史文化根脉,让西兴古镇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八、促进文化交流1. 推动西兴古镇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促进文化交流。
2.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引进外地文化元素,丰富西兴古镇的文化内涵,促进本地文化融合发展。
九、加强教育宣传1. 在学校课程中加入西兴古镇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古镇的历史。
2. 加大对古镇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古镇的历史文化,增强社会对古镇文化的认知度和情感通联。
十、科学规划发展1. 制定古镇的长期规划,科学谋划古镇的发展方向和步骤,综合考虑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平衡。
2. 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规划指导,探索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历史文化保护与当代生活需求的有效结合。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章 菥好 马军 山 孔 云节
浙江临安 3 1 1 3 0 0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风 景 园林 与 建筑 学 院
摘要 :如何保 护与更新历史街 区是 目前 需要解 决的重要 课题 。文 中以杭 州南 宋御街 为研 究对 象,通过 实地
调 查 研 究 ,剖 析 其保 护 更 新特 色 ,从 保 护 性 的 改 造 、街 道 的 空 间 格 局 、 建 筑 形 式 的 体 现 、 文 化 的传 承 、 商
业 的定位 5个角度分析 南宋御街 的保护与更新模式。
关 键 词 :历 史街 区 ,保 护 与更 新 ,历 史 文化 传 承 ,杭 州 ,南 宋御 街
Pr e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e n o v a i t o n o f Hi s t o r i c a l Di s t —c t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I mp e r i a l S t r e e t Bu i l t i n S o u t h e r n S o n g Dy n a s t y
Z h a n g X i y u ,Ma J u n s h a n ,K o n g Y u n j i e (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Z h e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y r U n i v e r s i t y , L i n ’a n 3 1 1 3 0 0 , Z h e j i a n g , C h i n a )
保俶路曾有一个“纪念堂”

杭州 2014.10听母亲说她去许师母家里坐过。
许钦文先生的家我只进去过一次。
那天轮到我表姑母举着三角形的小红旗,傍晚挨家挨户去提醒“火烛小心,门窗关好”。
我表姑母说她一个人不敢走进许师母家去,要我陪她一同去检查安全和卫生。
从许家大院出来后,表姑母才心有余悸地告诉我,从前许师母家有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被人用菜刀斩杀……那年我才十五六岁。
自此,每当我路过许家大院的“赤膊”围墙时,总会望着围墙内那幢用波浪形白铁皮盖屋顶的砖砌楼房疑窦丛生:这么大的一幢房子为什么不住人?它是仓库吗?但从未见过运输货物的大卡车在围墙外停过。
许家既然造得起这么高档的房子,怎么连围墙也不用白石灰粉刷一下?表姑母说的被菜刀砍死的姑娘是谁?她是许钦文的什么人?她是被许钦文、裘天芳杀掉的?绝对不可能!那又是谁竟敢到许家围墙里去杀人?许钦文是著书立说的作家教授,许师母却常常说她自己是没有文化的“大老粗”,且她长相一般,如此不般配的夫妻真是不可思议!但这些仅是我自己觉得好奇而已,从来没有也不敢问大人和长辈。
时光回溯辨实情光阴如箭,白驹过隙,转眼我已从十多岁的少年变成了六七十岁的老人。
保俶路上的许家大院不知何时已成了省民政局。
我从多本书刊中了解了许千年前始建1933年重建的保俶塔,英俊挺秀地耸立在西湖北岸宝石山顶,它像一枝巨笔,在广阔的天幕上描绘着五彩云霞,蓝天白云。
前尘旧事话迷离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保俶塔下,宝石山旁,曾居住过闻名遐迩的四位文化耆宿:鲁迅先生十分赏识的文学翻译家黄源住在幽静的葛岭;1934年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的作者陈学昭住在龙游路;风范彪千秋,芳泽被后世的书坛泰斗沙孟海也住在龙游路;鲁迅先生的得意门生、同乡、执友许钦文住在宝石山东麓的保俶路,他家所在处应是现在的浙江省民政局。
上述四位老一辈的文化名人中,我最熟悉的是许钦文先生。
许先生的家离我家仅200米。
他有个儿子是我读普化小学(在昭庆寺东边,是佛教协会办的,就是后来的断桥小学,现在这两个小学都不存在了)时的同校同学,我读三年级时许先生儿子读五年级。
文化遗产视角下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研究

文化遗产视角下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6)二、宋都古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7)(一)宋都古城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9)(二)宋都古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10)(三)宋都古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1)三、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的现状分析 (12)(一)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的现状概述 (13)(二)宋都古城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14)(三)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的制约因素 (15)四、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的策略与措施 (16)(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7)(二)加强文物保护与修复 (18)(三)推进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19)(四)优化城市规划与布局 (20)(五)加强宣传教育与普及 (22)五、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的实践案例分析 (23)(一)国内典型城市案例分析 (24)(二)国外典型城市案例分析 (26)(三)案例比较与启示 (27)六、结论与展望 (28)(一)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29)(二)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0)(三)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 (31)一、内容概览宋都古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遗产概述:介绍宋都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及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宋都古城保护:分析宋都古城在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城市化进程、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古城的影响。
探讨如何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宋都古城的利用策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实现宋都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探讨。
成功案例借鉴: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的古城保护利用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其经验和教训,为宋都古城的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策略研究:提出具体的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策略,包括政策、法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建议。
总结研究成果,强调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

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作者:本刊报道组来源:《杭州》2021年第01期放眼钱塘大地,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
2020年12月28日上午,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项目正式开工。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出席,戚哮虎主持,许明、缪承潮、王立华参加。
以举办2022年亚运会为契机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含金量”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城市的根脉,文化底蕴的厚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高度。
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要塑造古今交汇的文化盛景,注重以文铸城,持续放大三大世界遗产综合带动效应,有序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等保护和申遗工作,高水平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努力成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德寿宫是南宋都城内城仅次于南宋皇宫遗址的重要宫苑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遗址内铺设规整的青砖、园林、水井等园林遗迹逐渐显露,足可想象南宋皇城德寿宫的气派与辉煌。
以南宋皇城遗址为代表的临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续被国家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百处重点大遗址保护名录。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专题调研西湖南线景区及南宋皇城遗址时曾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入实施文化兴盛行动,积极推进西湖南线景区优化整合,有序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综合保护,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魅力。
周江勇指出,要以举办2022年亚运会为契机,加快西湖南线景区优化整合,将历史资源的保护、历史碎片的展示与城市功能的提升、公共游赏空间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西湖有故事可品味、有景观可休闲、有历史可寻根。
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工作,是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的实际行动,是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的重大举措,是有效保护文化遗存的迫切需要。
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

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感。
在这些文物保护点中,有古老的建筑、传世的艺术品,也有见证历史变迁的遗址和文化遗产。
它们各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
一、西湖文化区西湖文化区是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西湖、雷峰塔、苏堤、断桥残雪等著名景点,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世的诗词和画作。
雷峰塔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它矗立在湖畔,历经沧桑,见证了杭州的发展和变迁。
二、钱江文化区钱江文化区位于杭州市中心,是古代吴越文化的重要遗址。
这里有钱江、钱塘江大桥、宋城等著名景点。
钱江是杭州的母亲河,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和繁荣。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它连接了杭州市区和萧山区,成为了城市的交通枢纽。
宋城是一座复原的宋代古城,它让人们感受到了千年前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
三、运河文化区运河文化区是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中的瑰宝之一。
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运河是中国最长的运河之一,它贯穿了整个城市,连接了东西两湖。
运河畔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吴山天池、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它们见证了运河的兴衰和繁荣,也是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四、丝绸文化区丝绸文化区是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中的一颗明珠。
杭州是中国重要的丝绸产地和交易中心,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丝绸文化区有西湖丝绸博物馆、丝绸市场等,它们展示了丝绸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让人们了解到丝绸对杭州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让它们得以延续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让世人共享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杭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点焕发出新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保俶路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城市更新
1.杭州主干道路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更新综述
1.1
近几年来,杭州为了提高普通市民的生活品质先后完成了“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十纵十横”等民心工程,最大程度的落实了“生活品质之城”的现实目标。
不过在杭州近代的城建历史上主干道路的更新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渐深入,在杭州的特定核心区耸立起了非常现代化的街道,既无杭州特色,也无市井生活,老街遭到严重破坏,其中的功过得失不言自明。
1.2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杭州市政府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提出了“由摊大饼到蒸馒头”的想法。
也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由单纯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战略性转变。
杭州市委市政府以每年一次道路更新的速度,通过改造挖潜和修缮保护并重的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道路更新运动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路带整治、以路带改造、以路带开发、以路带保护”,杭州已经以道路更新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更新的创新之路来。
1.3
“道路空间”这一最主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是非常值得全方位研究和考察的。
在吸取了国内外先进城市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以
后,杭州认识到以往单一的涂脂抹粉和大拆大建是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而应该走综合改造之路。
杭州在2005年实施的“一纵三横”综合整治工程就是这些工程中的典型,它包含了凤起路、庆春路、体育场路、曙光路和保俶路等五条城市核心道路。
改造中形成了众多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使杭州之后的城市更新改造受益匪浅。
其中又以保俶路改造工程最为典型,于2006年获得改造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杭州最佳人居环境奖”。
2俶.保路改造更新工程详析
2.1
保俶路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范围内,本次整治工程南起北山路,北至天目山路,长约1.6公里。
是连接西湖景区与城市纵深的重要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以住宅和省政府综合用地为主,整治内容包括道路拓宽、立面改造、景观提升、管线敷设等。
(1)建筑现状:多为近代建筑,集中建造于70年代到90年代,立面杂乱,品质参差不齐,基本没有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该区段上的松木场自古为入杭进香泊船之处,紧邻的宝石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不过这些历史大多流于文字而已,给我们深挖历史,展现西湖文化带来
2.2
我们的东方文化讲究和谐和中庸,正切和了这次改造的中心命题。
对历史要尊重,对文化要体现,对设计要创新。
基于保俶路自身的特点,我们从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两方面入手把它定位为充分
体现西湖文化的园林化大道。
建筑上讲究“灵、秀、雅致”,景观上刚讲究亲近自然,体现园林文化。
2.3
2.3.1.重夺控制权,追求和谐的城市风格与色彩——“和而不同”
日本著名建筑学家芦原义信先生曾表示:他很欣赏中国传统建筑所表现的那种整体统一的文化精神。
其实这种相对的整体统一的文化精神,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捷径。
中国建筑大师程泰宁也说过:“像杭州这样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本可以建设成为以山,湖,水系为脉络的山水城市。
”
“和而不同”引申到城市发展的层面,正切合杭州近年来道路更新的全新命题。
对于色彩要和而不同,对于风格要和而不同,对于材质也要和而不同,力争做到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名片,增加城市的可识别性,恢复历史街巷的传统韵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2.3.2.反对泛文化,尊重城市的原生历史与文化——“拣起历史的碎片”
在历史遗迹和街区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失的背景下,对杭州城
市历史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以便能够流传后世、泽备后人,不让城市历史中的任何一个链条断裂,这就是“捡起历史的碎片”的意义所在。
如此大规模的发掘保护工作,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上也程中,碰到了实施难、资金难、利益协调难的问题,投诉较多,有些甚至非常过激,值得在以后的改造实施过程中吸取教训。
但项
目评审专家著名作家开彦的话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通过改造来挖掘老路交通潜力,但推土机开过去的同时,往往也挖断了老路的历史文化命脉,保俶路的这种做法,可以成为老路挖潜的榜样,杭州走出了一条非常和谐的道路,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2006年底,经过市民、专家近三轮严格的评选,保俶路有幸突出重围被评为“杭州最佳人居环境奖”,也开启了道路改造工程获得该奖的先例。
3.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截至11年底,杭州主要的城市干道都得到了系统性的更新,而且正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不断的延伸。
实践证明,杭州的城市道路更新改造是成功的,他构成了杭州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点(单体建筑)与面(城市规划)之间的重要界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相信随着量的积累,杭州必将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城市品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