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劳保小学高丹教学目标:1、认识“波、斯、滋、衔、软、绵、碌”7个生字,会写“软、波”2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依赖别人生活,靠别人为自己服务,是没有快乐的。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对就是波斯猫。
(教师板书:波斯猫)(1)识字:波:这个字我们要认识它,谁来读一读。
学生拼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圆唇音。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斯:学生拼读。
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
注意发音。
(读词:斯斯文文:举止文雅。
慢条斯理:说话做事有条理,不慌不忙。
)(2)可是这只波斯猫不知道快乐的滋味,它找不到快乐。
(板书:找不到快乐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指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它是怎么找快乐的?它找到快乐了吗?)3、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步读文,圈画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对照大屏幕圈画文中的生字,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请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自己圈画的生字的字音,要把字音读准确。
读得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10个)指名读课文,谁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文,注意字音的准确度。
)4、同学们,这只漂亮的波斯猫一点也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谁找到了书上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1)学生读出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
在这一段中,有一个需要我们认识的字:滋。
谁来读一读。
这个字也读。
怎么记住它?滋右边的这个字也读“兹”,老师把滋味的滋换个偏旁你能读出来吗?组词读(2)谁来读读这句话。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波斯猫寻找快乐的过程,强调关爱动物、珍惜友谊、乐观向上的价值观。
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词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表达。然而,在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和情感体验方面,学生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针对本节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动物题材的课文具有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掌握《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最后,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课后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波斯猫找到快乐之后的故事,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学生课后思考:如何与同学、家人分享快乐?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秘诀。
7.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动物的故事,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教材说明:《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它分别向燕子、蜜蜂、青蛙请教。
但是它觉得:燕子说的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的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的捕捉害虫、保卫庄稼是快乐的,都是不值得快乐的,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哀叹。
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快乐。
教学目标:1、学习本节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波斯猫不快乐和燕子、蜜蜂、青蛙快乐的原因。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所说的话,把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波斯猫、燕子、蜜蜂、青蛙的相关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波斯猫的头饰。
这是什么动物啊?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2、老师扮演波斯猫,自述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苦闷:“我是波斯猫,我的一只眼是蓝色的,另一只是绿色的。
我吃穿不缺,衣食无忧,但我却感到很不快乐。
哎,这可怎么办呢?”(教师相机解说:“这只波斯猫没有快乐,于是,他就出去寻找快乐,它都找了谁?结果怎样呢?”)3、板书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波斯猫漂亮的外貌和它的苦闷,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新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个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每段开头空两个字)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本课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轻音节。
S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感到苦恼的波斯猫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
文中对话较多,着重让学生读懂文中的对话,理解燕子、蜜蜂、青蛙的话,从而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本课教学以读为本,重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现低年级于都教学的特点和任务,立足于学生,以学定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会对波斯猫找不到快乐而产生疑问,所以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是本课的教学主线1、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解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体会波斯猫的心境。
感悟不劳动、不付出、碌碌无为就不会有快乐,只有辛勤的劳动、真心的付出,乐于奉献才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才会收获快乐。
学情分析:《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由10个自然段,通过写一只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感到很苦恼,去找人们询问,最后还是不知道快乐是什么。
根据二年级小朋友处在活泼、好动、爱玩,但求知欲较强的阶段,通过学生读文中的对话,让学生理解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从而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文章充满童趣,所以本课教学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并探索的情境中体会波斯猫不快乐的原因。
教学目标:1.认识“斯、滋、决、衔、软、绵、碌、糖、箱、蹦、呱、哼”12个生字。
会写“决、波、温、软、睡、寻、算、保”8个字。
2.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去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燕子、蜜蜂、青蛙却觉得快乐。
活动准备:PPT课件、波斯猫、燕子、蜜蜂、青蛙头饰,生字卡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识字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斯、滋、决、衔、软、绵、碌、糖、箱、蹦、呱、哼”12个生字。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询问燕子、蜜蜂、青蛙,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理解“劳动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通过自读、感悟、学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学习快乐。
重点让学生在读好课文后讨论“怎么样才能找到快乐”,给学生一个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自主学习,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得到快乐。
【重点难点】1理解燕子、蜜蜂、小花猫说的话。
2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小花猫却觉得很快乐。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课文标上节次,然后指名轮流朗读课文,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要求声音响亮、字音准确、注意停顿。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的。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引入新课时的课件或图片,想想:(1)为什么波斯猫找不到快乐呢?(2)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能找到快乐呢?(让学生自主去体会:劳动是快乐的,创造是快乐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5教师相机导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上述问题。
五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1检查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提出本课学习要求。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重点词句。
如:“一口一口”要读出造窝的辛苦;“泥窝”“天天”要读出瞧不起的语气……3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波斯猫的话——读出疑问的语气,瞧不起的语气。
燕子、蜜蜂、青蛙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再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
4讨论: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三练习,拓展思维1用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2.了解波斯猫的特点和习性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理解故事中的情节,抓住主题思想,懂得故事的道理。
2.让学生掌握波斯猫的特点和习性,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抓住故事的主题思想。
2.学生如何学习和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教学过程1. 热身:带领学生观察图片1.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波斯猫,了解波斯猫的外貌特点。
2.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经验,说出养猫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2. 导入:阅读故事《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学生阅读故事《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学生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故事中要传达的信息。
3. 学习课文1.课文讲解:让学生分享自己所读的内容并发表个人看法。
2.课文理解: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最重要的情节、主题和隐含的道理。
4. 学习习惯1.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家中饲养的宠物猫、狗等,以及与它们相处的情况。
2.培养爱护宠物的意识:让学生明确养宠物的劳动、责任和义务,培养爱护宠物的精神。
5. 扩展阅读1.学生可以阅读其他关于宠物的文章,了解其他宠物的特点和习性,并将文章中的知识分享给同学。
2.学生可以阅读其他关于动物故事,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特点和习性。
总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了解波斯猫的特点和习性,同时带领学生认识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通过热身、导入、学习课文、学习习惯和扩展阅读等环节,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懂得欣赏和爱护生命,树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 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本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意义。
2.通过配合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领略文学的美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综合素养。
4.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活动探究和表达。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意义2.领略文学的美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3.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活动探究和表达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探究文学语言风格和美感。
4. 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若干张波斯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后,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波斯猫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然后教师可以逐一指出图片中波斯猫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与课文中的波斯猫有何异同点。
4.2 学习课文教师可以用绘本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呈现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或难点进行讲解。
4.3 课文探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意义。
如:•故事背景是什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课文中描写了波斯猫和小兔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故事中的主人公波斯猫没有快乐怎么办?最后他是怎么找到快乐的?4.4 语言探究在课文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探究美感的表现形式。
如:•课文中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有何效果?•教师可适时播放有关修辞手法的视频,辅助学生理解。
4.5 课文拓展为了增加学生对波斯猫故事的深入认识,并加强对文学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波斯猫剪纸、彩绘、制作波斯猫形象的小商品等小创意。
4.6 作业布置布置口头作业,呼吁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写下对波斯猫的一段小故事,或者对波斯猫进行自我描述。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在设计这个教案的时候,我考虑了很多方面。
我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理解,快乐并不是来源于外在的物质,而是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和感恩。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故事,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以及快乐最终是如何找回的。
2. 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快乐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恩。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快乐的重要性。
难点: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表达出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课件,波斯猫玩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黑白相间,身手敏捷,捉鼠高手,它是谁?”孩子们会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我会顺势引入今天的故事——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二、故事讲解(10分钟)我会用PPT和故事课件,详细地为孩子们讲述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原因,以及它如何最终找到了快乐。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比如:“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它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它最终是如何找到快乐的?”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小组讨论(10分钟)我会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于快乐的的理解。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实践活动(5分钟)我会让每个孩子画一只波斯猫,并在它的旁边写上一句关于快乐的话。
这个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快乐的重要性。
难点: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表达出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快乐的重要性,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
册)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向人请教快乐是什么滋味。
燕子说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是快乐的,波斯猫觉得这些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哀叹。
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人们,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服务别人,奉献社会,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书写4个生字。
积累9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的语气。
3、读懂课文,知道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快乐。
4、能以“波斯猫找到快乐”为题编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读中体会享受劳动成果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你喜欢猫吗?你们知道最名贵的猫是哪种吗?
指名介绍有关波斯猫的知识:它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观赏性的猫,
全身白毛,两眼的颜色各不相同,性情温和,是人类的宠物。
2、出示:波斯猫
3、学习生字:斯(指名读)
4、揭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为什么波斯猫没有快乐呢?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自读短文,完成填空:
出示: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他去问()、()、和()。
结果他()。
3、交流并学习生字:滋
4、同桌再读课文,用——划出波斯猫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小动物说的话。
5、交流并学习生字:酿、箱、哼、炸、夹、唉
6、分角色读课文
7、小组讨论: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与其他动物相比快乐是什么?
8、出示并指导朗读
我一口一口地衔泥,造好了温暖的窝,睡在里面很快乐。
我从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蜜,酿出了蜜糖,觉得特别快乐。
三、拓展引申:
1、仿写课文。
波斯猫问小狗、鸽子等。
2、交流:你认为快乐是什么?
愿意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吗?
请你以“波斯猫找到了快乐”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