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实验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开放性设计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开放性设计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开放性设计实验报告——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卢柔铃,张铃苗指导教师:梁勇摘要:采用直接酸溶法处理鸡蛋壳,并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鸡蛋壳中钙含。

38.47%。

量,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鸡蛋壳样品中的钙含量平均为38.47%关键词:鸡蛋壳,直接酸溶法,EDTA络合滴定法,钙含量的测定1. 引言人们已发现鸡蛋壳中含有大量的钙、镁、铁、钾等元素, 主要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其余还有少量镁、钾和微量铁,蛋壳在生活中来源广泛易得,其中95%。

测定和95%。

测定蛋壳中钙镁的含量方法包括: 配位滴定93%和钙( CaCO3) 含量高达93%法、酸碱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原子吸收法等。

实验前对配位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了比较,其中(KMnO4)氧化-还原滴定法步骤繁琐,原子吸收法测定条件较高,不易于操作,而络合滴定法简便易行,原理简单。

因此各实验方法都各有优点和缺点,而在进行定量分析时,样品处理方法很关键,选择正确的样品处理方法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基本保证。

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干式灰化法(干法)、湿式消化法(湿法)、直接络合滴定法测定蛋壳EDTA络酸溶法等,本实验采用直接酸溶法处理蛋壳,配合EDTA中钙含量。

2. 实验原理2.1 EDTA配制及标定原理:乙二胺四乙酸是最常用的氨羧络合滴定剂EDTA,也可用H4Y表示)。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难溶于水,因此,常用EDTA二钠盐(Na2H2Y·2H2O)来配制标准溶液。

以金属锌及其化合物为基准物标定EDTA的条件是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在pH=5~6的六次甲基四胺为缓冲溶液的溶液中进行。

在此条件下,二甲酚橙呈黄色,它与Zn 2+络合物呈紫红色,因为EDTA 与锌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当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锌离子达到sp 时,二甲酚橙被置换出,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

开放实验报告的要求

开放实验报告的要求

开放实验报告的要求
一、说明
实验报告一律使用A4纸打印,同时提交一份电子文件,发到下列邮箱。

两者缺一不可。

两人一组实验,实验报告一人一份,实验成绩单是每人一份,必须导师亲自签字,否则无效。

实验成绩以百分制评在“开放实验成绩评分表”上,实验报告上不要评分。

实验时间18、19周(2011年12月26日——2012年01月06日)。

请在2012年01月06日上午将实验报告和评分表一并交到315室曹金星老师处(联系电话:)。

逾期按零分处理。

二、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6.数据处理
7.结果与讨论
8.参考文献
化学化工学院开放实验评分表。

集成电路设计开放性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开放性实验报告

IC设计开放性实验应用于激光雷达的时间-数字转换器芯片研究与设计项目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年级专业:2019年1月1. 背景介绍激光雷达(Lidar ,Laser Radar )因其抗干扰能力强、测程远、测速快、测量 精度高等特点,自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对于自动驾驶(ADAS )系统、机器人导航、非协助式环境勘测等应用的需求日益剧烈,激光雷达特别是采用 TOF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测距的脉冲式激光雷达(图1)产品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起来,各种各样的商用激光雷达产品开始呈现。

图1:TOF 激光雷达电路框架图激光雷达系统整体包括电路部分和光学部分,电路部分包括发射驱动电路、接收电路和数据处理电路。

从测量精度的角度来说,接收电路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

而对于TOF 测距的脉冲式激光雷达电路来说,对光的飞行时间的计量精度直接决定了测距精度。

这就对电路中的TDC (时间-数字转换器)模块提出了高要求。

TDC 模块可以将飞行时间以ps 级的精度转为等比例的数字信号并传送给信号处理模块。

如何用尽可能小的芯片面积和功耗成本达到更高精度,是TDC 芯片研究者一致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聚焦于TDC 电路的高精度、小面积、低功耗等性能进行研究和设计。

目标物2. 相关文献调研在这一部分项目工作中,首先明确了TDC芯片的设计目标:高精度(< 10 ps)、符合激光雷达需要的测量范围(> 640 ns,对应100 m的测量距离)以及较小的芯片面积与功耗。

接下来调研了多篇有关不同实现架构的TDC芯片的近期文献[1]—[6],整理得到信息如表1所示:表1:文献整理其中,TDC电路的实现原理可分为三种:[1]—[4]属于Two-step类型,[5]属于Vernier(游标)类型,[6]属于LPI(Local Passive Interpolation)类型。

实验报告模板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格式实验报告模板格式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的模板格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撰写自己的实验报告。

一、标题和作者信息实验报告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实验的内容,通常采用精确的名词短语。

作者信息包括实验人员的姓名、学号和实验日期等。

二、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应包括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三、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所使用的仪器、材料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方法应该具备可重复性,即其他人能够根据实验报告的描述重现实验。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部分应以文字、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的主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数据的呈现应准确、清晰,图表应有适当的标注和图例,以便读者理解和分析。

五、结果讨论结果讨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还可以探讨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结论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

结论应该与实验目的相一致,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实验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引用格式应符合学术规范,例如APA、MLA等。

八、致谢致谢部分感谢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员和机构。

这一部分可以表达对导师、实验室成员、同学、家人等的感激之情。

九、附录附录部分包括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原始数据、计算方法、程序代码等。

这些信息对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实验报告模板格式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实验报告更加规范、清晰和易读。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上各部分的内容和顺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良好的实验报告撰写,我们能够更好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开大实验报告模板

开大实验报告模板

开大实验报告模板开大实验报告模板一、引言实验报告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对于实验的复现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开大实验报告的模板,旨在提供一个规范化的写作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组织和展示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在开大实验报告模板中,实验目的应该简明扼要地描述实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材料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便为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步骤和操作。

在开大实验报告模板中,实验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材料和设备: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清单,包括厂商和型号。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的逻辑顺序,详细叙述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实验参数设置。

3. 数据采集和处理:说明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步骤,包括数据的单位和精度。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展示了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开大实验报告模板中,实验结果应该以表格、图表或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

例如:表1:某种材料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热导率(W/m·K)20 1.540 2.060 2.580 3.0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该材料的热导率也逐渐增大。

五、实验讨论实验讨论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提出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与已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在开大实验报告模板中,实验讨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实验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2. 影响因素:讨论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实验条件、仪器误差等。

3. 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规范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规范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规范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实验的一项重要成果,它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合理的结构和规范的格式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实验。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论述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规范。

标题一:封面与目录封面是实验报告的首要部分,应包含实验标题、作者、指导教师等信息。

目录列出了实验报告的各个部分及其页码,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

在撰写封面和目录时,要注意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的规范要求。

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对实验报告的简要概括,通常包含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是能够准确描述实验内容和特点的词汇,有助于他人检索相关文献。

摘要和关键词应该简明扼要,不超过250个字。

标题三:引言与背景引言部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可以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背景资料等。

写作时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将实验的背景与目的有机地连接起来。

标题四:实验设计与方法实验设计与方法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描述了实验的步骤、仪器材料、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等。

写作时要注意精确、详细地描述实验步骤,使读者能够重现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同时,要明确标注出实验的变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标题五: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部分展示了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数据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便于读者直观地理解和比较。

在分析结果时,要结合实验目的和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标题六:结论与讨论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回答了实验的研究问题或验证了实验假设。

讨论部分对实验中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写作时要简明扼要,突出实验的重点和创新点。

结尾实验报告的结构和格式规范,既包括了逻辑结构,也包括了文本格式。

合理的结构和规范的格式可以使实验报告更易于理解和评价,提高交流的效果。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详细论述,希望读者能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遵循相关规范,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效果。

“开放实验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开放实验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作业要求(详细版)请将作业用word编辑,之后文件名改为“xx系xx班xxx”格式1 写作要求文章应数据可靠、逻辑严密、结构简明; 尽量避免使用多层标题; 文字、图表要简练, 用较少的篇幅提供较大的信息量; 论述应深入浅出、表达清楚流畅; 专业术语运用准确, 前后保持一致。

题目:要紧扣主题, 简明扼要, 但要有足够的信息, 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也方便检索. 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 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义”、“…的发现”、“…的特征”等词; 尽可能回避生僻字、符号、公式和缩略语. 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 英文不超过20个单词.作者和作者单位: 在论文中署名的作者应该是对论文的科学内容有实质贡献的人员, 应对文中的论点和数据负责. 署名单位必须是该项研究的实际完成单位. 单位名要写全称。

摘要: 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 概括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 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 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中文摘要以200~300个汉字为宜(至少100字), 英文摘要以150~250个单词为宜。

关键词: 用于对研究内容的检索. 应紧扣文章主题, 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主题词, 一般为3~8个.正文: 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 符号、简略语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引言: 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 简要介绍相关理论或研究背景. 需要列举相关的参考文献, 尤其是近2~3年内的研究成果. 应非常明确地给出本研究的目的, 以及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扼要交代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不必介绍文章的结构。

实验部分: 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 应描述清楚, 引用相关文献, 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 也使同行可以根据本文内容验证有关实验.结果与讨论: 应该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申得出, 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实验结果. 讨论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应明确, 实事求是.图: 应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并按照“文先图后”的原则置于正文中的相应位置处. 黑白图和彩色图的分辨率不能低于600 dpi,图中线条要清晰, 线条粗细约0.5~0.6 mm. 中文图中的汉字为7 pt的幼圆字体, 英文图中的文字和阿拉伯数字为7 pt的Arial字体. 图的宽度分两种: 半栏图宽不超过8 cm, 通栏图宽不超过17 cm.表: 用三线表, 即表格采用横线表形式, 纵向不画线. 横线数量不限, 需分开的内容尽量用横线分开. 请将表格插入到word文件中的相应位置. 表中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以“括号”分隔, 如“t (min)”.公式: 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并用括号括起置于公式右侧.致谢: 可向对该文有帮助的人士表示谢意。

开放实验流程总结汇报材料

开放实验流程总结汇报材料

开放实验流程总结汇报材料开放实验流程总结一、引言开放实验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法,其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在开放实验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以开放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总结了实验流程并进行汇报。

以下是我们对实验流程的总结和汇报。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并利用数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一步理解光学原理。

三、实验流程1.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首先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包括光源、光线反射平台、反射尺、直尺、三角板、光屏等。

2.实验设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开放实验的方式,即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决定研究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首先,我们确定了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即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和反射的规律是否相同。

然后,我们设计了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调整了光源的位置,使其正对光线反射平台。

然后,我们利用反射尺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4.实验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并利用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

我们计算出了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平均值,并绘制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散点图。

通过分析散点图,我们得出了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5.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结果讨论中,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我们发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和反射的规律是一致的,即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和数学计算得出了这一结论,并与理论知识进行了对比。

6.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光线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并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