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最新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19下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最新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19下初中语文)

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19下)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二)词句点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学生提出字词理解上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斗”和“蛇”本身是名词,作状语了,分别解释为“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2)“犬牙差互”“犬牙”解释为“像狗的牙”。

(3)“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不可知其源”“不可久居”“明灭可见”中的“可”是“能”的意思。

(三)赏景探情1.赏景(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语言,然后用一个词概括。

水清:“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尤”是“特别”的意思。

石奇:“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形态各异。

树美:“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鱼灵:鱼在水中如同在空中游动,没有依傍,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像是和游者相互玩乐。

强调鱼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突出小石潭水清。

(2)探求小石潭的源头,结合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溪岸“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3)再次朗读课文,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4)探究文章的写作顺序。

“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嵁、如岩的卷石,又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从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

“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来写景。

2.探情(1)思考美景中作者的心情如何。

“乐”,可从“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看出。

(2)结合课文和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思考心情由乐转凄的原因。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问题详解及解析汇报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问题详解及解析汇报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初中语文一、单项选择题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11、...整体形象来理解的...教学思路中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方法12、……阅读某教师和《孤独之族》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B.从今若许闲乖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台的是()A.孙犁《白洋淀纪事》B.沈从文《湘行散记》C.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法布尔《昆虫记》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鲁迅《社戏》B.刘成章《安塞腰鼓》C.老舍《济南的冬天》D.汪曾祺《昆明的雨》4.教师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再找出一个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铣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讲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例句,下列适合的是()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B.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莫泊桑《我的叔权于勒》)C.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6.学习戏剧单元,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在台词中融入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的艺术效果,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孙鸿《枣儿》B.老舍《龙须沟》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某教师安排学生汇编这类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某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出读后感,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阅读书报杂志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B.阅读书报杂志对精神世界的影响更为强烈C.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积累多样的写作素材D.鉴赏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同样的个性化体验9.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教师们围绕“写作教学和评价”各抒己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应当按照统一标准进行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C.写作评价结果必须采用书面方式分等级呈现D.写作评价过程应该以教师的全面批改为中心10.教科书中《卖油翁》设置了一道练习题:“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罐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己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18上真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18上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题分得分一45二40三65总分150核分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常考)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合的是()A.孙犁《白洋淀纪事》B.沈从文《湘行散记》C.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法布尔《昆虫记》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易混)A.鲁迅《社戏》B.刘成章《安塞腰鼓》C.老舍《济南的冬天》D.汪曾祺《昆明的雨》4.教师在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时,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再找出一个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常考)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讲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例句,下列适合的是()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B.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C.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6.学习戏剧单元,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在台词中融入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的艺术效果,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孙鸿《枣儿》B.老舍《龙须沟》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生: 一面跟着他们跑 的 跑 有意思 五个男孩顽皮果断 是 飞跑 而
我 先有所犹豫 后来被大家激将 才 跟着他们跑 更多的是随从 是好
奇。
生: 蹲在石架上 心惊肉跳 尽量往里靠
蹲 和 靠 字用得很好 写
出了 我 处境的危险 内心的恐惧 我们害怕的时候经常就是 蹲 着 靠
着的。
生: 接着 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这个 攀 字写出了那些孩子动作的老
5
晰 堪称典范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组课外材料 其中包含相互关联的句子 但句 子之间的语意联系不紧密 重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层次组织这些材料 重新调整 语序,写成一段层次清晰的文字。 对上述教学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B.学生改进习作的层次问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C.教科书选文均可作为训练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 D.课外材料在习作层次训练方面与课内形成互补 15.阅读某教师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匾额文化 活动方案,按要求答题。 活动一:了解匾额里的 错别字 猜猜匾额中 错别字 的寓意 让学生了解 有些匾额里的字看似有误,实际有独特的寓意。 活动二:理解匾额的独特寓意 归纳匾额的不同类型 比较不同类型匾额的功能 和悬挂的场合,理解其中的寓意。 活动三:探究匾额的文化内涵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全聚德 同仁堂 等知 名匾额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匾额 继续在小组内谈谈这些匾额的 文化内涵。 活动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匾额,配上文化内涵说明,送给最好的朋友。 对上述活动方案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活动一意在引导学生完成识字写字任务 B.活动二侧重训练学生逆向发散思维能力 C.活动三能够体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 D.活动四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 师:课文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动词表达 走 找一找 (学生找出相关动词: 爬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初级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初级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

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

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

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

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

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

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

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

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

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真题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真题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完整版)注: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于2018年11月3日举行,现整理全套试题如下,为大家备考服好务。

1.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朱自清《春》B.茅盾《白杨礼赞》C.汪曾祺《昆明的雨》D.鲁迅《藤野先生》答案:C。

2.学习古代诗词,教师布置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下列不合适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答案:D。

3、在戏剧学习活动中,学生排演讽刺喜剧,教师推荐剧目供学生选择,下列适合的是( )A、孙鸿《枣儿》B、郭沫若《屈原》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答案:D。

4、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需要举例说明插叙在小说中的运用,下列不适合的是( )A、鲁迅《故乡》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C、契科夫《变色龙》D、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参考答案:D5、学习成语专题,教师举例讲解包含“名词用作动词”用法的成语,下列适合的是( )A、一鼓作气B、摧枯拉朽C、可歌可泣D、不耻下问答案:A。

6、学生喜欢寄情山水的古代记游小品,教师推荐这类作品供学生阅读,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范仲淹《岳阳楼记》C、欧阳修《醉翁亭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初中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初中语文真题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师准备选择一篇语言“如话家常”“平淡自然”的散文,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朱自清《春》B.茅盾《白杨礼赞》C.汪曾祺《昆明的雨》D.鲁迅《藤野先生》2.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在戏剧学习活动中,学生排演讽刺喜剧,教师推荐剧目供学生选择。

下列适合的是()A.孙鸿《枣儿》B.郭沫若《屈原》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4.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需要举例说明插叙在小说中的运用。

下列不适合的是()A.鲁迅《故乡》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C.契诃夫《变色龙》D.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5.学习成语专题,教师举例讲解包含“名词用作动词”用法的成语。

下列适合的是()A.一鼓作气B.摧枯拉朽C.可歌可泣D.不耻下问6.学生喜欢寄情山水的古代记游小品,教师推荐这类作品供学生阅渎。

下列不合适的是()A.柳宗元《小石潭记》B.范仲淹《岳阳楼记》C.欧阳修《醉翁亭记》D.袁宏道《满井游记》7.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

下列适合的是()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彭荆风《驿路梨花》)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苏州园林》)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应“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
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
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
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
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11、...整体形象来理解的...教学思路中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方法
12、……阅读某教师和《孤独之族》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8月7日...8月8日...8月9日...8月10日...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C名著阅读导读作业可以既有限制性,又有选择性
13、……《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这几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鲜动生明地说明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A教师甲的总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事物进行准确说明
14、……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有些学生的习作,整体的段落安排比较清楚,但各段的层次却不清晰。

......对上述教学论文片断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C教科书选文均可作为训练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
15、……阅读某教师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匾额文化”活动方案,按要求答题......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对上述活动方案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C活动三能够体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
二、案例分析题
16、……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师:课文中用了......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与“走”相关的动词?生:......(1)评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目的。

(10分)(2)评析该教师课堂反馈的方法和效果。

(10分)
正确答案:(1)答题要点①课堂提问主要目的是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引导、点拨作用。

②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运用这么多与‘走’
相关的动词”引导学生得出孩子们爬山时不同的状态和心情;第二个问题“‘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引导学生读出父亲的智慧;第三个问题“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引导学生借“探”“踩”读出了“我”在父亲帮助下重拾信心、走向成功的形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升华。

(2)答题要点①该教师实现课堂反馈的方法主要是提问引导、举例示范,效果甚佳。

②该教师通过三个问题的引导,带领着学生一步步读出父亲的智慧和“我”在其中赢得的宝贵人生经验;并且在学生研读与“走”相关动词运用内涵出现困难时给学生用“飞跑”进行举例示范,学生在此之下很好地研读出“蹲”“攀”等动词的丰富内涵。

17、……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17-18题。

......读书·实践·收获①我曾为一段曼妙的钢琴曲所触动......②抱着这样的烦恼......③我才恍然大悟......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8分)
正确答案:错别字:“曲服”的“曲”改为“屈”,“振撼”的“振”改为“震”。

病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实现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应改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演奏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12分)
正确答案:缺点:标题与内容契合度不高。

改进建议:该文标题为“读书?实践?收获”,而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贝多芬传》给“我”带来了收获,并没有强调与“实践”的关系,因此,可以在文中加入自己在阅读《贝多芬》后努力付诸实践的内容。

三、教学设计题
19、……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分)
正确答案:语文课程是最富有人文内涵的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其中蕴含的情感之前,需要学生对文言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本课有很好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选用好的导入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运用范读、自读等多种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感受读书的乐趣,领悟文言文的美;最后再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有条理的引导学生发掘文章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备课,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0分)
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认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懂得人处于困境能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走向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