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理论知识讲解
黄癣培训演示ppt课件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 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等。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脓癣
黄癣严重时可并发脓癣,表现为局部红肿、痈状隆起、质地柔软、 有波动感,可形成多个蜂窝状排脓小孔,挤压可排出脓液。
口服药
对于病情严重或外用药物治疗效 果不佳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 物进行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 萘芬等。但需注意口服药物的副 作用和禁忌症,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 部署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黄癣的病因、 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
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内服药物
如灰黄霉素等,可通过口服途径达到全身治疗的效果,但需注意药 物副作用及禁忌症。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病例或单一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手段探讨
1 2 3
物理治疗
如紫外线照射、激光治疗等,可通过物理手段破 坏真菌结构,达到治疗目的。但需注意适应症及 禁忌症。
中医治疗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治疗原则阐述
早期治疗
黄癣在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及时 治疗可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综合治疗
黄癣的治疗需采用综合手段,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提
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方案介绍
外用药物
如硫磺软膏、克霉唑乳膏等,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抑制真菌生长 ,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及使用方法。
癣是怎么形成的

癣是怎么形成的 癣有⼴义、狭义之分。
⼴义者是指⽪肤增厚,伴有鳞屑或有渗液的⽪肤病。
如⽜⽪癣、奶癣等。
下⾯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癣的相关知识。
癣是怎么形成的: 病因病理 癣中医学诊断,癣是由外受风毒,凝聚⽪肤,甚则⽪肤不能濡润;或由于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或风热侵⼊⽑窍,郁久⾎燥;或冲任失调,营⾎亏耗,⾎虚⽣风化燥等致⽪肤失养;或被风湿所侵,留于腠理;或久居湿地,⽔浆浸渍,湿邪外浸,郁于⽪肤;或因汗⾐湿溻,淹淅肌肤,复受⽇晒,暑湿侵渍⽑窍,⽽成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癣是由霉菌所致,⽽霉菌种类繁多,绝⼤多数不会致病,其中⼀⼩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的⽪肤、粘膜、肠道等处。
正常情况下,各菌群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平衡代谢。
但由于长期使⽤抗⽣素可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当⼈体⽪肤破损,抵抗⼒下降时,致病性霉菌则⼤量繁殖,侵⼊⽪肤,⽪下组织⽽引起癣的发⽣。
本病多是接触接触传染,如通过⾐物、⽤具或⾃⾝⼿⾜癣传染致病。
环境条件亦有影响,如在温热季节和潮湿地区,肛门⽪肤受轻微损伤,容易发病。
主要分类 浅部真菌病是由寄⽣于⾓蛋⽩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肤病,病原菌可分为: ⼀、⽪肤癣菌:寄⽣在⽪肤⾓蛋⽩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肤癣菌。
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 1、⽑癣菌属:侵犯⽪肤、⽑发和甲。
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类致病。
常见有黄癣菌、红⾊⽑癣菌、断发⽑癣菌、紫⾊⽑癣菌、⽯膏样⽑癣菌等;彼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分⼦孢⼦,壁光滑。
2、孢⼦菌属:侵犯⽑发及⽪肤,在我国以铁锈⾊⼩孢⼦菌、⽺⽑样⼩孢⼦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分⼦孢⼦,壁有刺。
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类发病。
3、表⽪癣菌属:侵犯⽪肤和甲。
本菌属仅絮状表⽪癣菌⼀种可使⼈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分⼦孢⼦。
上述三属的⽪肤癣菌,感染⼈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发⽣红斑丘疹、⽔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
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癣,⼿癣,甲癣。
体癣及股癣的治疗(详解)

体癣及股癣的治疗(详解)体股癣是体癣和股癣的总称。
体癣是除毛发、掌跖、指(趾)甲及腹股沟以外的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是腹股沟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特别是大腿根内侧和皱褶部位,严重者常可累及到腹部和臀部。
(1)病因:①感染头发和毛发浅部时为头癣。
头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的猫、狗等动物传染,不洁的理发器具也是主要传染途径,共用帽子、枕巾及梳子等也可引起本病。
②皮肤渔多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通过接触传染所致。
③发生于股内侧、会阴、臀部称股癣。
常由手癣传染而来,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癣家畜或间接接触污染的衣物引起。
(2)临床症状:①头癣。
常见的有3种,即黄癣、白癣和黑点癣。
黄癣:损害先在毛发根部发生炎性丘疹或黄色点状皮疹,渐扩大增厚,形成胶着性厚痂,中心微凹,边缘翘起成蝶状,有断发穿出,有鼠尿臭味,称黄癣痂,新鲜的为硫黄色,陈旧的为灰黄色或灰白色。
病发干枯、失去光泽,长短不一,易于拔出,发际处一般不受侵犯,有正常发带。
可形成萎缩性瘢痕,造成永久性脱发。
自觉剧痒,常伴许多血痂,也可侵犯其他部位皮肤。
白癣:头皮有数片圆形灰白色鳞屑斑,可渐扩大或融合。
病发无光泽,灰白色,距头皮2~5毫米折断,根部有白色菌鞘,易拔出。
慢性病程,青春期大多自愈。
黑点癣:损害初起为局限性点状红斑,渐扩大成鳞屑斑,边缘清楚。
病发出头皮即断,呈黑点状,自觉瘙痒。
②手足癣。
手足癣的共同特点为皮疹开始常单侧发生,以后可传染至对侧。
手足癣又可分为3个类型,即水疱型、擦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水疱型:常发生于掌、跖,其次为指(趾)间及侧缘。
皮疹初为米粒大小厚壁水疱,以后变成绿豆至黄豆大小,不易破,疱液开始清澈,以后混浊,部分水疱融合成多房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红色湿润面,部分水疱可自行吸收,脱屑自愈,自觉瘙痒。
擦烂型:常发生于第3~5指(趾)间,初为红斑,以后角质层浸软发白,剧痒。
因搔抓和摩擦露出红色糜烂面,少许渗出,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等。
脚气介绍PPT培训课件

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
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脚 盆等个人物品,避免交
叉感染。
避免搔抓患处
脚气患处瘙痒时,尽量 避免搔抓,以免加重感 染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
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寻求专业帮助
如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 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 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
02
脚气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与建议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
穿透气的鞋袜
每天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脚部,特别是脚趾 间和脚底部分。清洗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干净,并用毛巾轻轻擦干。
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穿着紧身、不 透气的鞋子。袜子可选择棉质、丝质等透 气性好的材质。
保持环境通风
定期更换鞋垫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穿鞋,尽 量让脚部透透气。
鞋垫容易滋生细菌,定期更换可以减少细 菌滋生。
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外用药物
中药治疗
可在患处涂抹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 、咪康唑等。涂抹前需清洗患处,涂 抹后轻轻按摩片刻,促进药物吸收。
可选用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 的中药煎汤外洗,如黄柏、苦参、白 鲜皮等。
口服药物
对于严重脚气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 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 唑等。需按医嘱服用,注意药物副作 用。
助。
03
并发症与风险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01
02
03
细菌感染
由于皮肤破损,容易引发 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 疼痛、化脓等症状。
癣菌疹
脚气严重时,可能引发癣 菌疹,表现为红斑、丘疹 、水疱等皮损。
丹毒
脚气感染可引起丹毒,表 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
狗狗皮肤病的种类和治疗

皮肤病的种类和治疗★犬皮肤真菌病本病俗称癣,是犬最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病原是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
本病为接触性感染,人畜共患,幼龄、衰老、瘦弱和免疫缺陷者易感。
最典型症状为脱毛,圆形鳞斑;也有不脱毛、无皮屑但局部有丘疹、脓疱或呈起的红斑性脱毛斑或结节。
由于其病变的多样性,极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
诊断主要靠显微镜检查是否有真菌孢子,伍德氏灯检查或进行真菌培养。
皮肤真菌病治疗主要是局部涂药和全身性用药。
局部用药有克霉唑、酮康唑、癣净等,全身性用药有癣净口服药片、诺华的“ 保健” 口服药片,还可用消炎杀癣浴液;以及一些中药浴液等。
真菌的治疗主要注意:①防止扩散和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
②坚持用药,防止复发。
在皮肤表面症状完全恢复后仍需用药-2。
③注意环境消毒。
对狗的用具、狗舍可采用药物:如0.5% 硫化石灰溶液、0.5% 洗必泰溶液擦洗、浸泡。
对金属笼具还可以用火焰喷灯灼烧等。
★犬皮肤细菌感染,又称犬脓皮症多数病例病原为中间葡萄球菌。
临床上表现为皮肤脓疱疹,小脓疱,毛囊炎,皮肤皱裂和干性脓皮病。
诊断主要靠皮肤涂片、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局部外用抗菌药和全身用抗生素。
一般可外涂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液、百多邦药膏等,同时可全身注射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拜有利、头孢菌素等或口服头孢氨苄、克拉维酸-阿莫西林等。
德国牧羊犬、大麦町、沙皮、大丹犬、腊肠犬发病率高。
要不用碘酒试试★营养缺乏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主要表现皮肤鳞屑增多、瘙痒、掉毛。
多见于饮食单一、营养不良的犬。
治疗主要有:改喂营养均衡的食物如犬粮,口服补充营养膏、美毛油、叭咪宝等,有些还应额外补充微量元素锌。
★其它外在因素如洗澡不合理:次数过多或浴液不对。
一般正常情况下,夏季以每5-7天,冬季每7-0天用香波洗一次为宜,而且应该用犬专用香波洗,最好用进口或大厂家生产的浴液,其质量和浴液酸碱度才能得到保证。
癣

股癣股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癣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腹股沟、会阴及肛周部位。
由于这些部位的皮肤薄嫩,且较温暖湿润,非常适宜真菌生长,以夏季尤为多见。
通常多因患者先有手、脚癣或灰指甲,经常搔抓而引自身传染;有时也可通过公共场所、集体宿舍与他人接触而相互传播。
感染股癣初期,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上有红色小丘疹,感觉很痒,搔抓时有脱屑;以后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环状或多环形斑片,其边缘清楚,略见隆起,中心色素加深,瘙痒更为剧烈,瘙抓后会使丘疹或水疱疹向四周扩展。
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因长期不断搔抓和刺激,使局部皮肤增厚,重者可出现湿疹或苔癣样变化,失去典型股癣特征,往往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例如,有的患者将股癣当皮炎乱搽激素类药物,结果是“火上浇油”,不仅不能杀灭真菌,反而越搽越重。
发现股癣,及早使用抗真菌药外搽治疗,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可选用达克宁霜、克霉唑软膏或益康唑软膏外搽,每日3—5次,连续使用至股癣皮损消退后2周为止,治疗彻底可防复发。
治疗股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切忌搽用激素类药物,以免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也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性较强的癣药水。
二是应将股癣与手足癣、甲癣等其他部位的癣病同时治疗,以防自身反复感染。
三是在治癣期间应经常换洗内衣裤,并要坚持将洗外阴与洗脚的盆、毛巾等分开用,及时进行清洗、晾晒和消毒处理。
内裤尽量宽松,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蛇皮癣(鱼鳞病)参考资料:有的人从小皮肤就比一般人干燥,在四肢,特别是小腿和前臂的伸侧面,有很多白色,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边形鳞屑,很难剥脱,似蛇皮。
此病在冬季气候干燥时,特别明显,象没有洗干净的污垢,常常引起干裂,到了夏季气候温暖潮湿出汗较多时,可明显好转。
这种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蛇皮癣,即西医学中的鱼鳞病,是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下面介绍常见的两种类型:(1)寻常型鱼鳞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足疗诊断知识点总结

足疗诊断知识点总结足疗是一种以足部为主要治疗部位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拔罐等手法刺激足部穴位而达到调整身体气血、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足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助于调整全身气血,改善身体健康。
足疗诊断是指足疗师通过观察、问诊、判断和检查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在足疗诊断中,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身体症状等情况,通过专业的足疗技术和中医理论,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足疗治疗方案。
足疗诊断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行走姿势、足部形态等情况,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足部情况,为后续诊断提供依据。
二、问诊:足疗师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睡眠情况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症表现,为诊断提供全面信息。
三、判断: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问诊,足疗师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明确病情所在,判断病因和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检查:有条件的足疗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足部功能测试、按摩检查等手段,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足部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在进行足疗诊断时,足疗师需要结合中医理论,辨证施术,充分发挥足疗技术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足疗诊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强的足疗治疗。
下面将就足疗诊断常见的病症进行介绍:一、痛风痛风是一种因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关节炎,多发生在足部,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足疗师在诊断痛风时,需要观察患者足部的红肿情况,询问患者的尿酸代谢情况,通过中医理论判断痛风的病因,制定相应的足疗治疗方案,如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足疗手法,有效缓解痛风病症。
二、足癣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病,患者会出现瘙痒、发红、起泡等症状。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

㊃诊疗指南㊃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工作组ʌ关键词ɔ体癣;股癣;诊断;治疗;指南ʌ中图分类号ɔ R756.2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19)14-0001-031定义体癣(t i n e a c o r p o r i s)指发生于除头皮㊁毛发㊁掌跖和甲板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㊂股癣(t i n e a c r u r i s)则特指发生于腹股沟㊁会阴部㊁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1]㊂2病原学与易感因素体股癣的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共同的特点是亲角质㊂皮肤癣菌约有40余种,其中可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约有20余种㊂国内各地区及不同医院的流调资料显示,体癣和股癣的病原菌大致相同,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其他包括须癣毛癣菌㊁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㊂动物源性的体癣则以犬小孢子菌感染最为多见[2]㊂皮肤癣菌可以在人与人㊁动物与人㊁污染物与人以及人体不同部位之间传播㊂患者体质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如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是体股癣高发的诱因,穿着不透气及过紧衣物㊁肥胖多汗者或司机易患股癣;饲养宠物㊁糖尿病㊁密切接触感染者及污染物㊁自身患有手足癣或甲真菌病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易感染体癣㊂长期局部外用或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可使皮损不典型,形成 难辨认癣 ㊂既往认为阴囊少有皮肤癣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并报道的阴囊癣明显增多,多见于青少年,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㊂体癣中的特殊类型还包括叠瓦癣,是由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的慢性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可由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染,多见于南太平洋㊁东南亚㊁中南美洲等高温潮湿地区,在我国近年罕见报道㊂3临床表现3.1体癣原发损害为丘疹㊁水疱或丘疱疹,由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红斑并伴脱屑,其边缘微隆起,炎症明显,而中央炎症较轻或看似正常,伴不同程度瘙痒㊂3.2股癣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基本损害与体癣相同,由股内侧向外发展的边界清楚㊁炎症明显的半环形红斑,上覆鳞屑,自觉瘙痒㊂3.3特殊类型难辨认癣(t i n e a i n c o g n i t a)临床表现多样,常表现为鳞屑较少,界限不清,无边缘隆起,中央可见脓疱㊁水疱,无自愈倾向,部分患者瘙痒明显[3]㊂阴囊癣(t i n e a o f t h e s c r o t u m)阴囊单纯性感染多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表现为特征性的上覆黄白色痂皮的斑片,而由红色毛癣菌引起阴囊及其邻近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股癣相似[4]㊂叠瓦癣(t i n e a i m b r i c a t a)表现为泛发性同心圆样或者板层样鳞屑性斑片,一般不累及毛囊,少有瘙痒等自觉症状㊂4实验室检查4.1真菌镜检刮取皮损边缘鳞屑进行真菌镜检㊂难辨认癣应避开炎症较为剧烈的水疱㊁脓疱区域,刮取相对干燥的鳞屑或者疱壁㊂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K O H)溶液后覆上盖玻片,放置数分钟或者稍微加热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㊂阳性表现为有折光㊁细长㊁平滑㊁分支分隔菌丝和/或关节孢子㊂荧光染色法即滴加真菌荧光染液后覆上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真菌成分(孢子或菌丝)呈现蓝色或绿色荧光,能显著提高真菌镜检阳性率和准确性㊂4.2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刮取皮损边缘鳞屑接种于含氯霉素和放线菌酮的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 D A)可以减少培养过程中的细菌和其他腐生丝状真菌的污染,25ħ~28ħ培养14~28d㊂根据菌落形态㊁镜下结构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皮肤癣菌表型鉴定㊂对表型难以鉴定的菌株可以采用r D N A-I T S分子测序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 A L D I-T O F M S)亦有助于皮肤癣菌种水平的快速鉴定[5]㊂4.3组织病理除非疑诊皮肤癣菌肉芽肿,一般不做㊂活检组织经过碘酸雪夫染色(P A S)和(或)六胺银染色(GM S)可见角质层中有与表皮平行分布的分隔分支菌丝㊁关节孢子等[6]㊂4.4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体股癣的皮肤镜检查通常表现为红色基底上沿皮纹分布的点状血管,边缘可见环状薄层白色卷曲状鳞屑,有时观察到毳毛受累,呈螺旋状或条形码样改变[7]㊂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 C M)在体股癣环状鳞屑性红斑部位可见真菌菌丝结构[8],作为辅助检查手段㊂5诊断与鉴别诊断体股癣诊断的主要依据为:①典型临床表现;②真菌镜检阳性和/或培养分离到皮肤癣菌㊂鉴别诊断:股癣需要与念珠菌性间擦疹㊁细菌所致红癣㊁反向银屑病㊁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等疾病进行鉴别,体癣需要和湿疹㊁银屑病㊁脂溢性皮炎㊁玫瑰糠疹㊁多形性红斑㊁环状肉芽肿㊁固定性药疹等疾病进行鉴别;难辨认癣临床易误诊为亚急性湿疹㊁脂溢性皮炎㊁过敏性皮炎㊁红斑狼疮㊁酒渣鼻㊁多形性日光疹㊁单纯疱疹㊁梅毒等多种疾病㊂叠瓦癣注意和离心性环状红斑㊁匍行性回状红斑㊁二期梅毒疹等疾病鉴别㊂阴囊癣需要与阴囊湿疹㊁慢性单纯性苔藓㊁反向银屑病㊁扁平苔藓㊁固定性药疹㊁烟酸缺乏症等疾病鉴别㊂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㊂6治疗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缓解症状,清除皮损,防止复发㊂外用药㊁口服药或二者联合均可用于体股癣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用药㊂6.1局部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为首选[9],一般为每日1~2次,疗程2~4周㊂外用药以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最常用㊂咪唑类药物包括咪康唑㊁益康唑㊁联苯苄唑㊁酮康唑㊁克霉唑㊁硫康唑㊁舍他康唑㊁卢立康唑等㊂丙烯胺类药物包括特比萘芬㊁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㊂其他还有阿莫罗芬(吗啉类)㊁利拉萘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㊁环吡酮胺(环吡酮类),以及咪唑类和丙烯胺类复合制剂等㊂同时含有抗真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可用于治疗炎症较重的体股癣患者,但应注意避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建议限期应用1~2周,随后改为外用单方抗真菌药物至皮损清除㊂对于股癣,特别要注意外用剂型的选择,避免刺激反应㊂6.2系统治疗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㊁皮损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㊂常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㊂特比萘芬成人量为250m g/d,疗程1~2周㊂伊曲康唑200~400m g/ d,疗程1~2周㊂如患者合并有足癣和/或甲真菌病,建议一并治疗(参见相应诊疗指南)㊂6.3特殊类型体股癣的治疗难辨认癣治疗与体股癣基本一致㊂早期炎症剧烈阶段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大的剂型㊂面积大时需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㊂阴囊癣治疗与体股癣基本一致㊂首选外用抗真菌药物,建议以乳膏剂为主,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大的剂型㊂局部治疗失败病例,可以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口服抗真菌药㊂叠瓦癣该病复发率较高㊂局部治疗效果较差,建议系统与局部抗真菌药联合治疗㊂6.4特殊人群体股癣的治疗[10]老年人除了感染部位及受累面积外,还需要考虑合并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㊂如果感染面积较大且不宜采用系统治疗时,局部治疗应适当延长疗程㊂如果需要系统抗真菌药时,宜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药物㊂儿童儿童皮肤更新速度较快,局部治疗可能比成人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㊂皮损面积过大或者有明显的毳毛受累时,可以考虑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治疗儿童体股癣均安全有效㊂妊娠及哺乳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 F D 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分级标准,目前归入B类的抗真菌药包括克霉唑㊁奥昔康唑㊁特比萘芬㊁萘替芬㊁环吡酮胺等药物,在大剂量的动物安全性研究中没有发现生殖毒性㊂克霉唑和咪康唑在多项大样本的妊娠早期及中后期的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未发现明确与之相关的胎儿异常的报告㊂上述药物可在权衡利弊后酌情用于妊娠期体股癣的局部治疗㊂在哺乳期药物安全分级中,克霉唑㊁酮康唑㊁咪康唑㊁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药被列入L2级(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其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㊂系统用特比萘芬和氟康唑亦列入L2级㊂哺乳期的体股癣,建议以L2级抗真菌药物的局部治疗为主㊂免疫缺陷人群建议局部与系统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疗程适当延长并个体化,同时积极纠正免疫缺陷状态㊂对于部分持续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㊂7疗效评定标准红斑㊁丘疹㊁鳞屑完全消退,真菌镜检和/或培养为阴性,可视为痊愈㊂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㊂8预防与健康教育建议患者贴身穿着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和其他人混用衣物毛巾,内衣应定期洗晒煮烫等消毒处理㊂肥胖患者鼓励更频繁更换衣物,积极控制体重,易出汗部位可以使用粉剂保持局部干燥,易复发患者可以采用抗真菌粉剂进行预防㊂家庭成员有类似感染时,应同时治疗,合并足癣及甲真菌病时应积极治疗㊂如果系接触宠物感染所致,应对宠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并治疗,同时对宠物接触过的家庭物品进行消毒处理㊂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顾军㊁李春阳㊁李福秋㊁李若瑜㊁刘维达㊁冉玉平㊁王爱平㊁温海㊁席丽艳㊁余进㊁章强强㊁朱红梅㊁朱敏㊂执笔:吕雪莲参考文献[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6.[2]C a i W,L u C,L i X,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s u p e r f i c i a l f u n g a li n f e c t i o n s i n G u a n g d o n g,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y f r o m2004t o2014[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6,181(5-6):387-395.[3]唐芹芹,刘海霞,徐江媚,等.难辨认癣的临床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3):168-170.[4]尹颂超,李美荣,魏玲,等.阴囊皮肤癣菌病患者临床及真菌学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5):553-555,563.[5]S u h S O,G r o s s o KM,C a r r i o n M E.M u l t i l o c u s p h y l o g e n y o ft h e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m e n t a g r o p h y t e s s p e c i e s c o m p l e x a n d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t r i x-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i o n i z a t i o n-t i m e-o f-f l i g h t(MA L D I-T O F)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f o r t h e r a p i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s[J].M y c o l o g i a,2018, 110(1):118-130.[6]P a r k YW,K i m D Y,Y o o n S Y,e t a l. C l u e s f o r t h e h i s t o-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i n e a:h o w r e l i a b l e a r e t h e y[J]?A n nD e r m a t o l,2014,26(2):286-288.[7]K nöp f e l N,d e l P o z o L J,E s c u d e r o M d e l M,e t a l.D e r m o-s c o p i c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o f v e l l u s h a i r 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 t i n e a c o r p o-r i s:a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s y s t e m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J]?P e d i a t rD e r m a t o l,2015,32(5):e226-227.[8]H u i D,X u e-c h e n g S,A i-e X.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f l e c t a n c e c o n-f o c a l m i c r o s c o p y i n d e r m a t o p h y t o s i s[J].M y c o s e s,2013,56(2):130-133.[9]E l-G o h a r y M,v a n Z u u r e n E J,F e d o r o w i c z Z,e t a l.T o p i c a la n t i f u n g a l t r e a t m e n t s f o r t i n e a c r u r i s a n d t i n e a c o r p o r i s[J].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 S y s t R e v,2014,(8):C D009992.[10] K a u l S,Y a d a v S,D o g r a S.T r e a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o s i si n e l d e r l y,c h i l d r e n,a n d p r e g n a n t w o m e n[J].I n d i a n D e r-m a t o l O n l i n e J,2017,8(5):310-318.[收稿日期]2019-02-12[本文编辑]卫凤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癣易继发细菌感染。脓疱、溃疡、淋巴结炎、丹 毒、蜂窝织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镜检及培养)可确定 诊断。 需与湿疹、汗疹、掌跖脓疱病等相鉴别。
治疗
1. 以外用药为主,应坚持治疗1-2个月。 2. 按不同临床类型选择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物 。
预防
1.积极治疗手足癣、甲癣等; 2.避免与患者、以及有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 3.内衣应宽松、透气; 4.肥胖者应保持皮肤干燥; 5.避免滥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癣 和 足癣
手癣:指手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延及 手背。仅累及手背,出现环形或多环形损害仍 称体癣。
足癣:发生于趾缝、跖部、足跟及足侧缘的皮
甲真菌病:由真菌侵犯甲板引起的甲感染;
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甲感染 ;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菌或酵母样菌及霉菌。 大多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其中红色毛癣 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 表皮癣菌。 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马拉色菌。
霉菌一般认为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或污染真菌,其致 甲真菌病的发生率最低。 皮肤癣菌可分解角蛋白,产生浸袭性酶侵入并破坏 正常组织,导致原发性甲感染。 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 易感因素:遗传、疾病(糖尿病)、甲外伤等。
股癣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难诊断。可疑者:皮屑 (边缘活跃皮损)直接镜检。一次查菌阴部不能排除诊 断,需多部位取材,反复几次检查或真菌培养。
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玫瑰
治疗
1.外用药物:复方苯甲酸擦剂、各种抗真菌药物的 霜剂。疗程2周以上,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 2.皮损广泛或单用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内服抗真 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3. 单纯外用药效果不好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 伊曲康唑0.1~0.2g/d,连服2-4周, 特比萘芬0.25g/d,连服2-4周。 4. 继发细菌感染应联用抗生素。 5. 继发癣菌疹、湿疹化应先抗过敏治疗。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袜子,不与其他人共用浴 具等以免交叉感染。 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手足癣要同时治疗。
花斑癣
由马拉色菌种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表感染 ,又称汗斑。
临床表现
棕褐色、粉红色、白色斑疹,表面覆有糠皮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秕状鳞屑; 好发于前胸、上背部、腋窝、颈部和腹股沟; 一般无症状,少许有轻度瘙痒; 慢性病程,冬轻夏重;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鳞屑在镜下可见常成簇分布圆形至 卵形孢子,腊肠样粗短菌丝; 真菌培养:将鳞屑接种在含橄榄油或菜子油的 培养基中,32℃~37℃条件下培养,3日后长 出奶油色酵母样菌落;
癣
体癣 和 股癣
体癣:是指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的 人体平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是指腹股沟、会阴、肛门、臀部的皮肤 癣菌感染。
一、体癣
致病菌: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 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感染方式:直接接触感染;
间接接触感染; 自身感染(由手、足、甲癣等传染)。
临床表现
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 ,鳞屑性红斑片,边缘 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 环形、多环形损害, 边缘炎症明显; 自觉瘙痒,有时剧痒; 长期搔抓引起皮损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
体癣
二、股癣
致病菌:与体癣大致相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94%); 皮损为腹股沟及股上部内侧小片红斑、丘疹 、 半 环形损害;
单侧或双侧,基本皮损与体癣相同;
2.拔甲术:局部用40%尿素软膏封包,软化后拔除
3. 8%环吡酮(ciclopirox olamine)或 5%阿莫罗芬(amorolfine)甲涂剂:
在病甲表面形成一层非水溶性高粘附性的药膜,利于 药物穿透甲板,有较强的局部抗真菌作用。
4.严重的甲真菌病常需内服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用间歇冲击疗法。2次/日,每次0.2g,连 服7日,停药21日,再进行第2个冲击。指甲病变共冲 击2-3次,趾甲病变共冲击3-4次。 特比萘芬每晚0.25g,指甲病变连服6周至3个月,趾 甲病变应长于3个月。 氟康唑每周1次O.15g,连服9个月;也有隔日一次 0.1g,连服3个月。
致病菌:毛癣菌、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 红色毛癣菌占50%-90%。
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
以春夏季、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好发。成人多见,男 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皮损多由一侧传播至对侧,足癣多累及双足。 往往反复发作,呈慢性病程。
(一)水疱鳞屑型
(二) 角化过度型
(三)浸渍糜烂型
常以一型为主或几型同时存在,亦可从一型转向另 一型。
临床表现
1.白色浅表型(SWO): 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
2.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
真菌最初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 甲增厚、表面不平、破损。
3.近端甲下型(PSO):
感染始于甲小皮,扩展至甲板、甲床; 甲半月、甲根部粗糙肥厚、不平、破损。
4. 全甲毁损型(TDO):
是各种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局。 真菌侵入整个甲板,甲结构完全丧失。呈灰黄、 灰褐色,甲板脱落,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 物。
治疗
1.以外用药为主:2%酮康唑洗剂等,通常需 用药4~6周; 2.皮损多、严重而单独外用疗效不好者可内服 伊曲康唑,0.2~0.4g/日,连服1~ 2周,以后 可改为每月一次服低剂量(0.2g);
谢谢!
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趾甲变形变色; 甲屑镜检真菌阳性; 多次培养为同一种或同几种真菌生长; 甲病理或溶甲涂片查见真菌可以确诊; 有时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或斑秃所致的甲
治疗
因药物不易进入甲板、甲生长缓慢,故治疗较困 难。 可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治疗。
1.表浅、轻型、单发的甲真菌病,先尽量刮去病甲 ,再外搽抗真菌药,如30%冰醋酸、3-5%碘酊或 咪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1~2次/日,坚持 3个月以上,多数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