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训练:1-1-3 多彩的消费 Word版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训练:1-1-1 神奇的货币 Word版

课时1奇特的货币一、推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2.网络中的Q币是真实货币的一种。
()3.外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变动方向相同。
()4.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 1.T2.F网络中的Q币是一种虚拟货币。
3.F外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变动方向相反。
4.T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5.我们常到商店购买食品、衣服等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的共同点是()①都是用于交换的②都是劳动产品③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④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依据商品的含义可知,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是货币的作用。
答案 A6.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B.劳动产品C.一般等价物D.流通手段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 C7.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肯定的() A.货币B.价格C.人民币D.价值符号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肯定的价格。
答案 B8.“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由于() 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解析A、B、D三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9.如今,随着用卡环境的不断改善,商家和市民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宠爱使用信用卡付款,刷卡消费日渐成为一种新型、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们越来越宠爱使用信用卡,其缘由是()①持卡人可以在任何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②信用卡能够简化收款手续,便利购物消费③信用卡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缓解资金压力④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格外平安且格外便利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解析①错误,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
④错误,信用卡并不是任何场所都可使用,因此并不是格外便利。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训练:1-2-1 生产与经济制度 Word版

课时1生产与经济制度一、推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1.生产和消费互为动力、相互打算。
()2.消费强劲、生产扩大;消费低迷,生产萎缩。
()3.各种全部制经济依法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4.国有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答案 1.F生产打算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2.T 3.T4.F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5.“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被打碎,虽然有损失,但由此引发的玻璃制造、建筑等行业的受益,也必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进展。
“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A.生产和安排的辩证关系B.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C.交换和消费的关系D.生产打算消费方式解析本题考查同学阅读理解力量。
解题流程:玻璃被打碎→安装玻璃消费→玻璃制造、建筑等行业受益、经济进展(生产进展),因此选B。
答案 B6.2021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这是由于()A.生产为消费供应了对象B.生产打算消费的水平和质量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进展促进生产的进展D.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解析重视消费的作用,扩大内需的理论依据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C项符合题意。
A、B 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7.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 A.消费B.安排C.生产D.交换解析依据教材学问可知,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答案 A8.大力进展社会生产力,必需不断深化改革。
下列对改革生疏正确的是()①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动力②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③改革就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环节和方面④通过改革推动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大力进展生产力的相关学问。
2021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政治(选考部分B版)训练:选修三 专题回扣提升(三) Word版

专题回扣提升(三)一、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从美国联邦制的历史看,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 A.联邦与州共享政治权力B.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机敏性和制造性C.效率低下D.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邦制优点的理解。
B符合题意;A、D是对联邦制基本特征的论述,不符合题意;C是弊端。
答案 B2.2022年是美国大选年,两大政党为争夺总统宝座而开放的激烈角逐又被称为“驴象之战”。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这是指()A.美国只有两个政党,两党通过定期大选轮番执政B.美国不止两个政党,各党通过国会选举轮番执政C.美国不止两个政党,只有两个最大的政党通过国会选举轮番执政D.美国不止两个政党,只有两个最大的政党通过定期大选轮番执政解析美国不止两个政党,A项错误;两党争夺的焦点、打算其能否执政的关键在于是否取得总统宝座,B、C两项错误。
答案 D3.(2022·浙江卷)2022年4月2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判决“麦卡琴诉联邦选举委员会”一案中的麦卡琴一方胜诉,推翻了为个人竞选捐款设置总额上限的原有法律。
在表决时,五位多数派成员正好是共和党籍总统提名的人,四位少数派成员则是由民主党籍总统提名的。
由此可以看出()①美国的政治运行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②美国政治生态进一步朝金钱政治方向进展③美国政党制度走向多党制④美国的司法过程沾染了深厚的政党颜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体。
推翻了为个人竞选捐款设置总额上限的原有法律,意味着金钱对竞选有更大影响,美国政治生态进一步朝金钱政治方向进展,②符合题意。
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投票结果看,美国的立法与两党斗争的结果相关,④符合题意。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说法错误。
故选D项。
答案 D4.美国的三权分立的阶级局限性和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是资本主义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②美国的三权分立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安排的一种机制③三权分立导致的一个必定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效率低下④“三权分立”制衡机制相对于封建专制制度而言,它有历史进步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三权分立的阶级局限性表现为资产阶级安排内部权力,无产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无权涉入国家的政治领域,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大国家权力机关相互扯皮,三种权力的分立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贯彻,所以①与题意无关,②③说明白三权分立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④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历史进步性。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经济生活》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经济生活》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推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F”)1.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导致市场对货币需求量增加。
() 解析货币需求量增加与纸币流通发行规律有关,与信用卡的使用无关。
答案 F2.商品价格是由价值打算的,但价格并不总是和价值全都。
() 解析价格由价值打算,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答案T3.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行取的。
() 解析盲目从众不行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答案 F4.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F5.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 解析创新技术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答案 F6.当风险下降时,债券利率降低。
某企业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下降的缘由可能是新产品受市场欢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答案T7.公有制经济下全部的安排都属于按劳安排。
() 解析不肯定,公有制经济工资收入所得是按劳安排,但有些国有控股企业,员工通过入股可以获得按生产要素安排收入。
答案 F8.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
() 解析财政收入随着经济进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
答案 F9.加快推动价格改革旨在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 解析推动价格改革是为了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不等于要“降低商品价格”。
答案 F10.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由于它是基础性产业。
() 解析信息技术产业的进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它不是基础性产业。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
答案 F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1.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2月6日发行2021年贺岁一般纪念币一枚。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训练:3-3-2 我们的民族精神 Word版

课时2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推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1.民族精神的力气,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气。
()2.中华民族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3.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4.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答案 1.F中华文化的力气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气。
2.T3.F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T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5.“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典故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名言说明白中华民族具有________的精神。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英勇 D.自强不息解析这些典故和名言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不怕困难,奋勉向上,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项是正确的。
答案 D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下列能够表达爱国情怀的有()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②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
——孟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②③都明显地提到了爱国,故入选;④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与爱国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A。
答案 A 7.“勤”应是孩子的必备素养,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
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称赞为“不聪慧”;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
加强勤劳训练有利于()A.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B.弘扬中华民族宠爱和平的民族品德C.增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奠定中华民族坚不行摧的立业根基解析勤劳英勇奠定中华民族坚不行摧的立业根基,D项正确。
A项表述的是团结统一精神;B项表述的是爱好和平精神;C项表述的是自强不息精神。
答案 D8.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和善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实解析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勉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训练: 文化创新

课时3文化创新一、判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1.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 2.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 3.文化创新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4.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答案 1.F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2.F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3.F 4.T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5.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我们把文化创新比作一渠清水,那么它的源头就是() A.社会实践B.传统文化的积累C.创造者的灵感D.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化创新的源泉的认识。
从文化创新的本源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A。
D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答案 A6.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迅猛发展,但缺乏自主品牌。
部分娱乐节目收视率较高,但大多是购买别国版权制作的。
这启示我们()A.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B.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C.要全面开放文化的所有领域D.应该由政府主导和决定文化市场的方向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
B项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是思想道德建设;C错在“所有领域”;政府可弘扬文化主旋律但不能决定文化市场方向,D 错误。
答案 A7.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
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
这说明()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动漫促进相关动漫产业发展体现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选C。
答案 C8.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
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
由此可见()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的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其他选项没有体现。
2021版《创新设计》浙江政治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训练)必修三 第13讲 文化的作用

第13讲文化的作用一、推断题(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气。
()解析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生疏、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
答案 F2.文化对社会的进展起着乐观的促进作用。
()解析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进展起着乐观的促进作用。
答案 F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肯定的文化环境中,就肯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解析处在肯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肯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答案 F4.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
()解析优秀文化增加人的精神力气。
答案 F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解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答案 F二、选择题6.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其简短的语词往往含义丰富,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心情与民众喜好,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
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疏和实践活动D.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
流行语折射当时的社会心情和民众喜好,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文化的打算作用,A符合题意;网络流行用语不是消费对象,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对人们的影响,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提及人们接受文化的过程,D与材料无关。
答案 A7.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规律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学问和阅历的总结。
这表明()A.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气C.文化素养是逐步培育起来的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解析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育起来的,C项当选。
A、B、D在材料没有体现,故不选。
答案 C8.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爱护利用工程。
版创新设计高考政治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3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贸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通读(tōnɡ dú) 材料便不难选择,应选B。 答案 B
第十页,共13页。
导向2 依托题干材料,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
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孔
子学院正成为新时期世界了解中国(zhōnɡ ɡuó)的又一窗口。 这一趋势有利于
第六页,共13页。
[考点梳理]
考点二 文化在交流(jiāoliú)中传播
第七页,共13页。
[方法指津] 全面理解(lǐjiě)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
第八页,共13页。
[命题导向]
导向1 依托题干材料,考查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
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
解析 “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强调文化是世
界的,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排除A、C两项,D项与题
意Hale Waihona Puke 关,故选B。答案 B第四页,共13页。
导向(dǎo xiànɡ)2 依托材料,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
度或基本原
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与融合的趋势也在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对待文化多样性
第十二页,共13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b)。①文化是民族(mínzú)
No 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mínzú)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不同国家、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多彩的消费
一、推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
1.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
2.提倡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舞超前消费。
()
3.崇尚节省,就是限制消费。
()
4.在自己收入预期之内,“花明天的钱,圆今日的梦”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
答案 1.F适度消费既不能超前消费,又不能滞后消费。
2.F在自己经济承受力量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3.F勤俭节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节省,并不是限制人们消费。
4.T
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5.近年来,受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拉动,消费日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相对稳定的力气。
这说明()
①经济进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②消费水平主要受居民收入的影响③居民收入与
消费水平相互影响④一般而言,消费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材料旨在强调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未强调经济进展对消费水平的影响,②④正确,①与题意不符。
③说法不精确。
答案 D
6.2022我国经济工作要着力扩大内需特殊是消费需求,而刺激居民消费必需使居民“有钱花”“会花钱”“敢花钱”。
“有钱花”“会花钱”“敢花钱”涉及的因素依次是
()
①财政收入的增长②居民收入的增加③消费环境的改善④消费观念的更新
A.①②③B.②④③C.②③④D.③②④
解析在社会财宝总量肯定的前提下,财政收入增加,会直接削减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收入,①排解。
“有钱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会花钱”需要转变消费观念,“敢花钱”需要改善消费环境。
B项正确。
答案 B
7.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步兴起,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巨大,我国文化产业进展前景奇特。
目前,文化在人们整体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表明家庭消费()
①由生存资料消费向进展资料消费过渡②由精神消费向进展资料消费转化③由物质生活
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过渡④物质生活消费将逐步让位于精神文化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新型文化消费观念的兴起表明,我国人民的消费由生存资料消费向进展资料消费过渡,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过渡。
②④错误。
答案 C
8.“选商品,点鼠标,然后坐等快递送货”的网络消费方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从交易方式来看。
这种消费方式一般属于()
A.劳务消费B.租赁消费
C.进展资料消费D.钱货两清的消费
解析网络消费方式一般是先付款后送货或货到付款,二者都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故答案为D。
答案 D
9.假如居民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提高,那么在其他要素不变的状况下,当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会()
A.增加,消费水平提高B.减小,消费水平提高
C.不变,消费水平不变D.减小,消费水平降低
解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
假如居民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得到完善和优化,在其他要素不变的状况下,当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会减小,消费水平会提高,B当选。
答案 B
10.身穿“背靠背”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
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手机,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当前,部分中同学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追求名牌之风近乎成为潮流。
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反对崇尚名牌②坚持求异有度,考虑社会认可③理性从众跟风,理性对
待消费④坚持求实心理,量入为出消费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心理和理智消费。
题意强调部分中同学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追求名牌之风近乎成为潮流,属于从众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没有从中同学的实际进行消费,因而要坚持求实心理,理性从众跟风,做到适度和理性消费,③④正确。
名牌是产品信誉和质量的保证,作为消费者应当正确对待名牌,①“反对”不科学。
题意中的现象与求异无主要关联,②不选。
答案 D
11.(必考题提升)山东《生活日报》主办的换物节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居民进行闲物置换,以物易物,使闲物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这种以物换物活动
()
①是人为地抑制消费的表现②较大限度地搞活了商品流通③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④
符合节省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与题干指向“物与物的交换”不符,排解②。
也不是人为地抑制消费,排解①。
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三、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这个故事中卖骏马的人利用了消费者的什么心理?
(2)如何评价这种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消费心理的理解。
卖骏马的人利用伯乐的影响带动人们对骏马的需求,这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对从众心理要具体分析和评价。
答案(1)从众心理。
(2)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进展。
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进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行取。
13.(必考题提升)要坚决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进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
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力量、稳定消费预期、增加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需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相关学问,谈谈国家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以“措施类题型”考查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从客观上来讲,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需要进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从主观上讲,居民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国家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答案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
国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实施乐观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将来收入预期,完善安排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②国家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开盲从,理性消费;爱护环境,
绿色消费;勤俭节省,艰苦奋斗。
增加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