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要求
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技术参数

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技术参数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水泥产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的技术参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主题。
1. 抗压强度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PC32.5R水泥的抗压强度应在以下范围内:2d强度≥10MPa,28d强度≥32.5MPa。
其中,2d强度是指水泥在养护2天后的抗压强度,而28d强度则是指水泥在养护28天后的抗压强度。
通过对抗压强度的测试和确认,可以确定水泥的品质是否符合标准,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 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是水泥的凝固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终凝时间则控制在10小时左右。
这两个时间的控制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 碱含量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中的碱含量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参数。
过高的碱含量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PC32.5R水泥的碱含量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其他技术参数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的技术参数还包括流动度、比表面积、矿物掺合料含量等,这些参数对于水泥的适用范围和工程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回顾:通过对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技术参数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水泥产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在工程建设中,合理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产品,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于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及其技术参数的理解,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水泥产品的一种,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R的技术参数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

28d ≥42.5 ≥52.5 ≥62.5
≥42.5
≥27.0 ≥10.0
≥52.5
≥15.0 ≥15.0
≥32.5
≥19.0
≥21.0
≥23.0
≥42.5
≥52.5
抗折强度
3d ≥3.5 ≥4.0 ≥4.0 ≥5.0 ≥5.0 ≥5.5 ≥3.5 ≥4.0
≥4.0
28d ≥6.5 ≥7.0 ≥8.0
Page:
品渣硅酸 盐水泥
火山灰质 硅酸盐 水泥
粉煤灰硅 酸盐水 泥
复合硅酸 盐水泥
代号
P·I P·Ⅱ P·O P·S·A P·S·B
P·P
P·F P·C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
熟料+石膏
100 ≥95 ≥95 ≥80 且 <95 ≥50 且 <80 ≥30 且 <50
Page: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
5、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凡检验结果符合GB175-2007的7.1、7.3.1、7.3.2、7.3.3 的规定为合格品。
• 凡检验结果不符合GB175-2007的7.1、7.3.1、7.3.2、 7.3.3中的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合格品。
Page:
≥60且 <80
粒化高炉 矿渣
≤5 -
>20且 ≤50b
>50且 ≤70b
-
组分 火山灰质 混合材料
>5且≤20a
-
-
>20且 ≤40c
粉煤灰
-
-
-
≥60且 <80
-
≥50且 <80
-
>20且 ≤40d
>20且≤50e
水泥规范标准

水泥一、六大通用水泥1、硅酸盐水泥(等级为42.5、42.5R、52.5、52.5R、62.5、62.5R)①P.Ⅰ②P.Ⅱ2、★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32.5R、42.5、42.5R、52.5、52.5R)3、矿渣硅酸盐水泥(P.S)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6、★复合硅酸盐水泥(P.C)二、取样方法及数量混凝土结构工程用水泥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2、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三、取样送样规则1、水泥委托检验样必须以每一个出厂水泥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不得有两个以上的出厂编号混合取样。
2、水泥试样必须在同一编号不同部位处等量采集,取样点至少在20点以上(一般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或20袋中取等量样品),经混合均匀后用防潮容器包装,质量不少于12kg。
3、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应在使用前作复验。
4、委托时填写时注意信息量(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代表数量、质保书编号)。
注: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一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采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检验试样。
四、水泥的常规检测项目1、标准稠度用水量2、安定性3、凝结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4、强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5、细度五、注意1、若用户对水泥安定性、初凝时间有疑问要求现场取样仲裁时,生产厂在接到用户要求后7天内合同用户共同取样,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
生产厂在规定时间内不去现场,用户可单独取样送检,结果同等有效。
2、★废品水泥凡MgO、SO3、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一项不合格时,均为废品。
水泥抗折抗压强度表

≥42.5 ≥52.5
≥10.0 ≥15.0 ≥15.0 ≥19.0 ≥21.0 ≥23.0
≥32.5 ≥42.5 ≥52.5
2400±200
Rc=F3.5 ≥4.0 ≥4.0 ≥5.0 ≥5.0 ≥5.5
≥6.5 ≥7.0 ≥8.0
≥3.5 ≥4.0 ≥4.0 ≥5.0
水泥强度表
品种
强度等级
硅酸盐水泥 (P·Ⅰ P·Ⅱ)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42.5 42.5R 52.5 52.5R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A P·S·B)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6.5 ≥7.0
≥2.5 ≥3.5 ≥3.5 ≥4.0 ≥4.0 ≥4.5
≥5.5 ≥6.5 ≥7.0
50±10
Rf=1.5*Ff*L/B3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以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 值的±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 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 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 作废。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加荷速度(N/s)
强度计算公式
Fc:抗压荷载 A:受压面积 Ff:抗折荷载 B:棱柱体截面边 长
抗压强度(Mpa)
3天
28天
≥17.0 ≥22.0 ≥23.0 ≥27.0 ≥28.0 ≥32.0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前言本标准与欧洲水泥标准ENV197-1:2000《通用波特兰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三个标准。
——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由“20%~50%”改为“>20%且≤40%”(原版GB1344-1999中第3.2条,本版第5.1条);——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原版GB12958-1999中第3章,本版第5.1条);——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符合附录A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并将附录A取消(原版GB12958-1999中第4.2、4.3条和附录A);——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原版GB175-1999中第5章,本版第6章);——增加了氯离子限量的要求,即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本版第7.1条);——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本版第8.1条);——将“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的规定的适用水泥品种扩大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版GB1344-1999第7.5条,本版第8.5条);——编号与取样中增加了年生产能力“200×104t以上”的级别,即:200×104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个编号;将“120万吨以上,不超过1200吨为一个编号”改为“120×104t~200×104t,不超过2400t为一个编号”(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1条,本版第9.1条);——将“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改为“经确认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2条,本版第9.2条);——增加了出厂检验项目(本版第9.3条);——取消了废品判定(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3条);——检验报告中增加了“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8.4条,本版第9.5条);——包装标志中将“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8%”改为“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原版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1条,本版第10.1条);——包装标志中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改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包装袋的两侧印刷采用黑色或蓝色”(原版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第9.2条,本版第10.2条)。
复合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2.5)--(两种及其以上混合材料掺量为:>20%且≤50%)代号为:P•C◆性能复合水泥的性能可以通过混合材料的相互搭配复合水泥建筑性能良好◆应用复合水泥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混入适量粒化高炉矿渣及石膏磨细而成。
在规定的小范围内,矿渣硅酸盐水泥允许混合材料复掺。
((矿渣掺量为>20%且≤70%)——代号为:P•S)优点:对硫酸盐类侵蚀的抵抗能力和抗水性较好;难热性好;水化热低;在蒸汽养护中强度发展较快;在潮湿环境中后期强度增进率较大。
缺点:早期强度低、凝结较慢、且在低温环境中尤甚;抗冻性较差;干缩性较差、有泌水现象;该水泥适用于:1、地下、水中、海中的工程,以及经常要受较高水压的工程2、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3、蒸汽养护工程4、受热工程5、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地上工程,但应加强养护,亦可用于不长受冻融交替作用的受冻工程。
该品种水泥不适用于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和低温环境中施工而无保温措施的工程。
◆性能1、密度与颜色--矿渣水泥的颜色比硅酸盐水泥淡,密度较硅酸盐水泥小,为2.8-3.0g/cm3。
2、需水性和保水性--矿渣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小,基本上与硅酸盐水泥相同。
3、凝结时间较长--矿渣掺加量增多,凝结时间延长,特别是掺加量大于30%后凝结时间明显变长4、水化热低--由于熟料用量较少且矿渣的水化速度慢,随矿渣掺加量的增加,矿渣水泥的水化热降低。
当矿渣掺加量大于30%以后,水泥水化热明显降低;如果矿渣掺加量达70%时,水化热仅为硅酸盐水泥的59%。
5、强度发展规律--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进率大,这是矿渣水泥强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6、耐腐蚀性好--矿渣掺加量大于30%后,水泥耐腐蚀性显著增强,当矿渣掺加量为50%时,水泥6个月的耐腐蚀系数(Kc6)是硅酸盐水泥的2.5倍。
在淡水和硫酸盐环境介质中其稳定性优于硅酸盐水泥,与钢筋的粘结力也很好,但抗大气性及抗冻性不及硅酸盐水泥。
关于P.052.5散、P.042.5散、P.C42.5袋、P.C32.5袋水泥试配试验方案

关于P.052.5散、P.042.5散、P.C42.5袋、P.C32.5袋水泥试配试验方案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为尽快扭转目前我公司水泥在市场销售中的被动局面,稳定水泥质量,寻找到更加合适市场需要的适销对路的水泥生产方案,故在原有大量实践试验中的优选方案选取几组进行试验,经过试验筛选,确定我公司今后最终的生产方案,方案如下:
一、P.052.5普通硅酸盐散装水泥试配试验方案:
二、P.042.5普通硅酸盐散装水泥试配试验方案:
三、P.C42.5复合硅酸盐袋装水泥试配试验方案:
四、P.C32.5复合硅酸盐袋装水泥试配试验方案:
五、 不掺矿粉各种水泥试配试验方案:
六、试验要求:
1、试验准备:试验用材料均为统一材料,试验前应准备充足,所有材料均为正常生产连续10天的综合样;
2、试验样品要求:试验每份样品重为3.0kg,S75、S95矿粉为外掺质量配比,S75、S95粉的加入不掺于小磨的打磨,其余材料打磨后则再行掺入S75、S95;
3、试验质量控制要求:P.052.5散、P.042.5散、P.C42.5袋细度80um筛余<1.5%;45um筛筛余<8.0%;比表面积≥400m²/kg;SO3:2.9±0.2%;P.C32.5袋80um筛余<2.0%;45um筛余<12.0%;比表面积≥380m²/kg;SO3:2.7±0.2%
4、试验留样:每组试验做样后必须留样一份以备复验;
5、试验项目:所有使用原材料均应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其成分含量,每组试验需进行全套物理项目、SO3、MgO等的测试。
企业标准复合硅酸盐水泥

企业标准复合硅酸盐水泥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材料要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控制和检验。
2.引用标准GB12958一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及其引用标准3.定义与代号3.1 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为P·C。
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应大于15%,不超过50%。
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
3.2 材料要求3.2.1 硅酸盐水泥熟料与GB175的规定相同。
3.2.2 活性混合材料粒化高炉矿渣:应符合原材料标准和GB203的有关规定。
钢渣:应符合原材料标准的有关规定。
3.3.3 非活性混合材料石灰石: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强度等级复合水泥分为:32.5、 32.5R、 42.5、42.5R 52.5、52.5R、5.技术要求5.1 氧化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5.0%。
5.2 三氧化硫: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2%5.3 细度: 80um方孔筛筛余不超过7.0%"5.4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60min,32.5终凝不得迟于8h。
32.5 等级以上终凝不得迟于390min.5.5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5.6 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下表数值:单位:MPa5.7 碱按GB12958一1999第六章第七条的规定执行。
6.试验方法按GB12958一1999第七章试验方法进行。
7.检验规则7.1 编号及取样水泥出厂前按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编号和取样。
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应分别进行编号和取样。
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
水泥编号及吨位按GB12958-1999第八条第一条的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要求
复合硅酸盐水泥P·C32.5是一种高性能的水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等领域。
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抗渗透性强、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是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种理想材料。
一、品种及规格:
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是根据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掺加一定量的矿渣、石膏、石灰石粉等辅料,以提
高其综合性能。
二、性能:
1.强度:P·C3
2.5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为32.5,它的初期和28天的抗压强度
均高于同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适用于要求较高抗压强度的工程。
2.耐久性:由于加入了一定量的矿渣、石膏等辅料,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的抗碱性能和抗硫酸盐腐蚀能力显著提高,增加了其在高环境温度、高潮湿度、高碱环境下使用
寿命。
3.抗渗透性: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能,其微观结构中含有钙硅石、C-S-H凝胶等硅酸盐水化产物,可形成较紧密的水泥石界面结构,减少水分迁移和
渗透,提高了耐久性。
4.重量轻: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由于掺杂了一定的矿渣等物料,其比同等强度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重量轻,可减少建筑物自重,适用于建筑高层、特殊结构等工程。
5.环保: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工业废渣和矿渣等辅料,减少了处理和排放的污染物,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使用方法:
1.参照《建筑工程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施工和验收规范》(GB 50204-2015),控制水泥用量、混合料比和搅拌时间等指标,按要求进行配制。
2.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水泥包装的密封,避免受潮。
施工场地要求平整、干燥,避
免雨水浸泡。
3.施工后,应按时养护,确保水泥的早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四、注意事项:
1.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和倾斜,防止水泥袋破裂。
2.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合料水泥的比例和搅拌时间,避免出现强度低、抗渗性能差和开裂等问题。
3.避免将不同品牌、型号的水泥混合使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使用过期、生产日期较早的水泥应严格按照规定检测其质量,避免影响施工质量。